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园食单》一卷,出版于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清代袁枚所著,是一部讲述当时烹饪技术与南北菜点的著作。《随园食单》全书包含须知单、戒单、海鲜单、江鲜单、特牲单、杂牲单、羽族单、水族有鳞单、水族无鳞单、杂素单、小菜单、点心单、饭粥单和菜酒单等十四个种类,述及乾隆年间流行的三百二十六种南北菜肴与当时的美酒名茶。他以随笔的形式,阐述所收菜品的烹饪原理、品鉴菜品的优劣、解读菜品的制作方式,诠释了自己的烹饪理论与思想。此书被后世的美食家奉为经典。《随园食单》现存版本有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小仓山房刊本、清乾隆嘉庆间刻本、清嘉庆元年(1796)经纶堂刻本、清光绪十八年(1892)着易堂铅印本等多个本子,清乾隆五十七年小仓山房刊本是 早的版本,此次出版即是据此影印。
顏習齋是清初的思想家、教育家,“顏李學派”創始人。本書共分三卷,收錄李爆撰寫的顏習齋年譜、鍾鲮所纂的言行錄及顏習齋的《四存編》,比較全面地反映顏習齋的生平事蹟、舉止言行和學術思想。書前有整理者許嘯天撰寫的新序。 本書適合對學術思想史感興趣者及相闡的研究者閱讀。
《列子》是中国古代思想 的重要著作之一,全书内容多为寓言神话、民间传说等,通过故事来说明哲理、阐述思想,既涉及人类对宇宙的认知,也讨论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唐朝时期诏告《列子》为《冲虚真经》,北宋景德年间加“至德”二字,全称《至德冲虚真经》,被视为 的重要经典之一。《列子》在汉代以后部分散失,现存篇目有:《天瑞》《黄帝》《周穆王》《仲尼》《汤问》《力命》《杨朱》《说符》八卷。全书将处世哲学融入到神话故事当中,浅显易懂,饶有趣味。其中,《愚公移山》体现坚持不懈的精神,《两小儿辩日》展示对于自然科学的辩证思维,其余哲理散文、历史故事共计一百余篇,每篇文章,不论长短,各有主题,有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文学价值。 此次出版,系以清嘉庆八年(一八〇三)江都秦氏石研斋刊本影印,以飨读者。
“建安七子”指建安时期(196-220),活动于曹魏政权的七位文人,即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七人。“七子”与“三曹”之著述,共同形成了建安文学的繁盛局面。由戴燕和李忠良共同编写的《建安七子集(精)/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一书即汇纂“建安七子”之诗文赋作,并附录“七子”中王粲的《英雄记》、徐幹的《中论》及刘桢的《毛诗义问》等几种重要著述。此次修订,整理者除了改正错误,增补漏校,还将多年研究心得,吸收入校记与年谱中,使“七子”之注 趋完善。
《随园食单》一卷,出版于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清代袁枚所著,是一部讲述当时烹饪技术与南北菜点的著作。《随园食单》全书包含须知单、戒单、海鲜单、江鲜单、特牲单、杂牲单、羽族单、水族有鳞单、水族无鳞单、杂素单、小菜单、点心单、饭粥单和菜酒单等十四个种类,述及乾隆年间流行的三百二十六种南北菜肴与当时的美酒名茶。他以随笔的形式,阐述所收菜品的烹饪原理、品鉴菜品的优劣、解读菜品的制作方式,诠释了自己的烹饪理论与思想。此书被后世的美食家奉为经典。《随园食单》现存版本有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小仓山房刊本、清乾隆嘉庆间刻本、清嘉庆元年(1796)经纶堂刻本、清光绪十八年(1892)着易堂铅印本等多个本子,清乾隆五十七年小仓山房刊本是 早的版本,此次出版即是据此影印。
《美院色彩头像:15章节全面解析技法》由刘旭编著
《花间集》收录的十八位词人除温庭筠、皇甫松、和凝外,其余十五位皆活跃于五代十国的后蜀。温庭筠﹑皇甫松为晚唐曲子词作家,作品列于卷首,表示西蜀词派的源流所自。和凝为北汉宰相,以制曲闻名,当时称为“曲子相公”,其词和温庭筠风格相近。后蜀词人多秉承温词风格,“男子而作闺音”,所作内容或展现女性的精神世界,或借男女恋情反映现实,或咏史怀古、抒发感慨,形成花间词派。《花间集》标志着“词”这种文体正式登上文坛,对后世词人的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此次影印出版,所用的底本为明万历三十年(1602)玄览斋巾箱本。
