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为讲谈社 现代新书 总编辑鹫尾贤也35年编辑实战经验集萃,是一本亲炙现场的编辑教科书,从书籍创意构想、与作者的沟通方式、催稿的手段、目录的编法、书腰的优劣、怎么拟小标题、熟悉营销与销售等,彻底解说编辑工作的内涵,是出版老手、编辑新人都必须参考的实用手册。 本书开宗明义以幽默的手法点出电视剧里编剧不食人间烟火的谬误,进而以自身经验畅谈编辑工作种种。编辑是什么?编辑工作是怎样的?好编辑要具备那些才能?选题创意从何而来?如何打造成功的畅销书和长销书?如何和作者打交道?新书如何炒作?如何发展人际网络?书要往哪里去?本书均有详尽的说明。
本书内容包括选题策划、图书营销、相关会务工作等。借助人民卫生出版社的资源和平台,作者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在今年被聘为 师带徒 计划带教导师,在新人带教的过程中,发现很多经验、常规流程等值的梳理成册,也便于日后教学。本书具有如下特点:1.以能力为导向,设置章节内容,更注重能力的自我培养。我在编写时,将每一章对应了一个编辑需要的能力。2.除了常规的选题策划内容,将沟通、宣传和相关会务工作的内容也加以总结,给新编辑日常工作予以参考。3.作者沟通部分和相关法务问题部分,采用了 情境 和 案例 的编写方式,以提高可读性和实用性。4.书末附出版常用基本英文词汇,是作者在美国公司培训的时候总结的,希望能给想要阅读英文文章的新编辑一些帮助。5.数字出版、3D出版以及出版相关的一些进展,我在书的*后几章也加以介绍
《新出版01:编辑是一门正在创新的艺术》选入俞晓群、金丽红、杨文轩近30位出版人及写作者、媒体人对出版的思考与实践,涉及出版的各个层面:选题策划、作者培养、封面设计、书名制作、营销推广、运营、赢利模式、数字出版等。编者认为,编辑这门艺术从来不曾消逝,它只是像世间万物一样,需要不断注入创新的因子。既要承认出版行业的特殊性,又要用商业的逻辑、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它。提高自己,不断创新,顺应时代,才是正途。
报刊编辑既是一项技能,更是一门艺术。《当代报刊编辑艺术》便清晰、性地展现了:真正的编辑不是文字加工“匠人”,而是新闻报道的“艺术家”。 该书突破以往的微观视野,从三个方面阐述了新世纪报刊编辑应具备的理念和技艺。部分(章至第三章),对编辑、编辑部、编辑方针等核心概念赋予了新的内涵,尤其强调了职业化和编辑中心制是新时期构筑报刊竞争力的重要环节。第二部分(第四章至第八章),按编辑工作流程系统性地讲解了报道组织策划、挖掘新闻、稿件内容及形式处理等环节的操作手法和编辑技巧。在第三部分,作者叙述了报纸、期刊、互联网等不同形态的媒体对编辑业务的基本要求,以及从事政治、财经、国际、社会文化新闻和新闻评论编辑的一些“窍门”。 《当代报刊编辑艺术》的多维视野和实用简练,得益于两位作者在新华社
《编辑出版学实训系列教程:图书策划编辑实训教程》对于实用性要求,这些教材也都还有差距。如此情势下,长期处在教学实践中的朱宇教授,秉承培养实用型人才的宗旨,直接从实训教学入手。弥补现有教材教学的不足,在教材建设这一务本之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林骧华著的《编辑审稿实务教程/复旦大学出版专业教材系列》是为出版专业学生编写的教材,亦可作为图书编辑的工具书。作者从编辑的定义、编辑工作概说、审读书稿的一般方法与技巧、处理政治性差错的方法、学术审稿要
......
