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关于《论语》的讲演录。书中对《论语》二十篇的每一段原文,都做了详细而又生动的讲述。不仅有篇章结构、段落联结上的提示,而且有原文义旨以及所涉人文掌故的阐发。尤为新颖的是,作者将对原文的串讲撮编为一个个历史故事,蕴意深邃而妙趣横生,这在众多的《论语》章疏中是别具一格的。
《道德经》亦称《五千言》,相传为春秋时老子所作,是道家的开山之作,更是中华文明的智慧源泉。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称《道经》,下篇为《德经》。《道经》讲述的是宇宙根本,道出了天地万物变化的奥妙。《德经》讲述的是处世方略。道出了人事的进退之术,包含了长生久世之道。
《图解王阳明心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从不同角度阐释了王阳明的心学智慧及其重要启示与深远影响。在如今这样一个生活日趋繁杂纷乱、心灵日趋疲惫不堪的时代,读者可以通过阅读本书,领略王阳明心学智慧的精髓,开启与生俱来的正能量,走出心灵的黑暗与迷茫,获得成功
《鬼谷子》是一部集纵横家、兵家、道家、仙家、阴阳家等思想于一体的理论著作。本书对原作做了精当而晓畅的注释与翻译,每篇皆附有提要以解析、导读,并精选了古今中外颇具代表性的案例,涵盖管理、商场、职场、处世等各个领域,逐篇阐释、解读,用精彩纷呈的故事呈现鬼谷子的智慧谋略。
《传习录》是王阳明的问答语录和论学书信集。是一部儒家简明而有代表性的哲学著作。包含了王阳明的主要哲学思想,是研究王阳明思想及心学发展的重要资料。《传习录》不但全面阐述了王阳明的思想,同时还体现了他辩证的授课方法,以及生动活泼、善于用譬、常带机锋的语言艺术。
本书是美国纽约城市大学城市学院哲学教授卢 马里诺夫先生为普通读者撰写的第五本哲学践行著作。主要阐述如何利用老子的智慧,帮助人们面对当代生活的挑战,提高生命质量。本书将老子智慧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问题,这些问题是作者作为哲学咨询师或导师从个案和观察中精心选取的。作者凭借其对亚洲思想和哲学的广博知识和深刻洞察,探讨了自我、幸福与平和等主题,运用富有启发性的案例阐释了《道德经》这部道家经典中蕴含的智慧和力量。本书作者卢 马里诺夫教授的研究领域包括哲学践行、中国哲学、印度哲学、佛教、全球伦理、决策论、科学哲学等。他非常热爱中国文化,对中国哲学研究深透,青年时期曾学习中国功夫和中医药。本书的第一译者张华副教授与合译者郑连忠博士是《道德经》的忠实读者。两位译者的翻译能力为业内认可。本书
本书完整呈现了法国哲学家雅克 德里达于2001 2002学年在法国巴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开设的十三次研讨班课程。在 野兽与主权者 的总主题下,德里达从人与动物之差异的维度、性别差异的维度、政治与非政治的维度等等,展开了对于从亚里士多德、马基雅维利、霍布斯、卢梭到海德格尔、拉康、德勒兹、阿甘本等一系列思想家的开创性阅读,同时也涉及对蒙田、瓦莱里、策兰、D.H.劳伦斯等文学家的阅读。在这些炫目的阅读中,考察了种种动物形象 包括狼、鸽子、狐狸、狮子、大象、蛇、海豚、猴子等等 如何一方面在本体论的意义上被用于证成人的固有性和对于动物的优越地位,另一方面又在寓言的意义上不断地被各种政治话语所征用。德里达反复指出,在关乎人和动物的边界的问题上,重要的不是表明人们拒绝赋予动物的种种性质实际上为动物所具有,而是
《中国哲学十五讲》选择中国古代十五位有代表性的哲学家,对他们的哲学体系做了整体性的阐发和揭示。作者从每一位哲学家的根本问题出发,明确其概念内涵及问题的具体指涉,呈现出其思想展开的固有脉络和结构。作者对中国古代哲学问题、哲学家的思想路径的深入挖掘,以及对隐藏在基本哲学洞见背后的思考和论证过程的强调,对于我们 理解中国古代哲学是 启发的。
