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是一部兵法奇书,集兵家诡道之大成的智慧宝典,共收录三十六个计谋。自问世以来,其已被人们广泛运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人们克敌制胜的重要的智慧源泉。
中国传统文化,时下受到人们的重视。但令人遗憾的是,谈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学者,往往只大谈儒家思想,而不谈法家思想;往往大谈孔、孟,而不谈韩非。 《韩非子》不仅是先秦诸子百家思想的一朵奇葩,而且也是一部立论鲜明、言词犀利、寓意深远、气势磅礴的散文杰作,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其中的寓言故事不仅数量多,许多还一直流传至今,成为我国文学创作史上的宝贵财富。 本书凡校改订正之处,必据古籍原本,并在注释中说明乾道本的原文及校改的依据,在注释中说明前人或自己的研究成果。 《韩非子》内容富赡,它不但具有多方面的重要价值值得开发总结,而且存在着不少学术问题需要探讨解决。
《潜夫论笺校正(繁体竖排版)》是东汉进步思想家王符的论著,对东汉后期的社会政治情况作了广泛的尖锐批评。清代汪继培引证详核地作了笺注。《潜夫论笺校正》着重选收与哲学、思想史的研究关系较密切的。个别不属于子部的书如班固的白虎通义,因与哲学、思想史的研究关系较密切,也选入。 全书将分两辑出版。 辑所收子书与诸子集成略同,是一般研究者经常要阅读或查考的书。每一种都选择到目前为止较好的注释本。极少数尚无注释本的,另行注释。有的书兼收数种各具优长的注本。为保扶持体例基本一致,除个虽书外,一般只收用文言或浅近文言撰写的注本。 第二辑收集辑之外的其它子书。其中大部分没有现成注本,凡有必要进行注释的,应加注释,其余的选择较好的版本进行点校。 《潜夫论笺校正》、二辑的均拟先出版平装本,每种
说到京剧艺术流派本身的发展演变,它当然是京剧发展史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更关系到京剧的演出史,也就是说,一二百年来活跃在京剧舞台上的具体实践,主要是通过每一行当的各个艺术流派来体现的。不研究京剧演出史,所谓京剧史的研究和史料的整理就成为一句空话。而一部戏曲演出史又主要体现在演员和剧目两个方面。从研究戏曲文学的角度说,剧本、剧目当然是主要的;但如果从演出(即具体的艺术实践)的角度说,则演员乃是更为重要的因素。没有好演员,剧目再多,剧本再好,也无济于事。因为剧本、剧目主要是靠演员的演出,来争取观众并流播久远的。从反面说,无论是剧目的失传、表演艺术技巧的退化消失,甚至一个剧种的绝灭,无不由于演员的后继无人所造成。所以我在谈京剧老生艺术流派时,总是先谈演员,然后涉及剧目。我
陆士仁(生卒年不详)明代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字文近,号澄湖。诸生。活动于隆庆、万历间。其父为文征明弟子陆师道。士仁亦工书善画,笔法雅洁,大有父风,不失文征明遣意。
本书三个特点。是经典。人选本文库的都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品,是经史子集中的,堪称“经典中的经典”。如列“二十四史”之首,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又如被称为中国传统文化核心的“四书五经”等。第二是精品。中华书局成立90多年来,以弘扬传统文化为己任,出版了大批由国内学者精心校勘整理而成的传统典籍。本套丛书或以中华书局原整理本为底本,或约请学者精加整理,从而保证了其学术可靠性、文字准确性,堪称质量上乘的版本。第三是方便。对于广大读者来说,本书的特点是阅读方便。众所周知,古代图书中涉及大量古代的人名、地名、书名,即便是专业研究人员,也不是很容易识别的。因此本书保留了古籍整理图书人名、地名下加专名,书名下加波浪线(一)的做法,使读者一目了然,不会因为不熟悉这些专
《孔子家语》是关于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资料汇集,是研究孔子及儒家的书,是研究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物、典章制度的重要资料。本书是《孔子家语》的全译全注本。此本以《四库全书》本《孔子家语》为底本,在译注时,参校《四部丛刊》本,及又见于《史记》、《礼记》等书的相关篇章。分段则据《四部丛刊》本。本书是在研究基础上撰成的,每篇提要精练概括,注释详尽准确,译文通俗流畅,前言也别有见地,是可读可参之书。
中华民族的道德理想和道德信仰植根于老子的《道德经》中。本书稿在阐述道德思想(道德论)的基础上,按照以道修身(修身篇)、以道处事(处事篇)和以道治国平天下(治国篇),从《道德经》深刻道理中感悟老子的思想,感悟道德这一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准绳,感悟《道德经》这座中华文化目前的丰碑。
《荀子》综合了战国道家、墨家、名家、法家诸家的思想成分,而对儒学做了创造性的发展。它是战国末期儒家思想的代表著作,反映出这一时代的儒家学说的特点。 荀况的学识是非常渊博的,其思想也是博大精深的。尤其是哲学思想,高深的理论和严密的逻辑,把我国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学想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这方面的贡献之大,荀子首屈一指。谭嗣同、梁启超等潸末维新派人士就认为,真正影响中国历史文化的,正是荀子的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