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为儒家核心经典 十三经 之一。《左传》是中国*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鲁国国史《春秋》编写而成,记叙范围起自鲁隐公元年(前 722 ),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 468 ),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五十四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
《三国志》是我国著名史学家陈寿撰写的史学名著,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后代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关羽、周瑜等都有记载。《三国志》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为 前四史 。当时已有 良史之才 的称誉。
《后汉书》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由我国南朝刘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398 445)编撰而成。全书分十纪、八十列传和八志,共一百卷。主要记述了上起东汉的汉光武帝建武元年(25),下至汉献帝建安二十年(220),共196年的东汉史事。《后汉书》吸收综合了当时流传的十多家东汉史书的优长而成一家之言,真实而敏锐地反映出东汉社会和时代特征。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并称为 前四史 。
《汉书》,又称《前汉书》,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是中国*部纪传体断代史,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 前四史 。 《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前206),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23),共230年的史事。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共八十万字。它以史料丰富、闻见博洽著称, 整齐一代之书,文赡事详,要非后世史官所能及 。其语言整饬详瞻、富丽典雅,在文学史上有较高的价值。
《中華經典誦讀教材》(全18册)遴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儒釋道典籍三十五種,采用大字注音、正體豎排,是一套專門用於誦讀的經典教材。經文采用*善的底本,反復校對,標點、注音參考學者註疏,力求準確無誤。適合作為少年兒童的經典誦讀教材,也可以作為成年人學習經典的誦讀讀本。 全書包括:《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德育啟蒙、孝經》《弟子規、太上感應篇、十善業道經(附:朱子治家格言、文昌帝君陰騭文)》《了凡四訓》《女四書、女孝經》《聲律啟蒙、笠翁對韻》《幼學瓊林、龍文鞭影》《大學、中庸、論語》《孟子》《禮記選》《詩經》《尚書》《左傳選》《易經》《道德經、莊子選》《唐詩三百首》《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心經、金剛經(附:佛說阿彌陀經、普賢行願品、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地藏菩薩本願經》。
内容推荐 《中国断代史·清史卷》是作者在北京大学历史系为学生讲授清史的 讲义基础上整理而成的。孟森先生在利用《清实录》、 《清史稿》的同时,又兼采档册及《朝鲜李朝实录》 等鲜为人用的史料。通过对各种史料的鉴别、考证, 在全书“开国”、“巩固国基”、“全盛”、“嘉道 守文”、“咸同之转危为安”五部分内容中厘清了清 代种族及世系,揭示了八旗制度的真面貌,对清代历 史(尤其是康雍乾三朝)的重要史实及核心问题作了 严密细致的论述,对清代从开国到国运由盛转衰的过 程进行了缜密的论证;晚清时段研究,重点在于鸦片 战争和太平天国,意在阐明清代国运衰弱之由。《中国断代史·清史卷》是 一 部水平较高的断代史专著,也是对清代史感兴趣的读 者的入门书。  _ _ _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