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雨斋》是当代散文家黄裳01年后所作的结集,收入了八十余篇主要谈及清刻各种富有代表性的刻本,清刻的装饰风格,颇有艺术性。《惊鸿集》是笔记的结集。“三十年前,余日以买书为事,几无日不得书,书市亦盛,挟册归来则读之,考索其源流及转徙之迹,登之簿录。举凡纸墨行格印记之属,一一记之,积久有十数巨册。”《插图的故事》是黄裳关于明清(以明代刻本为主)木刻版画的旧作的结集。中国的木刻版画有着的历史,但封建社会的士大夫们却瞧不起它,认为是不登大雅之堂的东书家也不收藏版画书籍。所以有木刻插图的书,不仅流传下来的很少,而且多为戏曲、小说等通俗读物。书中所收,是黄裳多年收集、研究木刻插图的结晶。全书收录了明清插绘共30幅,每幅又有一篇札记加以说明。作者学问渊博、文笔优美,使读者不仅能了解到古代人民的日
《笔祸史谈丛 妆台杂记》由黄裳著
《智囊全集》,又名《智囊补》,作者冯梦龙,是其在“三言”之外,从明代以往的子史经传与笔记丛谈中搜集的有关智慧故事的结集。全书共分十部二十八类,近两千则,上自经国大略,下至市井小智,部类分别,按以评语。《智囊全集》是属于市民阶层的笔记文学,是对市民阶层及其知识分子渴求从古代的文化中汲取适合于自己需要的知识的回应,代表了市民化的知识分子的政治思想倾向。《智囊》一书,冯梦龙编成于明熹宗天启六年(1625年)。刊行之后,冯梦龙又做了一些“补遗”,重印时附于原书各卷之后,仍名《智囊》。再后来,冯梦龙应读者要求,在原书基础上又补充了若干篇目,对原书的部类,以及各部类中的篇目重新做了调整,同时对旧有的个别篇目在内容上做了补充、修正,对按语也做了些修改,重刻发行于世,即此《智囊全集》。
本书为清代文人黄金台的日记。黄金台,原名森,字鹤楼,号木鸡书屋老人,浙江平湖县新仓镇人,虽长期困于场屋、十应乡试不中,但基本没有经历战乱,度过了俭朴、充实的“为 书籍的一生”。黄金台的日记上海图书馆共藏稿本35册,起于嘉庆十九年(黄金台26岁),止于咸丰八年(黄金台70岁)。现存的黄金台日记、诗文及其他著述,就是江南地区 嘉道时期一位中下层文人日常生活的反映与记录;作为研究个案,黄氏日记有难得的平实性与自足性,这种文献特质更有助于反映他生活的基本风貌。黄氏日记对研究《红楼梦》传 播、戏曲演出、嘉兴府地方文人群体而言,是十分难得的文献。
张穆是我国清代边疆史地学派的代表人物,其学术成就在中国古代学术目前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以饱满的爱国热情,关注时局及国家边疆安全,与祁韵士、何秋涛等人共同努力,撰写边疆研究著作。其所著《蒙古游牧记》被学术界广泛推重,不仅是《清史稿》等著作的重要依据,还很早被翻译成外文出版,产生了重要的国际影响力。 然而,学术界对张穆其人、其学术成就的系统研究却一直处于空白状态,这与张穆在中国学术目前的地位极不相称。《张穆全集》首次将张穆在历史地理及学术史方面的著作进行汇总与集成,其中包括《蒙古游牧记》《魏延昌地形志》《?斋文集》《?斋诗集》《顾亭林先生年谱》《阎潜丘先生年谱》等多部著述。 全书共4册,全面总结了张穆的学术成就与贡献,整理了其历史地理方面的学术成就。它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梳理张穆的学
"此册为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王国维抄本, 9行21字,绿格,白口,四周双边。 李璟喜读书,多才艺,尤擅于词。李璟的词,感情真挚,风格清新,语言不事雕琢,尤其是《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被誉为千古名篇。李煜擅长书画,通晓音律,精于鉴赏,喜好藏书,诗文俱佳,其词更是久负盛名。《南唐二主词》的辑录与研究,是王国维早期学术研究的成果,为后人研究《南唐二主词》打下良好的基础。此册《南唐二主词》为王国维手抄本,准确地讲,应该是王国维的辑录本。不仅反映了王国维研究《南唐二主词》的学术见解,同时也是王国维的书法佳作。"
