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式团体心理辅导是便于推广与复制的团体心理辅导方式。本书是樊富珉教授及其研究团队近十年研究成果的一部分,包括十份完整的结构式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方案,囊括大学新生学习适应、大学生网络依赖、高校贫困生自强训练、大学新生生涯规划、初中生成长、地震灾后青少年心理康复、地震灾后干部心理康复、恋爱与婚前辅导、家庭工作平衡以及父母效能共十个专题。每个专题都包括团体理论、团体设计、团体实施三部分,详细介绍每份团体辅导方案的理论基础、设计思路和完整的操作方案,具有极强的示范作用,好学、易用。 本书适合渴望学习和掌握团体心理辅导技术的大中小学教师、辅导员、班主任、专职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者、企业培训师、员工援助师、监狱心理矫治民警等学习、参考。
这是一个关于复杂心智的悖论:人类本身具有建立联结、探索和创新的天赋能力,以应对变动时代;然而,不确定性和模糊性所带来的压力,常常使我们难以在 需要的时候启动这些能力。 本书作者基于她们在成人发展、生物学和神经科学方面的研究,以及多年实践的基础上,提供了一系列实践方法,帮助读者理解复杂性,解锁身体密码,重启驾驭复杂性的天赋能力。通过这些方法,读者可以洞察自己的身心变化,重新定义情感体验,深化与他人的联结。此外,还能转化复杂性所带来的焦虑、疲惫和无所适从,获得面对不确定性的勇气和力量。
这本书将 萨提亚大师约翰·贝曼博士在中国十年间进行的家庭治疗培训和教学中有代表性的问答部分整理、记录下来,完整再现了受训者的疑问和贝曼博士对这些问题的深度解答。这些内容凝结了这位八旬大师对萨提亚家庭治疗的解读和人生智慧。 本书分为两部分。 部分是个人成长类话题,涉及爱、创伤、亲密、孤独、自尊等个人情感和个人体验方面的议题。本部分主要针对广大心理学爱好者、关注萨提亚家庭治疗和想要实现个人成长的大众读者,使用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回答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第二部分是专业咨询类话题,涉及在家庭治疗中的夫妻关系处理、自我保护、控制等议题。本部分主要针对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的学习者和心理咨询师,回答在家庭治疗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我们希望这些珍贵的萨提亚学习资源,在中国传承下来,让 多个人、家庭
本书系统而全面地展现了美国心理学家、现实疗法创始人威廉 格拉瑟对心理问题的创新解读。格拉瑟提出,我们应用已久的外部控制心理学,正是导致我们的人际交往陷入困境的原因之一,而很多心理和情绪困境,都是令人不满意的人际关系导致的。选择理论认为,他人对我们的影响只有信息,我们的情绪都是自己选择的,这一理论让我们得以转换视角,明确个人自由的边界,积极发展充分保障彼此选择自由的新型人际关系,很多问题便可迎刃而解。 格拉瑟认为,选择理论的应用可以遍及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在本书中,他在对基本概念做过详细定义后,具体阐释了选择理论在婚恋关系、家庭与亲子关系、教育领域、职场和社区中的应用,可以说只要有人际关系存在,就有选择理论的用武之地。
清醒的人们同处一个世界,但睡梦中的人们却各奔前程。没有被理解的梦就如同未曾启封的信件。梦是现代心理科学领域一个未解决的重要问题。本书作者徐光兴为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临床心理学博士,专攻精神分析及心理咨询和诊断技术。书中讲述了现代心理学对梦的一些经典和新的理解,生动展示了解梦的基础技术、梦中的情感、梦中的性爱、梦与心理咨询、噩梦的诊断与治疗等主题内容,在梦与心理咨询和治疗之间,架设了一条通路;也为读者更好地理解人性,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第二版增加了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解梦方式的介绍,以及从心理学角度对诸如《盗梦空间》电影案例的解析。
这是一本值得推荐的好书。在本书中,几乎囊括了一个刚刚开始学习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人所需要了解的关于面谈的一切事情;从临床面谈的基本理论到各种实践技术,从非指导性的技术到各种高级的指导性技术,从一般的面谈过程和阶段到与特殊群体的面谈,内容丰富而均衡。即使对于已经具有相当临床经验的心理健康工作者,如果你并未受到过科学,系统的临床面谈训练,那么阅读此书也肯定会有所裨益,使你认识到许多在自身的临床实践中可能忽略了的问题。
一本书的要花多少钱,定价可以衡量。 一本书所拥有的价值,却无法衡量。 买书的人在意花多少钱购书,读书的人在意他们付出的读书时间是否“物有所值”,出版者则在意是否“问心无愧”地呈现最好的书。 所有的人都在用最宝贵的时间作筹码,希望自己的付出能换得回报。人们渴望换回的是真知、是理想、是美好生活的源泉。 所以,我们不断努力。
