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记录了释迦牟尼和弟子们吃过饭休息时,不经意间发生的一场头脑风暴,师生之间一问一答,层层递进,一浪高过一浪,最后终平且和,心生欢喜。整场对话只有一两个小时,相当于今天的一次直播或研讨会。全书只有五千余字,短小精炼,文辞优美锋利,极有穿透力,是理性、天启和美的结合,因而成为知名度优选、流传最广的传世经典之一。千百年来,上至皇帝,下至平民,无数人因它而开智启慧,获得福德与安顿,它不仅为中国人提供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更成为一种生活信仰。 《金刚经》是每个现代人真正可以信托一生的枕边书,那些爱跟别人较劲、爱跟自己较劲的人,尤其需要它,因为它解决的是人的发心问题。现代人的卷、焦虑、抑郁、痛苦,本质都是心出了问题。《金刚经》就是讨论当我们发心动念时,如何才能降伏那颗躁动不安的心
本套书将对中国佛教影响优选、最能体现中国佛教基本精神的十三部佛经——金刚经、 心经、无量寿经、圆觉经、梵网经、坛经、楞严经、解深密经、维摩诘经、楞伽经、金光明经、法华经、四十二章经13部佛经,结集,外包装一函套,整体推出,以追求整体性效应。
《铃木大拙禅论集》是世界禅学权威铃木大拙先生的重要著作,被世界各国学者、专家视作权威而广泛援引。本书为论集系列之一,主要从历史源流分析禅的根本精神和发展轨迹,彻底分析从中国起源的禅宗如何一步步融入到日本文化之中,进而演变成独具日本民族特性的禅学传统,可作为后面两个系列的基础。铃木先生试图通过系统梳理禅学在日本的发展脉络,破除人们对于禅的一些误解。本书结构布局合理均衡,分析深刻透彻,语言生动富含哲理,适合作为禅学基础理论读物。
《黄庭经》系我国古代东汉时期开始流传的一部道家重要典籍,得到了王羲之等古代大书法家及大政治家、大文豪的重视甚至崇拜,对后世道家流派及民间影响深远。本书包括三部份,上篇为《黄庭经阐微》,共四篇文章,讨论两部《黄庭经》的撰成年代,相互关系,并探讨它们的修行法门,及其对汉代《太上灵宝五符序》、《周易参同契》、东晋上清派存思内神守一法、金代全真教以黄庭为主等修行法门的影响。中篇为《黄庭内景玉经古注今译》,下篇为《黄庭外景玉经古注今译》;中下二篇是以全文注、译及校正经文为主。在注释方面,有古注有今注,古注摘录务成子注及梁丘子注全文,亦兼采冷谦、石和阳等人之注。今注则以析述字义、句义为主,其后并有全章之白话翻译。旨在使其简明易读。
中国古代关于道家的典籍繁多,一般人哪怕穷尽毕生精力,也未必能尽观全貌。本书是全真龙门派第二十一代张至顺道长(号米晶子)精选毕生所集道家经典,如《道藏》等诸多道家原典中的经典篇章,配以直观形象的绘图,以及精准实用的注解。为普通人了解道家文化、修身养性,省却不必要的参访功夫,实为中国传统道家文化的经典之作。全书繁体竖排。此次再版由全真龙门派第二十二代许理惠道长主持修订,增补米晶子道长的手稿,修正旧版存留的诸多问题。“炁”化三清,“體”能载道,“源”乃先天道统,“流”为老君法脉,书名故曰《炁体源流》。
《铃木大拙禅论集》是世界禅学权威铃木大拙先生的重要著作,被世界各国学者、专家视作权威而广泛援引。本书为论集系列之三,译者又将其称为《菩萨行处》,从《华严经》和《般若经》(包括《心经》)两部大经谈到菩萨的理想、菩萨生命的源头和行处,主要探讨学者的归趣。重点揭示禅对于人们现实生活的影响、对于人们精神世界的滋养及疗愈作用。铃木先生文笔凝练,论述真切深刻,又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对于现代读者同样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尤其有助于现代人自行自省安顿心灵、挣脱藩篱,如实地看清生命的奥秘和人生的意义。
本书以生动的笔触叙述了路德、茨温利、加尔文的信仰历程,以及英国 改革和清教徒运动的历史,为读者了解16世纪的 改革提供了一部精彩导论,同时也引导人们再思五百年前改教运动的永恒意义。
