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河畔,长板桥边,歌女名妓情思万种,志士才子风度翩翩。随着朝代的更迭,一切归于破灭,志士隐迹沉沦,歌女流落星散。本书真实记述了明末清初南京歌女名妓的群体形象和悲剧命运,叙述了一个个生离死别的动人故事。
黄图珌是清代文学家、剧作家,善词曲,亦工诗文。他一生不求贵显,安于清闲的小官职位,寄情于山水诗文之间,追求精致闲雅的生活艺术。《看山阁闲笔》是氏著《看山阁集》中的《闲笔》部分,风格与《闲情偶寄》颇为相似,为典型的明清小品文,每题一小段,文笔清丽可颂。全书共16卷,分8个部分,包括人品部、文学部(含书画)、仕宦部、技艺部、制作部、清玩部、芳香部(含赏花、闺阁)、游戏部,内容风赡,分类明晰而自成体系,具有较高的精神品味。作者既有深厚的儒学功底,又潇洒风流,喜爱追求雅致的器物、高雅的格调,书中《制作部》甚至还有许多作者自行涉及的门帘几案图样,极为可爱。此次整理,除了校点以外,还作了注释,为读者更好的理解、欣赏《看山阁闲笔》提供了方便。
《四书》是中国儒家的著名经典,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称。其中《大学》、《中庸》原是《礼记》中的两篇,宋代以前没有独立成编。南宋理学家朱熹首次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汇集在一起,并为之作注,成《四书章句集注》一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明清两朝的科举以八股取士,而八股文的题目都是从《四书》、《五经》中选取,因此《四书》便成为南宋以后士子的必修书,其影响达七百年之久。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有阅读儒家经典的需求,《大学》、《中庸》作为《四书》中的两部,当然在率先阅读的范围之内。 《大学中庸译注》以现代著名礼学专家、古籍整理专家王文锦先生的《礼记译解》为基础,精选了包括《大学》、《中庸》在内的十四篇文章,重新编排,采用横排简体,使广大读者在《大学》
本书对《孙子兵法》的研究整理,是在全面校核银雀山简本《孙子兵法》、《孙子兵法》的古书引文和宋以来《孙子兵法》的各种版本的基础上,吸取前人的研究成果而进行的。该书在性质上并不是一个带有资料长编性质的东西,而是以带有考据性的注释和白话翻译为主,具有一定可读性的读本。《孙子兵法》早在战国秦汉时期就已广泛流传。但在当时,书籍是借简帛来传播,得之不易,研读方法带有许多原始特点。它们大多是以口耳授受为主,而不一定形之文字;即使形之文字,也不一定采取夹注的形式,而多半是集结习学者对问题的理解、讨论、举例和发挥,在原书之外独立成篇,甚至可以被认作原书的续篇。
《中国文库·综合·普及类:书林清话》主要包括《书林清话》十卷、《书林馀话》二卷,末附《书林清话》校补、《书林清话》纠缪并补遗。它以笔记体系统地介绍中国历代雕版印刷书籍的各项专门知识。从书籍和版本的各种名称,宋元以来历代官刻、私刻、坊刻的源流,各时代的著名刻本,古代活字印刷、彩色套印的创始和传播,到历代刻书的规格、所用材料以及工料价值的比较,印刷、装潢、鉴别、保存的方法,乃至有关刻书、抄书、藏书、卖书的遗闻掌故,书中皆有论述。《中国文库·综合·普及类:书林清话(附书林馀话)》取材于历代诸家目录、题跋,兼及前代史书、笔记、文集诸书,是研究版本目录学的入门名作。《中国文库·综合·普及类:书林清话(附书林馀话)》由华文出版社2012年近期新出版。
吴敬梓著的《儒林外史(无障碍阅读版权威版)(精)》是一部以文人为描写重点,全面深入揭示封建科举制度弊端的长篇讽刺小说。作品对生活在封建末世和科举制度下的封建文人群像的成功塑造,以及对吃人的科举、礼教和腐败世态的生动描绘,使《儒林外史》达到中国古典文学讽刺艺术的高峰,并成为我国文学目前一部批判现实主义的杰作。
《穴位》由《小墨香书》编委会编
《红楼梦诗词》由《小墨香书》编委会编
《本草纲目》由《小墨香书》编委会编
暂无
《四书》由《小墨香书》编委会编
陶渊明是南朝宋初期的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本书收入陶渊明诗五十多首、问赋三篇,均为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以写作时间先后排列,逐一加以翻译、注释。
诗 词 名 句 先秦诗歌名句 /2 两汉诗歌名句 /4 魏晋诗歌名句 /6 南北朝诗歌名句 /8 唐朝诗词名句 /11 宋朝诗词名句 /41 元、明、清诗词名句 /61 散 文 名 句 先秦散文名句 / 66 秦汉散文名句 / 96 魏晋南北朝散文名句 /106 唐代散文名句 /110 宋、元散文名句 /116 明代散文名句 /120 清代散文名句 /122 小 说 名 句 《红楼梦》名句 /125 《三国演义》名句 /189 《水浒传》名句 /210 《西游记》名句 /216 《金瓶梅》名句 /222 《儒林外史》名句 /226 《东周列国志》名句 /232 《古今小说》名句 /233 四书五经名句 《
。。。
《国学经典: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为明朝散文家张岱所著,也是张岱传世作品中最的一部。《国学经典:陶庵梦忆西湖梦寻》成书于甲申明亡(1644年)之后,直至乾隆四十年(1794年)才初版行世。其中所记大多是作者亲身经历过的杂事,将种种世相展现在人们面前,如茶楼酒肆、说书演戏、斗鸡养鸟、放灯迎神以及山水风景、工艺书画等等,构成了明代社会生活的一幅风俗画卷,尤其可以说是江浙一带一幅绝妙的《清明上河图》。其中虽有贵族子弟的闲情逸致、浪漫生活,但更多的是社会生活和风俗人情的反映。同时《国学经典: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中含有大量关于明代日常生活、娱乐、戏曲、古董等的纪录,因此也被研究明代物质文化的学者视为重要文献。《陶庵梦忆》既是一部个人的生活史,也是一部晚明时期的生活画卷。通过作者的经历和见闻,可见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