《容斋随笔》全书分为《随笔》、《续笔》、《三笔》、《四笔》、《五笔》,共五集七十四卷。作者洪迈一生涉猎书籍很多,凡有所得,便随笔记下,内容包括历史、文学、哲学、艺术等方面,前后近四十年乃成此书,对于读者研究我国历史、文学艺术等方面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长物志》二十卷,成书于明崇祯七年(1634),是关于生活和品鉴的笔记体著作,其曰“长物”,即“多余之物”“身外之物”之意,采自《世说新语》王恭的典故。长物者,雅人之致也,“所论皆闲适游戏之事,纤悉毕具。”(《四库提要》)是书分室庐、花木、水石、禽鱼、书画、几榻、器具、位置、衣饰、舟车、蔬果、香茗十二类,包括衣食住行用的各个方面,形象地揭示了晚明文人清居的生活与追求,是我们了解晚明生活和文人雅趣的重要著述,是研究晚明造园艺术的重要文献。此次出版《长物志》,系据文明书局本加以影印。
陈子昂为初唐杰出文学家,诗歌力挽齐梁颓波,散文接续汉魏风骨,所谓“杜甫陈子昂,才名括天地”、“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于文学目前高标一席。1960年中华上编出版《陈子昂集》,被公认为陈子昂诗文最完备的本子,惜标点仅取旧式句断,且无校勘记录。徐鹏教授生前以《陈伯玉文集》为底本,历时数年撰成《校勘记》,今本社取以过录,并重作规范标点,作为《陈子昂集》梓行,书后附诗文辑佚、王运熙论文、罗庸《陈子昂年谱》。《陈子昂集(修订本)(精)》异文经考订斟酌,取舍精当,为研究者和爱好者提供了陈子昂传世作品的定本。
《随园食单》一卷,出版于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清代袁枚所著,是一部讲述当时烹饪技术与南北菜点的著作。《随园食单》全书包含须知单、戒单、海鲜单、江鲜单、特牲单、杂牲单、羽族单、水族有鳞单、水族无鳞单、杂素单、小菜单、点心单、饭粥单和菜酒单等十四个种类,述及乾隆年间流行的三百二十六种南北菜肴与当时的美酒名茶。他以随笔的形式,阐述所收菜品的烹饪原理、品鉴菜品的优劣、解读菜品的制作方式,诠释了自己的烹饪理论与思想。此书被后世的美食家奉为经典。《随园食单》现存版本有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小仓山房刊本、清乾隆嘉庆间刻本、清嘉庆元年(1796)经纶堂刻本、清光绪十八年(1892)着易堂铅印本等多个本子,清乾隆五十七年小仓山房刊本是 早的版本,此次出版即是据此影印。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世居河东(今山西永济市)。 柳宗元的高祖柳子夏,唐初任徐州长史。柳子夏的叔伯兄弟柳爽,贞观时为中书舍人,高宗李治朝做过宰相。他的外甥女王氏,就是李治的皇后。仅高宗一朝,柳氏家族同时居官尚书省的就达二十多人。 柳宗元祖父柳察躬,曾任湖州德清(今浙江德清县)令。父亲柳镇明经及第,母亲卢氏出身于名门望族的范阳卢氏。官场上的柳镇为人正直,一生为仕途奔波,不过大多是做参军、县令之类府、县僚佐而已。五十岁时,柳镇才调到长安做殿中侍御史,但在处理复杂而棘手的卢岳遗产案时,耿直的柳镇因秉公办理,得罪权臣窦参,被贬为夔州司马。三年后,名臣陆贽出任宰相,柳镇才被召回官复原职。 柳宗元诗歌的艺术风格,从总体上讲具有冲淡、幽独、流动的审美特征。其“冲淡”,是以“形象
《随园食单》一卷,出版于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清代袁枚所著,是一部讲述当时烹饪技术与南北菜点的著作。《随园食单》全书包含须知单、戒单、海鲜单、江鲜单、特牲单、杂牲单、羽族单、水族有鳞单、水族无鳞单、杂素单、小菜单、点心单、饭粥单和菜酒单等十四个种类,述及乾隆年间流行的三百二十六种南北菜肴与当时的美酒名茶。他以随笔的形式,阐述所收菜品的烹饪原理、品鉴菜品的优劣、解读菜品的制作方式,诠释了自己的烹饪理论与思想。此书被后世的美食家奉为经典。《随园食单》现存版本有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小仓山房刊本、清乾隆嘉庆间刻本、清嘉庆元年(1796)经纶堂刻本、清光绪十八年(1892)着易堂铅印本等多个本子,清乾隆五十七年小仓山房刊本是 早的版本,此次出版即是据此影印。
“古典精粹”丛书收录了耳熟能详的中国古代典籍,注重趣味性、可读性。中国古代图籍内容丰富,涉及门类广泛,精刻本校勘谨严。选择其中的经典本影印,可为当代研究提供准确的资料,也可为普通读者接触古籍提供机会。 《玉台新咏》,古代诗歌总集,南朝徐陵编选。徐陵(五〇七-五八三),字孝穆,东海郡郯县(今山东郯城县)人。南朝著名诗人和文学家,博通经史,善于雄辩。梁武帝萧衍时期,任东宫学士,为当时宫体诗人,与庾信齐名,并称“徐庾”。人陈后,历任尚书左仆射、中书监等职。 《玉台新咏》共十卷,其中卷一至卷八为五言诗,卷九为七言诗及杂言诗,卷十为五言四句的短诗。该书主要收录东周至南梁时期的诗歌,作品大多形式华丽、声律和谐优美,是研究我国诗歌形式、体裁演进的重要文献。 《玉台新咏》取材丰富、主题深刻,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