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哲学家、思想家尼采创作的散文诗体哲学著作。全书共分四个部分。部分包括1篇至关重要的序言和2篇演讲。第二部分由22篇演讲构成。第三部分有16篇演讲。第四部分包含20篇演讲。综观全书,尼采要否定的,是以信仰和服从为准则的旧价值体系,他要肯定的,是以生命和人的意志为准则的新价值体系,前者的立足点是上帝,后者的立足点是大地。尼采将即将到来的时代比喻为人类开始觉醒的时代。人类精神仿佛处在由忍辱负重的骆驼向雄武强健的狮子变形的过程之中,它预示着超越人类的赤子新生命的到来。
《高岛易断》是日本 易圣 高岛吞象一生智慧的结晶。书中收录了高岛氏亲断的近百多个占例,内容涉及日本军政大事、国际关系等,其中有些还曾上呈至日本天皇、内阁总理大臣等。 我国学者孙正治、孙奥麟以弘扬易学为己任,历经多年,始完成对《高岛易断》的点校、今译工作,不仅保留原书精髓,且对书中涉及的重大事件加注予以说明,对于研究《周易》在日本的流布应用及日本明治维新的历史,具有重大的参考价值。
《理想国》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创作的哲学对话体著作。全书主要论述了柏拉图心中理想国的构建、治理和正义,内容涉及政治学、教育学、伦理学、哲学等多个领域。《理想国》共十卷。、二卷讨论公道正义问题,概括了全书的主旨。从第二卷后半到第三卷,讨论执政者的初级阶段教育。第四卷讨论教育的效能与领导还有各类品质的意义。第五卷讨论学前教育和妇女教育。第六卷和第七卷讨论哲学家的培养,即执政者的高级阶段教育。第八卷、九卷谈论政体。第十卷谈论艺术。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是尼采假借查拉图斯特拉之名说出他自己的哲学思想,也可以说是一本查拉图斯特拉的说教集或者说是查拉图斯特拉的行藏录,又有点像圣者传一类的书,但这位圣者并不是宗教的圣者,而且本书并不像一般宗教书那样枯燥乏味,却是具有极高文学价值的散文诗。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是尼采的里程碑式的作品,几乎包括了尼采的全部思想。全书以汪洋恣肆的诗体写成,熔酒神的狂醉与日神的清醒于一炉,通过 超人 查拉图斯特拉之口宣讲未来世界的启示,在世界哲学史和诗歌史上均占有独特的不朽的地位。
《资本论》主要介绍了几组关键的概念: 劳动力与资本家的关系: 劳动过程。被视为资本家消费劳动力的过程,提示了两种特殊的现象。 劳动者的劳动,属于资本家,他也就在资本家的管理下劳动。资本家会注意,使劳动能顺当地动作,生产手段能在合目的的方法上被使用,还使原料不浪费,使劳动工具节省,使其磨损以劳动过程所必要的使用程度为限。 生产物是资本家的所有物,不是直接生产者(劳动者)的所有物。资本家支付劳动力每日的价值。在这一日内,它的使用权就像其他各种商品使用权一样,是属于他。商品的使用权,为商品购买者所有。劳动力的所有者,在提供自己的劳动时,实际也只提供他所售卖的使用价值。从他走进资本家工厂那时候起,他的劳动力的使用价值,从而,它的使用(即劳动),即属于资本家。从资本家的观点看
本书为哲学思想提供了一个通俗易懂的历史梳理,并附有大量具有极高价值的一手文本。本文是一本全面的、以历史为线索编排的哲学入门 书籍 ,传达出了本学科的丰富性,并为学生提供了西方哲学发展的专业知识。它以生动、平易近人的风格涵盖了西方文明中有影响力的哲学家的主要贡献。 新版在保留了使原书风靡数版的思想性和写作理念的同时,在编年和文体上进行了与时俱进的修订,并在第 20章后补充了 政治哲学 一节,用克制的篇幅展示了罗尔斯和诺齐克的思想精要。本书附有重要词汇、延伸阅读等部分,便于读者使用。