哈森是位有定力、有追求的翻译家、评论家,因为她心里有草原的广袤和高山的壮阔。为了优选限度地勘探人心灵的绚烂与深邃,她再一次选择翻译诗歌。译诗是文学上很困难的事情,况且她翻译的是风格差异很大的多位蒙古国诗人的诗歌,而唯其困难、艰险,哈森从中品尝到的收获的喜悦和精神的满足是巨大的。我们读到的诗作情绪盎然,富于韵律美与语言美,向我们打开了一扇扇蒙古国诗歌的多彩之窗,让人们看到了译者的丰沛才情与可贵追求。
本书分宋刻本、金刻本、元刻本、明刻本、清刻本、活字本、抄本、批校本、丛书的鉴赏与收藏,初印和后印共十讲,涵盖了古籍版本鉴藏的方方面面。全书深入浅出,图文并茂,直观形象,集中展现了作者长期从事古籍收藏、鉴定和研究工作的亲身体会和重要心得,颇有鉴藏教材的意味,可为广大古籍整理研究者和收藏爱好者提供全方位的指导。
本稿为邓云乡《草木虫鱼》的图文精选本,重新排版。书稿加工过程中,以读者立场对书稿做精细编选并配图,根据图片情况双色或全彩印制,提升读者阅读体验。本书看似专注生物,实际上其重点不只在于生物学、动物学,而是借草木虫鱼讲述中国传统文化,富有浓烈的中国文化情趣。作者博学多识,娴于旧京掌故,加上文字简洁明快,自出版以来颇受读者好评,一直是增进草木虫鱼知识的佳作。
这是《掌故》丛刊的第七集,仍延续前几集的风格与内容特色,聚焦近代以来、百余年内的文坛、学林、政界、艺苑的人物与故实。本集收录宋希於《“范其时”不是胡兰成——重提 里的一桩公案》、俞汝捷《有关瞿蜕园先生的片纸零拾》、赵珩《我所知道的许姬传先生》等十九篇文章,都是各作者专为此书而撰写。
《蒋捷词校注》由[宋]蒋捷撰
本书100卷,记载唐朝一代制度、事迹及其沿革损益,极其详核,为研究唐代政治制度及其社会经济、文化、历史必须参酌的基本典籍之一,本书据江苏书局刻本校勘。
《老老恒言》为老年养生专著,被周作人推崇为老人养生宝典。曹庭栋因自幼羸弱多病,颇留意于养生之学;七十五岁时,更是“薄病缠绵”,因著《老老恒言》,自记其养生之道。全书共五卷。前二卷叙起居动定之宜,卷一主要有安寝、晨兴、盥洗、饮食、食物、散步、昼卧、夜坐;卷二主要有燕居、省心、见客、出门、防疾、慎药、消遣、导引。次二卷列居处备用之物,卷三主要有书室、书几、坐榻、杖、衣、帽、带、袜、鞋、杂器;卷四主要有卧房、床、帐、枕、席、被、褥、便器。末附粥谱一卷,列粥百种,借为调养治疾之需,包括粥谱说、择米第一、择水第二、火候第三、食候第四、上品三十六、中品二十七、下品三十七。本书秉承了《黄帝内经·素问》的养生思想,并广泛采纳历代养生家言,亲身实践,形成了自己鲜明的养生观点。
本书是明代著名文人袁宗道、袁中道的尺牍的选编注释。以袁氏兄弟为代表的公安派在文风上反对复古拟古,认为文学是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天下无百年不变之文章”,提倡真率,抒写性灵。他们的尺牍较少涉及学术问题,更多是朋友家人之间的问候琐事,这也恰恰是真实生活的记录。写得情真意切、温馨典雅,很有文人气息。本次编选以明万历刻本《白苏斋类集》和明万历刻本《珂雪斋集》为底本,增加必要的注释与点评,成为一个便于欣赏的精善读本。
《传朴堂藏印菁华》由浙江平湖著名收藏家葛昌楹、葛昌枌辑于民国十四年(1925年),从家藏两千方明清名家刻印中选其精者四百方钤拓而成,仅拓二十五部,弥足珍贵。该谱涵盖明清三百多年间,共辑录124位印人,四百余方印章,实可谓星光璀璨。其中有堪称文人印开创者文彭、何震,亦有“西泠八家”丁敬、蒋仁、奚冈诸公,更有皖派邓石如、吴让之,兼及赵之谦、文鼎、胡震、徐三庚、释达受等诸多知名印人,完整地反映了明清流派印的发展历史及艺术成就。本版为高清扫描、原色制作、精细影印原谱。
★《中国十大悲剧故事》 为了读者对中国古代戏剧文学的优秀作品能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我们以《中国十大古典悲剧集》作为底本,从元明清杂剧和传奇中选取了十部具有代表性和较高艺术性的悲剧名篇,编成故事以飨读者。 ★《中国十大喜剧故事》 为了读者对中国古代戏剧文学的优秀作品能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我们以《中国十大古典喜剧集》作为底本,从元明清杂剧和传奇中选取了十部具有代表性和较高艺术性的喜剧名篇,编成故事以飨读者。 ★《中华寓言故事》 汇集了中国古代几千年来思想性、故事性、艺术性都比较优秀的寓言故事,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的形式,使读者晓之其理,通之其意,进而陶冶情操,启迪智慧。 ★《中华典故故事》 汇集了一些比较优秀的典故,形象地再现历史人物的音容笑貌和昔日的风采。使读者在阅读优美文字的过程中能够