本社《王阳明全集》以浙江图书馆藏明隆庆六年谢廷杰刻王文成公全书三十八卷本为底本标点,以四库全书文渊阁本、四部备要本、国学基本丛书本、中华图书馆本及台湾、日本出版的王阳明全集本为参校本,原本误漏或与诸本有异者,酌出校勘记。 全集为四十一卷,卷一至三十一下为阳明本人著述;卷三十二至三十八为附录:卷三十二为旧本未刊语录诗文汇辑,系编者在前人搜辑基础上汇集整理而原本未刊的阳明语录和诗、文,计二十八篇,卷三十三至卷三十七为年谱一、二、三和年谱附录一、二,卷三十八、三十九为世德纪、世德纪附录,卷四十为诰命、祭文、传记,收录原本卷首之诰命一篇及本书编者增补的祭文、传记凡十二篇,卷四十一为序说、序跋,收入原本卷首之序说七篇、本书编者增补的有关王阳明著作或全书的序、跋、题辞之类三十八篇。这些祭
《六祖坛经》是六祖留下的最为重要的思想资料,记载惠能一生得法传宗的事迹和启导门徒的言教,内容丰富,文字通俗,是研究禅宗思想渊源的重要参考依据。记载惠能一生得法传宗的事迹和启导门徒的言教,内容丰富,文字通俗,是研究禅宗思想渊源的重要参考依据。六祖身上凝结了人性的粹美,他不仅是中国佛教的代表,更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其思想已经影响了中国和周边地区一千多年。
《清末民初西学术语译介与接受研究》主要研究翻译史,力图贯穿思想史和学术史,涵盖了代表性的学术思潮,代表性的历史人物和代表性的历史事件,但对各个阶段的研究各有所侧重。在章节的总体设计上,以历史进程为线索,从鸦片战争起,到民国时期的新文化运动,沿着历史发展的进程进行论述。具体分为五个部分:部分概述清末民初西学术语译介及规范工作,分清末和民初两个阶段论述;第二部分描述从鸦片战争到洋务运动时期影响西学术语译介的两大学术思潮;第三部分重点介务运动到维新变法期间西学术语译介史上涌现出的两位杰出的翻译家;第四部分描述甲午战争之后到新文化运动期间,西学术语译介的两大标志性历史事件;第五部分论述清末民初西学术语译介的历史贡献及其当代启示。
轮扁制轮: 道 不可言说 齐国的制轮高手轮扁有一次和齐桓公分享自己的制轮心得,他说: 我做的轮子非常好。可每当我把诀窍说给儿子听时,他要么感觉我说得很浅,要么感觉我未说全。哪怕我每次说的是同样的心得,都和前一次有差别。后来我明白了,真正的心得是无法说出来的。 道 也一样,一旦形成文字和言语,就会产生谬误和偏差。 推恩令: 无为 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避免采取有敌意的行为 推恩令的内容很简单:将原本只能由诸侯嫡长子继承的封地,分给诸侯的所有孩子。久而久之,封地被切割,大诸侯变成了小诸侯,大诸侯的威胁消解于无形。这就是 无为 避免采取让对方感觉到有敌意的行为,在不知不觉中解决问题。
阳明学是一门追求在生活中契入良知、发挥良知作用的学问。本书以中国哲学整体为视野,以二程、朱子、陆象山等为参照,以现实的人为根本关怀,以把握宗旨、以意逆志为具体方法,以本体、工夫关系为主线,以阳明晚年思想为归宿,对阳明学展开了全面、深入解读。解读所得的主要新观点为:对阳明而言本体是展现在现实世界中的规范性力量;工夫是一元两层本体工夫;即用是体是阳明体用论乃至整个思想的特色;知行合一包含本来合一、能够合一和应该合一三层意思;心即理包含性理直接出于心和性理统摄事物之理两层含义;良知与天道是既一体又同构的关系;阳明工夫论的内在理路是简易与真切的互蕴; 良知 意味着即用是体;无善无恶包含无所谓善恶和自然好善恶恶两项含义;真诚恻怛对阳明思想具有总结性意义;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