《先验唯心论体系》是德国古典哲学演进过程中的一座里程碑,通常也被看作谢林早期哲学最重要的代表作。谢林本人对这部著作同样十分重视,他在晚年撰写的《近代哲学史》里明确指出: 如果你们 想要准确而原原本本地了解近代哲学的逐渐发展过程,那么我只能推荐他去研究这部《先验唯心论体系》。 在这部著作里,谢林展示了自我如何基于自身的原初同一性和二重性结构,经过无意识地生产出外部世界而最终达到自我意识的过程,进而建立了一个包揽理论哲学、实践哲学和目的论,并且以艺术哲学为封顶石的完整体系。这个体系作为谢林早期哲学的枢纽,比他此前的自然哲学体系更为全面,也比他此后的同一性哲学体系更具有辩证法的活力。 《先验唯心论体系》的重要意义尤其在于,谢林在这里第一次揭示出自然界和精神世界在本质上的同一性和结构
击碎主体性的迷梦 穿越欲望的幻象 最终达至对主体症状的突破 继康德之后,拉康给出了第四批判:纯粹欲望批判 本书首版于2011年,时至今日仍然是国内拉康研究中涵盖面最广、篇幅最庞大的专著。本书分上下两册: 上册可以被看作是关于拉康生平的 小型传记 ,作者结合精神分析运动的历史背景,详细叙述了拉康和拉康学派的传奇。 下册是作者在细读了拉康《文集》,研读了拉康的研讨班作品和国外有关拉康的主要研究成果后,从 主体间性 的概念和视角出发,对拉康庞杂的理论所展开的全面梳理。 本次作者除做小幅修订外,还增加了一篇修订版序言,回顾了这十年国内拉康研究的状况。
译者从黑塞自1892年到1962年长达70年的书信中挑选了有代表性的信件,主要包括黑塞个人的成长与发展,家庭与思想的变化,追求、奋斗、创作的历程,与父母、妻儿、姐妹的日常信件,参加社会公共活动,与同时代大家如茨威格、罗曼 罗兰、托马斯 曼等人的交往,对个体与集体、写作、文学、时事、战争、社会的观察和见解等,这些书信见证了黑塞从少年到老年的生平与经历,也呈现出半个多世纪历史交替与文化变迁的轨迹。 在这些信件中,黑塞有时谈论对文学艺术作品的看法,有时发表对社会问题的意见,有时则以散文的语言描绘自然风景、抒发人生感悟,娓娓道来,流畅生动。这些信件将黑塞还原放置于他所处的时代,立体呈现其与同时代人交错的精神世界。
本书由一座座 高原 组成,每一座高原都将不同的主题构成错综复杂的网络,这些主题则与众多学科关联在一起。德勒兹和加塔利将艺术、数学、地质学、生物学、语言学、人类学、历史学、动物行为学、文学、音乐、政治理论、经济学等学科的资源转变、折叠,在此基础上,概念的地壳不断隆起,形成了稳定的地标 高原。散布于书中的 根茎 式的思维方式或许是人类历具创造力的,因为它已经触动了建筑、文学、舞蹈、电影、新媒体等众多非哲学领域的琴弦。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译注本)》是尼采假借查拉图斯特拉之名说出他自己的哲学思想,也可以说是一本查拉图斯特拉的说教集或者说是查拉图斯特拉的行藏录,又有点像圣者传一类的书,但这位圣者并不是宗教的圣者,而且本书并不像一般宗教书那样枯燥乏味,却是具有极高文学价值的散文诗。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译注本)》是尼采的里程碑式的作品,几乎包括了尼采的全部思想。全书以汪洋恣肆的诗体写成,熔酒神的狂醉与日神的清醒于一炉,通过 超人 查拉图斯特拉之口宣讲未来世界的启示,在世界哲学史和诗歌史上均占有独特的不朽的地位。 《存在与时间(修订译本)》是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的代表著作,1926年写就,翌年出版。它也是本世纪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不仅影响了此后多种重要哲学流派和重要哲学家,而且在文学批评、社会学
