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以 为君亲政、贤明之道 为出发点所编写的一部巨著,其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目的是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以警示后人。
《梦溪笔谈》是沈括晚年所作笔记文字的结集,是他一生学问*精华部分的结晶,包括制度史、财政史、音乐学、天文历算学、医药学、地理地图学、考古学、诗学及书画学、音韵学、文献考证学等方面的内容,以及一些逸闻轶事、杂记琐谈等。书中包含了大量的科技资料,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称之为 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 ,沈括则被称为 中国整部科学史中*卓越的人物 。
为满足大众阅读的需要,这一时期印出大量使用百姓日常用语编写成的白话小说和戏曲,印出大量通俗易懂的插图本家庭用书和蒙学读本。《天工开物》应连而生,充分体现这一时代的图书特色。 《天工开物》,明宋应星著。这是一部有关农业、手工业生产和技术的实用性很强的图书。书中是大量精美插图,文字通俗易懂。全书分三卷,上卷叙述衣食方面的技术经验;中卷叙述各种日用生产技术经验;下卷叙述採矿等方面技术经验。全书反映当时我国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的*水平。所以此书被后人视为里程碑式的著作,被誉为『中国的百科全书』,是中国古代科技经典。
唐集体例研究,是作家、作品之外的第三路径。古人之所以关注别集体例,不但志在辨章考镜,也有着切实的编集体验与著书关切。近代以来文字、文体、文献制度发生了前所未有之变,传统模式别集的编纂已渐渐零落,故而别集编例问题也淡出于近现代学术的视野。然而,随着敦煌、日本所出古抄本文集的影印刊布,加之近年 集部之学 的重审,别集源流及体例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学界关注。 本书以唐集为中心,就 集部之学 、篇序及并载、叙录、压卷、经史子部对唐集编例的影响、 家集讳其名 、李杜元白集之 例校 、词题之文本形态及通例等问题进行了考论。辨明唐集体例,不但能作为当前历代别集整理的参考,也可在中古文献还原等领域起到观风察势、观澜索源的作用。
《李白全集编年笺注》,安旗主编。本书以乾隆刊本王琦注《李太白文集》为底本,将诗仙李白的全部作品,按编年诗、未编年诗、编年文、未编年文排列。其中编年部分占了李白全集的百分之八十多,将大部分作品与李白的生平勾连起来,突显了这位浪漫主义诗人的沉浮人生和心路历程,以及诗人与盛唐历史的关系。本书对每首诗,分别从【题解】(简要叙述诗人行踪、该诗的写作时间、地点、人事背景、诗旨等)、【注释】(吸收古今注家之长,裁以己意,对词句作注解、阐释,并随文作校勘)、【集说】(辑录前人品评文字,以助赏析)、【按语】(对诗人行踪、系年、作意等详作论述)四个维度,对全集作了详细注释,并在书后附有李白年谱和篇目索引等。 本书充分吸收了胡震亨、王琦、瞿蜕园、朱金城、詹瑛等前贤时彦的注释、评析、考证成果,并不
如何引导孩子养成好的习惯? 如何让孩子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 如何培养孩子的定力? 棍棒底下真能出孝子? 把孩子保护得太好了真的对吗? 到底要不要尊重孩子的选择? 中国人重家、重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本质上是做人教育,重在培养孩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健全的人格。位列 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之一的曾国藩不仅一生重视家庭教育,更善于智慧地开展这一教育。钱穆对他的评价是 算得上是一个标准的教育家 ,《曾国藩家训》也被誉为 千古家训 之典范。 郦波集多载之思,通过 十字法 全面剖析曾国藩教子的智慧,从教育孩子到教育自己,从目标建立到内驱力赋能、从习惯养成到趣味生活,郦波带你从曾国藩的教育智慧里汲取精华,从内解决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教育难题,启迪父母纠正平时教育中的不当举措,让你的孩子走上成功之路。
时代变迁,经典之风采不衰:文化演进,传统之魅力更着。古人有登高怀远之慨,今人有探幽访胜之思。在印刷装帧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国粹綫装书的踪迹愈来愈难寻觅,给倾慕传统的读书人带来了不少惆怅和遗憾。《小窗幽纪》*早刻本是清乾隆三十五年问心齐本。一九三五年,上海中央书店出版 国学珍本文库 ,*辑收录《小窗幽纪》,世称 国学珍本文库本 。现以乾隆三十五年问心齐为底本,参考国学珍本文库本,精心校点,以宣纸精印,出版古色香的线装本。
