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政要》是由唐代史学家吴兢撰写的一部政论性的史书,其内容以记言为主,将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与大臣魏征、王珪、房玄龄、杜如晦等人关于施政的各种问题做了记录,此外一些 大臣的谏议和劝谏奏疏也出现在其中,后人亦能从该史书中看到当时一些关于政治、经济上的重大措施。 《贞观政要》写于开元、天宝之际。吴兢深感有必要总结一下唐太宗君臣相得、励精图治的成功经验,为当时的帝王树立起施政楷模和指导,这便是吴兢撰写《贞观政要》的初衷。因为 吴兢的良苦用心和政治指导,《贞观政要》一直为历代统治者所推崇和珍视,作为管理者施政的鉴戒。 《贞观政要》虽然属于记载史实,但他一反过去纪传体或编年体的繁琐写法,对传统的记言体裁又加以改造更新,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贞观政要》。吴兢将君臣问答、奏疏、方略等材料
《三国志》是我国有名史学家陈寿撰写的史学名著,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后代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关羽、周瑜等都有记
《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儒家十三经之一。《左传》既是古代中国史学名著,也是文学名著。《左传》是中国靠前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鲁国国史《春秋》编成,记叙范围起自鲁隐
《后汉书》由我国南朝刘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398-445)编撰,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东汉的汉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下至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共196年的东汉史事。 ,“二十四史
本书由元脱脱主持编修。本选译本,以1976年中华书局出版的点校本为底本。共选译了本纪3篇、志序2篇,列传22篇,反映了辽朝兴盛衰亡的历史进程。入选的篇章,不作全译而只译其中重要而精彩的部分,对于原文中的人名、官名、地名和生僻的字、词,做了简要的注释。译文采用忠实于原文的直译的办法,以帮助读者理解原文。
《线装经典·中国那些事儿:三国两晋南北朝》以朝代为划分依据,从远古传说时代直到清朝灭亡,概述中国五千年的历史。《线装经典·中国那些事儿:三国两晋南北朝》根据史书记载,慎重择取了对历史进程有重要影响的人物和事件,对其进行合理的组织和剪裁,以浅显易懂的现代语言和诙谐幽默的叙事方式,将之展现给读者。如果您在轻松阅读之余,将如烟史事尽纳胸中,于编者来说,亦是欣慰至极。
《明史》由清张廷玉主持编修。本选译本,以1976年中华书局出版的点校本为底本。从本纪中选出15篇纪传加以译注。反映了明朝兴盛衰亡的历史进程。入选的篇章,不作全译而只译其中重要而精彩的部分,对于原文中的人名、官名、地名和生僻的字、词,做了简要的注释。译文采用忠实于原文的直译的办法,以帮助读者理解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