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辛亥革命带来的帝制消失,与新文化运动带来的反传统思潮,中国学术也卷入了一场深层次的“革命”之中。这场革命的核心内容就是:经学的瓦解。 《经学的瓦解》展现了西学东渐中,中国学术研究的主流整体性从章太炎的“以史为本”转向胡适之的“以史料为本”,新文化运动、整理国故、古史辨相继兴起,全面移植西方学术分科,从而实现中国学术现代转型的基本历程。 《经学的瓦解》从经学角度对现代分科之学赖以成立的一系列预设提出质疑。中国文明的核心即在经学,经学大义之相传,方能保礼乐文明之不坠。作者提出:重回经学!
《大学·中庸诵读本(升级版)》是“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读本系列之一,流传广泛,大众认可度高,利于诵读。能够满足广大老师及中小学家长、学生的整本书阅读需求。 本书具有以下特点:一、注音版无障碍阅读。本版采用大字注音排版,方便孩子诵读。二、严谨准确的疑难注解,让孩子无障碍理解全文。对于较难或是易理解错误的字词进行注解,不仅让孩子自己读懂国学,还能加深对国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商君书》,又名《商君》、《商子》,现存26篇,其中2篇内容已佚,仅存目。《商君书》是阐述法家思想理论、政治主张的重要著作。《商君书锥指》以严万里校本为底本,参校数十种校说,博采众长,详加辨正,多有新见,为目前较好的校释本。
本书由《庄子浅说》和《庄子思想散步》两部分构成。《庄子浅说》包括生活篇、生死篇、思想篇、终结篇几部分,对庄子的思想进行了全面的刻划;《庄子思想散步》则由四篇关于庄子思想的演讲稿组成。本书是陈鼓应先生讨论庄子的一本简明而全面的作品。一向被视为深奥幽玄的《庄子》,以及迷离传奇的庄子,在作者笔下有如拨云去雾,气朗风清,完整展现。本书对迅速、全面了解庄子其人其书具有高屋建瓴的引导作用。
......
《谈修养》由朱光潜编著。上世纪上半叶,国家破碎,青年普遍苦闷、彷徨,找不到出路。朱光潜先生就青年所面对的困惑及民族的命运等问题,先后写了22篇文章,谈了如何立志、读书、做人、处群、交友、做学问、恋爱及休息、消遣等问题。鼓励青年树立远大理想,刻苦读书,艰苦做事,朴实做人,既不逃避责任也不推诿过失,立足于当下,做好现在的事情,个人和民族就有希望。全书是青年为人处世的指南,仍很值得时下的青年认真阅读。
《〈儒典〉精粹》从《儒典》中精选三十三种,包括儒学研究的代表性专著和儒学人物的师承传记两大类。版本珍稀,不乏宋元善本。并请古典文献学领域的专家学者为每种书撰写解题,介绍作者生平、内容、版本流传等情况。繁体竖排,精装影印。
本书是明末高僧憨山德清以佛教禅意注解《道德经》的著名作品,由“序”、“老子传”、“发明宗旨”、“发明趣向”、“发明工夫”、“发明体用”、“发明归趣”、《道德经解》上篇、下篇等几部分组成。“发明”诸题扼要阐明《道德经》理趣,正文依《道德经》八十一章原文分别缀解,从佛教禅宗的角度阐发《道德经》奥义,倡导“教三道一”的理念,为人们了解《道德经》开启了一个新的视角,同时对了解佛教思想也给予了新的启发。 此次整理,以金陵刻经处光绪十二年(1886)刊本为底本,用王弼《老子道德经注》作校本,进行标点、校勘,并对德清释文中的生僻字词略作必要注释;另附《观老庄影响论》《憨山老人自序年谱实录》两篇文字于书后。
《中国哲学史大纲》为胡适所作,是中国学者运用现代学术方法系统研究中国古代哲学史的第一部著作。它的出版被视为中国哲学史学科建立的标志。它所获得的赞誉无以复加,不但被视为一本划时代的著作,而且被誉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个积极成果,是中国思想史研究的开山之作,为胡适的学术地位奠定了一块不可撼动的基石。
本书讨论了经学在中国现代学术转型中瓦解的过程。作者指出,近代以来,中国学术从“以经为纲”向“以史为本”转向。经学研究的全面瓦解。中华行世二千余年的核心价值,在学术的现代转型中被消灭。今天要复兴经学,就必须首先对这段历史有明确的认识
《商君书》,又名《商君》、《商子》,现存26篇,其中2篇内容已佚,仅存目。《商君书》是阐述法家思想理论、政治主张的重要著作。《商君书锥指》以严万里校本为底本,参校数十种校说,博采众长,详加辨正,多有新见,为目前较好的校释本。
当“名”、“言”在老子、孔子、墨子那里关联着道家、儒家、墨家之“道”臻于相当程度的自觉后,一批所谓“辩士”应运而生,他们被司马迁父子称作“名家”,被刘向父子归于“名家者流”。他们独立成家,是因为把言谈或辩难所涉及的思维形式及“名”、“言”性状问题拓辟为一个有着特殊探讨价值的领域。黄克剑译注的《公孙龙子(外3种)》注译《公孙龙子》,并将辑于《庄子·天下》的惠施“历物之意”十题及真伪不无疑窦的《尹文子》、《邓析子》一并注译于后。
......
本书选取了孔子一生中经历过的重大事件,形成二十余个独立成篇的小故事,给小读者呈现了春秋末期儒学学派的”圣人”——孔子的出世、讲学、周游列国、删诗定礼著《春秋》,以及宣扬“仁政”、“德政”的故事,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解读孔子“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人生轨迹的一个好途径。故事性强,情节引人入胜,每个故事都能独立成篇,符合青少年读者的阅读心理。
证严上人有感于时下年轻人的生命困惑,父母师长也不一定能找对方法,帮得上孩子的忙,决定通过十二堂好命智慧课,包括:争时间、重孝顺、顾好心、美人文、入慈济、做志工、说母语、善人生、明情绪、不吸毒、绝非行、显佛法,来为迷途的孩子加持祝福。希望通过十二个不同面向的开导启示,从个人的小爱,拓展到为他人付出服务的大爱,让年轻人对生命课题不再无所适从,能尽快找到人生的方向,让生活更有定见,更能够肯定自我的价值,活出好命的人生,也撒下大爱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