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义是否只是强者利益的象征? 人人追求利润,坚持正义是否愚蠢? 理想主义消退的社会,如何实现利益与良知的平衡? 在内卷流行的社会,如何让自己保持清醒的头脑? 《理想国》被认为是最杰出、最流行的哲学著作,是任何国家的哲学课程*读的作品,被看作乌托邦文学的奠基之作,也是人类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和政治理论著作之一。 《理想国》是柏拉图创作的哲学对话体著作。全书以苏格拉底为主角,通过与其他人对话的方式,设计了一个真、善、美相统一的政体,即可以达到公正的理想国。本书探讨了包括经济学、政治社会学、政治哲学、伦理学、正义及知识在内的诸多领域,大多数问题都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对后世学者有巨大的影响。在对话中,柏拉图借苏格拉底之口讨论了正义的含义以及正义的人是否比非正义的
我们如何才能重新赋予技术在文化中应有的地位,并了解常被指责是由技术造成的异化背后真正的原因?人们经常根据沉思与行动、理论与实践、休闲与劳动之间的对立来对技术现实进行判断。然而,这些对立都是不充分的,因为技术物并不是由其功利性质,而是由其运作功能来定义的。我们必须在存有论上赋予技术物与审美物或生物相近的地位,同时了解其发生论的意义。这样就有可能研究人与技术现实之间的关系,特别是从教育和文化的角度来审视。同时,我们必须通过分析人与世界之间的基本关系来理解技术性本身的发生论。本书作为西蒙东的重要代表作,自1958年出版以来,深刻而且持久地影响了对技术的哲学思考,它已成为当代思想的必要参考文本。 本书为当代学术棱镜译丛 西蒙东思想系列之一。 《当代学术棱镜译丛》自2000年以来,已译介百余部域
杜威讨论了作为架通认识与评价这两个领域的中介环节的重要意义。杜威研究知与行的关系,强调知识具有实践的意义,指出理论与实践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这种内在联系使得知识成为实现人类目的的工具和手段。书中叙述了传统的区分知识与行动的方法对哲学概念的影响,说明了在自然科学结论和价值观念之间进行协调的问题如何支配着各派哲学,阐明了科学本身就是一种有目的的实践行动的方式,知识的确定是一个不断追求的过程。
这是一本文集,也是德勒兹生命后历程的生成与游牧。在《〈荒岛〉及其他文本:文本与访谈(1953 1974)》之后,德勒兹通过自己的文字,展现了内在性如何生成,如何在从《两种疯狂体制》到《内在性:一个生命》的历程中,让思的无器官的身体熠熠生辉。在这本书中,不仅有 反俄狄浦斯 和 千高原 的迭奏,也有 大脑即屏幕 的反思;从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到布列兹的音乐,再到戈达尔的电影,德勒兹后用自己的文字向挚友加塔利告别。德勒兹是一个不断逃逸、不断解域化、不断在块茎的游牧中生成的少数派行者,他用自己的生命的宣言告诉我们:另一个内在性的生命是可能的 本书为《当代激进思想家译丛》新作。 《当代激进思想家译丛》是以引进版为主的哲学、思想类丛书,2014年至今,向国内学界推介了一批影响深远的西方当代激进思想家,包
我社引进的The Macat Library 系列丛书邀请相关研究专家撰写深入浅出的简明读本,让读者在短时间内把握原著的精华、作者生平、对后世的影响力等关键信息,快速拓展知识面。世界思想宝库钥匙丛书是从The Macat Library 系列丛书中挑选并编译的汉英双语读物,由我社组织译者翻译。整套丛书分11个学科,共计100册图书。本书是对心理学著作《人性中的善良天使》的解析,作者深入解读原著,从原著作者介绍、原著的历史贡献、学术价值、局限性以及各方评价等方面,全面地对原著进行剖析,有助于读者用批判性思维来研读原著,本书也可作为学生研读原著的导读书籍。
