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系统讲述出版流程的指导书。从写作到出版,创作者所关心的每一个环节,本书都将为你详细阐明,让你真正快速且高质量地将自己的书出版。 这本书不仅对文字创作者大有用处,对打算涉足出版行业的有识之士来说,也能提供一些实质性的帮助。希望大家读完本书后,对出版行业有充分的了解。同时,祝愿所有创作者,都能实现自己的出书梦。
《马克思早期新闻思想》的主体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首批硕士论文之一《马克思(莱茵报)时期的报刊思想及其历史地位》,该文是研究生院新闻系首届研究生80多篇毕业论文中长的,4章21节,共8万字(正文6万字,页下注释64条1万字,引文注释154条及其他1万字)。这在还没有要求学术研究规范的1981年,是很不容易做到的。由于严谨治学,38年后的现在,该文仍有独立的学术价值。故本次正式发表,保留了1981年论文的原有状态和格式,仅纠正了错别字和错误的标点符号。 关于马克思早期新闻思想的研究,当时发生了一些学术争论。 《马克思早期新闻思想》收入作者1982年发表的论辩文章《关于青年马克思和老年马克思报刊思想的几个问题》,以还原当时的情形。 我国首批新闻学研究生是怎样学习的?作者根据日记,努力还原当时的学习情
2013年7月贝塔斯曼集团与培生集团合并各自旗下的图书出版公司 兰登书屋和企鹅出版集团在全球范围内的业务,企鹅兰登书屋成为全世界的图书出版公司。对于这家拥有悠久历史和卓越业绩的出版航母,我国出版界对其重要活动、重点图书尚缺乏系统的了解,本书讲述了兰登书屋、企鹅出版集团及二者合并后成立至今,近百年来创业、发展、复兴、维持、新生、再创辉煌发展历程中的标志性大事。
李彪的《直击人心:社交媒体时代新闻发布与媒体关系管理》一书对日常的媒体关系管理及危机时的舆情应对进行了针对性分析,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回答了方法论意义的实务操作问题,是作者多年舆情研究的心得体会,对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的声誉管理与危机应对都具有操作手册式的指导意义。
新闻出版实用知识丛书编委会主编的这本《图书出版》是 新闻出版实用知识丛书 中的一本。按丛书编撰要求,该书以介绍图书出版从业知识技能为主要内容,立足于服务图书出版行业从业人员和管理人员以及想了解图书出版知识的读者。内容包括:图书出版基本知识、图书出版管理及附录。全书采用问答式编写,通过对问题的具体回答逐步解读图书出版的方方面面,并配有必要的插图说明,言简意赅,形式活泼,是一本适用性较强的工具书。
中国新图书出版业可分为两个时期:1840-1949年,1949年至今。本书内容只涉及前一时期,旨在讨论中国新图书出版业的形成其文化贡献。 中国新图书出版业是本国悠久的传统出版业的基础上,受到西方新式出版技术、制度的剌激与影响,逐步形成、成长起来的,并对社会文化建设作了很大的贡献,如西书译述,古籍出版,教科书、丛书和工具书的出版等。
该书为2005年美国杂志界*奖项 美国国家杂志奖 获奖文章的精选辑。收录了获得该年度*特稿、*新闻报道、*专栏与评论、*批评与评论、*人物特写、*散文、*公共利益及*小说等大奖的十余篇杰出杂志文章,以杂志特有方式聚焦了以杂志特有方式聚焦了哥伦比亚号失事、亚洲物种冲突、美军伊拉克战俘营、美国苏丹政策祸水、美国监狱制度的腐朽、资本主义政党政治的混乱、美国科技与人文道德的交锋以及美国歌星代表的音乐风格等美国问题或美国人关注的问题。细节翔实而精当,叙述清晰而宏大,洞察深刻而透彻,极富纪实与思辨的理性探索,既是一本了解美国的 干货 版年鉴,亦是新闻工作者、文学爱好者的特稿盛宴、写作范本。
本书是《华尔街日报》特稿内部培训实战教材。无论你想成为卓尔不群的媒体记者,写出有新闻价值又不失故事性的品质作品。还是你想在文字工作中超凡脱俗,让自己的写作“起伏跳跃”又不落俗套,再或者你想通过讲好故事实现有效地激励、说服与影响,你都应该阅读这本书。“所有被称为伟大的故事,都来自伟大的创意,几乎所有伟大的故事创意中,都有一种人性的展示。”
《当前出版企业转型问题研究》从经济和文化两个视域展开对出版企业转型问题的研究,从出版企业转型的动因和目标、遇到的主要问题和问题成因、产权改革、出版市场的完善、行政管理制度创新、出版管理理念调整等六个方面提出了出版企业转型过程中遭遇的重要问题及其对策。
《书屋文丛》创刊十多年来,共发表三千多篇美文,记录了中国知识界在世纪之交开拓前行的足迹。从2005年起,《书屋》杂志编辑出版“书屋文丛”,进一步展示作者们的学养和才情。其中每一本书都是作者勤奋耕耘,精益求精的产物,呈现出鲜明的专题性和个人风格。今年新推出的《又一轮睁眼看世界》、《传统国学沉思录》、《叫人奸诈,叫人愁》、《书生未敢忘忧国》、《离离原上草》、《河畔青芜堤上柳》、《横竖是水可以相通》、《姹紫嫣红现民风》、《与非凡的心灵共舞》、《湘水波澜今犹在》等书既有丰富的文化含量,又有强大的思想冲击力。
本书以大人物为主角,举凡重要的主题:生死、鬼神、僧俗、出入、仕隐、朝野、家国、君臣、忠奸、夷夏、中外、强弱、人我、群已、公私、情理、常变、去留、因果、经世济民等,都在论述之列。强烈地表达思想,内容丰富自是罕见。
蔡翔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博士。现任中国传媒大学校长助理、出版社社长、凤凰学院院长、编辑出版研究中心主任,全国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委员会委员,《现代出版》杂志主编。 1990年起任职于中国卓越出版公司、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做大众出版。 1995年起任职于华夏出版社,从事高等教育图书出版。2001年起任职于中国传媒大学,从事专业出版,以及编辑出版学的教学与研究。 出版《大学出版发展战略研究》等著作多部,发表有影响的学术文章多篇。获1996年全国“五个一工程”图书奖,2007年、2013年“中华优秀出版物”论文奖。入选“北京市新闻出版领军人物”、“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