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有人能像E.布鲁斯 戈尔茨坦(E. Bruce Goldstein)博士这样,将认知心理学的研究与现实生活联系得如此紧密。本书从认知心理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的基础知识入手,详细介绍了知觉、注意、记忆、概念知识、表象、语言、问题解决与创造性以及判断、决策和推理等领域的研究,将经典研究范式与前沿研究有机地结合,全面呈现了认知心理学这一富有魅力的学科。 本书新版着重呈现了神经心理学、神经成像和认知理论方面的新进展,对镜像神经元、默认模式网络、脑结构和功能连接以及程序性记忆和语义记忆之间的联系等重要内容进行了修订。本书中备受强调的主题还包括:当大脑无法直接测量时,如何确定大脑中正在发生的事情;推理和预测在不同领域 比如感知觉、注意、记忆、语言和思维 的重要性;技术进步如何有助于扩展对认知心理学各领域的理解。 本
物质如何产生感知、思维、梦境和创造力?我们的大脑如何理解思想、理论和概念?所有这些非物质的精神状态,包括意识本身到底植根于何处?在神经科学、心理学、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学等各学科繁忙的交汇处,这些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的问题的答案正慢慢浮出水面。 在这部开创性的著作中,哲学家和认知科学家安迪·克拉克(Andy C1ark)从几个领域人手,揭示了大脑作为预测引擎这一现实—— 生物已经演化成为善于预测传人感知刺激流的复杂装置,这些预测会引发行动,构建我们的世界,并改变我们需要参与和预测之物。克拉克带领我们踏上了一段前所未有的发现之旅,描绘了预测加工的循环因果流程和有机体一环境的自组织结构,展示了一种大胆的、全新的、 前沿的视角。
宋明理学曾经影响了千千万万中困人的日常生活,可是当代社会人们对它越来越陌生。但是不可否认,它仍然在以我们无法察觉的方式影响着当代中国人的心理。本书选取认知视角来考察这一现象。宋明理学家提出的“德性之知”其实就是对天人合一境界的体悟。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分别提出了“格物致知”和“涵养本心”的修养工夫来实现这一体悟。一旦实现了对天人合一境界的体悟,人们就不是以冷漠的情感。客观的精神来认知外界事物,而是以一颗大公无私的“本心”来感受他人。感受外物,以一种“感同身受”的方式来认知外界事物。
心理学的个体主义倾向同心理学的自然科学取向之间的联系是非常明显的。自然科学以自然现象——物质世界为研究对象,物质世界不同于人的心理世界和精神世界,物质世界具有稳定性的特点,自然现象不因社会文化的变迁而发生改变,也不会因研究者态度的不同而不同。闪电就是闪电,任何社会、任何时代,面对任何研究者,闪电的性质都不会改变;但心理现象不同,不同时代、不同文化条件,人们的心理特征不同,而且由于人具有自我意识的特征,当面对不同的研究者,可能会表现出不同的行为特征。心理学在采纳自然科学的研究模式时,没有考虑研究对象的差异,把心理现象当成自然现象来进行研究,试图像自然科学那样,对某一现象进行控制,排除其他条件的影响,以因果决定论的模式,使用还原的方法,寻找心理和行为的决定因素。这样一来,排斥文
认知心理学学习者对该领域有着不同的反应。有些人觉得它既有趣又高雅,涵盖了有关人类思维的基本话题——我们是如何记忆的以及我们究竟记住了什么;我们是如何在头脑中组织信息的;我们是如何调动这些信息以及其他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