《道藏说略(增订本)》是一部国学普及著作。本书以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对传统经典《道藏》进行全面而系统的现代解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深入浅出地向当代读者普及道经的基本知识,充当阅读道经的学术向导。 全书40篇文章均由该领域具有代表性的学者按照统一的体例撰写。其研究范围以明《正统道藏》为主体,但也有所拓展,涉及藏外道书、敦煌道书、禁毁道经等。书中内容,既有基于《道藏》“三洞四辅”原有分类的内在梳理,也有基于现代道教研究体系进行的客观说明,更有基于现代学科分类对《道藏》中相关史料的总结。每篇文章均条分缕析地梳理所涉主题的传承谱系、代表经典、理论框架、历史价值,介绍其研究现状,并附有建议阅读书目、参考书目,能够为初学者提供入门路径。
《铃木大拙禅论集之二》以开悟为主要目标,综述公案的参究。在铃木大拙看来,公案参究是一种求悟的手段,是现代禅修的要件,更是禅学能够延伸到今天的重要因素。基于此,铃木大拙在书中重点论述了公案参究与禅悟、念佛之间的关系,以及公案参究对禅悟的促进作用等。铃木大拙对于禅悟的见解,是对参禅者进行的透彻提点,依此修习,可以拨云见月,廓然开悟。
自佛教在印度创始之后,两千多年来佛教传遍了亚洲,现在对西方文化又产生了越来越重大的影响。本书向读者揭示了佛教的发源和发展,语言直白并辅之以图表,清楚明白地说明了佛教的中心教义和修习方法。各个章节分别就法与轮回、禅定、伦理和佛教在西方的影响等等细细展开。藏传佛教和禅宗也各有阐述。如果你渴望了解佛教的基本知识,阅读本书大有裨益。
以历史发展为脉络阐述世界各种宗教的基本知识和文化特征。涉及土著宗教,印度教,佛教,东亚宗教,锡克教,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书中详细描述了各种宗教的起源,发展、宗教仪式、教义、建筑形式、节日庆典、生活习惯等。精美的图片,生动的文字描述,清晰的构架,让《DK宗教百科全书》同时兼具工具书和通俗读物的两种价值。
严蔚冰先生整理编著的新版《达摩易筋经》,在全面展现古本《易筋经》原貌的同时,针对现代生活的特点和需要,突出了其养生保健的功能,为读者提供了一套简便易学的养生功法。全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对“本衙藏板”《易筋经》进行整理、注释,旨在保存和还原功法的本来面目。第二部分系作者根据自己的传承和多年的实践经验,详细讲解达摩易筋经的理论、功法,辅以完整的演练指导图解,并随书附赠教学挂图,提供演示视频。
《越用力,越焦虑》 《越用力,越焦虑》一书是世界公认的佛法心灵导师一行禅师的心血力作,写给每一个活在奋斗、慌乱、焦虑、迷茫中的我们,是给千万都市人的生命启示录。 在这个到处充满压力的社会,我们用力的生活,总想让自己活得越幸福越好。然而总是很努力很努力的我们,为什么反而会活得这样辛苦,过得如此慌乱?究竟是我们不够努力,还是一不小心用力过了头? 在本书中,一行禅师用温柔智慧的语言启发我们学习一种掌控生活力度的心灵艺术,阐明了如何通过正念的修习,在工作和家庭中克服焦虑与孤独,获得当下的自由、安宁与快乐。 《你可以不生气》 那《你可以不生气》这本书,如果大家在大陆要找的话,就可以找到海南出版社的版本。在这个怒火充斥的时代,也许我们都该学学书中一些实用的方法。 梁文道,凤凰卫视主
《中国人关于神与灵的观念》为 西方思想文化译丛 之一。 作者理雅各,英国近代著名汉学家,*个系统研究、翻译中国古代经典的人。他与法国学者顾赛芬、德国学者卫礼贤并称汉籍欧译三大师。本书,是理雅各为美国传教士文惠廉的《论将 Elohim 和 Theos 正确地译为汉语的辩护文》而作,通过引述经史子集中有关 神 、 上帝 、 灵 等概念与基督教信仰中的 God 对比,论证中国人关于神与灵的观念,内容涉猎西方多种文化与语言的比较。
《中国古代宗教与神话考》,“意在探寻中国文化的来源”(丁山语),在古神话的考辨、推原方面成绩卓著,显示了深厚的学术功底。丁山在传统的考据基础上运用了比较语文学与比较神话学与宗教学的方法,对史前神话加以初步分析,分析数量之广,考证程度之深,从而使得这部著作具有巨大的学术价值。从文献学角度来说,其成就至今无人能出其右。
