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书介绍------ 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前身 1956年成立的古典文学出版社及其后组建的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创立伊始便出版了不少经过整理的古典文学典籍。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独立建制后,推出了《中国古典文学丛书》。经过多年的辛勤耕耘,《中国古典文学丛书》已成为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时间*长、学术含量*、*能体现精品图书特色的一套大型丛书。 在2013年公布的 首届向全国推荐优秀古籍整理图书目录 中,《中国古典文学丛书》有75种榜上有名,是全国各家出版社中入选品种*多的一套丛书。可以认为,这是一个体现了中国古籍整理出版成就的标志性项目。 《丛书》有选择地出版我国自先秦以来较有代表性的优秀文学作品,力图反映中国文学史的发展概貌。根据不同情况,或采用前人旧注或集注,均作必要的校勘并加新式标点;或采用今人新注
《元白诗笺证稿》以元稹、白居易诗为研究对象,分别论述了白居易的《长恨歌》和《琵琶行》,元稹的《连昌宫词》和《艳诗及悼亡诗》,以及 元白诗 中篇幅*的《新乐府》和《古题乐府》,共六章及附论五篇,达25万字。 陈寅恪认为唐诗与作者的社会阶级及政治生活有密切关系,而 元白诗 具有其他唐诗不具备的史料特点,这既与白居易与元稹所在的中唐时代有关,也与 元白诗 的内容和数量有关。作者以考据的形式对元稹、白居易*重要的诗歌作品进行笺证,借助唐诗考证唐史,旁及唐代制度、器物、风俗习惯、文坛风气等许多问题,对唐代文学的研究影响极为深远。考证精密详实,征引繁复,如对 七月七日长生殿 中 长生殿 进行史实考证,对 江州司马青衫湿 之 青衫 作唐代官阶考证,演绎绵密,提出创见。堪称兴起于俗而又俗之掌故逸闻,成就大雅之雅的
本书是作者陈寅恪先生 以诗证史 的代表作,内容主要就是借助唐诗来考证唐史。文间旁征博引,融合文学,历史,地理,人事。可谓以一人之命运管窥乃至考据断代之典章,制度,器物,风俗,以市井所喜谈论流传之名妓,艳诗,传奇主角入手,丝丝入扣,兴起于俗而又俗之掌故逸闻,成就大雅之雅的学术名著。
陈才智编*的《韩偓诗全集》校勘即以康熙扬州 诗局刻本《全唐诗 韩偓集》为底本。参考《全唐诗 稿本 韩僵集》,王全(王仲闻、傅璇琮)校点本《 全唐诗》,陈尚君等辑校《全唐诗补编》,程光金、 彭崇伟注释《增订注释全唐诗 韩偓集》。
中国古代诗歌,是民族的瑰宝,不同时代、不同作家有各自的风格之美。《中国古典诗词曲选粹》即是从历代诗歌中选出部分精品,加以注释,推介给读者。 丛书按时代顺序分为先秦两汉诗卷、魏晋南北朝诗卷、唐诗卷、唐宋词卷、宋诗卷、元明清诗卷、元明清词卷、元明清散曲卷共计八卷。从选目来看,所选均为情感真挚感人,富于艺术特色,可读性强的作品,适当兼顾不同时代、不同流派和不同作家的代表性作品。每个作家还撰有小传,简要介绍作家生平行事、诗歌成就特色及作品和版本存世情况。作品的注释,以语词注释为主,适当阐发诗意,必要时引述古人评语,总之以引导读者领略诗意诗境为要。 这套诗歌选集,由傅璇琮先生生前一力倡导并担任顾问,知名学者卢盛江、卢燕新担任主编,汇集了国内相关领域中青年学者的研究成果,作者
《元曲三百首》 王国维尝谓:“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也。” 元曲历来与唐诗、宋词并称。本书精选元曲三百首,每篇由三部分组成:题解、曲作和注释。题解介绍作家生平事迹,多附古人评论,阐明其创作风格。在选篇上,尽可能地体现元曲题材风格丰富的特点和元曲创作的实际情况,使作家、曲作的入选更加合理。 《宋词三百首》 由上彊村民朱孝臧于1924年编定的《宋词三百首》,是具有代表性的选本。共收宋代词人八十八家,词三百首。本书以上彊村民的选本为底本,除了介绍词牌外,还对每首词作的内容进行串讲,并以凝练的文字对每首词的写法、艺术特点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读者更好地鉴赏作品。注释的其他部分,除了注释字音、字义、名物制度以外,还尽可能将词作中的语典、事典注释出来,以提高读者阅
