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马斯·曼借助于反讽,把他的内心矛盾,把一切令他感到新奇而又困惑的思想、现象都放进疗养院来展示、碰撞、玩赏。启蒙主义与浪漫主义,个人主义与集权主义,科学与艺术,积极关怀与世俗关怀,英雄主义与平凡人生,苦行生活与享乐主义杂然并存,反讽家则斡旋其间,并保持着悬疑姿态。 身为知识型和学者型作家的瓦尔泽,还是一个政治浪尖人物,一个政治风云人物,或者如德国犹太人协会主席伊格纳茨·布比斯所说,是一个“精神纵火犯”。他能够做到一面躲在象牙塔里读书、写书;一面关心天下事、议论天下事,还时不时地发表惊世骇俗的言论。
《韩国古代家庭小说文化阐释》内容是由于中韩两国悠久的文化联系,当韩国古代小说还处在萌芽状态的时候,中国文学在韩国的传播,就成为它们萌发的催化剂。从比较文学、文学文化学研究的角度可以看出,在韩国古代小说的发展中,留印着中国文学影响的深刻痕迹。李娟的《韩国古代家庭小说文化阐释》以韩国朝鲜朝时期的“家庭”主题作为类型解析,剖析了比较文学的发生学观念,包括“多元文化语境”、“变异体文学概念”等透入国别文学领域进行“文学文本”研究的可能性。以“家庭生活”这一独特视角,通过耳目之内的平凡之事、平常之人,竭不并反映了朝鲜朝时期复杂的社会结构和爱情婚姻生活。《韩国古代家庭小说文化阐释》以全新的视角,发掘了其中独特而丰富的文化意蕴,从历史、政治、文化、生活等各方面,对文本中与家庭问题紧密相关
本书对目前中学语文课本中文学作品运用比较文学方法阅读,启发教师教授文学作品的宏观视野,并引起学生对世界文学的兴趣。同时希望通过这种阅读,逐渐培养起学生发散式的思维方式、认识世界的开阔视野和豁达胸襟。
本书研究的是美籍华裔汉学家、当代跨文化理论家和批评家刘若愚的诗学思想。刘若愚用西方诗学的理论骨骼支撑起中国诗学的思想血肉,建构了中国传统诗学进行世界性转变的理论体系,书稿通过对刘若愚思想的文化基础和脉络的梳理,在跨文化对话和融合的语境下探讨刘若愚跨文化诗学思想体系在现代视野中的拓展与延伸,重新审视他的尝试,形成本书关于中国当代文论发展研究的学术观点。
《中国医疗体制改革的制度设计:一个民间医改方案的重庆样本》不是坐而论道,而是对惠民中国医疗行动成功实践的总结和提炼,书中详尽阐述的惠民中国医疗行动,打破了现行的医药流通和使用体制,建立起了独具特色的新的健康、规范的药品流通和使用平台,减少了药品流通环节。以完备的体系、严谨的机制理顺了药品流通和使用秩序,规范了医疗行为,实现了药品流通和使用,以及医疗行为的优质、高效、低耗,充分体现了机会再造、利益再造、和谐共赢。
当今对文化多元化的提倡,似乎为少数族裔文化拓宽了生存空间,但实际上,过于忽略文化差异性的情境往往容易导致弱势文化独特性的模糊。如何在争取文化地位的同时确保不以文化独特性的牺牲为代价,这不仅是少数族裔文化必须面对的挑战,也是诸多弱势文化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书以美国华族小说为切入点,对华族英文小说与华文小说进行比较,讨论二者在文学叙事及文学主体方面的异同,指出作家们在文化建构诉求和文化策略上的差异及得失。美国华族作家深处跨文化、跨民族的特殊情境中,他们在族裔文化斗争中采取的应对,无论是成功的方面还是有缺陷的部分,对既渴望融入全球化又希望保存文化民族性的我们都富于启示性。
