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唐代著名诗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 孟襄阳 ,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 王孟 。孟浩然是一位不甘隐居,却以隐居终老的诗人。壮年时曾往吴越漫游,后又赴长安谋求官职而无果,只好还归故园,隐居鹿门山而终。 孟浩然一生都徘徊于求官与归隐的矛盾之中,他虽然隐居林下,但仍与当时达官如张九龄等人有往还,和诗人王维、李白、王昌龄也有酬唱,而更多的是隐居田园访僧求道之作。他的诗已摆脱了初唐应制、咏物的狭窄境界,更多地抒写了个人的怀抱,给开元诗坛带来了新鲜气息,他的清词丽句,他耿介不随的性格和清白高尚的情操,都被世人的所推重。大诗人李白倾慕他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杜甫称颂他 清诗句句尽堪传 。可见他在当时即享有盛名。他死后不到十年,诗集便两经编定,并送上 秘府 保存。现有《孟
孟浩然(689-740),唐代著名诗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孟浩然是一位不甘隐居,却以隐居终老的诗人。壮年时曾往吴越漫游,后又赴长安谋求官职而无果,只好还归故园,隐居鹿门山而终。 孟浩然一生都徘徊于求官与归隐的矛盾之中,他虽然隐居林下,但仍与当时达官如张九龄等人有往还,和诗人王维、李白、王昌龄也有酬唱,而更多的是隐居田园访僧求道之作。他的诗已摆脱了初唐应制、咏物的狭窄境界,更多地抒写了个人的怀抱,给开元诗坛带来了新鲜气息,他的清词丽句,他耿介不随的性格和清白高尚的情操,都被世人的所推重。大诗人李白倾慕他'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杜甫称颂他'清诗句句尽堪传'。可见他在当时即享有盛名。他死后不到十年,诗集便两经编定,并送上'秘府'保存
Array
本书对吕思勉主编的高等小学国文课本进行简体横排,保留了原书内容风格,并附有现代白话文翻译,对生字生词进行了注音和释义,力求让学生从中领略汉字和国学的传统底蕴,感受百年传承的务实教育,学习根植在民族血脉中的知识和胸怀,堪称目前*的课外读物。
宋代诗歌,有异于唐代诗歌的精神风貌、艺术魅力,但其成就,可与唐诗并美,各类宋诗选集,都在这方面有不同的反映。本书列宋代诗人59家,诗作145首。全书注、评结合,每位诗人有传。全书点评为作者有感而发,结合前人诗话等文献,为读者理解阅读提供了路径。
陈才智编*的《韩偓诗全集》校勘即以康熙扬州 诗局刻本《全唐诗 韩偓集》为底本。参考《全唐诗 稿本 韩僵集》,王全(王仲闻、傅璇琮)校点本《 全唐诗》,陈尚君等辑校《全唐诗补编》,程光金、 彭崇伟注释《增订注释全唐诗 韩偓集》。
《玉台新咏》是我国文学遗产中的一块瑰宝,它汇集了自汉代至六朝六百余年间的千余首诗歌,是保存该时期诗歌面貌的重要文献,对后世文学发展也有重要的影响。然而时至今日,关于它的编纂者等问题仍众说纷纭,同时也没有一个真正优秀的版本面世。章培恒先生关注《玉台新咏》已有多年,谈蓓芳、吴冠文都是他的弟子,在他的指导下负责具体校点工作。此次出版的《玉台新咏汇校(上下)》,以明嘉靖十九年郑玄抚刊本为底本,校以明五云溪馆铜活字本,明崇祯冯班抄本、赵均刻本,清翁心存影抄冯知十抄本等四《玉台》本,以及《汉书》、《后汉书》、《文选》、《乐府诗集》、《北堂书钞》、《艺文类聚》等史书、总集和类书。可以说,为读者呈上了一个既全面精善,又便于阅读的《玉台新咏》版本。
王韬(1828-1897),苏州府长洲县甫里村(今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甪直镇)人,十八岁县考,1845年考取秀才。1849年应英国传教士麦都士之邀,到上海墨海书馆工作。1862年因化名黄畹上书太平天国被发现,清廷下令逮捕,在英国驻沪领事帮助下逃亡香港。应邀协助英华书院院长理雅各将十三经译为英文。后来漫游法英等国,又曾赴日考察,经历丰富,晚年任上海格致书院院长。他思想进步,主张实业强国,变法维新,在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方面尤其功不可没。王韬擅长古诗文辞创作有《蘅华馆诗录》等传世。《王韬诗集》即主要据此整理而成。王韬诗宗中晚唐温李元白,尤得李商隐之神。在同光体外自树清灵婉约一派,诗才纵横,足可传诵。