《玉台新咏》是我国文学遗产中的一块瑰宝,它汇集了自汉代至六朝六百余年间的千余首诗歌,是保存该时期诗歌面貌的重要文献,对后世文学发展也有重要的影响。然而时至今日,关于它的编纂者等问题仍众说纷纭,同时也没有一个真正优秀的版本面世。章培恒先生关注《玉台新咏》已有多年,谈蓓芳、吴冠文都是他的弟子,在他的指导下负责具体校点工作。此次出版的《玉台新咏汇校(上下)》,以明嘉靖十九年郑玄抚刊本为底本,校以明五云溪馆铜活字本,明崇祯冯班抄本、赵均刻本,清翁心存影抄冯知十抄本等四《玉台》本,以及《汉书》、《后汉书》、《文选》、《乐府诗集》、《北堂书钞》、《艺文类聚》等史书、总集和类书。可以说,为读者呈上了一个既全面精善,又便于阅读的《玉台新咏》版本。
《张之洞诗文集》以文华斋原刊《张文襄公全集》为底本,精校以袁昶《广雅碎金》、龙凤镳《广雅堂诗集》及陈氏问心斋《广雅堂骈体文笺注》等多种版本,并附录有关张氏之传记、序跋、诗文评论及年谱简编等丰富材料,是阅读和研究张氏诗文及近代文学的宝贵资料。此次推出平装本改正了精装*版的一些标点和编校错误,并增补了部分佚诗和诗文评。
内容简介 《古文观止》是清人吴楚材、吴调侯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选定的古代散文选本。所选文章上起先秦,下迄明末,大体反映了先秦至明末散文发展的主要面貌。本书入选之文篇幅短小,大多脍炙人口,易于记诵。本次出版,为方便现代读者阅读,我们在对原文进行精心校对的基础上,又进行了详尽的注释和准确流畅的翻译。
《中国古典诗词曲选粹(宋诗卷 套装上下册)》按中国古典诗歌发展、演进的脉络分为八卷,各卷篇目的设置,则是根据文学史、文体学和诗律学诸方面的综合因素来考虑的。在篇幅上,各卷的选目均在三百篇左右,体例也大致相同,除用来疏通字句、诠解诗义的注释外,编者还为每位入选作者编撰了小传,帮助读者了解作者生平及其创作概貌。本卷选录了宋诗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宋诗是在唐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又具有议论化、散文化的鲜明特色。宋诗中往往寄寓着丰富的人生哲理,相比较唐诗而言更重理性、理趣。
张岱生前即手编文集,倩友人据其手稿钞写待刊,编成《瑯嬛文集》,诗为《张子诗粃》,文为《张子文粃》。后其手稿诗、文分别流传,清光绪间人据其文刊刻成集,手稿之文遂佚。而诗未及刊,仅存手稿。是集系由整理者重编,诗、文各选底本,精加校勘,核其前后文字异同,由此可体会作者入清之后的心态变化。又从稀世文献中辑得张岱佚诗七十余首、佚文六篇,拣择补入张岱友人白岳山人王雨谦所作评语。书后附传记、序跋、书札、年谱等相关资料。 此次《中国古典文学丛书》推出 简体版 ,完整保留了丛书繁体版的各项笺注释读内容、专名线标点等,在此基础上,寄望于以较易进入阅读的简体横排形式,使更多的读者接触到文学经典的传统解读,领略其中的精华所在。
梅曾亮(1786-1856),字伯言,江苏上元(今南京)人,世居宣城柏枧山,因以名集。梅曾亮十八岁时见姚鼐于钟山书院,二年后正式拜姚为师,得受桐城义法之学,为姚氏四大弟子之一,乃近代著名散文大家。梅氏为文主张“通时合变”,推崇艺术真实,是对桐城派文学理论的重要补充和发展。他的创作,文风质朴畅达,颇具“自得之趣”,不刻意求工却无所不工。所作论说文层递层进,深刻透彻;大量的叙述文章清简真挚,生动传神,不少篇章还深深寄寓了其爱憎情感及经世致用的思想,而诸如《游小盘谷记》之类的记游之伯,每每移步换景,笔致摇曳,风云满纸,更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柏枧山房诗文集(上下)》即以近代著名藏书家、山东海源阁主杨以增咸丰六年(1856)刻本(底本即梅氏手订本)为底本,参校了梅氏手写稿本及吴汝纶点勘之《梅伯言
这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是与《中国古代文学史》配套使用的教材。 本书收录范围,起自先秦,止于晚清。为了教学需要,于古代作品之外,酌选了少量近代品。全书按时代顺序,分为四册。(一)先秦秦汉,(二)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三)宋辽金元,(四)明清。作家的编排,以时代先后为序;作品则先诗文,后小说戏曲。所选作家作品,参酌了历来选本的优良传统,为了与文学史教学相适应,侧重作家的代表性、作品的时代特征。所选作品分量,按照教学实际需要,力求少而精要。有些通俗的长篇,限于篇幅,没有入选。选文一般依据通行版本,遇有文字异同,择善而从。注释则力求简明。在编选注释过程中,参考了诸家同类的教材和选本,获益实深。 本书由郭预衡主编。第二册包括魏晋南北朝文学和隋唐五代文学两部分。前者由熊
