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以《四明经籍志》(作者张寿镛,字咏霓,号伯颂,别署约园,浙江鄞县人,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出版家和藏书家。底本为四十五卷,或题五卷,其书共分四十五目,分类情况大致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相同。每条书目下,列卷数,作者时代、姓名,出处,后列提要、序跋或考证)为底本,整理、标点了《四明经籍志》的基础上,又立足于当下*的研究成果,对张寿镛原本一些错误、不足之处加以匡正、补充,并从各类提要、藏书书目、学术著作和学术论文中提取了一些相当有价值的信息。如将《四库全书总目》《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国善本书提要》《中国古籍总目》等目录、提要进行了必要的整合,介绍了文献价值、版本流传、学术影响等方面的内容,个别地方还进行了严谨的考证。这些工作对后人了解宁波乃至浙江的学术文化发展,
《论语注疏》,共二十卷,又名《论语注疏解经》,三国时期魏国何晏注,北宋邢昺疏。《论语》是一部语录体散文集,大约成书于战国时期。秦代《论语》曾因战火一度失传,至汉代才重新出现了若干传本,其中*著名的是《古论语》《齐论语》《鲁论语》等三大流派。东汉末年,郑玄以《鲁论语》为基础,参考《齐论语》《古论语》,对《论语》重新修订,消除了三家的差异。三国时期魏国玄学家何晏在郑玄、王肃《论语》注的基础上,集诸家之善,与郑冲等人共同撰成了《论语集解》。南朝梁武帝年间,皇侃作《论语义疏》,以道家观点对《论语集解》进行了注解。北宋咸平二年,邢昺奉宋真宗诏命,从新校定《论语》,改定皇侃等人旧疏,作成《论语注疏》。《论语注疏》是历代《论语》研究者智慧的结晶,对后世影响深远。
研《易》之書汗牛充棟,然從符號美學角度透視者,尚附闕如。本書筆者對前人《易》學以自己的美學體悟,試以辯證歷史的觀點與方法,去梳理《周易》符號美學系統。
《论语注疏》,共二十卷,又名《论语注疏解经》,三国时期魏国何晏注,北宋邢昺疏。《论语》是一部语录体散文集,大约成书于战国时期。秦代《论语》曾因战火一度失传,至汉代才重新出现了若干传本,其中*著名的是《古论语》《齐论语》《鲁论语》等三大流派。东汉末年,郑玄以《鲁论语》为基础,参考《齐论语》《古论语》,对《论语》重新修订,消除了三家的差异。三国时期魏国玄学家何晏在郑玄、王肃《论语》注的基础上,集诸家之善,与郑冲等人共同撰成了《论语集解》。南朝梁武帝年间,皇侃作《论语义疏》,以道家观点对《论语集解》进行了注解。北宋咸平二年,邢昺奉宋真宗诏命,从新校定《论语》,改定皇侃等人旧疏,作成《论语注疏》。《论语注疏》是历代《论语》研究者智慧的结晶,对后世影响深远。
本书具有书性与实用性强的特点,全书共十章内容,章至第三章主要讲述的是训诂学的概念、内容、作用;第四章至第五章主要讲述的是训诂条例、方式、术语以及方法;第六章至第八章主要讲述的是学习和研究训诂应掌握的基本观点,所采取的正确能度和所常见的严重弊病;第八章至第十章主要讲述的是训诂学的新领域和源流;书末附训诂学参考文献要目与俗语词研究参考文献要目,富有指导性与参考价值。
《大家写给大家(第2辑):国学述闻》主要内容包括:国学的本体、经史非神话、经典诸子非宗教、历史非小说传奇、治国学的方法、辨书籍的真伪、通小学、明地理、知古今人情的变迁、辨文学应用等。
《清代学术名著丛刊:五经异义疏证》为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所撰。内容涉及昏冠、聘问、锡命、丧祭、明堂、社稷、争役、田税、器物、乐舞等,每论证一事,辄具今古文经家法,以明其统绪源流,并裁以己意,择善而从。嗣后郑康成对许慎《清代学术名著丛刊:五经异义疏证》提出辩难,撰《驳许慎五经异义》一书。然自隋唐以来,许久失传已久,后人虽多有辑佚者,但仅存百余篇。清人陈寿祺取王复本、庄述祖本、钱大昭本、孔广森本参订之,其中篇题可考见者有二十五事,有顺序者《田税》第五,《天号》第六、《罍制》第八,依次排列,其他无篇次者则以类相从,略具梗概。又采诸经义疏、诸史志传、《说文》、《通志》及其他学者着述,与许、郑相互发明者,以资稽核,附以己意,加“蒙案”二字,进行疏通证明,加以解说,成《疏证》三卷。
《尚书》相传由孔子编撰而成,但有些篇是后来儒家补充进去的。它是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其中保存了大量极为珍贵的先秦思想、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历史资料,战国时总称为《书》,直到西汉时期才改称为《尚书》。本次出版,为方便现代读者阅读,我们在对原文进行精心校对的基础上,又进行了详尽的注释和准确流畅的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