本书是作者在牛津大学教授基督教神学几十余年的心得之作,简洁而清晰地阐述了有关基督教神学的基本知识。书中概述了历代以来基督教伟大传统中的核心主题,向读者展现出基督教神学的丰富思想及其历史渊源,通过分析与思考来让读者理解每种思想的优劣,让读者充分掌握基督教神学的基本观点与深刻洞见。作为当今靠前上很受欢迎的基督教神学教科书,本书选材精当,编排合理,广受世界各地师生欢迎。无论是研习基督教神学,还是了解基督教文化,本书都是推荐阅读的入门佳作。
《道德经导读》是著名学者鲍鹏山教授在多年教学研究的基础上,推出的又一本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导读类全新力作。前有万字导言,系统梳理了《道德经》的版本源流和核心思想。上《道经》,下《德经》,五千言,八十一章,针对每一章原文,有今译,有注释,有导读,《道德经》中不少语言表达已成为我们日常使用的成语,在各章最后也对成语来源做了标注,并增加了相关章节链接,以帮助读者厘清《道德经》的整体逻辑脉络。全书重在导读,《道德经》的文本高度抽象和简约,本书作者通过说明背景、阐明用意、理顺逻辑,并对原义做适当发挥和展开,深入浅出,用精妙的解读帮助读者真正领悟《道德经》的思想与智慧。中国青年出版社推出的“鲍鹏山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导读系列”,含《论语导读》《大学中庸导读》《孟子导读》《道德经导读》《庄子导读
《坛经》是中国人的佛学著作中惟一被称为“经”的,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典籍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丁福保采用传统的笺注方式,为《坛经》作注,是现代人读懂《坛经》的可靠而方便的途径。
《金刚经》是大乘佛教般若系的重要经典,自东晋时期鸠摩罗什译出以来,屡经重译,历代注疏研习者无数。在佛教目前,该经可谓流传范围最广、传诵时间最长的经典之一,而且对佛教中国化的进程乃至中国传统文化都具有重大影响。丁福保的笺注,以鸠摩罗什译本为依据,遇有难解或他人误解之处,即以他种译本参酌,力求领悟经文确解。作者又在书中附录《笺经杂记》等资料,为笺注奠定了体例依据,并为读者了解《金刚经》的流传情况提供了重要素材。
《魔鬼家书》,亦译《地狱来信》,是一本纯粹想象的通信集。通信的双方,一个是位高的“私酷鬼”副部长,另一个是初级的试探鬼——“瘟木鬼”,二者乃叔侄关系。二鬼以书信方式交流诱惑人的伎俩,恶毒地揭露人性中的丑陋与“疮疤”。不过,两个鬼虽表面惺惺作态,暗地里却也尔虞我诈,渴望最终能够“吞噬”对方。书中,C.S.路易斯展开想象,绘声绘色地描绘魔鬼的语调,以魔鬼之口对人之本性进行深度挖掘,让人在捧腹后亦自省,透视自己意识中的真实动机,认清自己的本来面目。
《楞伽经》前后共四个译本,现存三种。宋代正受禅师以刘宋译本作主本,为此经撰写集注。凡遇经文简约晦涩处,采集北魏、李唐两种译本之长处附于其下,加简要注释,方便读者参考融会。又在义理阐释方面,参照宝臣《新说》、杨彦国《楞伽经纂》和《宗镜录》等中涉及此经者,取其精粹,陶铸文字,使经文脉络贯通。《集注》可谓参研《楞伽经》的重要文献。
《宗教思想史(套装共3册)》包括了《从石器时代到厄琉西斯秘仪》、《从乔达摩悉达多到基督教的胜利》、《从穆罕默德到宗教改革》。全方面地展示了人类历史上各种纷繁复杂的宗教现象的发展过程,伊利亚德特别注重了那些对人类发展产生重要作用的宗教思想的创新,突出了人民在遭遇深层危机之际是如何通过宗教的创新来解释、摆脱和化解这写危机的。
本书为 造像的规则集成。 造像具有严格的造像规则,即所谓“仪轨”。在 经典,尤其是密教经典中,都有专门介绍造像仪轨的内容。因此, 艺术严格地讲是 造像,不同于世俗艺术的随性创造,而是匠人画僧在传统之下的“发展”,虽然有时代特征,但手印、姿态、造像比例、媒介,以及画匠在作画(雕刻)时要沐浴、持斋、不近女色等要求都是不变的。本书旨在通过佛经《佛说造像量度经》的解读,来普及 造像的常识,让读者了解这种严格的造像规则,是 艺术经久不衰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