《视差之见》是齐泽克重要的理论作品,斯拉沃热·齐泽克把它视为自己的代表作,在这部著作中,他把自己原本分散的哲学见解整合起来,使之鼬为一体,提出了一套独特的存有论。 何谓视差?视差本是天文学概念,指从保持一定距离的两个点观察同一个目标时所产生的方向差异。在齐泽克看来,审视同一个客体时,视差是由两个互不兼容的视角构成的,这两个视角之间存在着不可化约的非对称性。以视差为起点,齐泽克透过黑格尔和拉康解读哲学、科学和政治理论,借助辩证思维和精神分析范畴分析当代文化,重新激活马克思主义对全球资本主义的批判。
《精神现象学》为德国古典哲学大师黑格尔阐述其哲学观点和方法论原则的部纲领性巨著。黑格尔自认此书为其哲学体系的导言。马克思誉《精神现象学》为 黑格尔哲学的真正起源和秘密 和 黑格尔哲学的圣* 。黑格尔通过此书提出,精神现象学是关于意识到达 *知识 或 科学 (即哲学)的道路的科学,它为个体提供了一把攀登*知识的 梯子 。中译本由贺麟、王玖兴合译,分上、下卷先后于1962年和1979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上卷1979年再版时曾修订译文,以与下卷译名统一,本次整理出版 贺麟全集 版,对勘再版所作修改,择其重要者,以编注形式留存上卷初版原貌。
复旦大学教授王德峰和吴晓明写给年轻人的10堂西方哲学通识课,读懂2000年的西方智慧与文明。 《西方哲学思想讲义》是了解西方哲学的简明读本,以故事的形式,带领读者走进尼采、卢梭、柏拉图等10位伟大思想家的精神世界,在深入了解他们生平经历的同时,感受他们在追寻价值与意义之路上的挫折与坚韧、孤独与慰藉、迷茫与豁然。 哲学不仅仅是高深的思想,更是让你生活变好的方式。打开本书,与西方2000年来蕞优秀的灵魂对话,用哲学的思维提升我们的头脑,用哲学的眼光更加理性地看待世界,充实人生,使自己成为有格局、有魄力、有智慧的自由人。
探索人与其他物种的共生方式,彻底改变我们对爱与伴侣关系的理解! 在与人类的共同生活中,狗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一同参与战争、殖民、狩猎、畜牧、医疗等活动。狗在欧洲征服美洲大陆的过程中充当了殖民者的恐怖工具;在电子战争诞生前,训练有素的狗是最具灵性的一种武器;追踪猎犬不仅能吓住奴隶和囚犯,也救助了迷路儿童和地震灾民 它们不是家中的 毛孩子 ,而是人类进化中的重要 同伙 ,我们塑造了彼此的生命和历史。 从人与狗的故事出发,哈拉维想象人类与他者合作共生的无限可能。每个伴侣物种的关系,都是自然与文化的内爆,是在爱与差异中共同发展、相互构造的过程。《伴侣物种宣言》不仅是一部关于人与动物关系的学术著作,更是一种政治宣言,是在战事一触即发的全球态势中一种充满希望的政治行为。
哲学史不是一座布满灰尘的博物馆,它的呈现远比我们认为的更加富于生气。好的哲学史书也不是包含密集而扼要事实信息的百科全书,而是一场对话与发现之旅。 本书产生于作者几十年的哲学史教学经历,一再修订再版。它致力于厘清长达若干世纪的哲学对话,介绍了古代、中世纪、近代和现代四个时期的主要哲学家,并把他们置于具体的文化背景中,梳理了他们试图完成的哲学任务、对前人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使用本书的教师与学生也是这场对话的积极参与者。本书每章都有其独立性,教师可以根据课时安排任选章节开展教学。分布于书中各处的 想一想 以及每章末尾的 当代联系 、理解题、思考题将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这场哲学对话中来,与伟大的哲学家同行,培养思维技能,扩展好奇心,进而以新的眼光看待世界。 由此,在哲学这场庞大的聚会中
