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史》,北宋米芾著,记录自己亲身赏阅的书法作品。该书虽非 史 的写法,但为 亲见 而非 耳闻 ,故可视为真实可靠的基础史料。《博雅经典:书史》对于其中的人物典故加以注释、翻译和解析,以勾勒出一个以米芾为中心的北宋书画鉴藏圈子。分析原文的主旨,强化对原文的理解,具体操作上既有对注释、译文的补充解释,也有在此基础上的发挥,并尽力做到旁征博引,多方搜集材料、考证书中所列事典,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米芾《书史》的内容,并认识其价值。 《博雅经典:书谱》重在论文,以阐述《博雅经典:书谱》奥赜为旨,对孙氏书法艺术成就不作过多分析,书中所附《书谱》原文妙迹俱在,无须再置一喙,仅于书中讨论有关行笔 迟速 以及 兼通 精熟 等问题时,适当引用《博雅经典:书谱》墨迹以阐释孙氏相关理论。 孙过庭编著的《
《艺舟双楫》包括“论文”“论书”及“附录”三部分。其中,“论文”多评析古文作法和作者所崇向者,亦录所作书序,及碑版等。书中有书信、题词、书跋、诗序、行状等体裁,皆包氏文彩之精华。“论书”二卷(别名《安吴论书》)为阐述学书的方法。上卷分《述书》上、中、下等三篇,及《历下笔谈》、《国朝书品》、《答熙载九问》、《答三子问》、《自跋草书答十二问》、《与吴熙载书》、《记两笔工语》、《记两棒师语》与《论书绝句》等,下卷有《(书谱)辨误》、《删定(书谱)》、《(十七帖)疏证》、《邓石如传》以及诸题跋杂论等,均包氏论书之精华。
《唐诗画谱》乃明代万历年间徽派版刻的代表作。该书由集雅斋刻于万历四十八年(1620),编者为集雅斋主人黄凤池。选取了五言唐诗50首,七言唐诗50首,六言唐诗60馀首。每首唐诗一画一字。其版画刻线稳健,刃峰不露。尤其对配景山水的皴法,大胆地变阳刻为阴刻,颇饶趣味,在明版中不多见。其字书写者多为苏州、杭州、松江、歙县地区的书法家,其中不乏名家,如董其昌、陈继儒、俞文龙、朱杰等。书体则篆、隶、楷、行、草兼备,风格则既有二王之馀韵,也有颜、柳、苏、黄、赵之风格。校注者将原刻本中书法作品中的词作与通行本进行校对,对词作中的疑难字词及典故作了简明的注释,使得广大读者在欣赏了徽派版画的艺术魅力的同时,也能方便地阅读和欣赏宋词的婉美。
《史晨碑》,东汉建宁二年(一六九)刻立。前碑(碑阳)又名"史晨奏铭",隶书,十七行,行三十六字。后碑(碑阴)又名"史晨飨孔庙碑",隶书十四行,行三十六字,前八行字略小,后六行字稍大,尾刻有唐天授二年(六九一)马元贞等题名四行。此碑原在山东曲阜孔庙东庑,一九九六年移入孔府西仓汉魏碑刻陈列馆。此册原为孙多巘(陟甫)小墨妙亭旧藏,系"明中叶前拓本",为《史晨前碑》传世*全、*早拓本之一,以前孙多巘、李经畬等人均审定为"宋拓"。现藏上海图书馆,列国家一级文物。共十八开,册高三十三 七厘米,宽二十 一厘米。碑文十五开,帖芯高二十五 九厘米,宽十四 八 厘米。
噉荔图
《芥子园画传(第6册)·翎毛花卉》,亦称《芥子园画谱》,是中国古代很为完备、系统的中国绘画初学入门的“教科书”气从康熙年间刊行以来,一代代的绘画大家、翰墨士林皆将其作为很基础的绘画模板,甚至一些民间匠
宋四家系列小说“北宋星空下”之吴梅影著的《米芾:淡墨秋山画远》一书截取主人公米芾“淡墨秋山”帖首句为书名,一是突出其宋四家中才气优选之书法成就,二是暗示其“米家山云”如同秋山绵绵不绝画意般淡远。小说由米芾独特的身世开始,围绕着其母阎氏与宋英宗及皇后高氏的关系缘起,描写宋神宗熙宁新法前后,米芾与王安石、苏轼等人交往经过,以及宋徽宗登基后,君臣间的书画往来,并穿插其玩石、赏砚的有趣故事,读来妙趣横生。全书分五部分:火正后人、襄阳漫仕、鹿门居士、海岳外史、南宫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