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是由社会和历史建构的,而不是由生理决定的。 本书为社会学家李银河编写的性学入门经典之作,全面梳理性学百年发展史,系统介绍性学代表人物与经典著作,详尽剖析性学知识点。基于性学领域前辈学者的研究内容,从个人、社会、政治、哲学多个层面综述分析性学这门年轻的学科。 从埃利斯的性心理学,到弗洛伊德的力比多理论,从金赛的性学报告,到马斯特斯与约翰逊的性行为实验,从高罗佩的研究,到福柯的《性史》 李银河以她广阔前沿的视野,独立自由的现代意识,引领读者走入性学的世界。从了解性开始,了解我们自己。
《人论(人类文化哲学导引)(精)》由恩斯特 卡西尔*,顾名思义,《人论》自然是研究所谓 人的问题 的。全书共十二章,分上下两篇。上篇(前五章)是回答一个总的问题:人是什么?其中**章概述了两千多年来西方思想史上关于人的问题的各种哲学理论,并在*后指出,当代尽管科学昌盛、技术发达,但人的问题不但没有真正解决,相反倒是处在深刻的危机之中。在第二章中卡西尔提出了他自己关于人的定义:人与其说是 理性的动物 ,不如说是 符号的动物 ,亦即能利用符号去创造文化的动物。第三章则着重论述了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动物只能对 信号 (signs)作出条件反射,只有人才能够把这些 信号 改造成为有意义的 符号 (symbols)。
人类身体、文化、社会的演化是完全随机的过程,还是有着必然的趋势? 答案并不在人本身,而在那些绿色植物身上。 植物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我们的食物、文字以及社会组织结构都受到植物的支配,我们的经济、贸易以及对世界的探索都受到植物的支撑,甚至连我们的厨艺、肤色和长相都是由植物决定的。 本书讲述了这个有关文明演化的宏大故事。从促使人类定居的小麦和水稻,到改变世界的花椒和土豆,再到牵动世界贸易神经的大豆,植物的力量显而易见。人类驯化了植物,植物却塑造了人类。 同时本书对一些并不起眼的事物,背后隐藏着的文明演进的密码,进行了颇具新意,甚至是颠覆性的破译和解构,富有趣味并发人深思。如在达尔文的理论,根本没有 优胜劣汰 这个词语;我们喜欢吃酥脆的食物,是人类祖先喜欢吃植物叶片和
马克 奥热这本书是对一种日常化的空间类型进行的人类学研究。 非地点 这个概念虽然听起来非常理论化,但其内涵非常简单,指的就是交通工具和大型商场这些缺少社会联结的空间。马克 奥热的文字有着典型的法国思想家风格,在细致的理论拆解中点缀着随笔式的灵光与巧思,学术性与文学性兼具。通过本书,读者既可以全面把握 非地点 和 超现代性 这些宏大概念的含义,也能够在奥热的散文化叙述中对我们的日常生活空间生发更敏锐的感受。 非地点 这一概念与福柯著名的 异托邦 ,流行文化中的 赛博空间 等概念有共通之处, 超现代性 也与泛滥的后现代主义有着共同的根源。通过使用这些跨越哲学与人类学,融合理论与日常的概念,马克 奥热试图对我们的当下境遇做出精炼的阐述。 相关评论或推荐(名家、知名媒体、原版书的推荐等;从多种角度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今天,全球正在成为一个变老的世界,中国正在迎来一个变老的世纪。人口老龄化的强烈冲击,正日益超出年轻社会下人们的理解和想象。 老龄化正在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但是,老龄化到底是什么?来自哪里?冲击有多广?影响有多深?很多人对此仍然毫无认知或知之甚少。本书旨在引导人们从多角度、多层次、多领域,正确看待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领域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增强全社会及时应对、科学应对、综合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共识和观念。 本书面向全社会和全龄群体,主要目的是推动大家用更加积极的态度、更加积极的政策和更加积极的行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
系统出现的一个小故障导致琼的MTurk账户突然被冻结 这是按需工人*可怕的噩梦。 没有一封电子邮件通知我软件出了问题;我只知道自己不能再登陆了, 她说, 我给客服打电话,他们告诉我必须等网站修复这个问题。账户冻结让我损失了近200美元。我失去了高薪工作,原因是平台自己出了问题,而不是我的工作质量有问题。 当事情出错的时候,琼这样的幽灵劳工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更别提追索补偿了。 我等了40个小时,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继续工作,能不能维持收入,也完全不知道原因。 人类学家玛丽和计算机科学家西达尔特联手,揭露了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背后隐藏的人类劳动力。这支看不见的线上就业大军正不断扩张,它既不存在于现有的法律中,也未得到固有文化的承认,而算法无意识的残酷又带来了诸多未知。
