国之大事,在祀在戎 。这是古贤对于兵器、军队、战争*重要性的高度概括。中国兵器的历史源远流长。《中国古兵器集成》主要收录中国古代(史前至1840年鸦片战争时期)兵器基本名词、兵器实体词目,凡3700余条。内容涉及远射兵器(弓箭、弩、抛石机),金属格斗兵器(戈戟类、矛类、刀剑类、杂兵类),防护装具(甲胄、盾牌、马甲),火器(燃烧性火器、爆炸性火器、单兵火铳和鸟枪、火炮、火箭),车骑和战船(战车、战骑、战船),军事工程(城防工程、边海防工程、军事交通工程),攻守城池器材,水攻、火攻和障碍器材等。 全书除基本名词编外,原则上按时间先后分为史前、夏代晚期至商代中期、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西周中期至春秋中期、春秋晚期至战国、先秦非华夏族地区、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两宋、辽夏金元、明代、清代等
世界兵器解码 套装共包含2册,分别是: 世界兵器解码 驱逐舰篇 世界兵器解码 战斗机篇
从陆地迈向海洋,是人类历史的关键一步。*早的航海活动,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晚期。在探险和贸易的推动下,航海的范围逐渐延伸。公元前1600年左右,为保护贸易,世界*早的战船出现了。人类走向海洋,标志文明的进步;国家走向海洋,标志实力的增强。 《战舰图文史》以独特的视角,用图片和文字描绘了在征服海洋的过程中,人类武装船只的进化史,以及各种海洋强国的发展脉络。它不仅介绍了经典战舰、重要事件、关键战役、技术手段、建造图样和代表人物等细节,还囊括了航海知识、设计思想、武器装备和战术战略的沿革 前后共3册皇皇巨著,跨越3100多年,以500幅独家图片、近100万文字讲述了一部波澜壮阔的环球海洋军事史。 第1册记录了从古代到公元1750年的海洋争霸历程; 第2册记录了从公元1750年到1850年的海洋争霸历程; 第3册记录了从
从陆地迈向海洋,是人类历史的关键一步。*早的航海活动,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晚期。在探险和贸易的推动下,航海的范围逐渐延伸。公元前1600年左右,为保护贸易,世界*早的战船出现了。人类走向海洋,标志文明的进步;国家走向海洋,标志实力的增强。 《战舰图文史》以独特的视角,用图片和文字描绘了在征服海洋的过程中,人类武装船只的进化史,以及各种海洋强国的发展脉络。它不仅介绍了经典战舰、重要事件、关键战役、技术手段、建造图样和代表人物等细节,还囊括了航海知识、设计思想、武器装备和战术战略的沿革 前后共3册皇皇巨著,跨越3100多年,以500幅独家图片、近100万文字讲述了一部波澜壮阔的环球海洋军事史。 第1册记录了从古代到公元1750年的海洋争霸历程; 第2册记录了从公元1750年到1850年的海洋争霸历程; 第3册记录了从
《导弹毁伤效能试验与评估技术》全面阐述了导弹毁伤效能试验与评估所涉及的多领域基础理论和工程技术,主要包括常见战斗部毁伤机理与毁伤效应、目标特性分析方法与目标毁伤准则、靶场试验方法与方案设计、靶标与效应场设计、试验数据测量与处理、毁伤效应数值模拟与工程算法、毁伤效能评估方法与评估系统等内容。 《导弹毁伤效能试验与评估技术》可供武器研制、试验、使用单位工程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供高等学校和相关科研院所教师、学生和研究人员参考。
《导弹毁伤效能试验与评估技术》全面阐述了导弹毁伤效能试验与评估所涉及的多领域基础理论和工程技术,主要包括常见战斗部毁伤机理与毁伤效应、目标特性分析方法与目标毁伤准则、靶场试验方法与方案设计、靶标与效应场设计、试验数据测量与处理、毁伤效应数值模拟与工程算法、毁伤效能评估方法与评估系统等内容。 《导弹毁伤效能试验与评估技术》可供武器研制、试验、使用单位工程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供高等学校和相关科研院所教师、学生和研究人员参考。
