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呼吸,不仅加深对生命本身的认识,还会让心变得稳定、敏锐和专注。 在书中,德宝法师开篇就指明禅修的目的,以及常人对禅修的种种误解,然后系统地介绍了如何通过单纯的觉察与呼吸的掌握,达到正念。按照书中一步步的禅修指导,以呼吸为专注的焦点,观看一切身体经验、感受与思想的变化,进而观察你所认知的整个世界,*终以觉醒、智慧的心,安详面对起伏的人生。 本书是作者用人人都看得懂的语言写成的禅修经典著作。现已被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各地相继出版。此书的泰文节译版本,还被选为泰国高中课程教材。
内观(Vipassana)是印度古老的自我观察方法之一,早在两千五百年之前,已在印度被传授,作为对治一切烦恼的良药,亦称生活的艺术。 内观就是如实观察,即观察事物真正的面目:它是透过观察自身来净化身心的一个过程。开始的时候,借着观察自然的呼吸来提升专注力;等到觉知渐渐变得敏锐之后,接着就观察身和心不断在变化的特性,体验无常、苦以及无我的普遍性实相。这种经由直接的经验去了知实相的方式,就是净化的过程。 本书只是介绍葛印卡老师所教导的内观方法的梗概,希望借此增进对佛陀教导的精华 内观方法的了解。 【作者简介】 威廉 哈特,美国内观助理指导老师,曾跟随葛印卡学习过内观。他将葛印卡老师亲自教授的内观课程汇集成《生活的艺术》(即《内观》)一书,旨在介绍葛印卡老师所教导的内观方法的梗概,希望借此增进对佛
《大圆满前行》是数百年来了解佛法的经典之作,由两百多年前藏地高僧华智仁波切所著,作者被公认为观世音菩萨的化身。它汇集了佛陀毕生传法的理论要点和修行次第,其窍诀式的教言,完全基于经验,简单而直接,非常适合一个人由浅入深地修学佛法。对佛教徒而言,它几乎包含了所有根本的修行秘诀;对非佛教徒来说,本书也可灭除你的烦恼、痛苦和压力。
那《你可以不生气》这本书,如果大家在大陆要找的话,就可以找到海南出版社的版本。在这个怒火充斥的时代,也许我们都该学学书中一些实用的方法。 梁文道,凤凰卫视主持人 《你可以不生气》以人生中的各种遭遇为主题的故事,是让希冀从竞争社会中暂时回顾自己,暂时放下对成功的欲望,去追求充实人生之路的现代人热衷的角落。 Kang Margsil,四季出版社社长 熄灭内心愤怒的火焰,走向快乐和幸福 《你可以不生气》是一行禅师写给我们每一个人的智慧书。本书在 9 11 事件发生后一周上市,旋即传遍整个世界,至今改变了数千万人的愤怒情绪。 一行禅师以优美的文笔和感人的事例,告诉我们为什么会生气,我们如何将生气
阿姜查不断地重复强调:修行的道场就是我们的身心,在我们的六根里,在我们接触外境中去观照。我们必须在眼、耳、鼻、舌、身接触外境的当下,去仔细觉察,心如何被这些外境对象引发出不同的反应,而这些反应又如何构成我们一连串的行为,以及一连串的喜恶分别的制约反应。 阿姜查以非常浅显活泼的比喻,让我们知道如何在这个修行道场里用功,如何在这个过程中找到内心的光明、清静与喜悦。他的方法归纳起来,就是戒、定、慧三学。这三个步骤好像是一个连续、互相关联的过程。把观察我们自己的内心作为起始和核心,阿姜查指导我们如何超越、放下和不执著。
本书是从三个方面全面介绍禅宗理论、经典和禅修,分三篇,上篇讲解了禅宗的基本理论、禅宗发展历史;中篇介绍了禅宗的重要经典《心经》和六祖坛经;下篇是真际禅林的禅七开示,方便读者参禅悟道。本书适合读者全面地了解禅宗及禅修。
禅是如何影响我们日常生活的? 饮茶、打坐、插花、冥想、射箭 生活中的任何技艺到达一定境界,都可以接近道,进入禅的境界。 德国哲学教授奥根 赫立格尔,为了追求在哲学中无法得到的生命意义,远渡重洋去日本学禅。 屡屡碰壁后,他跟随弓道大师阿波研造,通过箭术悟出了禅的真意: 禅是平常心,饿了就吃,困了就睡。 不带贪求,不带憎恶。 任何技术,都有待于心灵的寂美。 让箭矢发自无念之中,达到忘我的境界。
本书介绍了世界七大宗教传统,包括印度教、佛教、儒家、道家、伊斯兰教、犹太教、基督教以及各种原初宗教。作者透过个人的观察,以理性与感性、传统与现实的态度,以及深入浅出的语言,把世界宗教的智慧传达给大众。书中汇集了作者三十余年教学与研究的新成果,特别是在对两性观点与语言的运用、各宗教的内在层面分析,以及藏传佛教、苏菲教派与历史上的耶稣等方面做了详细述说。 这部被称为 世界宗教*部可用的教科书 ,其特点在于史密斯尝试用个人的亲身体验,以说故事、讲历史与哲学思辨的方式把世界宗教的精神性传达给大众,环绕宗教所引发的价值深入地挖掘人性的奥秘。书中的内容丰富而精彩,语言生动流畅、通情达理,这也是其畅销、长销的*秘密所在。1958年出版的《人的宗教》总销量超过200万册。
《呼吸之间》为丹道高人李谨伯老先生数十年修道方法的真传,指导人们如何具体修道,以达到健康长寿,开发潜在功能,生发智慧,终提高生活品质的目的。李谨伯老先生年届九旬依然鹤发童颜,耳聪目明,思维清晰,健步如飞,可见其修道体悟真实不虚。若能按照李老的指导如实去修,也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