生成式人工智能(AI)来袭,无人能够置身事外 ChatGPT无所不知,Midjourney绘图惊艳众人,Sora视频创作无缝衔接 生成式AI将带来怎样的变革?你准备好迎接充满可能性的未来了吗? 在《生成式AI 的革命》中,你将看到: 生成式AI到底是什么? 通俗易懂的语言,让你从零基础快速了解生成式AI的工作原理。 生成式AI是会带来就业危机? 哪些工作会因人工智能而消失,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充满变化的时代? 生成式AI的能力有多强? 实例展示它如何简化创作,让你理性认识生成式AI的潜力和局限。 如何与生成式AI共存? 探讨生成式AI带来的伦理和法律挑战,引导你思考人与机器的新关系。 这是一本面向所有人的 生成式 AI 通识读物 。本书让你不再局限于 怎么用AI ,而是带你思考如何在新一轮技术革命的时代下生存和成长。无论你是否拥
不管你是否意识到,我们嘴里都带有进化的遗产。我们的牙齿就像一个活化石,可以用来做研究,也可以与祖先的牙齿做对比,从而让我们明白我们是如何进化成人的。在《进化的咬痕》中,著名古人类学家皮特 昂加尔介绍了人类在理解人类进化与气候变化方面取得的前沿进展,以及利用牙齿化石解读日常饮食的方法。作者次将这两者结合到一起,对牙齿的外形、化学组成和磨损情况等方面展开了卓越的研究,这些结果揭示了我们是如何进化为人的。 昂加尔描述了如何通过牙齿的 食痕 (由于进食导致牙齿上形成的微磨损)探究动物在过去究竟吃些什么的详细信息。这些线索结合古气候学方面的开创性研究,共同揭示了变幻莫测的气候如何改变我们祖先的食物选择,这也就是昂加尔所谓的 生物圈的自助餐 。当日常饮食改变时,物种就会发生变化,昂加尔发现了
本书是一部医学人类学的研究作品集成,分为书斋与理论篇、田野与实践篇,围绕医学人类学的理论与实践,把疾病放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作考察,研究不同时空下人们对疾病的认知、行为,及借用相关理论去解决实际问题,理论方面探讨了不同的医学人类学视角、对民族医学的理解、公共卫生措施等,实践方面则有场所与求医行为的关联、对于乡村医疗的田野考察等。B
日本社会人类学教授栗本英世以文化人类学的研究理论和方法,对非洲不同原住民进行田野调查,主要围绕早期非洲被欧洲国家殖民后发生的一系列冲突事件,深描其中的动机、原因和过程,分析 未开社会 与现代社会产生冲突的类型与性质,论证了战争与和平是不同空间社会中被创造出来的一种人类行为。
民族志研究大量依赖的是匿名的信息源。研究结果往往只是由研究者报告,读者无法看到原始数据。史蒂芬 卢贝特作为一名法学家、庭审辩护专家和法务伦理学者,对民族志研究中的证据问题提出了系统性质疑。他研读了大量民族志作品,评估了民族志作品中证据的使用(包括证据的来源、收集过程、呈现方式、可靠性等),并将其与法务实践中形成的认定证据可靠性的标准进行比对,发现大部分的民族志作品都缺乏事实核查。卢贝特针对社会科学质性研究中证明的本质,利用辩护律师的工具,基于当代研究文本和原始资料来源,探索了民族志叙事背后的故事。
目前,药物滥用正在阴影下撕裂青少年的日常生活,包括他们的家庭、社区和友谊。尽管我们对成瘾的神经生物学机制及其外部社会、经济条件有了更加深入细致的了解,但关于药物依赖的个人经历及其治疗仍存在许多未知。近年来,新的药物疗法既带来了康复的新希望,也引发了对药物滥用的担忧。 当走出诊所后,药物成瘾者的生活将被如何重塑? 人类学家托德 迈耶斯在三年时间内追踪了不同身份背景的青少年接受药物治疗的经历,并且结合临床研究、医学资料和民族志产出了关于成瘾的知识。作为一种生活经验和知识对象,药物依赖常被定位于诊所中,当然,它也在 别处 家中、同龄人群体、街上 我们面临着成瘾、青少年以及治疗人类学的困境,而这些青少年的故事将告诉我们关于 治愈 的可能性。本书尝试重新讨论药物依赖以及这种成瘾的生活经历如何
本书由意大利 经济史学家卡洛·奇波拉撰写的两篇幽默短文组成。 《人类愚蠢基本定律》以轻松的笔触,严肃地探讨了人类社会中有关愚蠢之人的5条基本定律。奇波拉指出:人类生存的 威胁,是愚蠢。愚蠢之人始终如一地给别人添乱,自己也得不到任何好处,其结果只会拉低整个社会的发展水平。因此,一个社会要想不被蠢材拖垮,唯有依靠其他成员的加倍努力。 《胡椒、葡萄酒(和羊毛):中世纪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动态因素》对欧洲中世纪社会前进的动力进行了另类解读,描绘出一幅不一样的历史前进画面:罗马帝国亡于铅中毒,古代北欧人南下劫掠是因为害怕面对悍妻,隐士彼得鼓吹 是为了获得东方的胡椒,给饮食加点味道……历史有许多的可能性,小小的一粒胡椒,也可能引发波涛汹涌的历史洪流。 全书短小精悍,诙谐幽默,论证严密又通俗易
