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韬》、《三略》是我国古代的两部著名兵书。宋元丰年间,二书被编入《武经七书》,定为武学之书,明清二代继之。二书以朴素唯物主义观点研究了政治和军事韬略,有许多规律性的东西至今仍有可供借鉴的价值。《六韬 三略译注》把哲学与文学结合起来进行探索,发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提出一些新的观点。《六韬 三略译注》不但是实践经验的总结,对前代兵书也有所借鉴,有所融汇。《六韬 三略译注》一定程度上理清了道家与文学的关系,不仅有利于深入研究道家和确定道家在文化史上的地位,也有利于进一步理解文人的思想、生活和理清文学发展的脉落,对道家研究和文学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另外,《六韬 三略译注》注释精当,译文表达原意准确,行文流畅,可读性较强。
陈旸及其《乐书》简介 《乐书》二百卷,北宋陈旸撰。陈旸字晋之,生卒年不详,今福建闽清人,宋哲宗绍圣年间中制科,官至礼部侍郎,事迹见《宋史》本传。《乐书》的编写,始于宋神宗熙宁、元丰年间(1068 1085),至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进献徽宗,前后40余年。《乐书》内容丰富,体例分明,图文并茂,篇章达1124条,图540余幅;征引丰富,考证细密,辨论精审,保存了不少现已散失的音乐资料。王世襄先生称《乐书》为 中国现存历史上较早出现的音乐百科著作 。 《乐书》的前95卷为儒家经典训义,后105卷为《乐图论》。卷1至卷95采摘《礼记》《周礼》《仪礼》《诗经》《尚书》《春秋》《周易》《孝经》《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文献中有关音乐的论述加以训义;卷96至卷188以雅、胡、俗分类论述律吕、乐器、歌、舞、杂乐;卷189至卷200为吉
《世说新语》是由南北朝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内容主要是记录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言清谈,也可以说这是一部记录魏晋风流的故事集,是中国魏晋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轶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本书节选了部分精彩内容,以故事性、趣味性、和哲理性为主,以原书顺序编排篇目,并进行简单的注释和逐字翻译,以便于读者阅读和理解。
《了凡四训》本为明朝思想家袁黄的训子书,该书由四部分组成,分别是“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和“谦德之效”。四篇文章各自独立成文,而义理又一以贯之,讲述“趋吉避凶”的方法;强调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只要积善累德、谦恭卑下、感格上天,就能够求福得福,善报无尽。该书糅合了儒佛道三家的思想学说,运用因果报应、福善祸淫之理,阐明忠孝仁义、诸善奉行以及立身处世之学。通过对此书的阅读,我们可以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感性的认识,从而一窥儒、佛、道三家之学的梗概;同时也对我们个人品格的修养大有助益。 尚荣、徐敏、赵锐译注的《了凡四训》分为原文、注释、点评三部分,并且彼此照应。
中华国学博大精深,包罗万象,是数千年来中国人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的高度总结。千百年来,国学已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直接影响着国人的思想、意识、伦理、道德和行为。学习国学,了解国学,继承和弘扬中国文化,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一个现代人,不能不知道传统,作为一个中国人,不能不了解国学。为了帮助读者更方便、更轻松、更快捷地了解和掌握必要的国学知识,开阔文化视野、丰富知识储备、提高人文修养,编者对浩如烟海的国学知识进行了适当的取舍,选取了拥有代表性、最实用、读者最感兴趣的内容,辑成《国学知识全知道》。 《国学知识全知道(超值全彩白金版)》是一部快速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百科全书,分为国家政治、思想学术等九个篇章,涵盖了职官制度、伦理道德、文体流派、语言文字、建筑