《世界时代》收录了该书1811年和1813年的两部已正式排印的原稿、1814年的第81号手稿、以及1815年的残篇,这是国内外学界较为完整的《世界时代》文本辑录。在《世界时代》这部著作里,谢林按照 过去-现在-未来 的框架,刻意地用一种夹杂着历史叙述与辩证法推演的语言阐述了上帝和人在永恒和时间之内的命运:从自身内部的不同本原之间的纠缠和斗争出发,通过斗争和分离,让一切各安其位,统一在wei一的**精神之下。在这个过程中,谢林几乎讨论了所有重要的哲学问题,其中关于 神性 、 存在者-存在 、 自由 、 恶 、 时间 的论述尤其具有无与伦比的深刻性和重大影响。因此,无论是就谢林的主观意愿而言,还是就客观影响而言,《世界时代》都是整个谢林哲学的核心枢纽,对于理解谢林的早期哲学和后期哲学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善,为什么不能保护我们,免遭恶的侵袭?善的脆弱性到底是一种缺陷,还是一种黄金般的品质?纳斯鲍姆将带领 我们,探究善的真谛,洞察人性本质。 正义之士常常面对如下困境:他们一心追求善和公正,却因为外部因素的干扰,需要在个人的繁盛上做出妥协,甚至彻底否定自我。《善的脆弱性》直面这一道德困境,通过对古希腊文学和哲学文本的探讨,*终拒斥了柏拉图关于善能够保护人类免受恶之侵袭的观念,站在了古希腊悲剧家和亚里士多德一边,认为善的脆弱性正是实现善的关键所在。本书令纳斯鲍姆一举成名,不仅为她在学术界获得无数称誉,也将她的影响力拓展到公共领域。
《附录和补遗》是叔本华1850年的封笔之作,这个书名有点笨拙但意思清晰,即 附属作品和遗漏之篇 ,分两卷。第1卷是附录,包括观念论和实在论简史、哲学史散论、论大学的哲学、论命运、论见到鬼魂及与此相关的东西、人生的智慧6篇。这些后续补充的哲学短文是我的更重要的、自成体系的著作以外的附带作品,里面既有一些探讨相当特别的、各自不同的论题的论文,也有对更加各式各样的题材的零散思考和想法。把所有这些文章结集在此,主要是因为这些文章由于其题材的缘故而无法收进我那成体系的著作中去,而少数若干文章则因为写作得太迟了,以致不曾在那自成一体的著作中得到其应有的位置。 《附录和补遗》第2卷是 补遗 ,有31章400节和15首诗歌,其中新翻译的篇目15章,全译的篇目8章,青年时期的诗歌是首次翻译。全书60多万字,他在第2卷的目
本书是中文世界最为人熟知的福柯作品。 罗兰 巴尔特说,这部著作是对知识的清洗和质疑。它把 自然 的一个片断交还给历史,改造了疯癫,即把我们当作医学现象的东西变成了一种文明现象。实际上,福柯从未界定疯癫;疯癫并不是认识对象,其历史需要重新揭示;可以说,它不过是这种认识本身;疯癫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随时间而变的异己感;福柯从未把疯癫当作一种功能现实,在他看来,它纯粹是理性与非理性、观看者与被观看者相结合所产生的效应。
《拉康选集》(汇集了拉康一生*主要的学术研究论文,涉及精神分析领域的方方面面,其每一篇论文的发表,不仅在法国,乃至在英美学界都引起极大的震动和反响。 拉康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法兰西化,从语言学出发来重新解释弗洛伊德的学说,其提出的诸如镜像阶段论(mirror phase)等学说对当代理论有重大影响。 拉康在精神分析学史上*个给予这门学科以哲学根基,他的思想渗入到哲学、文学、语言分析等邻近学科。法国作为欧洲精神分析的主战场,拉康的学说,无疑影响了一代又一代欧洲学人。
本书由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选翻译,为供综合大学哲学系学生学习 西方哲学史 课程用的教材,也可以供自学者参考。本书旨在为研究哲学史提供手的材料,选录主要哲学家原著中具有代表性的段落,使初学者亦得以在教师指导下研读哲学原著中非常有必要进行研读的部分,作为基本的训练。 本书下卷涵盖自十八世纪法国哲学至十九世纪俄国哲学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