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韬》、《三略》是我国古代的两部著名兵书。宋元丰年间,二书被编入《武经七书》,定为武学之书,明清二代继之。二书以朴素唯物主义观点研究了政治和军事韬略,有许多规律性的东西至今仍有可供借鉴的价值。《六韬 三略译注》把哲学与文学结合起来进行探索,发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提出一些新的观点。《六韬 三略译注》不但是实践经验的总结,对前代兵书也有所借鉴,有所融汇。《六韬 三略译注》一定程度上理清了道家与文学的关系,不仅有利于深入研究道家和确定道家在文化史上的地位,也有利于进一步理解文人的思想、生活和理清文学发展的脉落,对道家研究和文学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另外,《六韬 三略译注》注释精当,译文表达原意准确,行文流畅,可读性较强。
《兵经百字》,全书一百字条,共分三部分。上卷智部,28字条,主讲谋计的方法原则;中卷法部,44字条,主讲组织指挥和治军的方法原则;下卷衍部,28字条,主讲作战应注意的问题。其书虽名气不能比《孙子兵法》,但却是《孙子兵法》有益的补充和发展,很值得一读。 《唐李问对》是《唐太宗与李靖问对》一书的简称。全书因以李世民与李靖一问一答的形式写成而得名。《唐李问对》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军事著作,被称为 兵家之楷模,用兵之典范 。
本书所收三种蒙学著作,都是古代启蒙教育中较有影响的著作。《弟子规》中的内容主要是教导儿童怎样学习、怎样待人接物、怎样加强个人品德修养。内容简明通俗、浅显易懂,《弟子职》记弟子事师、受业、馔馈、洒扫、执烛坐作、进退之礼,类近今之 学生守则 。《弟子职》是一份非常真实、非常完整、非常宝贵的研究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教育史的文献。《朱子治家格言》,又名《朱子家训》、《朱柏庐治家格言》,是以家庭道德为主的启蒙教材。仅522字,精辟地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是一篇家教名著。 为了帮助读者阅读理解,本书对所收三种启蒙教育读物的章、节、段落和语句大意作了简要的讲解和翻译,对个别生僻字和古今意义区别较大的字词作了必要的注释。
《尉缭子》是中国古代著名兵书《武经七书》之一。它围绕 刑德可以百胜 之说,广泛论述用兵取胜之道。它强调农战,富国强兵,认为 土广而任则国富,民众而治[制]则国治 ,这样才能 威制天下 。它的另一重要观点是注重谋略和战前准备,讲究 廊庙 决策,主张 权敌审将而后举兵 , 先料敌而后动 。在治军上,它主张 制必先定 。 《吴子》是一部与《孙子兵法》齐名的古代著名兵书,据说是战国时著名兵家吴起所作。在长期流传过程中为后人所整理和删补,篇目和内容有所亡佚,现只存《图国》、《料敌》、《治兵》、《论将》、《励士》六篇。
《世说新语》是由南北朝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内容主要是记录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言清谈,也可以说这是一部记录魏晋风流的故事集,是中国魏晋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轶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本书节选了部分精彩内容,以故事性、趣味性、和哲理性为主,以原书顺序编排篇目,并进行简单的注释和逐字翻译,以便于读者阅读和理解。
《列子》是魏晋哲学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不仅具有较高的理论思维水平,也有着相当的文学价值。但历来学者因其为伪书而往往加以轻视,对它的注释整理或研究远不及对其他先秦古籍的集中,许多训诂和句义上的问题也纷歧较多,这就给我们的今注今译带来一定的困难。《列子》版本较多,本书取《四部丛刊》的《列子》张湛注本为底本,并参阅清人汪继培校本(《湖海楼丛书》)以及杨伯峻同志所撰《列子集释》,凡于底本有校正处,不一一列出。这本《列子译注》由严北溟、严捷撰,本书在每篇正文前作一说明,要在点明主旨、结构和思想脉络。注释为求浅显通俗,不多引旧注,凡有诸家意见纷歧处,除极有必要,一般不在注中列出。今译则取直译,力求表达原意,能为中等文化水平的读者提供方便。
