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物语》第一篇“话文物”中,野岛刚评述了《翠玉白菜》、《溪山行旅图》、《快雪时晴帖》、《毛公鼎》、《富春山居图》等37件台北故宫的重要馆藏,时而描写作品本身,更多的则是它们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这些文物在战时的颠沛流离中所经历的故事。第二篇“谈故宫”中国,每一话都围绕着与故宫相关的历史人物与事件,特写了故宫的过去。“故宫的历史就是中国近代史的缩影,文化反映了中国所有的东西,中国人也通过文化反映了自己的历史和命运。”第三篇“访昔人”则通过专访故宫历任院长等社会人物,揭露了不为人知的历史细节。
本书从科技进步、社会需求和博物馆发展三个视角出发,研究数字博物馆产生的历史、概念、分类与特点,它以“观众”为中心,研究数字博物馆与普通观众、青少年和特殊人群之间的相关问题。同时,探讨数字博物馆的进一步发展型态即“智慧博物馆”的概念、特点、技术及相关内容等。
“吴中博物馆基本陈列”是围绕吴地万年文化展开叙事的展览,本书以吴中博物馆基本陈列为依托,通过导览、策展、观展三个部分,借助采访札记、图文说明、 资源融合等形式,对吴中博物馆如何策划、组织、制作、运营“考古探吴中”“风雅颂吴中”基本陈列进行了深入、详实的记录。书中不仅用采访对谈的形式呈现了各类人员参与展览制作的过程与细节,还邀请不同群体的观众以独立的视角表达观展感受,为读者全面呈现一座市县级博物馆如何策划制作高质量的基本陈列。
《河南博物院镇馆之宝》,书中介绍了河南博物院17件重量文物精品,展示了河南古代历史最为辉煌的文化艺术及科技成就,再现了中原地区的文明进程与文化成果,从不同角度展现了绚丽多彩的中原文化。 《河南博物院镇馆之宝》,每件藏品都有自己的性格气质,或豪迈奔放,或温婉恬静,或锋芒毕露,或内敛守拙,这些特质每件藏品自身尘封的一段段鲜为人知的历史记忆密切相关。几千年的华夏文明史也正是通过一件件文物串联在一起,并更加鲜活生动。
作为博物馆学的研究生入门教材,本书旨在让读者对博物馆的早期历史、当下状况和未来发展有一个广泛的了解;解释博物馆的功能;为博物馆学提供一个良好的理论基础。 本书的独特之处是作者从系统的角度看待博物馆,并认为博物馆是以文献为中心的机构,将博物馆和博物馆学结合起来,并通过跨学科理论视角审视博物馆实践。随后,作者提出了现有多种类型博物馆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具有的共性及区分彼此的差异,以及所谓的有意义的物质资源——博物馆中的“物”。大多数博物馆学著述将“物”仅仅视为构成收藏的东西,然而本书深入探讨了“物”的物理性及其意义,尤其是被博物馆化后“物”的意义的演变。这部分构成本书的核心内容,审视了博物馆学的重大转向,即从 初的关注博物馆观众转变为关注人与物之间的关系,以及在此情境下,“物”是
本书立足于“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主要讲述了智慧博物馆摆脱了传统意义上的束缚,无论从时间还是空间形式上,都有了全新的定义。本书从博物馆的历史发展情况入手,分析如今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撑下博物馆的智慧化发展方式和方法,总结并指出智慧博物馆应将一般实体博物馆所应具有的教育、传播、研究、收藏、保护等功能以信息化的方式系统性地进行再创造,将博物馆职能进一步延伸与扩展,并尝试提出了智慧互动的解决方案,以期为我国博物馆的智慧化发展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马春阳文集(套装共9册)》是有着“农民作家”之称的马春阳一生创作作品的汇集。按类别分为短中长篇小说(上下)、报告文学、民间文学、诗话、戏剧影视与散文等,共九卷。作品基本上取材于农村,带有芳香的泥土气息,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抒写了作者对乡土的热爱。作品共分九卷,分别为长篇小说卷、中篇小说卷、短篇小说卷、报告文学卷、戏剧影视卷、散文卷、诗话卷、民间文学卷。
晋阳古城遗址,是春秋至唐五代一处大型城址。历经年代长久,地域广阔,类型众多,遗存丰富。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包括城池遗址、 祭祀遗址、墓葬区遗址。2001年6月25日,晋阳古城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 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晋阳古城考古博物馆,是太原市拟在2024年元旦所开一座全新的博物馆。晋阳城作为中国北方重要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中心,在中国历史的进程中起着 重要的作用,是中原王朝安危所系的战略屏障,是北方草原文明和中原农耕文明交融的大舞台,为中华多元一体的民族形成做出了重要贡献。晋阳古城遗址的保护、发掘和研究,对探讨中国城市布局演变和盛唐城建规制有着重要的意义。本书为此博物馆基本陈列展览图录。