这是一本内行所著的佛学入门书。 它以南北传佛学界公认的汉译《阿含经》、《本事经》、律藏及今译南传《尼柯耶》等早期经典为基础,以大乘经为补充,根据作者多年研修佛法的体会,从当代人的心灵需求着眼,对佛陀的思想作了完整、准确的归纳与阐释。作者以其丰富的佛学专业素养及对教理行果的内行理解,用精练、平实的现代语言引导读者领会佛法的心髓,也为实修提供了理论与方法。 书中特意精选了53种篇幅短小的佛经,分别系编于各章之后,每页另配有 佛言精粹 以资对照。这种精心安排使得读者能直接领受佛陀的言教,并在吟咏经典中体验佛法的深邃。 本书要言不烦,处处紧扣佛学关键问题,陈述要害,对于专业学者,可称得上是一部严谨的佛学论著,对于一般读者而言,则可说是一本*的佛学入门书。
在书中,作者以深厚的学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解说了八正道每个道支的深刻内涵,并分析了人们对此可能产生的误解或偏见。辩证精辟,见解独到。作者透过幽默风趣的口吻,不仅让人们明白何谓快乐的内在生活,而且还教导人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八正道。尤其重要的是,他融合了传统诠释和现代思考方式,精心解说,令人耳目一新。本书将逐步指引你在生活中找到无价的心灵快乐之钥,给予自己好的照顾和滋养。 在书中,我们都可以学到通向快乐的八条途径:1正见,带来真正的快乐;2正思维,带来放舍、慈爱与悲悯的快乐;3正语,带来和谐的快乐;4正业,带来享受符合道德原则的快乐;5正命,带来利益自他的快乐;6正精进,带来断恶修善的快乐;7正念,带来 活在当下 的快乐;8正定,带来洞见实相的快乐。
本书由蒋维乔两部相互关联的著作构成。一为《佛学纲要》,以中华书局1934年版为底本。此书是*部白话文佛学入门著作。作者秉持浅显易懂的原则,从佛学的定义、佛学和学佛的区分讲起,介绍了佛教的历史、教义、经典、传播以及修行方式。篇幅短小,但结构完整,内容丰富。二为《佛教概论》,以中华书局1930年版为底本。全书分为三编:*编为绪论,介绍佛教成立的背景、经典、分派情况等。第二编为本论,分教理论和解脱论,即从理论、实践两个方面完整阐述佛教的义理体系和修学法门。第三编为各论,即全面论述中国佛教十大宗派的理论特点和修行方法。此次出版,仅订正个别文字讹误,并按照现行标准对标点的用法予以规范。
本书对佛教的创立及创始人做了历史的而不是神话般的阐述,对佛法的基本内容、佛教典籍的形成、僧团和戒律予以精辟阐释。同时,对佛教在印度的兴衰、在中国的传播,尤其是佛教与日常生活的关系及其对社会文化发展所起的作用,都发表了深刻而独到的见解。 佛教文化博大精深,却非高不可攀。本书中,赵朴初先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以生动活泼的问答形式,对佛、佛教与佛法的内涵,佛教的传播、发展与演变的过程,以及有关佛教各个方面的知识,都作了详细的解答
本书是一部道教通史,以时间为经,以教派分化为纬,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道教产生、发展和流传的历史。全书所记时限始于道教产生前的秦汉社会状况和思想渊源,止于当代道教在世界各地的传播。所记内容涉及道教及各支派的经籍、教义、人物、教制、教职等等,同时兼及道教的节日、礼俗、圣地、遗迹、建筑、文学、艺术等等。在对道教作全面考察的同时,书中还对道教与中国古代政治、社会、经济、文化、思想的关系,作了深刻的分析,对一些重要史事和学术问题也提出了不少新的见解。
《坛经》是禅宗的奠基之作,对唐代以来中国佛教的发展有极为重要的影响。今天的人读《坛经》,有的感到深,有的感到浅,有的感受平平,有的备受鼓舞。本书作者试图以讲座的形式,打破现代读者与佛教文化的隔阂,祛除因缺乏实际修持而导致的对《坛经》的片面认识,帮助读者从整个佛教史、禅宗史的背景中深入领悟《坛经》的无穷法味,*终得到佛法的真实受用。本书语言平实,通俗易懂,对真正有心于佛教、有心于禅宗的读者来说,实为难得的入门之作。
世界著名的社会学家马克斯 韦伯由于《儒教与道教》的研究而被西方汉学界誉为中国学研究的 伟大的外行 。在《儒教与道教》中,韦伯对世界各主要文化的经济伦理原则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中国社会的各个主要方面,并将它们与西欧及其他社会中的类似方面进行比较,同时从 物质 和 观念 因素方面论述了中国没有产生资本主义 理性 精神的原因。《儒教与道教》是海外研究中国文化和中国社会必引的名著之一。
弘一法师晚年潜心修佛,埋头著书。他对佛法有着精深的掌握和认识,在多部著作中,向人们解释了日常生活中的痛苦和烦恼产生的原因,并启发人们排除业障,明心见性,快乐生活。 本书除了收录李叔同不同时期的演讲、文字作品,还辑录了他的处世格言和诗文,这些文字 一字千金,值得所有人慢慢阅读,慢慢体味,用一生的时间静静领悟 。希望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领悟大师为人处世的智慧,在大师的引导下修身养性,缓解焦虑,感受 一念放下、万般自在 的豁达、率性和慈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