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统地考察了博物馆陈列艺术中的叙事性问题,从博物馆陈列设计学科交叉、技术融合、专业整合的特点出发,综合运用多学科理论知识,探究博物馆陈列设计的叙事学规律。全书共分为六章,并附名家经典设计作品赏析,从现代博物馆陈列的艺术特征和叙事形式,以及叙事性设计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功能、价值实践等方面展开,在丰富的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叙事性设计开启的博物馆陈列艺术的新模式,并展望了大数据时代博物馆陈列设计叙事的未来。
本书收入上海博物馆、中国博物馆协会博物馆管理专业委员会主办的“九州文华:中国博物馆之旅”系列讲座的内容。有故宫博物院、河南博物院、 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苏州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南京博物院、山西博物院、台北历史博物馆等十家博物馆的馆长,以及 博物馆司司长,在讲座中介绍了所在馆的馆藏特色,特别是近年来举办的重要展览。从中可以看出,各馆是如何利用馆内馆外的文物资源和新的考古发现,筹划一个好的展览;怎样展示文物的历史艺术价值、地域特色、民族特色;怎样把展示与公众教育相结合,促进文物保护和博物馆事业的发展。
本书基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背景,从制度、体制、工农关系、技术等方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农村经济变迁进行全面系统梳理。全书把农村经济纳入整个经济社会变迁进行考察,突出历史变迁,突出规律性,史论结合。该本书作为套书一种,是通过新中国农业经济发展历史若干专题研究,阐述中国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对于贯彻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和中共中央提出的学习历史、以史为鉴的要求、对于在国内外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繁荣哲学社会科学都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对于我们增强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至关重要。
本书从博物馆商标确权、维权和使用的角度对博物馆商标保护进行论述,同时分析博物馆品牌授权的特殊性和品牌授权过程中的权益保护问题,提出博物馆商标保护难点和立法建议,讨论了博物馆商标保护和品牌授权管理制度建设问题。
《陇上学人文存(王希隆卷)》是甘肃省“十二五”出版规划项目之一。 《陇上学人文存(王希隆卷)》精选了王希隆1985年-2020年发表的《青海善后事宜十三条论述》《清代中俄文化交流论述》《清朝统一新疆及其历史意义》等20余篇代表性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并对其学术成果做了全面评析,展现了作者在清代西北边疆史、西北经济史、中俄关系史研究方面取得的突出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