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部《论语》治天下 ,自古至今,无论在士人当中还是在老百姓中间,《论语》一书都是中国人的一部不能逾越的圣典。《论语》作为中化文化的源典,其论证的主张思想已浸透到到中国两千多年的政教体制、社会习俗、心
本书从儒学历程、儒学关键词、儒学与当代社会三方面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中国儒学的发展历程、内涵以及与当代社会的关系,勾勒出了儒学的发展脉络,诠释了儒家关键词汇,在概念的解说中反思过去,在历史的梳理中展望未来。全书内容精当,集专业与通俗与一体,是一本不可多得中国儒学讲义。
《论语》一书,似浅实深。该书以语录或对话体的形式,汇聚了孔子关于政治、文化、历史、人生、哲学、宗教等问题的重要观点。其中对于“礼”“仁”“孝”的论点,后来成为两千年中国政治伦理与社会伦理的基石。《论语》历代均有注解,也反映了各人对孔子思想的理解异同。何新博采众家,择善而从,并时时有不同看法,针对他认为的误解、误读、误断,进行了订正和重释,为读者提供一个全新的诠释译本和既简明而又较博赡的考注。
何新是20世纪十年代影响中国的重要知识分子,除了政论、经济,其在历史、文化上的创见也颇为不凡,是其思想的重要组成。《老子》一书历代广为流传,文字颇多差异,甚至章节也不一样。本书对老子各章做了注释和翻译,并对楚简本、帛书本、敦煌本老子做了对比研究,是了解老子思想的好书。
自近代西方学术体系引入中国以来,儒教、孔教是否是西方话语里面的“宗教”问题,一直争论不断。本书作者认为,在这些争论过程中,人们常犯的毛病,就是以二元对抗思维模式简单地以“是”与“否”来回答。其实,历史上儒家的“教”不仅仅是狭义的教育之教,更有教化、宗教的含义。本书梳理了近代以来,中国大陆发生的儒教活动及其思想理论,以及波及海外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影响,形成了持续的文化传承和复兴运动,对于当下中国建设自己的思想和学术体系,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具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
《辜鸿铭讲论语》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各国混战,找不到出路,辜鸿铭此时提出欧洲各国应向中国传统文化吸取精华,于是写了《中国人的精神》,并开始把《论语》《中庸》《大学》翻译成英文版。辜鸿铭认为,欧美的传教士和汉学家歪曲了儒家经典的原义,糟蹋了中国文化,并导致西方人对中国人和中国文明产生种种偏见,因此决定亲自为欧美人讲解《论语》,这就是《辜鸿铭讲论语》的由来。《辜鸿铭讲论语》不但语言精练,词意精达,而且在讲解的过程当中纵贯中西,援引歌德、卡莱尔、阿诺德、莎士比亚等西方作家和思想家的话来注释某些经文,将注释中将书中出现的中国人物、中国朝代与西方历史上具有相似特点的人物和时间段作横向比较,帮助那些对中国文化知之甚少的西方人更好地把握儒家经典的内容。《辜鸿铭讲》较之以前西方传教士和汉学
......
《中国儒学》由中华孔子学会主办,立足于学会,面向海内外,广泛联合儒学研究者,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儒学传统展开全方位的研究和探讨,不断激活其内在的精神和独特的价值,俾之在人类精神生活和文明的重建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本辑刊从第三辑起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每年刊出一辑。 《中国儒学》是中华孔子学会主办的学术辑刊,该刊宗旨是:立足于学会,面向海内外,广泛联合儒学研究者,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儒学传统展开全方位的研究和探讨。本辑刊从第三辑起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每年一辑。本辑设“儒家传统中的修身之道与人格塑造”、“儒学教论”、“东亚儒学”、“儒家管理与智慧”、“现代新儒家”诸栏,由学有专长的海内外学者撰集而成。
陈大齐先生,字百年,平生於办学、从政、讲学之余,不断从事研究着述,成书二十余部,论文百余篇,靡不究极原委,剖析折衷。《论语》一书,百年先生钻研至勤且深,故尝慨叹《论语》所载孔子言论,辞简意赅,而古来注释之不相一致,甚或相反,终而酿成至极纷乱之现象。百年先生乃荟萃诸家《论语》注文为一编,其亦类似何晏《集解》、朱子《集注》之汇集众说以成书者也。 陈大齐著刘小枫、周春健主编的《论语辑释(典籍校释修订版)/中国传统经典与解释》二十余万言,涉及《论语》之句读、校勘、训诂、文法、考证等文字,间亦辑有宋儒与近人着述,以便於查阅。
......
杨伯峻译注的《孟子译注(简体精装本)(精)》记载了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是儒家基本经典,影响极大,古往今来,注家众多。杨伯峻先生的译注注释准确,译注平实,脍炙人口,是当代 的《孟子》读本之一,不但能帮助一般读者读懂《孟子》一书,还能给研究者提供一些线索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