孟郊( 751-814 )现存诗歌 500 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多,代表作有《游子吟》。诗多描写民间疾苦和炎凉世态,追求瘦硬奇僻的风格。 孟郊写景咏物,兴寄象外,妙语如珠,穷入冥搜,戞戞独造。既有浓墨重彩,又有淡远絶尘;既有硬语盘空,又有敷柔纡余。其炼意之深,炼字之精,一时独步。 与贾岛并称 “ 郊寒岛瘦 ” 。 本书以陶湘影印北宋刻本《孟东野诗集》为底本,参校宋蜀刻残本、宋书棚本、清沈岩校宋本、明初抄本、明弘治杨一清刊本、明嘉靖秦禾刊本,旁及《乐府诗集》、《文苑英华》、《唐文粹》、《全唐诗》等,校勘细致,注释力求详明确当,还对一些篇章的艺术特色进行适当的比较分析。附录《孟郊年谱》、《孟郊遗事》、《历代孟郊诗评》、《孟郊诗集刊刻序跋》等资料。 本次重印在 1995 年初版基础上做了修订
本书精选唐代诗人49家,收录唐诗佳作120余篇。从唐诗名家中取其精粹,以既充分反映诗体特性又充分反映作者个性为选录标准。品评契合诗心,领略诗境,体悟唐诗名家的语言、风格,为反映唐诗的总体风貌提供借鉴。本书凝集多年研究心血,展示真知灼见,是代表当今*水准的唐诗选本。
本书收录明清两代各个时期、各流派的代表作家如刘基、高启、李梦阳、李攀龙、袁枚、龚自珍、陈三立等的代表性诗作100首,概括了明清诗歌的全貌。此外编选者还悉心撰写的前言、作者小传、注释和品评,这些对于增进读者对作品的理解无疑很有帮助。
《元曲三百首》 王国维尝谓:“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也。” 元曲历来与唐诗、宋词并称。本书精选元曲三百首,每篇由三部分组成:题解、曲作和注释。题解介绍作家生平事迹,多附古人评论,阐明其创作风格。在选篇上,尽可能地体现元曲题材风格丰富的特点和元曲创作的实际情况,使作家、曲作的入选更加合理。 《宋词三百首》 由上彊村民朱孝臧于1924年编定的《宋词三百首》,是具有代表性的选本。共收宋代词人八十八家,词三百首。本书以上彊村民的选本为底本,除了介绍词牌外,还对每首词作的内容进行串讲,并以凝练的文字对每首词的写法、艺术特点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读者更好地鉴赏作品。注释的其他部分,除了注释字音、字义、名物制度以外,还尽可能将词作中的语典、事典注释出来,以提高读者阅
《唐诗三百首注评》以蘅塘退士本为底本,并参考他书,作品编次依旧,对每篇作品悉加注释点评,作者名下新撰诗人小传,以饷读者。本书之注评,由周啸天规划体例,五七言古律部分的点评注释分别由管遗瑞、秦岭梅承担;五七言绝句部分的点评注释由周啸天承担。所注所评不求标新立异,而是相关领域研究专家严谨正统的学院派观点。务求言之有物,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在简介凝练地阐明作者观点的同时,尽量站得高些,视野开阔些,切实表达品评者的艺术感受和心理体验,力避空洞和浮泛,希望能使广大读者站在坚实的平台上,一窥传统文化的魅力与堂奥。
本册为龙榆生笺注古诗词四种,为《苏门四学士词》、《樵歌》、《云起轩词》、《梦窗词选笺》等。苏门四学士词分《淮海居士长短句》、《豫章黄先生词》、《晁氏琴趣外篇》、《柯山词》四种。四种之中,《梦窗词选笺》为前所未见,首次出版。
古诗精选 编选者:余冠英、韦凤娟 本书共选录了从《诗经》至南北朝的诗歌约一百六十篇,包括四十八位诗人和无名氏的作品及乐府民歌。入选的篇目力求体现各个不同时代的诗歌创作风貌及重要诗人的创作风格,尤其注意对乐府民歌的介绍,希望有助于今天的读者了解古诗发展的轨迹。
《赵元成日记》收录了民国官员赵元成1911、1912、1918年宦游于太原、上海、常州、北京四地时所撰写的日记三卷,末附作者所撰《迟云茤诗草》二卷。本书所收日记因为撰写时间和作者活动地域的特殊性而较高的史学价值,日记以平民的视角展现了民国初年山西起义、清帝逊位、南北议和、宁赣兵变、议会党争、俄国入侵新疆、总统选举等事件的发生与进展,提供了解读辛亥时期历史的新维度。同时日记中大量保存了作者的读书札记、诗文创作和评论,对于了解当时的文学现状亦不无补益。本次整理,日记部分采用复旦大学图书馆所藏稿本为底本,《迟云茤诗草》以常州图书馆藏《赵敬谋先生诗文手稿》为底本。
《韩偓诗全集:汇校汇注汇评》事义并释,文字从简,只注难理解的语言文字、制度史实与典故名物等,力求准确规范,以能使读者理解原文文意为原则,吸纳和反映近期新学术研究成果,但不追求语辞之源。留意唐前用例,以见借鉴;亦不废唐后用例,以见因袭。
晚清诗人李宪乔(号少鹤),山东高密人,清乾嘉间高密诗派的代表性人物。其仕宦始于广西,十七年间遍游广西多地,创作了大量内容丰富、艺术独特的诗歌,进而赢得盛名,在清代诗坛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本书依光绪本《少鹤先生诗钞》,共收诗凡681首,并加以校注。校勘均出校记说明;注释则以人名、地名、典故、典章制度及难懂字词为主,对于涉及广西地发有价值的文献资料则详注。近万字的 前言 等同于一篇学术论文,不仅考实了李宪乔的生卒年、行迹、作品具体撰写年代,并详尽论述了李诗的主要内容与艺术特色及形成原因。本书为《广西地方古籍整理研究丛书》第二辑之一种,详情见梁扬先生的 总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