《人间词话》是王国维的代表作,是百年来中国影响力至高的一部词话著作和美学经典。王国维用传统的词话形式及传统概念、术语和思维逻辑,融进了新的观念和方法,以简隽明晰、深入浅出的条分缕析,抢先发售开创性地梳理出词的脉络、规律,讲透词之美学核心:推崇“简”与“真”、提出“境界说”,让人豁然开朗。 《人间词话》是作者接受了西洋美学思想之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传统文学所作的评论,其总结的理论问题又具有相当普遍的意义,这就使它在当时新旧两代的读者中产生了重大反响,在中国近代文学批评目前占据崇高地位,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人间词话》的理论核心是“境界”说,立论精辟,自成体系,特别是书中提出的三重境界说一直受到靠前外学者的重视,是盛传一百多年的不朽巨著,流转一个世纪的诗词经典。
本书以朝鲜朝时期的汉文小说为研究对象,以文化叙事学、社会文化学、比较文学等为研究方法,从朝鲜古代汉文小说文体生成的历史性回顾与阐释入手,梳理出了符合历史原貌的朝鲜朝汉文小说的文体观念和流变样态。通过对不同文体类型作品的筛选,寻找出了朝鲜古代汉文小说的基本话语特征,并把这种基本叙事言说,对应于不断发展变化的小说实践,探寻了其生成机制和文体形态脉络。
《唐宋词概说/大家小书》是我国著名学者吴世昌的诗词学术著作,包括唐宋词概说、花间词简论、宋词中的“豪放派”与“婉约派”、论词的读法、诗词用譬喻释例、漫谈《小山词》用成句及其他、有关苏词的若干问题、周邦彦和他被错解的词、宋代词略论、辛弃疾略论等等。
《2017年文化观察选粹》是对2017年中国文化领域热点问题所做的及时盘点和总结。其中既包括悉心遴选的该年度代表性的文化观察文章,也包括对该年度文化领域的宏观性把握。
本书通过100则通俗的故事,讲述了人类医学的起源,19世纪巨变社会中的医学之变,近代医学的诞生,以及神奇的东方之魂中医,作者笔法通俗,深入浅出,是一部上佳的介绍医学历史的通俗读物。
灵魂的自由是村上春树始终不懈的精神追求,也是《为了灵魂的自由:村上春树的文学世界》贯彻始终的主调。作者林少华,从1989年翻译《挪威的森林》开始,浸淫村上文字已达20年之久。他总共翻译了村上38部作品,是中国翻译村上作品最多、也是欢迎的作家之一。《为了灵魂的自由:村上春树的文学世界》除了品评村上每篇作品所蕴含的艺术特征、心灵信息和精神趋向外,还连续提取了其较为典型的生活细节和创作思想的变化轨迹。纵向读之,未尝不可视为村上传略和创作谱系;横向读之,又是相对独立的文本解读或作品各论。 语言动人心弦、平缓舒雅;既有深到作品灵魂的剖析,又有浅到表面词句的锤炼。是一本自开始阅读瞬间就能让人忘却现实时间、不忍释手的评论词话。
明治维新后,日本开始了现代化的历程,也逐渐走上了帝国主义的道路,帝国主义不仅仅表现为军事、经济的扩张,也表现为价值、思想、知识和情感、想象体系的建构,在此过程中,“现代”文学并不仅仅处于追随的位置,也表现出质疑和批判。本书集中讨论日本受到这一过程影响的现代作家们及其作品——所谓“迷途之羊”的意象,不仅仅是在隐喻作品中人物的命运,更是对日益走向迷途的日本社会提出的警示。
本书着重关注世界文学发展与文学研究的近期新动态,重视对全世界文学大奖获得者作品的研究,重视对英美之外的世界其他国家的作家与作品的研究等。全书内容主要包括:中外作家与学者访谈、中国文学研究、东方文学研究、文学地理学研究、欧洲文学研究、海外华文文学研究、地方文学与世界文学、西方文学地理学研究翻译、比较文学研究、图书评论与学术对话等。
本书是享誉国际的诗人孙文波谈论现代汉诗的长篇随笔,充满真知灼见。书中知识驳杂,涉及历史、政治、哲学、地方志等等。书写生动,警句频出,展现了一位当代沉思者的精神光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