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清初文人吴楚材、吴调侯叔侄选编,吴兴祚审定,中国历代散文精华选集,重要文言启蒙读物,与《唐诗三百首》并称为中国古诗文选本的 双壁 ,鲁迅赞其与《昭明文选》并美。 古文观止 取意一览此书即可观止古文。辑文上起先秦,下迄明末,凡十二卷,二百二十二篇,兼收各类文体,择选贤哲名篇,篇幅较短,语言精炼,便于诵读,代表先秦至明末散文的高水平,极具思想性与艺术性。 清初问世以来,盛行不衰,备受推崇。我国现当代文学大家,如鲁迅、巴金、朱光潜、余光中、王蒙、贾平凹等,皆深受其影响,对其盛赞有加。
隋炀帝与朱贵儿转世成为唐明皇与杨贵妃,在这两世姻缘的时间间隔里,涌现出了许多英雄好汉:忠肝义胆的秦琼、两破隋阵的罗成、三斧定瓦岗的程咬金 他们推翻隋朝暴政,开创了盛唐景象。清人褚人获 根据史书及 大量民间文学对这段历史加以演说,编 成 《隋唐演义》。该书规模宏大,故事脍炙人口,塑造人物众多且个性鲜明,是一部为读者所喜闻乐见的历史传奇小说。
此为《国学典藏》丛书新一种。南宋傅幹撰《注坡词》十二卷,是《东坡词》第*家注本和*早的刊本,该书对于校正苏词,存真辨伪,验明题叙,考定编年等,均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刘尚荣先生于20世纪80年代起即注意到《注坡词》特有的学术价值,并对该书进行了抢救性整理,编定了《傅幹注坡词》一书。此次出版,进行了为期一年多的大规模重新修订,核校了诸钞本《注坡词》原书,尤其是增加了一种重要的校本,即沈德寿藏《注坡词》旧钞本,重订了各参校本异文,调整了校勘记,又在保存傅幹注释原貌的前提下,进一步通过 刘按 的校证对傅注作补苴校订,令其典故出处更精确,诗文标题更规范,原有疏误得到纠正,傅注的价值由此得到进一步的揭示与提升。
在唐宋词史上,辛弃疾历来以豪放著称。而 豪放 既体现为由题材、意境、情感等有机结合所呈现的创作风格,又体现为一种放笔快意、摆脱束缚的创作个性。 辛弃疾在词体写作上如此全方位、大尺度的出位与突破,无怪乎时人评曰: 东坡为词诗,稼轩为词论。 (徐鱿《词苑丛谈》引)苏轼 以诗为词 ,辛弃疾 以文为词 ,为通行既久、已成习套的词体开出新境,使词的创作摆脱羁绊,进入自由的境界,从而带来了宋词繁荣发达、多姿多态的昌盛局面。
本书共分十二卷,收录了《古文观止》中周至明代的古文百余篇,除了原文外,还附有白话译文详尽的注释及文章的内容概要。 本书内容丰富,形式新颖,融知识性及可读性为一体,读者通过阅读本书,可增长知识,开阔眼界,提高对古汉语的阅读理解能力。 《古文观止》自周、秦文迄明文为止。本书专辑有清一代之文,以与《古文观止》相衔接,名曰《清文观止》。凡已读《古文观止》者得此一编,斯成完壁。 本书所选清文,根据下列标准:(1)适应时代需要。(2)所选除名家传诵之作外,其意义深长,有功世道之文,亦在被选之列。(3)所选各种文体,求其完备,使读者举一反三。 《古文观止》的编选目的是 正蒙养而裨后学 即给青少年提供一个学习文言散文的入门读物。蘅塘退士孙洙在《唐诗三百首》的序言中说: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
《二刻拍案惊奇》,是一部精华和糟粕相杂的著作。全书共40篇,以通俗易懂、妙趣横生之言叙述明末人生事象、社会风情,反映新兴市民阶层思想观。透过商贾、官僚、文人、庶民,恶棍、青年男女等人物,斟透封建礼教如何制造婚姻悲剧。语言通俗简练,情节曲折起伏。人物内心刻划细致入微,艺术形象栩栩如生,堪称中国文化的典范。
《初刻拍案惊奇》是明朝末年凌濛初编著的拟话本小说集,与《二刻拍案惊奇》合称 二拍 。书中的故事题材多出自前代著述,凌氏进行了再创作,读这些故事,可以读到凌氏本人的思想个性。 《初刻拍案惊奇》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书中描写了许多引人入胜的故事,如商人由霉运后来变得富有,读书人由贫寒后来一举成名;清官们断案明如神,贪吏们枉法凶如虎;青年男女勇敢地追求美好的爱情,而封建礼教却从中作梗,制造婚姻悲剧