本书介绍了叶圣陶、邹韬奋、巴金、周振甫、叶至善、戴文葆等21位 编辑家。难能可贵的是,为本书提供怀念文章的18位作者中,多数是高龄老人,其中90岁、86岁、81岁各1人,71~78岁11人,61~68岁3人。 这些作者都有丰富的编辑工作经验,有多位同志曾分别担任过人民、人民文学、中国大百科全书、文物、中国青年、上海人民等出版社的总编辑、副总编辑,或是 杂志的主编、副主编,以及在出版社、杂志社工作多年的老编辑。他们之中有的是跟随 编辑家多年的秘书,多数是和 编辑家共事多年,或对他们的编辑工作情况十分熟悉而素有研究的人。因此,在他们所写的怀念文章中,具有叙事真实、文字生动,并善于总结编辑工作经验的特色。
本书介绍了叶圣陶、邹韬奋、巴金、周振甫、叶至善、戴文葆等21位 编辑家。难能可贵的是,为本书提供怀念文章的18位作者中,多数是高龄老人,其中90岁、86岁、81岁各1人,71~78岁11人,61~68岁3人。 这些作者都有丰富的编辑工作经验,有多位同志曾分别担任过人民、人民文学、中国大百科全书、文物、中国青年、上海人民等出版社的总编辑、副总编辑,或是 杂志的主编、副主编,以及在出版社、杂志社工作多年的老编辑。他们之中有的是跟随 编辑家多年的秘书,多数是和 编辑家共事多年,或对他们的编辑工作情况十分熟悉而素有研究的人。因此,在他们所写的怀念文章中,具有叙事真实、文字生动,并善于总结编辑工作经验的特色。
本书介绍了叶圣陶、邹韬奋、巴金、周振甫、叶至善、戴文葆等21位**编辑家。难能可贵的是,为本书提供怀念文章的18位作者中,多数是高龄老人,其中90岁、86岁、81岁各1人,71~78岁11人,61~68岁3人。这些作者都有丰富的编辑工作经验,有多位同志曾分别担任过人民、人民文学、中国大百科全书、文物、中国青年、上海人民等出版社的总编辑、副总编辑,或是**杂志的主编、副主编,以及在出版社、杂志社工作多年的老编辑。他们之中有的是跟随**编辑家多年的秘书,多数是和**编辑家共事多年,或对他们的编辑工作情况十分熟悉而素有研究的人。因此,在他们所写的怀念文章中,具有叙事真实、文字生动,并善于总结编辑工作经验的特色。
《编辑出版学实训系列教程:图书策划编辑实训教程》对于实用性要求,这些教材也都还有差距。如此情势下,长期处在教学实践中的朱宇教授,秉承培养实用型人才的宗旨,直接从实训教学入手。弥补现有教材教学的不足,在教材建设这一务本之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随着出版业体制的转换,带来了一系列颠覆性的变化:事业一企业,身份的转换;传统编辑一编辑创新,思维的转换;纸质出版一数字出版, 业态的转换;文字编辑一策划编辑(从选题到营销全过程),意识的转换。 从体制到技术层面对编辑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编辑“功能”多元化促进编 辑观念的创新、知识的更新、方法的革新。我们一定要与时俱进、更新理念、转变角色,迎接挑战,但切记:内容为王!编辑工作永远是内容产业。 那么,先从朱象清专著的《编辑工作思考》里借鉴和思考开始吧!
......
本书介绍了叶圣陶、邹韬奋、巴金、周振甫、叶至善、戴文葆等21位 编辑家。难能可贵的是,为本书提供怀念文章的18位作者中,多数是高龄老人,其中90岁、86岁、81岁各1人,71~78岁11人,61~68岁3人。这些作者都有丰富的编辑工作经验,有多位同志曾分别担任过人民、人民文学、中国大百科全书、文物、中国青年、上海人民等出版社的总编辑、副总编辑,或是 杂志的主编、副主编,以及在出版社、杂志社工作多年的老编辑。他们之中有的是跟随 编辑家多年的秘书,多数是和 编辑家共事多年,或对他们的编辑工作情况十分熟悉而素有研究的人。因此,在他们所写的怀念文章中,具有叙事真实、文字生动,并善于总结编辑工作经验的特色。
本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分别从艺术层面和技术层面对电视节目制作与编辑流程进行了介绍。内容涵盖电视节目制作的方方面面,包括电视演播系统的结构和原理、电视演播制作系统组成、电视演播制作流程、电视演播制作系统的功能、电视的艺术特性、电视的传播特性、电视节目制作流程、电视节目的总体设计、电视节目的选材、电视摄像、电视画面编辑、电视音乐制作、电视动画制作等。 本书的特点是媒体数字化理论和影视动画制作方法的实践创新,以案例为主线,汇集了数百例中外作品作为案例,对其创作手法进行深入的研究讨论,对电视制作方法进行了全程的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