★《四书五经名句赏析》 《四书五经》翔实地记载了中华民族思想文化发展*活跃时期的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史实资料,及影响中国文化几千年的孔孟思想,是中国古代统治者几千年来钦定的教科书。 ★《中国古代名言警句》 我国古诗文卷帙浩繁,浩如烟海。如何引用名句,对普通的古诗文爱好者和写作爱好者来说,却是欲引难寻,索之忘源,难于采撷。鉴于此,我们编写了《中国古代名言警句》,以飨读者。 ★《古代诗词名句赏析》 古典诗词如同浩瀚的海洋,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从中获得*的收益?“沉浸浓郁,含英咀华”是一种好的方法。鉴于此,我们编写了这部《古代诗词名句赏析》,意在使大家比较快捷地领略古代诗词的神韵,提升人文素养。 ★《二十五史名句赏析》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二十五史”卷帙浩繁,规制宏大。鉴于此,我
《古刻名抄经眼录》著录江澄波先生经眼之吴中叶氏缘督庐、管氏操?斋、赵氏旧山楼、沈氏师米斋、丁氏淑照堂、王氏栩栩盦、顾氏小石山房、单氏桂阴居、顾氏过云楼诸家藏弆之刻本及抄本,将实物记录、版本源流、批校题跋、鉴藏印记、递藏关系、收卖经历、书林掌故等内容融为一炉,基本呈现苏州一带的旧书往来脉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文献价值,足为中国目录学史增重。原书曾于1997年在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记录了作者自上世纪50年代至当时所见之珍本,此次再版除改正文字错误外,新介绍了一百一六种古籍,内容增加三分之一,记录了作者二十余年来所见之珍本。
《历代笔记选注》从历代(唐至清)笔记名作中,精选叙事写人、状物言理、考正辨难等一类思想性、文学性和学术性较强的短文,加以注解,依时代顺序分册编排,可作为阅读和研究古代历史文化、语言文学的参考,也可作为青年读者学习古文,增长知识的辅助书。《唐宋笔记选注(上)》的特点是在 选 和 注 上进行了扩展和深入。而吕叔湘 笔记文选读 仅偏重于语言方面,所以北京大学语言文学系孙玉文教授和华师大古代文学谭帆教授作了重点推荐。
《唐宋笔记选注(上册)》从历代(唐至清)笔记名作中,精选叙事写人、状物言理、考正辨难等一类思想性、文学性和学术性较强的短文,加以注解,依时代顺序分册编排,可作为阅读和研究古代历史文化、语言文学的参考,也可作为青年读者学习古文,增长知识的辅助书。《唐宋笔记选注(上册)》的特点是在“选”和“注”上进行了扩展和深入。而吕叔湘“笔记文选读”仅偏重于语言方面,所以北京大学语言文学系孙玉文教授和华师大古代文学谭帆教授作了重点推荐。
★《资治通鉴》(全两册) 《资治通鉴》记载了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共1362年的历史。是一部浓缩了中国古代政治运作、权力游戏的历史巨著,是古代帝王鉴于往事、资于治道的***史书。 ★《史记·世家》(全两册) “世家”主要是记诸侯王,除儒学宗师孔子和农民起义领袖陈涉之外,都是皇子贵胄之后或福勋之臣。可以说“世家”是连接“本纪”和“列传”的桥梁,是贯穿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部分。 ★《史记·列传》(全两册)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享誉文坛数千年的《史记》共一百三十篇,其中《列传》就达七十篇之多,若是从文学角度审视此部著作,《列传》更是《史记》的精华所在。 ★《史记·本纪》(全两册) “本纪”主要写的是帝王,自秦以来,司马迁几乎对每一个帝王都单独进行了全面地勾勒叙述,并且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