南宋笔记小品。宋代在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史上占有特殊地位,出现了诸多介绍菜谱和烹饪技术的专著,南宋林洪所撰《山家清供》正是其中的一种。本书内容丰富,涉猎广泛,收录以山野所产的蔬菜(豆、菌、笋、野菜等)、水果(梨、橙、杏、李等)、动物(鸡、鸭、羊、鱼、虾、蟹等)为主要原料的食品,记其名称、用料、烹制方法,行文间有涉掌故、诗文等。书后附林洪撰《山家清事》,介绍插花、种梅、养鹤等文士生活意趣。现收入我社自编 清赏丛书 之中,装帧精良,具有收藏价值。阅读本书,读者可以与林洪一道品味舌尖上的南宋,体会文人风雅。
北宋乐史撰《太平寰宇记》二百卷,继承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的体裁, 记述了宋朝的疆域版图。前一百七十一卷依宋初所置河南、关西、河东、河北、剑南西、剑南东、江南东、江南西、淮南、山南西、山南东、陇右、岭南等十三道,分述各州府之沿革、领县、州府境、四至八到、户口、风俗、姓氏、人物、土产及所属各县之概况、山川湖泽、古迹要塞等。幽云十六州虽未入宋版图,亦在叙次之列,以明恢复之志。十三道之外,又立 四夷 二十九卷,记述周边各族。 《太平寰宇记》所载府州县沿革,多上溯周秦汉,迄五代、宋初,尤其是对东晋南北朝、五代十国的政区建置,较其他志书详尽,可补史籍之缺。本书篇帙浩繁,内容详瞻,是研究历史人文、自然地理的宝贵资料。
《传习录》是明儒王阳明的语录及论学书信集,为心学基础典籍。以《四部丛刊》本为底本。
《宋词三百首(套装共2册)》宋词白文主要据唐圭璋先生《宋词三百首笺注》为底本,参以他本,精心校对,补加作者小传、简注,选配古代版画百余幅。
《蕙风词话》是近代词学大师况周颐的论词代表作。他论词突出性灵,以为作词当有 词心 ,强调 真 ,但亦不废学力,有其自具特色的词论体系。此外,论词境、词笔、词与诗及曲之区别、 词律、 学词途径、读词之法、词之代变以及评论历代词人及其名篇警句都剖析入微,往往发前人所未发。这部词话被誉为 自有词话以来,无此有功词学之作 。
《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分析字形、考究字源的文字学著作,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字书。研究《说文解字》,必须参照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说文解字注》阐明了《说文解字》的体例、注明各字的形音义、并提出新的看法而修订前说。为方便读者使用,我们还编制了音序和笔画索引。
文史学界专业联合推荐,更有中国古典文学界专业学者傅璇琮教授特别作序推荐。 精心筛选、扩充经典种类。 选字注音、注释译文详解、古板画配图图说,多样化的功能设置,清扫阅读障碍。 弥缺补遗,在原有的家藏四库版本基础上,将原精华选本增补为全本、全解。
这是一部传统香学文化典籍。又名《陈氏香谱》《新纂香谱》,分香品、香异、修制诸香、香药、香茶、事类等,翔实记载了香品产地、宋代及以前社会用香概况、香药与熏香料配方、香料的收藏方法,收录了与香有关的文人创作,堪称香名、香品、香器品鉴与雅玩的百科全书。是了解中国香文化首选之作,完美呈现古代文人雅士的生活状态。该书自元代刊刻以来,历经传抄与重雕,有四卷本与二卷残本。《四库全书》收入,名《陈氏香谱》四卷;《适园丛书》等收入,名《新纂香谱》二卷。现主要据《四库全书》本为底本,线装出版。
《文化丛书系列:西厢记(套装上下册)》全名《崔鶯鶯待月西厢記》,取材於唐代元稹的傳奇小說《鶯鶯傳》(又名《會真記》),并在金朝人董解元《西厢記諸宫調》的基礎上改编、創作而成。内容寫書生張君瑞上朝應舉途中,和相國之女崔鶯鶯在普救寺相遇,并產生愛情,因崔母老夫人的反對不能如願;後來,通過侍女紅娘的相助,二人*終冲破封建禮教的束縛而結合。
《四库存目三式汇刊1》收录《武备志》93卷所载典籍,分占和度两部分,载气象、五行、云物等术,主要应用在方舆、镇戍、海防、江防、四夷、航海等六个方面,图文并举。《四库存目三式汇刊》汇辑《武备志》所列明代古籍而成编,对于掌握古代军事战争的排兵布阵、进退之机、重负决断等决策思路,有着重要意义。其中存录的许多珍贵资料,如阵图阵法、地理形势等,为他书罕载。该书在军事史上占有较高地位,为后世所推重。本册为《大六壬总归》。
