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通过几十年的教学总结出了一套适合“音乐白丁”的乐理、视唱教学方法,并通过简谱与五线谱对照的方式,让读者一目了然,快速学成基础乐理与视唱。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侧重在单声部视唱基础上熟悉五线谱和简谱。下篇除乐理基础知识外,加入了多声部合唱知识、转调等更深一些的乐理知识。
明代哲学家王畿(号龙溪)推崇“自然”、“真狂”、“无欲”、“自悟”,创立了“龙溪心学”。嘉靖、万历年间,龙溪心学在广泛传播,并远播到日本等国,这使得《西游记》的作者接受王畿哲学思想,并在以往“西游”故事基础上以龙溪心学为哲学起点进行主旨和人物形象的再创造,《西游记》由此诞生。本书从传播学角度出发,以哲学与文学的关系为切入点,展开龙溪心学的传播与《西游记》研究。在厘清龙溪心学学术个性基础上,分析《西游记》主旨和人物形象的哲学意蕴,揭示了《西游记》高扬主体人格、崇尚真性自由、追求狂狷率性、否定世俗乡愿,并主张主体以自省的方式展开心性修持、顿悟彻悟,而达到自然无欲,回复本体至善的主题思想。
《跨文化视界中的文学文本·作品理论:当代欧陆文论与斯拉夫文论的一个轴心》以比较诗学的视界,进入当代国外文学文本,作品理论资源的系统勘察。作者聚焦于近五十年来欧陆文论界与斯拉夫文论界在文学文本,作品理论的建树上最为突出的七位大家——翁贝尔托·埃科、米哈伊尔·巴赫金、尤里·洛特曼、沃尔夫冈·伊瑟尔、茱莉娅·克里斯特瓦、罗兰·巴尔特、热拉尔·热奈的文学文本观,文学作品观,展开细致、精微的梳理和辨析,清晰地呈现出“作品大于文本”、“作品小于文本”之不同的景观并解析其成因,阐释了文学作品理论,文学文本理论追求自立、获得自主、向外扩张,由“小写的文本”变成“大写的文本”之转变轨迹。针对偏执与“偏食”所导致的理论生态失衡之现实,作者追求对国外文学理论资源的多方位吸纳;针对域外文论借鉴中的“
《重症医学2011》是针对重症医学的专业人员而编写,对其他相关专业的医务人员也有重要的帮助与指导作用。《重症医学2011》的作者包括了我国重症医学的教授及中青年专家。作者们常年工作在临床线,在自己学术理论和临床经验积累及参阅了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关注学科的发展和动态,力求从前沿的位点,从探索的角度,对重症医学的理论和实践进行阐述。
《卫生服务提供体系创新:公立医院法人化》系世界银行经济学家对多个发达国家(地区)和发展中国家(地区)的公立医院改革进行研究的一项成果。《卫生服务提供体系创新:公立医院法人化》清晰地提出了公立医院的改革目的,阐述了其改革的理论基础,提出了分析、评价公立医院改革的基本框架。强调只有外部环境和内部治理的制度安排相互作用和协调一致,公立医院的改革才能成功。《卫生服务提供体系创新:公立医院法人化》利用原苏东地区和拉丁美洲地区的综述及九个国家(地区)案例研究的数据,对公立医院组织变革的全球经验进行了比较分析。作者通过系统、翔实的资料和深入的分析向读者展示了英国、新西兰、澳大利亚、中国香港、马来西亚、新加坡、突尼斯、印度尼西亚和厄瓜多尔等九个国家(地区)的公立医院改革的鲜活案例。本书对公
如果我们撇开盛唐神话,就会发现李白和杜甫并不是这一时代的典型代表。后代读者往往满足于李白和杜甫的这一形象,他们不仅被视为诗歌的顶点,而且被视为诗歌个性的两种对立典范。但是,同时代诗歌的背景却使我们对李白和杜甫有了殊为不同的眼光,这种眼光能使我们看出他们的独创性的本质和程度。《初唐诗》《盛唐诗》三联版序言英文版的《初唐诗》和《盛唐诗》大约是在四分之一个世纪以前出版的。那时的中国古典文
本书有论“文艺理论基本问题”,“文学理论‘本土化’探讨,“西方文论前沿问题研究”、“古代文论问题研究”、“文艺理论专题研究”等栏目,收录文学理论前沿性问题研究论文60余篇。
本书以互文性理论为视角,立足中西文论的对话关系,在生成原因、外部表现、内在机制、阐释策略等多个层面考察中国古典诗歌的互文性特征,揭示古典诗歌文本关系存在的普遍性、生成的必然性、表现的多样性、结构的复杂性,并在此基础上阐发其所具有的批评学意义,为深入思考“源与流”、“摹与创”、“同与异”、“常与变”这些文学研究中的重大问题提供一份具体的个案参考。
本书根据国家卫生部2010年颁布的《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中医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电子病历基本规范》,由从事病历研究、病历管理、病历使用等方面的医学专家,结合已经出版的《病历书写示范》(第二版)和临床实践进行编写。全书共分七章,内容包括:病历书写的基本要求、内容及注意事项;门、急诊病历和处方的书写要求;住院病历书写要求,其中包括入院记录和32种重要记录的书写要求;临床35个专科病历的书写要求;电子病历书写要求;病历管理要求等。本书医学名词标准,专业术语规范,专科特色明显,法规意识突出,能适应各级医疗机构的实际需要,对医学院校的教学和规范临床各级医务人员病历书写有重要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