姜夔所*,陈书良笺注的《姜白石词笺注(精)/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以夏承焘校定本为底本,并参稽明清以来各种版本及相关文献,仔细比堪,认真考证,对白石词作深入的整理,分校记、笺注、辑评和评析四部分。书后还附录了《版本考》及各本序跋等。校勘严谨,资料详备,为研究白石词提供了*大便利。
《醒世恒言》所收录的多是成熟的话本小说,共有四十篇,比起之前编撰的《喻世明言》和《警世通言》,故事性更强,艺术上更成熟。其中有反映爱情生活、表现市民爱情观念的《卖油郎独占花魁》;有表现善有善报传统道德观的《施闰泽滩阙遇友》;有揭露批判帝王荒淫无道的《隋炀帝逸游召谴》;有表现患难相助精神的《徐老仆义愤成家》;有反映明后期城市手工业者的生活与思想状况的《一文钱小隙造奇冤》;也有浪子回头、修道成仙的《杜子春三入长安》等作品。短小精湛,曲折离奇,脍炙人口。 这部作品,人物形象鲜明,结构充实完整,情节跌宕,描写细腻,语言流畅,具有浓烈的生活气息,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和市民的思想感情。
《曾文正公家书》是晚清一代中兴名臣曾国藩影响深远的作品,为世人修身、教子的经典读本。编者以李鸿章、李瀚章兄弟编校的光绪己卯年(1979年)传忠书局刻本《曾文正公家书》为底本,采用简体横排,新式标点,完整收录,绝无删节。更加在原书内容基础上,补充曾国藩家人对应的来信,形成了这本《曾文正公家书》(增补版)。随书附赠《曾文正公家训》(增补版)。 全书集结了曾国藩在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至同治十年(1871年)前后撰写的致祖父母、父母、叔父母、诸弟、妻子及儿辈的家信,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小到人际琐事和家庭生计的指陈,大到进德修业、经邦纬国之道的阐发,可谓事无巨细,一皆覆载。 增补的家人来信,综合参考了台湾学生书局1965年版《湘乡曾氏文献》、台湾学生书局1975年版《湘乡曾氏文献补》、海南出
海天出版社为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古典文学基本知识,适应读者阅读需求,由编者编刊了这部《清言小品菁华(精)》,全书选录明清作家20人清言小品22部。 《清言小品菁华(精)》(作者诸伟奇、敖堃)收录了《归有园麈谈》;《小窗自纪》;《琼琚佩语》等作品。
孟浩然唐代著名诗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 孟襄阳 ,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 王孟 。孟浩然是一位不甘隐居,却以隐居终老的诗人。壮年时曾往吴越漫游,后又赴长安谋求官职而无果,只好还归故园,隐居鹿门山而终。 孟浩然一生都徘徊于求官与归隐的矛盾之中,他虽然隐居林下,但仍与当时达官如张九龄等人有往还,和诗人王维、李白、王昌龄也有酬唱,而更多的是隐居田园访僧求道之作。他的诗已摆脱了初唐应制、咏物的狭窄境界,更多地抒写了个人的怀抱,给开元诗坛带来了新鲜气息,他的清词丽句,他耿介不随的性格和清白高尚的情操,都被世人的所推重。大诗人李白倾慕他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杜甫称颂他 清诗句句尽堪传 。可见他在当时即享有盛名。他死后不到十年,诗集便两经编定,并送上 秘府 保存。现有《孟
本书为 中华诗文鉴赏典从 丛书之一种,系对唐宋词名作进行文学鉴赏的普及读物。共收录唐五代两宋时期122位词人的词作435首,名家名作基本收入,能够反映出由唐而宋期间词这一文学样式逐步发展壮大的历程。每位词人附有小传。鉴赏文字以介绍作品背景、内容讲析、艺术特色、后世影响等为主,作品中的疑难词句,做了简要注释。此为第二版,在原版基础上进行了修订,提高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