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有益斋读书志》六卷《续志》一卷,著录古籍凡一百七十馀种,遍及四部,既存《四库》未收秘笈,又多金陵乡邦文献;博考朝鲜、越南汉籍、古今妇女著作。集部诸书解题,尤著意补《宋诗纪事》之未备、纠《明诗综》之误考。解题兼述朱氏与钱泰吉、蒋光煦、劳格、钱培名诸人往来情形,藉之可详藏书、刻书故实。本次整理,以光绪间金陵翁氏茹古阁刻本为底本。
《拾经楼紬书录》三卷,叶啓勋撰。《华鄂堂读书小识》四卷,叶啓发撰。二叶书录承其世父叶德辉《郋园读书志》之旨,录所藏书版本、行款、纸张、印记、校跋者姓名、收藏者姓名,天头地脚,卷端纸尾,书衣书根,朱笔墨笔,句读符号;并博考版本,揭橥一书版本之源流、刻印之先后、印本之优劣,并缕析各家著录之是非得失;兼述身世经历,于世道之日非、藏书之散亡、先人之遗泽、世父之亡故、子女之殇逝,随笔附记。本次《拾经楼紬书录》以民国间铅印本为底本整理,《华鄂堂读书小识》以湖南省图书馆藏稿本为底本整理。
本书分为《中国历代官制简述》、《历代官制、兵制科举制表解》及《历代官制、兵制、科举制及词简释》三个部分。《简述》部分简要叙述了先秦至清官制的演变。《表解》部分列有自秦至清各朝官制、爵号、俸给、品秩等简表。《名词简释》部分主要解释先秦至清历史上较常见的官职名称、兵制中的主要兵种以及科举制中的专有名词。本书释词所用年代为旧纪年,公元纪年附在旧纪年后。释词中的古地名均注有今名。词目索引参照《辞海·历史分册(中国古代史)》词目笔画索引排列。本书辛亥革命以后的官制、历代农民起义政权的官制一律不收。
《章太炎藏书题跋批注校录》主要内容包括:附《序说》一卷、《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二十卷、《水道提纲》二十八卷、《前汉书补注》一百卷、《古籀拾遗》三卷、《世说新语》十一卷、《景德传灯录》三十卷、《伤寒明理论》四卷等。
《拾经楼紬书录》三卷,叶啓勋撰。《华鄂堂读书小识》四卷,叶啓发撰。二叶书录承其世父叶德辉《郋园读书志》之旨,录所藏书版本、行款、纸张、印记、校跋者姓名、收藏者姓名,天头地脚,卷端纸尾,书衣书根,朱笔墨笔,句读符号;并博考版本,揭橥一书版本之源流、刻印之先后、印本之优劣,并缕析各家著录之是非得失;兼述身世经历,于世道之日非、藏书之散亡、先人之遗泽、世父之亡故、子女之殇逝,随笔附记。本次《拾经楼紬书录》以民国间铅印本为底本整理,《华鄂堂读书小识》以湖南省图书馆藏稿本为底本整理。
《拾经楼紬书录》三卷,叶啓勋撰。《华鄂堂读书小识》四卷,叶啓发撰。二叶书录承其世父叶德辉《郋园读书志》之旨,录所藏书版本、行款、纸张、印记、校跋者姓名、收藏者姓名,天头地脚,卷端纸尾,书衣书根,朱笔墨笔,句读符号;并博考版本,揭橥一书版本之源流、刻印之先后、印本之优劣,并缕析各家著录之是非得失;兼述身世经历,于世道之日非、藏书之散亡、先人之遗泽、世父之亡故、子女之殇逝,随笔附记。本次《拾经楼紬书录》以民国间铅印本为底本整理,《华鄂堂读书小识》以湖南省图书馆藏稿本为底本整理。
前人藏书题跋、书志诸作,较之普通书目,着录多出於撰者目验,对图书内容及版本之揭示较马深入,因而历来受人重视。题跋与书志,虽较书目着录骂备,实则仍有差异。题跋形式不拘,内容专门,反映各书特色及撰者学养,足供後学参考,其不尽如人意处,或因篇幅有限,或则稍涉随意。书志之作,通常覆盖四部,品种繁多,其着录体例整饬,描述详备,虽不以议论见长,而实合於「述而不作」之旨。藏书志编纂盛於清末,民初流风未泯,诸家藏书虽已星散,藏书志未刊稿本犹有遗存,可供考察各书内容体例、撰者生平、抄刻先後、版本异同、存佚遁藏之助。本辑子目遴选,即以藏书题跋及藏书志为主。
学习中国历史,可以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高尚的精神追求,继承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进程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借鉴历史上治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各种有益经验,并从中汲取思想精华,与新的实践结合而不断发扬光大。有鉴于此,国家图书馆依托宏富的馆藏文献资源,从中华文化典籍中精选历代名贤的经典论述五百廿四条和典型事例三百一十六条,分别编辑为《为政箴言》《为政镜鉴》二书。“箴言”汇集了先人智慧、善举与生活常识的格言、警句及谚语。《为政箴言》《为政镜鉴》所选内容吸收了我国先秦至清代各个历史时期的思想精髓,类为民族精神、治国理政、为官之道、道德修养和哲理规律五大部分。全书以条系目。引录之文一遵原貌,只对其中某些生僻字增加了音注;通假字、异俗体字注明其正字。注释为编者所加,旨在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