《审美人类学》是国内审美人类学教材,主要涵盖“审美人类学的视野与方法”、“审美人类学关键词”和“审美人类学研究的新趋势”三个专题内容。作为一门复合型交叉学科,审美人类学在新的文化语境中有效整合了美学与人类学,并超越其各自既定的局限性,是激扬学科新质的有力尝试,同时也深入探讨了审美与现实生活以及历史进步之间的内在关系,是推动马克思主义美学当代发展的重要研究成果。本教材对审美人类学的学理基础和发展趋势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与阐释,展现出了美学和人类学研究的当代转向与发展前景,可作为文艺学、美学、人类学、比较文学、民间文学等专业方向的本科生及研究生的教材使用。
认同具有很强的稳定性,但时代正在悄然改变着认同的这一特性,当代边疆民族地区认同的基本特征却是多元性和流动性。本书以云南这个中国多民族聚集的典型省份为研究对象,将民族认同关系和认同方式归结为两个层面:对国家、对传统历史文化的坚守——认同的坚守;各民族交流互动、开放包容的认同多元性——流动的认同。认同的流动与坚守交织,形成了云南边疆少数民族认同的多元性与统一性的格局。云南各族人民认同的多元性和国家认同的坚守与执着精神,是云南各民族对中国民族关系理论的特殊贡献。
我们的世界正在因为人类的活动变暖,其迹象已不容忽视,其灾难性后果也使得行动变得刻不容缓。 普利策奖得主、《纽约客》特约撰稿人伊丽莎白?科尔伯特用一线的报道和科学的数据,从极北之地、海滨城市、深山野林和科研机构传来了气候灾难的确凿信息:永冻土在升温,冰川在消融,海洋在酸化,物种在迁徙。忧心忡忡的科学家群体已经达成一致意见,然而普通民众尚未警醒。 本书自出版以来,与纪录片《难以忽视的真相》一道改变了人类对全球变暖的认知,促使各国政府和社会团体展开行动,也激励着有觉悟的个体践行更环保的生活,它因此被誉为我们这个时代的《寂静的春天》。
对于人生在世有什么意义,每一种文化都有着独特的答案。在《跟着人类学家漫游:探寻“边缘”文明》中,作者带领我们踏上世界“边缘”之旅,向我们展示了诸多不一样的智慧。 在波利尼西亚,我们跟着航海家出海远航,他们的祖先远在公元前10个世纪就在太平洋上定居;在南美洲丛林,我们与一个失落文明的后代相遇;在澳大利亚,我们试着了解当地原住民的精妙哲学,他们是首批出走非洲的人类;在尼泊尔,我们与一位已经过了45年隐居生活的智者不期而遇; 终,我们来到加里曼丹岛,看到东南亚“ 的雨林游猎民族”在为他们的传统生活争取一线生机。 理解这趟精神之旅所挖掘的事物,将是我们在21世纪的任务。在我们这个时代,核心的挑战是如何重新学会欣赏通过文化表现出来的人类精神多样性。否则,我们的世界恐怕将会进一步同质化,变得平
《瑜伽:活在源头的秘义》由(印)斯瓦米·辨喜著
现代都市人口繁盛、规模巨大,无以复加的超级部落把人类囚禁在现代都市这个“人类动物园”里。超级部落人承受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和紧张:噪音、空气污染、缺少运动、空间拘束、过度拥挤、高度刺激以及孤单和无聊,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暴力、战争、自杀、恋物癖,等等。为什么会这样?有没有出路?未来的世界越越来越拥挤,原始部落的猎人,乔装打扮成文明开化的超级部落公民,正在苦苦挣扎,试图使自己古老的遗传特征与超常的新环境协调一致。对超级部落人而言,展望未来颇有有趣;但等到我们的孩子成年承担把握时局的责任时,人类面临的问题无疑将是生死攸关的严峻问题了。《人类动物园》中,莫利斯从生物学的角度,揭示了现代人的宿命。
不论在专业机构的研究里,还是大众茶余饭后的谈资中,智商测试是怎么深入人心的?它是怎么从一个小小测试表发展为一项包罗万象的庞大产业,乃至于影响到大众生活以及某些时期的政府政策的?智商测试的本来面目又是什么? 这些问题在本书中都有所解答。 《人类的误测:智商歧视的科学史》是一本对智商测试相关研究的历史脉络及其社会影响进行梳理的科普作品,作者特别对借助 钟形曲线 理论外衣来合理化自身的 生物决定论 遗传论 等论调以及背离设计初衷的智商测试的应用现象进行了剖析,列举了大量的事实和论据,对不同人种有等级、优劣之分的不当观点作了严密的反驳和批判。作者通过对身体、颅骨以及智商测量的各种学说和流派的梳理,指出此前的人体测量学和智商测试实际上起到了一种为社会阶层分化提供依据的效果,甚至对国家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