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是南朝梁代昭明太子萧统主持编篡的,故称《昭明文选》,选录了先秦至南朝梁代近千年间,130多位作者及若干佚名作者的作品,共选作品近八百篇,有赋、诗、骚等各种文体达38类。所选作家作品,除屈原、宋玉、李斯等少数作家外,绝大多数是汉、魏、晋及南朝宋、齐、梁各代的作家作品,因而成为保存汉魏六朝文学的重要典籍。因编选时间早,各种文体多,选录精审,内容丰富,故王运熙先生称之为 我国现存Z早,影响Z深广的一部总集。 被《四库全书总目》誉为 文章之衡鉴,著作之渊薮 。很多名篇依赖《文选》才得以流传至今。 《文选》选文的标准是 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 ,即情义与辞采内外并茂。所收录文章成为后人学习写作的范文,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影响深远。《文选》一度是科举士子的教科书和学习诗赋的范本。 《文选
张元忭(1538—1588),浙江山阴人,晚明浙中王学大家。他服膺阳明之学,曾问学於王畿,同时对阳明後学中出现的空谈本体、忽略功夫的不良倾向抱有高度警惕,故一生以维护儒门矩矱为职志。 元忭早年即以孝行着称,後来又得中状元,故在士林中威望极高,时人称之为“忠孝状元”,他亦藉此成为隆、万之际士大夫的 之一。本书以明万历二十一年刻《张阳和先生不二斋稿》为底本,以正谊堂全书本《张阳和先生不二斋文选》为校本,并附张元忭集外诗文、傅记、祭文、书信及家传资料,是目前收录 为完整的张元忭文集。
《且向山水寻清音》是一本散文集,精选《古文观止》中陶渊明、苏轼等历代文学家书写山水、亭台的经典散文篇目, 读者透过书卷与墨香,回归古人雅致的情怀,于俗世生活中诗意地栖居,在现实生活中也能“偷得浮生半日闲”。
陈寅恪集之一种。收作者生前手定的重要论文与序跋等,如《清华大学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与刘叔雅论国文试题书》《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证序》《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册审查报告》,计六十余篇。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本书为“唐宋史料笔记丛刊”的一种,由宋人方勺撰。方勺曾和当时的名士苏东坡、苏子容、叶梦得等人游,对当时的世事、人物轶事多有所见闻。 本书就是他的一部见闻笔记,多载北宋末、南宋初朝野旧事。其中对于方腊起义始末、熙丰间财政状况、黄鹤引词传牌以及某些医药的记述,从不同的角度为今天研究宋代历史提供了资料。 方勺(一○六六~?),字仁声,号泊宅翁,婺州金華(今属浙江)人,寓居吴兴。神宗元丰六年(一○八三)入太学(《泊宅编》十卷本卷一○)。哲宗元祐中曾赴杭州应举,获苏轼赏识得荐。曾官管勾虔州常平(同上书三卷本卷上、卷中)。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尚存世。
宋卫宗武撰。宗武字淇父,自号九山,华亭人。集久失传,今从《永乐鸾典》中采辑编次,得诗词四卷,序记、志铭一卷,杂着一卷,以略存其概。文采风流,不失故家遗范,有自来矣。核其全集,大都气韵冲澹,有萧然自得之趣。盖胸襟既别,神致自殊。
小说有别于其他文学体裁的一大艺术手法是“通过典型环境来塑造典型人物”。在中国古典小说中,运用这一手法创造了一批典型人物的,《儒林外史》无疑是成就较高的一种。其中世界三大吝啬鬼形象之一的严监生,因中举而暂时痴疯的范进,是屹立于世界文学之林而毫不逊色的人物。因此,无论是否完整读过吴敬梓《儒林外史》,都可以读一读陈美林先生的这部《儒林外史人物论》。陈美林先生以研究《儒林外史》四十余年的功力,抽丝剥茧般分析论述以周进、范进为代表的儒生,并提出了《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部反映知识分子生活的长篇小说的论断。
《韩文起》十二卷,收录韩愈文章一百五十九篇,均有评注。以《原道》、《原性》、《原毁》、《师说》为首卷,以下依次按照“表状论议辩解”、“书序传记”、“杂著志铭”编排。其评注结合韩愈散文写作的时间、地点、背景,依据史实,一一考证。在韩集编排上,重视道统思想,体现出林氏特有的风格。较之林氏以前的韩愈文集,可说是独树一帜。
本书收录作者十七篇论文,考证吴梅村一生中几个重大事件的发生时间,订正以往年谱的乖误,提出了研究吴梅村的总体观点,并评价了“梅村体”的重要地位,以及对于当时“娄东诗派”的影响。通过实证,又证明了《鹿樵纪闻》不是吴梅村的作品。最后又将没有收入《梅村集》与《梅村家藏稿》的佚诗四十九首、佚文二十五篇录于后,并附有相关考证文字。
《韩文起》十二卷,收录韩愈文章一百五十九篇,均有评注。以《原道》、《原性》、《原毁》、《师说》为首卷,以下依次按照“表状论议辩解”、“书序传记”、“杂著志铭”编排。其评注结合韩愈散文写作的时间、地点、背景,依据史实,一一考证。在韩集编排上,重视道统思想,体现出林氏特有的风格。较之林氏以前的韩愈文集,可说是独树一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