《中国近代文学丛书:海藏楼诗集(增订本)》收录郑孝胥诗共13卷另有部分佚诗。在中国现代史上,郑孝胥充当伪满洲国的总理大臣,因玷污民族气节而为世人所不齿;而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他却是一个享有盛誉的诗人,是晚清同光体闽派的领军人物。作为一个能在近代诗史独树一帜的重要诗人,他的创作实践,于其诗学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他艺术上的成功,既得益其善于总结继承前人的成功经验,更取决于他特立独行的个性,不甘堕古人窠臼的创新精神。此外,由于郑孝胥一生诗体屡变,使其诗的形式、风格,也呈现多样性和不一致性。此次推出平装本改正了精装版的一些标点和编校错误并增加了部分佚诗。
曾国藩(1811~1872),原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湖南省湘?l?h荷塘(今?匐p峰?h)人。道光十八年(一八三八)?M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检讨。经翰林院侍讲、侍读,?w内阁学士、?Y部侍郎。咸丰二年(一八五二),丁母夏回籍。年末,因广西太平军所向披靡,奉旨帮办本省??练。次年,招募湘勇,增援湖北,与太平军角逐于江西、安徽之间,咸丰十年(一八六0)升任两江终督。同治三年(一八六四),攻克太平天国首都天京(今南京),受封一等侯爵。同治七年(一八六八),授武英殿大学士,调任直?`终督。同治九年(一八七0),奉命查办“天津教案”同年回任两江。两年后卒於位。 文臣封侯,谥号文正,二者萃於一身,??有清三百年所?H见。然而,曾国藩一生成就,并不?H止於此。通籍之初,他照例?W㈧洞收拢簧院螅?则沉迷於心性修养之学。短短六七
鲍照是六朝颇具影响力的诗人,其诗寓意幽深,遣词用字专走偏锋,不避危仄,自清以降,不解、误解之处俯拾皆是。历代选本收录鲍诗,以赏析、评论为主,鲜有词句义疏可采。清末钱振伦始全面注解鲍诗,民国黄节《鲍参军诗注》据之补注,当代有钱仲联《鲍参军集注》、丁福林等《鲍照集校注》,亦未臻完善。本书取黄氏之书为据,补阙正讹,辨明是非,着意于词句微旨之剔抉,并附专篇论文以为参考,著者之学识、学养自不待言,俱在其中。
本书收辑他的全部著作《沧趣楼诗集》、《听水词》、《沧趣楼文存》、《沧趣楼律赋》及《沧趣楼制艺》,不仅蒐辑遗文佚作,予以标校整理,而且沙中拣金,收录许多有关的传记、序跋和诗文评论资料。
《苏州文献丛书(第2辑):海虞诗苑 海虞诗苑续编》是一部网罗清代常熟地方诗歌的总集,分正续二编,总计收录清代常熟诗人230余人创作的近3000首诗。编者以地系诗,以诗存人,保存了大量的作者生平家世,创作活动。尤其注意收集声名不显的作者佳作,有许多没有别集传世的诗作赖此书得以保存。清代的常熟堪称江南地域文化的重镇,诗人辈出,大都有很高的文学素养。收入本书的不少诗歌,内容丰富,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为地方文化的瑰宝。 《苏州文献丛书(第2辑):海虞诗苑 海虞诗苑续编》的出版,为深入研究清代常熟诗歌发展兴盛,提供了难得一见的文献资料,可供专业研究工作者参考。
本书分为三个部分。*部分是《东坡志林广证》、第二部分是范祥雍先生生前发表的文史研究论文、第三部分是《养勇斋诗抄》。《东坡志林广证》是 文革 中仅存的部分,殊为珍贵。《养勇斋诗抄》是范先生的诗集,这两部分均为首次发表。
何绍基是清代道咸年间著名的诗人兼书法家,一生作诗2000余首,是宋诗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他生平好游名山大川,注重民间疾苦,关心社会现实,尤喜书画金石艺术,同时强调为诗胸中要有学问,间以考证为诗,故所作多之方面的内容。在艺术上,他的诗撷取汉魏古诗,唐杜甫、韩愈,宋苏轼、黄庭坚及民歌的精华,集句法、语法和诗歌体式之大成,而尤有苏、黄诗风,自具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