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弥尔顿许多精心撰述的政论中重要的一篇,是他在1644年向英国国会提出的一篇演说辞。1644年是英国资产阶级向斯图亚特王朝作斗争取得初步胜利的时期,革命内部的资产阶级上层分子长老派害怕革命继续深入,他们竭力控制人民的宗教信仰和政治思想,力图与王党妥协。弥尔顿为了争取人民言论出版自由,写了这篇政论,向国会提出呼呈,并在演说辞中对长老派提出了警告。
本书将策划学、管理学、营销学、广告学、社会学、心理学、公关学的相关原理运用于图书选题策划领域,构建起图书选题策划学的学科框架,辨析了图书选题策划中的一些基本概念,总结出图书选题策划的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也进行了较为深入、细致的探讨,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本书从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战略与策略相结合的高度,将精品书、书、长销书分章研究,既总结了它们的共性,又分析了它们的个性特征,并归纳出它们各自的策划要领。 本书对于从事图书选题策划工作的人们,是一部富有指导意义的理论参考书;对于编辑出版专业师生,是一部系统、规范的教科书。
图书发行自动化不仅是我国高等学校编辑出版专业教育中的一门重要专业教材,而且也适应21世纪我国出版发行界现实需求的一本应用著作。本书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图书发行自动化的概念、内容及开展应用的必要性、可能性;二、开展图书发行自动化应用必须掌握的知识与技术;三、出版发行部门如何进行图书发行自动化系统的开发与组织工作;四、图书发行主要业务的微型机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本书是作者在1991年6月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发行自动化基础》的基础上,吸收近些年在该领域教学、科研所取得的成果。
《论出版自由》作者约翰·弥尔顿(1608~1674)是英国伟大的诗人和政论家,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参加者。 《论出版自由》是弥尔顿许多精心撰述的政论中 重要的一篇,是他在1644年向英国国会提出的一篇演说辞。1644年是英国资产阶级向斯图亚特王朝作斗争取得初步胜利的时期,革命内部的资产阶级上层分子长老派害怕革命继续深入,他们竭力控制人民的 信仰和政治思想,力图与王党妥协。 弥尔顿为了争取人民言论出版自由,写了这篇政论,向国会提出呼吁,并在演说辞中对长老派提出了警告。 为了帮助读者了解作者的生平及其思想,我们从《苏联大百科全书》中译出“弥尔顿”一文,作为附录附在原文的后面,供读者参考。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当代时政期刊经历了三十余年的演变发展,其间,因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 等因素的影响,其内容和形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张萱编著的《见证主流--当代中国时政期刊话语研究 》以新闻学与符号学的交叉理论——“媒介话语分析”理论为研究视角,结合社会学、传播学、政治学的 相关理论,着力探究这一演变的特征、动因及其存在 的问题与对策。 首先《见证主流--当代中国时政期刊话语研究》从时政期刊文本的话语分析着手,在内容和结构、宏 观和微观这两个维度的构建中,对文本的话语特征进行纵向历史性与横向比较性分析,以期系统阐述中国 当代时政期刊的社会性演变特征。 其次,针对时政期刊话语特征的演变,本书分别从时政期刊的新闻制作角度与读者理解角度对特征的 演变原因进行探究,以论证促使时政
导语 夏慧夷编著的《近代浙江出版家群体研究》对近代浙江出版家的成长环境和成长经历进行归纳,从而深入研究近代浙江出版家的文化贡献和经营管理思想,并对浙江出版家群体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进行深入研究。通过研究近代浙江出版家群体在思想和行为上的共通之处与各自特色,辩证地看待近代浙江出版家的历史贡献和内在缺陷。为当代出版提供参考与借鉴。 内容提要 晚清和民国时期是我国出版业近代化转型的关键时期,涌现出了一批知名的浙江籍出版家,代表人物有张元济、陆费逵、沈知方、章锡琛、胡愈之、张静庐等。 夏慧夷编著的《近代浙江出版家群体研究》选取清末至民国的历史背景,以知名的浙江籍出版家为中心,通过“文化贡献”、“市场经营”、“社会转型”三个方面,深入研究近代浙江出版家群体在思想和行为上
该书介绍了从最早的书籍形式甲骨书起,直到十九世纪西洋机械化铅印术的传入为止这一期间内的图书各种形态。全书分为史卷及赏卷两卷,分别介绍了图书之源、纸以前的书、纸的发明和纸写本书、印刷术的发明、历代刻印本书、活字印刷术与活字版印本书、历代图书补述以及装帧之美、书的劫难、发现与收藏、图书赏鉴等篇。讲述了中国书籍三千年的辉煌历史。一册在手,书香中国.