古籍善本影印.《山海经》是中国先秦重要古籍,也是一部富含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奇书。该书作者不详,现代学者均认为成书并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本书共18卷,包括《山经》5卷,《海经》13卷,各卷著作年代无从定论,其中14卷为战国时作品,4卷为西汉初年作品 。山海经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地理、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相关内容在内的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山海经》具有非凡的文献价值,对中国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的研究,均有参考。其中的矿物记录,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关文献。现存最早的版本是晋代郭璞所注之本。现据南京图书馆藏清康熙五十四年項絪群玉書堂刻本影印。
古代有关梅花的画谱和诗集合集,繁体竖排。本书分为宋人宋伯仁所撰《梅花喜神谱》和元人郭豫亨所撰《梅花字字香》两个部分。《梅花喜神谱》共上下两卷,集有百幅梅花图,每图另配以五言绝句,极写梅花形态之妙。初刻于南宋嘉熙二年,现已不存,今据国家图书馆藏古倪园影宋刻本整理。《梅花字字香》为元人郭豫亨汇集前代咏梅诗句之作,主要由前集和后集构成。每集句成一诗,必在其后缀有原句作者名,以示来源。本次整理以元至大刻本为底本。本书现收录在我社自编的 清赏丛书 中,采用宣纸线装的仿古装帧形式,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古籍善本全彩原样影印。李商隐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其诗构思缜密,多用含蓄象征的手法,精工富丽的辞采,婉转和谐的韵调,曲折细微地去表现深厚的情感。代表作有《无题》等。李商隐诗集,宋代时流传有三卷本,后宋本不传,仅存清初影抄本传世。此次所据影本曾经苏州汪士钟、仁和结一庐朱学勤等著名藏书家收藏,后归晚清名臣张佩纶家,又辗转藏于上海图书馆。封面有徐乃昌题签。此次据上海图书馆藏本原样全彩影印,以现原貌,极具版本和收藏价值。
《浮生六记(套装上下册)》共分六卷,每一卷记一事类,一《闺房记乐》、二《闲情记趣》、三《坎坷记愁》、四《浪游记快》、五《中山记历》、六《养生记道》,以作者夫妇生活为主线,真实地反映了普通人居家生活的种种际遇。文词朴素,情感真挚,夫妇间那种琴瑟和谐、相濡以沫、悲欢离合的真情实感跃然纸上,感人至深。正因为它自出机杼,不事雕琢,随兴而发,故受到读者的喜爱、学者的推崇,并被译成英文介绍到国外。
《孙子兵法》是世界上现存 早的军事学著作,共十三篇五千余字,涉及军事理论、实践各个方面,“前孙子者,孙子不遗;后孙子者,不能遗孙子”,被誉为“兵学圣典”,在中国乃至世界兵学 都具有极高的地位。《孙子兵法》大致可以分为三部分:《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可称战争之“道”,《形篇》《势篇》《虚实篇》可称用兵之“法”,《军争篇》《九变篇》《行军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间篇》可称取胜之“术”,组成了严整的理论体系。其中统摄全局的大战略观、“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思想、行之有效的“战胜”思想、重视将帅素质、主张文武兼施的治军理念,具有极大价值与持久影响力,是孙子思想的精华。 《孙子兵法》产生于春秋战国那个文化大发展、思想大变革的时代,与同时期产生的各种思想碰撞、融
本书为山东金石碑刻著述。《山左金石志》是毕沅与阮元合作共同完成的一部分地金石目录著作,首次将山东的金石碑刻等汇于一编。全书二十四卷,内容共分为金、刀布、镜、印、石五大类,每类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进行编排,收录了自商周至元代山东境内的礼器、乐器、兵器、度量衡器、刀布、镜鉴、印符、碑碣、墓志、摩崖、画像石、经幢等相关信息,共计一千七百多种。该书搜罗广泛,体例成熟,考证精详,具有极高史料价值,不仅是著录、研究山东古代金石文献的巨著,还是清代金石学发展史上的启后之作。
胡平生、张萌译注的《礼记(上下)(精)》为“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之一。 《礼记》,通行本是《小戴礼记》,为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汉族礼仪著作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自西汉郑玄作注以来,《小戴礼记》的地位逐渐提升,至唐代被尊为“经”,宋代以后,位居“三礼”(《礼记》《仪礼》《周礼》)之首。《礼记》以儒家礼论为主,内容涵盖战国以后及西汉时期社会的变动,包括社会制度、礼仪制度和人们观念的继承和变化等,阐释礼经意涵,阐述的思想,包括社会、政治、伦理、哲学、宗教等各个方面,可指引后人阅读礼经的思考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