本书在总体 安全观思想指导下,系统探讨了应急管理心理学这一核心议题,特别是对突发重大公共安全事件应急管理中所涉及的心理学关键性问题、标志性概念,世界的前沿研究进展和 管理实践,我国应急管理体系所面对的挑战及心理学在其中可发挥的作用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本书希望从心理学的角度为中国特色应急管理工作提供方式和方法参考,为民众认识和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安全事件提供知识和经验指导,为应急管理科学研究如何 好地服务 和人民提供思维启发,力图促进我国社会治理水平向上向好发展。
《德性的精神气质》在前人德性研究的基础上,把德性理解为一种精神,进一步研究德性的“精神”气质,试图给予德性一个完整的精神定义和系统的内容阐述。该书稿分为七个部分,序言部分讲明了选题缘由、 外关于德性的研究情况、研究的价值、思路、创新与局限。导论部分对德性是理性还是精神这个问题进行了讨论。接下来从德性的理性困境、精神证成、精神形态、精神救赎方面论述了德性研究的种种问题。结语部分,对理性主义德性论进行批判,寻找德性的精神理解,凸出德性精神气质的重大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并对在现实中应该如何守望精神提出了自己的思考。该书稿在整体上打破了传统理性主义德性论和现代性德性论的理解,树立了德性研究的新思考,试图建立对于德性研究的新领域。
史蒂夫·德·沙泽尔、伊冯·多兰、哈里·科尔曼、特里·S.特雷佩尔、埃里克·麦克勒姆等编著的这本《 奇迹(焦点解决短期治疗)》是一本 启迪的书——出自短期焦点治疗领域备受尊重的巨人们。 这本书是一次对焦点解决短期治疗艺术及时而富有价值的整合。它在不同的章节分别对SFBT的核心原则和理念进行了较为简约的叙述,因此对于正在学习使用这种模式的初学者来说,这是一本 有价值的读物。本书的 章是对整个模式精彩而又概括的简述,逐字逐句地说明了SFBT的原则。而本书细节描述的水平,又能让有经验的治疗师对自己的知识进行一次满意且 的回顾。
习惯闪避别人的视线,尽量避免与人接触?觉得有人在看着自己,并会停下手中在做的事?在进入一个满是人的房间前,需要别人的陪同?种种迹象表明,你可能产生社交焦虑了。 在本书中,作者剖析了什么是社交焦虑,并系统介绍了一套适用于所有人的方法,即减少自我关注、改变思维模式、改变行为模式,并在 一部分补充了对特定人群有用的建议。 作者认为,社交焦虑是一种常见的、非病理性的现象。社交焦虑者们只是倾向于把情况想得很糟糕,本身并不缺乏优点,甚至还很讨人喜欢。所以,为了发挥个人优势,拥抱未来的美好生活,我们都应该了解自己在这方面存在哪些问题,以及哪些努力是徒劳的,从而让自己 自在地社交。
19世纪印象派画家梵高在37岁时,用手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在梵高去世后,科学家推断他患了双相情感障碍。为纪念这位艺术大师,国际上将梵高的生日——3月30日定为世界双相障碍日,这是继世界自闭症日、世界老
家人能够给我们带来温暖、关爱,但也难免在不经意间给我们造成伤害。每个人在家庭生活中难免与家人发生摩擦,也经常会对家人有各种不满——家人通常是不 的。 本书作者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引用了大量心理咨询案例,帮助读者梳理家庭里常见的各种问题,也揭示了其本源。 作为一个心理学自助读本,本书在提供帮助的同时给人们提供了丰富的理论知识,用浅显易懂的语言给读者介绍了“防御机制”“童年创伤”“自我认同”等热门心理学术语,涵盖了家族系统排列、系统性家庭治疗、客体关系等心理学流派的经典治疗理论。书中提供了应对和防范心理问题的七种心理训练以及一些小技巧,帮助人们发现自己固有的负面行为模式和思维模式,努力做出改变(而非改变家人),让家庭生活 加幸福。
生活中总有一些让人不满的事情,就像鞋里的沙子一样,既影响我们的心情,又妨碍我们轻松前行。 我们要一直隐忍下去吗? No! 盖伊·温奇博士结合大量科学研究和执业多年的临床经验指出:面对不合理的事情,一味隐忍只会让自己的利益受损,而反复抱怨不仅影响情绪和人际关系,也不能真正有效解决问题;你需要做的是,直接找到此事的负责人,用“抱怨三明治”的方法有效表达不满,并提出合理诉求,这样既能解决问题,又不损害你的身心健康,同时还可增进人际关系,让你更加自尊自信!
心理学的核心任务,无论是实验性的还是应用性的,都在于理解特别复杂的人类行为。然而,通常来说人类复杂的行为背后都有特定的结构。 复杂的人类规则性的行为研究,莫过于人类的语言系统。NLP创始人、 心理和人际沟通大师班德勒和葛瑞德在《神奇的结构1》和《神奇的结构2》中,成功地将人类的语言系统的研究应用到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领域,使这套书成为NLP理论的奠基之作和经典之作。本套书旨在使读者通过了解语言的结构、模型、系统、不一致性、模糊功能等特征,使心理治疗师获得一系列方法,从而使心理治疗 加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