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马,是一种民间木刻纸印神像画,主要流传于河北、山西、云南、江苏等地。“神码”正是河北内丘县本土的纸马、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民间信仰的媒介。本书主要从两个方面对“神码”这一民间造物进行再现,一是分析其图像,考证其神祇原型和发展历史;二是考察其田野原境,展现内丘地区的民间的生产生活环境,以及在这种环境下生长的宗教文化和信仰心理。本书既论述了民间信仰,又展示了神码版画艺术,配有插图200余幅,亦是珍贵的神码图像资料。
上编为“当代审美视域下的禅宗诗学研究”。在上编中,本项目组重点研究了五个方面的问题。 下编为“禅宗诗学著述录要”。这一部分,主要是文献整理和集释。 项目组翻检了《大正新修大藏经》《卍续藏经》(新编)《嘉兴大藏经》《乾隆大藏经》《大藏经补编》《禅宗全书》《禅门逸书初编》《禅门逸书续编》《续修四库全书》《四库存目丛书》《四库未收书辑刊》《四库禁毁书丛刊》《卐正藏》等典籍,从中发掘和整理出了不见于古代诗歌史、诗歌理论、诗歌品评等文献和现当代出版的中国美学、诗论等资料汇编中的禅宗诗学著述。收集整理了157位禅师(有两位禅师合编在一个条目下)的诗学著述约673篇(章、节、段)。 下编的结构方式是以每个禅师为单位的文献辑释篇目,上自唐代,下至清代,大体上按禅师活动的时代先后排序,因一些禅
本书是一部藏传佛教密宗名著,原名《中阴得度》,中文译者参考西方人士熟知的古代《埃及度亡经》书名而译为《西藏度亡经》,中阴得度,顾名思义,就是人在已离人世之后,尚未投生之前这个名为“中阴”的阶段之间听到有人呼唤他的名字,对他读诵这部经典,即可使身在“中阴”境中的亡灵,解除种种“中阴险难”的恐怖,乃至证入不生不灭的法身境界或得报身佛果,以了生死轮回之苦,至少亦可得到上品的化生或转生,以免落入饿鬼、、地狱等三恶道中但所有这些,皆系亡羊补牢之法,不仅事非得已,且到时有没有人呼唤、读诵,亦颇成问题!因此,的办法,莫如提前尽早在死前读诵并加思维忆念,以免仰赖他人而得有备无患,以免失之交臂!
这是一部兼具历史知识与动物学研究视野而又令人陶醉的著作,作者展示了自己历史学家与动物爱好者兼具一身的广博视野,摆脱生物学知识的羁绊,从 富有意义的“传统”入手对不同动物进行分类,为我们织就了一幅包含神话、历史、艺术、科学、哲学与文学的跨文化绣锦,给动物王国抒写了一封内容丰富、结构精巧的情书。
通过阅读《中国古代术:中国世俗研究》,你将知道许多有关我国古代术的知识。全书除前言、序言和后记外,共分四个部分,它们分别是:术的缘起、术的基础理论、四柱的具体方法以及术的批判等。
本书介绍了中国炼丹术的发生、发展情况和主要内容(炼丹场合与设备、炼制、炼丹术文献、与医药的合流等),并分别叙述了、硫化汞、三个独特类型的丹剂,同时将各有关文献中比较实际而有意义的丹剂140余种,分为升丹类、降丹类、烧丹类、对丹类四个类型,详述其主治、组成、制法和运用。未尽之意在附篇中逐条交代,并编有中国炼丹术大事年表。
本书作者站在现代人的立场上,从犹太人的现实生活出发,详细论述了犹太教的产生、历史和意义,犹太教的律法、制度、组织、礼拜、礼仪、祷告、捐赠、饮食法、习俗、公义思想、道德观念、伦理规范等,以及践行犹太教的三重方法;作者在论述犹太教的过程中,还提出了现代人面临的种种宗教问题,并在对这些问题进行理性思考的同时,作出了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并有针对性的回答,从而论证了,犹太教的独特之处并不仅仅在于其提出了一种一神教的思想,而更在于它对犹太人生活方方面面的规范和对犹太人生活之道的确定,因而是一种“因行称义”的宗教。
本书是《中国民间崇拜》(Researches into Chinese Superstitions)丛书第六卷,从本卷开始进入本系列第二部分,论述在中国受到膜拜的男神和女神、文化英雄、神仙、妖怪(genii)、神秘性和神话性的人物,换句话,即“中国的万神殿”。到目前为止,很少有人科学而充分地对待这一主题,似乎是碍于其庞杂,也可能是由于其艰难,因为这需要进行极广的研究工作,需要全面具备在民间广泛流行的儒、释、道“三教”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