《第八届文选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收录了:《论咏史诗类——颜延之》、《论吴淇及其》、《的诗学建构》、《日本宫内厅藏古写本卷二研究》、《汉代“以诗论赋”批评现象形成的历史考察》、《文选旧注新论》、《读中的》、《宋初三朝刊刻之消长的背景研究》、《继步陈王——谈文选二谢赠答诗》等研究文章。
《邓云乡集》十七种之一。民俗学家邓云乡先生所写关于草木虫鱼的知识。看似专注于草木虫鱼,实际上重点并不在此,而是借草木虫鱼讲述中国传统文化,富有浓烈的中国文化情趣。
官场文化精彩纷呈,各色面孔,各种言行,构成了一幕幕生动而又难以预料的剧目。与每个剧目相关的历史人物和事件,都是现代人解读中国历史文化、政治制度的一个窗口。中国古代官场文化又独具中国特色,不论太平盛世,还是战乱年代,始终充斥着多方利益的权谋争斗。只有透析和解读古代官场文化的本质特征,才能使我们了解古代官场表象下的真实。 王学泰在书中深刻讨论了存在于中国普通老百姓心中的权力情结,对历代官制的变迁、皇帝的独特统治方法方式、官吏及士人的生存状态进行了全面的分析、阐释。对专题研究人士有借鉴、参考意义;普通读者在分享大师著述精华的同时,亦可获得一种独特的。
《国际可持续发展百科全书(第4卷):自然资源和可持续发展》是“国际可持续发展百科全书”第4卷。全书以条目的形式,综述了世界重要自然资源储藏量、空间分布格局和利用现状,叙述了全球可持续发展理论和自然资源利用历史,讨论了国际和多个国家污染防控技术和政策,介绍了当地社区参与资源利益分享和保护的方式和重要意义。 《国际可持续发展百科全书(第4卷):自然资源和可持续发展》内容丰富,叙事风格深入浅出,适合有关研究人员、决策机构和公众的阅读和获取信息。
《湖北省浠水县博物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精)》收录范围为我国境内各收藏机构或个人所藏,产生於1912年以前,具有文物价值、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的文献典籍,包括汉文古籍和少数民族文字古籍以及甲骨、简帛、敦煌遗书、碑帖拓本、古地图等文献。其中,部分文献的收录年限适当延伸。
%26nbsp;%26nbsp;本书主要从博物馆学功能论、艺术社会学互动论和文化经济学的产业观三个方法论视角讨论博物馆的社会角色变化及其与各社会机制的互动关系。内容主要包括:处于社会运动中的
《媒体与日本人:日常生活的演变》电视是以单方面的信息流通为基础的,而因特网的信息流通则是双向的。此外,在可以进行一对若干的交流这一点上,因特网和电话是有很大的区别的。可以想象,在通过各种意见的交流而形成一个“舆论”的过程中,这些特性带来了的变化。 在网络上,很多时候我们与之交流的对象是没有共同的价值观和背景知识的。还有在关于互相之间对信息的理解方面,很多时候不能充分传达自己真正的意图而增添焦虑。……由于在许多网络上的语言空间中是用匿名来相互发送信息的,所以不会太在意别人会怎么评价自己的行为,也不用承受社会规范的抑制,这就容易产生缺乏责任感的无礼发言。许多这样的发言都是没有经过推敲就被随性地放到了网络上。一个人随性的发言成为一个导火线,就演变成互相语言暴力的回击,于是不断地
本书中藏品均以高清图片呈现,并配以详细的文字介绍,兼具艺术美感和文化底蕴。从古代到当代,从中国到世界,本书体现了丝绸、纺织发展历程,同时也展示了中西服装的风格演变,对丝绸艺术、服饰文化、纺织服装设计等领域的读者具有重要的参考和研究价值。
本书是 全国博物馆通识系列 一本博物馆 中的湖北省博物馆分册,本书按照湖北省博物馆的馆藏顺序,甄选了曾侯乙、越王勾践剑、楚国八百年等展厅的代表藏品,用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活泼的语言,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读者通过本书,既能了解到湖北省博物馆的整体面貌以及博物馆珍藏的众多文物,也能了解到实地参观无法知晓的文物背后的故事。本书可读性较强,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和市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