国学百部系列(总定价 2688 ) 我社推出的这套《国学经典》丛书,目前已有百部,所选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体例上以原文、注释、白话解读的形式对经典著作进行明白晓畅的注解,引领读者跨越文言文的隔阂,真正亲近经典、领悟传统温暖的巨大魅力,在愉快的阅读之旅中获得通透畅达的人生智慧,对于做人做事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套书采用国际流行的 16 开本,版式疏朗大方,装帧印刷精美,便于携带和阅读。此套丛书共分为三辑,*辑1048元,第二辑1100元,第三辑540元
《印选》(一函四册),明孙如兰辑,胡养中摹刻。万历三十六(1608)刻蓝印本,此谱为天津图书馆旧藏。 *册首为孙如兰(锦襄)、张慎言序,次列凡例,第四册末有胡养中(允权)撰、樊若玉书之跋。孙氏序中称: 胡允权来自秣陵,模拟古印尤工,爰择其雅驯不乖六义者,得印一千二百有奇。 一卷一册为秦汉小玺、王玺、君印、公侯、将军、蛮夷、军候等,二、三、四、五卷为私印,依韵排列。二册为上平声私印,三册为下平声私印,四册列四、五卷,为入声私印。每印均附释文、材质、钮制说明,偶加考证。末册附古印钮式图样十七种。前三册末加钤闲章、私印数枚。此谱成书于万历戊申,即公元 1608年。张慎言序中称此谱乃孙氏尽十年之功而就,胡养中摹刻极精,非彼时一般枣梨翻刻者所及,充分反映万历间印人的摹古之风。
苏辙,字子由,号颖滨遗老,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唐宋 八大散文家 之一。苏辙知识渊博,勤奋好学,著述丰硕。其文受父兄影响颇深,他的散文内容丰富, 汪洋澹泊,深醇温粹 。议论文议古论今,议论纵横指归于时事,不为空言。他的记叙文写得纡徐曲折,绕有情致。更突出的是他发展了韩愈 气盛言宜 的观点,提出了独到的 文气说 ,强调生活体验对创作的重要性。其散文以其独特的风貌卓然自成一家。世称 苏文定公 。 本书收录了苏辙的数十篇散文,以供广大读者借鉴欣赏。
《天工开物》是世界上著名的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介绍了中国古代的机械、砖瓦、陶瓷、硫磺、烛、纸、兵器、火药、纺织、染色、制盐、采煤、榨油等生产技术。外国学者称它为 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本书采用原文配图,译文用通俗易懂的表达,翻译中将原著中当下少见的物品专有名词进行夹注夹译,做到*程度的方便读者阅读理解这部古代科技著作,可为当下借鉴。
《绘图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外2种)》为清代郋园刻本,较他本图文更为清晰。另附道藏本《搜神记》与元刻本《新编连相搜神广记》。 自有史以来,就有关于神仙的传说。神灵崇拜不仅是一种宗教现象,同时也是民俗文化的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绘图三教源流搜神大全》收辑了数千年来老百姓所崇拜的各种神的姓名、字号、爵里及封谥,并有动人的木刻图像。
古今中外的历史证明,一个民族惟有主动地、持续不断地回归自己的传统,才能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才能真正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返本开新 是所有民族文化发展的普遍道路。为了传承我们民族的优秀的传统文化精神,每一位华夏儿女都应不同程度地了解并熟悉我们的传统经典。而 四书五经 、蒙书等传统经典是我们民族文化精神的一种重要载体,因此,作为中国人,要从小接受一定的经典教育, 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 ,通过阅读经典,规范言行,修身养性,明德开慧,培养人格,在潜移默化中承继中华民族 自强不息 、 厚德载物 、 中道和谐 的民族精神。这不仅会为我国今后的快速、健康发展引来清新的源头活水,也将会对世界的和平发展大有裨益。传统经典教育和现代新式教育是相辅相成、并行不悖的,我们不能因为强调现代新式教育而
家训主要是指父母对子女后辈的教导训示,也包括一些夫妻间的嘱告、兄弟间的劝勉等,涉及到立志、勤学、礼让、节俭、宽厚等许多方面的内容,是以儒家为主的传统文化在民间的体现,包含了丰厚的人生哲学和智慧。 广陵书社编著的《历代家训(共3册)》共收录了自先秦至清末七十位作者的近百篇文字,以时代先后为序编排,除正文外还包括简单的作者介绍及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