《如何撰写和发表SCI期刊论文(第二版)》从实用的角度出发,例举大量实例,并结合中国学者撰写SCI论文时常发生的错误和作者自己的写作经验,从如何构思到论文完成后如何投稿以及投稿后如何修改等方面作了详细阐述。特别强调要重视SCI论文的题目、摘要、图表和结论。尽管本书力求全面和详尽,然而,由于各SCI期刊都有其具体要求,因此,要确定在递交您的论文之前通读作者指南,按照预投SCI期刊的要求进行正确的格式化。但愿通过和大家分享我对SCI论文写作的理解和经验,大家会少走一些弯路。相信本书对许许多多亟需认识和掌握SCI论文写作的中国学者有较多的帮助。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当代时政期刊经历了三十余年的演变发展,其间,因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其内容和形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张萱编著的《见证主流--当代中国时政期刊话语研究》以新闻学与符号学的交叉理论――“媒介话语分析”理论为研究视角,结合社会学、传播学、政治学的相关理论,着力探究这一演变的特征、动因及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首先《见证主流--当代中国时政期刊话语研究》从时政期刊文本的话语分析着手,在内容和结构、宏观和微观这两个维度的构建中,对文本的话语特征进行纵向历史性与横向比较性分析,以期系统阐述中国当代时政期刊的社会性演变特征。 其次,针对时政期刊话语特征的演变,本书分别从时政期刊的新闻制作角度与读者理解角度对特征的演变原因进行探究,以论证促使时政期刊话语演变的动因,
《经典作家谈书与读书》为文选,共选入中外18位经典作家的22篇谈书与读书的文章,论述精辟,风格多样,读之既获教益,又是美文欣赏。所选作家中,外国作家12位,均是历代大师,如:培根、蒙田、叔本华、爱默生等;中国作家6位,皆为近现代名家,如:梁启超、胡适、鲁迅等。 《经典作家谈书与读书》由刘文荣编著。
古籍整理事业的发展,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储备是关键。中共中央《关于整理我国古籍的指示》中也着重强调了古籍整理出版队伍领导班子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急迫性、必要性。本着培养古籍整理专业人才的目的,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于2001、2002、2003、2004年连续举办了全国古籍社编辑培训班、聘请全国各地古籍整理出版方面的专家授课,在古籍整理出版业务方面给予学员们以专业知识与技术的传授和指点。从目前来看,这一举措得到了良好的反响。今后,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决定把举办培训班作为一种制度,每年举办一次,争取为全国的古籍整理出版待业培养尽可能多的人才。前三期培训班专家的讲稿编为《古籍整理出版十讲》、《古籍编辑工作漫谈》、《古籍整理出版漫谈》,已分别交由岳麓书社和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第四
2002—2003中国出版业状况及预测》报告近日由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完成。报告包括四个部分,即2002年出版业状况分析、出版业管理状况分析、出版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和2003年出版业发展走向预测。 部分主要是出版物市场情况(包括图书、期刊等,突出介绍了教材出版改革)、集团建设、发行改革,鉴于民营资本及外资2002年在出版业的突出表现,2002年度的图书发展总体继续保持近两年来的持续上升势头。据新闻出版总署计财司初步统计,2002年全国出版图书数量比上年增长12%,总印数同比增长6.5%;全系统实现销售收入同比增长5.5%和6.5%。从2002年出版物品种结构看,出版物选题的类型与人们的实际生活结合更为紧密。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新闻出版业的管理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报告第二部分介绍了加入世贸组织一年来我国出版业管理方面取得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