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 京口得乡书1 雨后春容清更丽,只有离人,幽恨终难洗2。北固山前三面水3,碧琼梳拥青螺髻4。一纸乡书来万里,问我何年、真个成归计5。回首送春拚一醉6,东风吹破千行泪。 【注释】 1京口:即镇江。三国吴孙权曾在此建首府,称京城,首府迁至建业(今江苏南京)后,改称京口。 2幽恨:心中隐埋的怨悔。 3北固山:在镇江市北。《世说新语 言语》注引《南徐州记》: (京口)城西北有别岭入江,三面临水,高数十丈,号曰北固。 4 碧琼 句:碧琼,绿色的美玉,喻江水。梳拥,像梳子般梳理、簇拥。青螺髻,状似青螺的发髻,喻北固山。唐刘禹锡《望洞庭》: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唐雍陶《题君山》: 应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5真个:真的。个,语助。 6拚:心甘情愿,豁出去。 【解读】
诗歌是最早的文学形式之一,在文字发明以前就有了歌谣——属于口头交文学的歌谣。 诗歌产生的方式,一般认为是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人们在劳动的过程中,或搬运、或狩猎,都会从口里发出各种高低长短不同的声音,一唱一和,同动作的节奏配合以减轻疲劳。人类为何要唱歌作诗呢?就诗歌产生的性质而言,有所谓心理起源的说法,即诗歌是人类情感抒发的需要。人生来就有情感,不管是哀乐还是生活中其他的感受,是都需要适当地发泄,而最自然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诗歌。在现实生活中,诗歌实在是慰藉心灵、调剂精神、激昂情绪的工具。这也是为什么先民在长期枯燥的劳动中,必须借助诗歌唱出他们心声的原因了。
《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并且也是中国文学 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楚辞”的名称,西汉初期已有之,至刘向乃编辑成集。东汉王逸作章句。原收战国楚人屈原、宋玉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辞赋共十六篇。后王逸增入己作《九思》,成十七篇。全书以屈原作品为主,其余各篇也是承袭屈赋的形式。 《楚辞补注(精)》是《楚辞》研究著作。17卷。宋洪兴祖(1070~1135)撰。
《笑林广记》其素材,多取自明清笑话集,或编者自行撰稿。在形式上,以短小精悍者为主。全书对於芸芸众生里常见的贪淫、鄙吝、虚伪、昏昧、失言、惧内等现象,多所嘲讽。对於某些生理有缺陷者,也不忘挖苦戏弄。整体而言,虽难免有不够厚道之讥,但其题材为各种人、事、物之现象,因此具有扣紧社会脉动,呈显民间风俗的功能,故颇能反映世情,振聋发聩,值得玩味。 在本书中大部分作品抓住了生活中某丑恶现象的本质,深入揭露,一针见血。刻画人物大多用夸张手法,文字简炼生动,语言锋利,风趣幽默,结构精巧,具有很强的喜剧效果,这不得不归功于它们娴熟的表现手法,即充溢其中的夸张、幽默、滑稽与诙谐等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