《导弹毁伤效能试验与评估技术》全面阐述了导弹毁伤效能试验与评估所涉及的多领域基础理论和工程技术,主要包括常见战斗部毁伤机理与毁伤效应、目标特性分析方法与目标毁伤准则、靶场试验方法与方案设计、靶标与效应场设计、试验数据测量与处理、毁伤效应数值模拟与工程算法、毁伤效能评估方法与评估系统等内容。 《导弹毁伤效能试验与评估技术》可供武器研制、试验、使用单位工程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供高等学校和相关科研院所教师、学生和研究人员参考。
《野战火箭技术与战术》以野战火箭的技术发展与战术运用为主线,介绍了野战火箭的定义和技术战术特点,分析了信息化条件下作战形态的演进,在联合作战背景下剖析了野战火箭的发展对炮兵和陆军火力地位的影响,探讨了野战火箭的基本作战样式、作战部署和主要作战活动,分析了野战火箭的火力运用和基本战法问题.研究了野战火箭的射击效率分析方法。 《野战火箭技术与战术》可供具有兵器专业知识的工程技术人员和教学科研人员使用,也可作为军队院校武器系统与运用工程、作战指挥等专业的研究生教材。
《世界经典军用飞机大揭秘》选取了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美苏冷战时期和冷战结束后世界上杰出的52种军用飞机,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包括军用飞机的发展历史、性能、装备,以及与之相关的一些趣闻,使读者能够对军用飞机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世界经典军用飞机大揭秘》配有超过200 幅彩色插图和专业考究的背景文字,并附有实际性能参数,为军事历史学家和军事爱好者提供了一本形象生动的军用飞机指南。
《中国坦克模型制作与表现技术指南》以5个实操案例为模板,介绍了当下流行的坦克模型制作、涂装与表现技法的应用,具有非常强的实用性。书中内容涵盖素组改造、涂装技法、旧化技法以及简单场景表现,对于入门玩家有很好的作用,对于老玩家也不乏借鉴意义。 技法只是工具,如何利用工具实现内心的想法,才是做模型真正意义之所在。《中国坦克模型制作与表现技术指南》将带您领略模型制作技法的奥秘,帮助各位玩家进一步提升模型制作技巧与模型的艺术表现力。 《中国坦克模型制作与表现技术指南》适合模型制作爱好者阅读。
《中国坦克模型制作与表现技术指南》以5个实操案例为模板,介绍了当下流行的坦克模型制作、涂装与表现技法的应用,具有非常强的实用性。书中内容涵盖素组改造、涂装技法、旧化技法以及简单场景表现,对于入门玩家有很好的作用,对于老玩家也不乏借鉴意义。 技法只是工具,如何利用工具实现内心的想法,才是做模型真正意义之所在。《中国坦克模型制作与表现技术指南》将带您领略模型制作技法的奥秘,帮助各位玩家进一步提升模型制作技巧与模型的艺术表现力。 《中国坦克模型制作与表现技术指南》适合模型制作爱好者阅读。
本书以我国常规武器领域爆炸力学科研成果为主要内容,其中约有一半是作者本人参与的成果。书中介绍了作者提出的理论、测试技术和计算方法:一维平面定常爆轰波模型(代替ZND模型);瞬时爆轰参数计算;爆炸驱动飞片公式(代替Gumey公式);新的飞片方向角计算公式(代替Taylor公式);断裂射流侵彻公式;建立了飞片微元的二维拉格朗日速度测定技术(可代替圆筒试验); 测得了药型罩微元的压合速度历史;建立了欧拉型网格线示踪点计算程序(MOCL)等。 本书可供从事有关爆炸力学及其应用的理论研究、教学和工程设计人员参考。
本书是首次发表的中间弹道学专著。它扼要地介绍了膛口流场、光膛口冲击波场、膛口焰、带膛口装置(包括无后坐炮)的膛口冲击波场、脱壳弹的脱壳过程以及弹丸在后效期内的扰动等主要问题的进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