《思考的智慧》考察了人的本质、宇宙的真相和思想的力量,是帕斯卡留在人间的风景。书中关于宇宙、社会、人性、信仰与生命的意义的阐述,敏锐独特,充满哲学思辨的魅力和激情,深深触动每个人的心灵。近400年来,无论是大师还是普通读者,都从中受益无穷。
我社引进的The Macat Library系列丛书邀请相关研究专家撰写深入浅出的简明读本,让读者在短时间内把握原著的精华、作者生平、对后世的影响力等关键信息,快速拓展知识面。世界思想宝库钥匙丛书是从The Macat Library系列丛书中挑选并编译的汉英双语读物,由我社组织译者翻译。整套丛书分11个学科,共计100册图书。本书是对哲学著作《会饮篇》的解析,作者从原著作者介绍、原著的学术渊源、学术思想和学术影响等方面全面地对原著进行剖析。本书可以作为导读书籍,有助于读者带着批评性思维来研读原著。
《幸福的智慧》为我们分析了不幸福的原因、幸福的原因,并告诉我们该如何走上幸福之路。在书中,罗素不依任何高深的学说,而是把一些经由他自己的经验和观察证实过的通情达理的意见归纳起来,制作出一张良方,希望无数对生活感到困惑和郁闷的男女能够在此找到医治良方,变得更幸福。
我社引进的The Macat Library系列丛书邀请相关研究专家撰写深入浅出的简明读本,让读者在短时间内把握原著的精华、作者生平、对后世的影响力等关键信息,快速拓展知识面。世界思想宝库钥匙丛书是从The Macat Library系列丛书中挑选并编译的汉英双语读物,由我社组织译者翻译。整套丛书分11个学科,共计100册图书。本书是对哲学著作《形而上学》的解析,作者从原著作者介绍、原著的学术渊源、学术思想和学术影响等方面全面地对原著进行剖析。本书可以作为导读书籍,有助于读者带着批评性思维来研读原著。
《哲学的改造》是杜威的哲学代表作之一,首次出版于1920年。该书对传统的哲学观念进行了有说服力的批评,对实用主义、人文主义的概念提供了富有洞见的阐释,主张应该根据对自我与他人的*终效果而不是自我证明来对核心价值进行评估。
马可 奥勒留是古罗马的 哲学家皇帝 。在历史上,一世英明且苦修哲学的皇帝,除奥勒留外恐怕没有第二人。他在政务辛劳之余,利用短暂的闲暇,与自己对话,对人生进行思考,写下了《沉思录》这本 世界之书 。本书是斯多葛学派的里程碑之作,认为应遵从自然规律过一种自制的生活,回归安宁、平静和理性的心灵状态。时至今日,对生活在巨大压力下、心灵躁动不安的现代人来说,依然是一剂良方。
《君子之道》 王岳川教授解读《大学》《中庸》。《大学》《中庸》乃儒家的重要经典,既是儒家诸经的普及读物,也是诸经的代表作,南宋朱熹把《大学》《中庸》和《论语》《孟子》并称为 四书 ,宋元以后逐渐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书,对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就内容而言,在儒家经典《四书》当中,《大学》是入门之作,《论语》《孟子》对儒家思想进行了详尽论述,而说到集儒家学说之大成的结晶之作则非《中庸》莫数。《大学》相传是孔子弟子曾参所作,《中庸》相传是孔子之孙子思所作。
《经验与自然》是杜威的代表作,也是整个实用主义流派重要的著作之一。在书中,杜威提出他的实用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并把它称为 经验的自然主义 或 自然主义的经验论 。这种观点反对把人与经验同自然截然分开,主张确立 经验与自然 之间的连续性,由此建立一个 统一的经验整体 。
