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以来,对曾国藩的评价,因政治立场和学术观点的不同,相隔有如于壤,但无论是谁都不能不承认他教子确实取得了成功。本书初版于一九八六年,原收曾氏教子书一百四十篇今重加增订,加到一百五十九篇,确实以称为前人教子很成功的记录。
年轻的曾国藩,家境普通,天赋一般。但他不甘平庸,持续改善,终成“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成为近代以来中国青年争相学习的楷模。毛泽东评价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蒋介石认为“曾公乃国人精神典范”。梁启超称赞曾国藩为“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对于他的遗著则是“一日三复”。为了便于每日诵读和自省,更是从上千万字遗著中,精选出最精华部分,摘抄成册。就是这本《曾文正公嘉言钞》。梁启超在《曾文正公嘉言钞》后面还附录了晚晴名士胡林翼、左宗棠的名言摘抄和《曾文正公国史本传》,以此和曾国藩的见解互相印证。
张先(990─1078)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人。以尝知安陆,故人称张安陆。张先“能诗及乐府,至老不衰”(《石林诗话》卷下)。其词与柳永齐名,擅长小令,亦作慢词。其词多为男欢女爱、相思离别,或反映封建士大夫的闲适生活,含蓄项正,意象繁富,内在凝练,于两宋婉约词史里影响巨大,在词由小令向慢词的过渡中是一个不能忽视的功臣。其初以《行香子》词有“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之句,人称为“张三中”。后又自举平生所得意之三词:“云破月来花弄影”(《天仙子》);“娇柔懒起,帘幕卷花影”(《归朝欢》);“柔柳摇摇,坠轻絮无影」(《剪牡丹》),世称“张三影”。《一丛花令》中有“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之句,刻划闺中怨女的心理活动极为细腻生动。贺裳在《皱水轩词话》中评此词尤为“无理而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