《了凡四训》本为明朝思想家袁黄的训子书,该书由四部分组成,分别是“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和“谦德之效”。四篇文章各自独立成文,而义理又一以贯之,讲述“趋吉避凶”的方法;强调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只要积善累德、谦恭卑下、感格上天,就能够求福得福,善报无尽。该书糅合了儒佛道三家的思想学说,运用因果报应、福善祸淫之理,阐明忠孝仁义、诸善奉行以及立身处世之学。通过对此书的阅读,我们可以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感性的认识,从而一窥儒、佛、道三家之学的梗概;同时也对我们个人品格的修养大有助益。 尚荣、徐敏、赵锐译注的《了凡四训》分为原文、注释、点评三部分,并且彼此照应。
中华国学博大精深,包罗万象,是数千年来中国人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的高度总结。千百年来,国学已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直接影响着国人的思想、意识、伦理、道德和行为。学习国学,了解国学,继承和弘扬中国文化,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一个现代人,不能不知道传统,作为一个中国人,不能不了解国学。为了帮助读者更方便、更轻松、更快捷地了解和掌握必要的国学知识,开阔文化视野、丰富知识储备、提高人文修养,编者对浩如烟海的国学知识进行了适当的取舍,选取了拥有代表性、最实用、读者最感兴趣的内容,辑成《国学知识全知道》。 《国学知识全知道(超值全彩白金版)》是一部快速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百科全书,分为国家政治、思想学术等九个篇章,涵盖了职官制度、伦理道德、文体流派、语言文字、建筑
中华国学博大精深,包罗万象,是数千年来中国人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的高度总结。千百年来,国学已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直接影响着国人的思想、意识、伦理、道德和行为。学习国学,了解国学,继承和弘扬中国文化,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一个现代人,不能不知道传统,作为一个中国人,不能不了解国学。为了帮助读者 方便、 轻松、 快捷地了解和掌握要的国学知识,开阔文化视野、丰富知识储备、提高人文修养,编者对浩如烟海的国学知识进行了适当的取舍,选取了*代表性、实用、读者感兴趣的内容,辑成《国学知识全知道》。。。。
《薛仁贵征东薛丁山征西(名著精读)》内容简介:在唐贞观年间,薛仁贵征东有功,被封为平辽王。因与皇叔挛道宗结怨被陷下狱。幸于危急之际,西凉哈迷国犯境,徐茂公立荐薛仁贵挂帅征战,逃避此劫。仁贵征西,误中圈套,披困锁阳城。太宗见出征不利,征召能人挂帅。丁山请缨,以无敌之势夺得帅印,与母亲及妹妹出发西征,并一同解救父亲。
《人间词话》是中国词学理论的代表作。作者王国维以西方哲学、美学和文学的视野,评述了中国词学的发展史,分析了词的表现手法,评价了历史上的重要词人和词评家,并阐述了自己的词学理论。《人间词话》是《人间词话》注译本,有原文,有注释,有译文,还有鉴赏提示,以便读者阅读理解。
《了凡四训》本为明朝思想家袁黄的训子书,该书由四部分组成,分别是“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和“谦德之效”。四篇文章各自独立成文,而义理又一以贯之,讲述“趋吉避凶”的方法;强调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只要积善累德、谦恭卑下、感格上天,就能够求福得福,善报无尽。该书糅合了儒佛道三家的思想学说,运用因果报应、福善祸淫之理,阐明忠孝仁义、诸善奉行以及立身处世之学。通过对此书的阅读,我们可以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感性的认识,从而一窥儒、佛、道三家之学的梗概;同时也对我们个人品格的修养大有助益。
中华国学博大精深,包罗万象,是数千年来中国人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的高度总结。千百年来,国学已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直接影响着国人的思想、意识、伦理、道德和行为。学习国学,了解国学,继承和弘扬中国文化,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一个现代人,不能不知道传统,作为一个中国人,不能不了解国学。为了帮助读者 方便、 轻松、 快捷地了解和掌握要的国学知识,开阔文化视野、丰富知识储备、提高人文修养,编者对浩如烟海的国学知识进行了适当的取舍,选取了*代表性、实用、读者感兴趣的内容,辑成《国学知识全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