全书共十三卷,以内容言,可分为两部分:卷一至卷九,是记述奥古斯丁出生至三十三岁母亲病逝的一段历史;卷十至卷十三,则写出作者著述此书时的情况。第一部分:卷一,歌颂天主后,记述初生至十五岁的事迹。卷二、卷三,记述他的青年和在迦太基求学时的生活。卷四、卷五,记述他赴米兰前的教书生涯。卷六、卷七,记述他思想转变的过程。卷八则记述他一次思想斗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卷九是他皈依基督教后至母亲病逝一段事迹。第二部分:卷十是分析他著书时的思想情况。卷十至卷十三,则诠释《旧约·创世记》第一章,瞻仰天主六日创世的工程,在歌颂天主中结束全书。奥古斯丁在书中不仅流露出真挚的情感,而且对自己的行动和思想作了非常深刻的分析,文笔细腻生动,别具风格,成为晚期拉丁文学中的代表作,列为古代西方文学名著之一。
许多人认为,《经验与自然》(Experience and Nature)一书是约翰?杜威成熟的哲学思想的全面表达,因而也是他受到广泛评论和探讨的著作。它首次出版于1925年,再版于1926年,并在1929年重新出版时新增了前言,修改了章。自1929年之后还有几个新的版本,并重印了许多次。这表明,它一直是一本激发人们思想的哲学著作。 《经验与自然》共有10章,它包括杜威在两年时间里对在卡鲁斯讲座所作的首次系列讲演中的三次演讲稿的扩充和发展。一些听演讲的评论家曾经一直期待着这本著作的出版,并在出版之后的短短几年里写了35个评论 从1929年杜威出版有新一章的《经验与自然》,直到1951年他写下那些后的导言,在这一段时间里,他开始认识到,要让自己对“经验”这个词语的使用被别人广泛地接受和理解是不可能的。就像悉尼·胡克(SidneyHook)在其对本卷的导言
有些哲人临终时挂念礼法,故柏拉图写了《法义》,施特劳斯写了《柏拉图〈法义〉中的论辩与情节》,伯纳德特则写了这部《发现存在者:柏拉图的〈法义〉》。 《发现存在者:柏拉图的《法义》》是伯纳德特专门研究柏拉图《法义》的著作,本书的首要意图是,尝试发掘《法义》被隐藏起来的存在者之学的维度,并解释它为什么被隐藏起来,以及它如何显露出来。 用伯纳德特自己的话说: 希罗多德让阿利昂在大海中央歌唱了一首 ? [歌曲/礼法],于是一只海豚驮起阿利昂,拯救了他,让他逃离了他那伙不守礼法的船员。哲学是雅典异邦人的歌曲,《法义》是他的海豚。
《经验与自然》是杜威的代表作,也是整个实用主义流派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在书中,杜威提出他的实用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并把它称为“经验的自然主义”或“自然主义的经验论”。这种观点反对把人与经验同自然截然分开,主张确立“经验与自然”之间的连续性,由此建立一个“统一的经验整体”。
苏格拉底之死,是古希腊哲学的分水岭,也是欧洲乃至世界历史上重要的文化事件之一。本书收选的三篇柏拉图对话: 申辩篇 克里同篇 和 斐多篇 分别记述了苏格拉底在审判时、入狱后和服刑前的经历。这三篇完整地展现了甘为信仰和真理献身的苏格拉底对自我、对人生价值、对生命和灵魂的看法,让我们在领略他光辉独具的人格与思想魅力的同时,更好地了解到古希腊人是如何将哲学与生活结合在一起的。
尼采曾以 炸药 自喻,是 与被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对抗的 狄奥尼索斯 ,也是进入本世纪才大放光芒的哲学家和诗人。尼采以*人称的自问自答,在生平*一部自传和绝笔之作中,逐一点评了自己的代表作,对 尼采 如何成为 尼采 ,做出了权威的诠释。这是一部以思想为核心的自传,也是阅读尼采其他著作,理解他的哲学思想的指导之书,为尼采的其他著作提供了某些心理学和传记性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