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图珌是清代文学家、剧作家,善词曲,亦工诗文。他一生不求贵显,安于清闲的小官职位,寄情于山水诗文之间,追求精致闲雅的生活艺术。《看山阁闲笔》是氏著《看山阁集》中的《闲笔》部分,风格与《闲情偶寄》颇为相似,为典型的明清小品文,每题一小段,文笔清丽可颂。全书共16卷,分8个部分,包括人品部、文学部(含书画)、仕宦部、技艺部、制作部、清玩部、芳香部(含赏花、闺阁)、游戏部,内容风赡,分类明晰而自成体系,具有较高的精神品味。作者既有深厚的儒学功底,又潇洒风流,喜爱追求雅致的器物、高雅的格调,书中《制作部》甚至还有许多作者自行涉及的门帘几案图样,极为可爱。此次整理,除了校点以外,还作了注释,为读者更好的理解、欣赏《看山阁闲笔》提供了方便。
白居易诗歌的影响较大,其实他的散文也具有重要的地位。白居易今存散文860余篇,诗歌2800余首。无论是作品数量,还是体裁种类的多样化,都很突出。 白居易在各种文体中都能大展身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作为文人官僚,拥有大量执笔公案文牍的机会。白居易的文章,喜用对句和四字句,注重音律的和协,用词色彩丰富而具视觉美感。《旧唐书》称其 文辞富艳 ,主要体现在对偶骈整的句式、流美和谐的声调以及明艳晓畅的辞藻。 其应试之作《性习相近远》等赋,新进士竞相传于京师;《策林》七十五篇,识见超卓,议论风发,词畅意深,是追踪贾谊《治安策》的政论佳作。 《草堂记》《冷泉亭记》《三游洞序》等,文笔简洁,真切凝练,旨趣隽永,是优秀的山水小品;《江州司马厅记》《序洛诗》《醉吟先生传》等,抒写性情,洞开心扉,抑扬起伏,委
苏轼的文中有*真实的人间情。他敬重自己的师长,《贺欧阳少师致仕启》的字里行间是为天下叹息身为老成大臣的欧阳修的离开,更深的意思则在为欧阳修明哲保身而喜,虽为骈体,读来却觉得有古文之风,潇洒自然。《记与欧公语》中,却又不失谐趣。《答秦太虚书》写家常琐事,平直动人,他宽慰他的学生秦观,虽 廪入既绝,人口不少 ,但终究 胸中都无一事 。他爱他的朋友们,赤壁下、石钟山中、黄山上、安国寺内,都有他们一起谈文、写字、作画、唱词、喝酒的经历。 苏轼一生中*为重要的情感依靠来自家人,他们往往因日常的琐碎生活入文。他会自得于妻子王闰之不仅能诊断出牛的病症,还能够对症下药;自嘲于收获大麦后吃大麦时的 小儿女相调,云是嚼虱子 ;欣然于和儿子苏过游白水佛迹院,爬山看瀑布、观火烧云、看山月。而弟弟苏辙往往是他
黄庭坚,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与苏轼并称 苏黄 。他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并称为 苏门四学士 。 黄庭坚散文的重心已从军国大事、治世方略等重大主题转向文人生活的私人领域,展现文人在读书修身、作文从世、游山玩水、参禅悟道、品鉴名物、事亲交游、进退出处、聚散晤对等方面的体悟感受,随感而发,涉笔成趣。 山谷文中每有生动的人物描写,散见于各体文中,如《小山集序》之写晏几道的天真痴绝,《跋东坡字后》之传苏轼的率性放达,《董隐子传》之述主人公的 狂而不悖 ,《庞安常〈伤寒论〉后序》之叙庞氏的任侠仗义;还有其墓志碑铭中写传主的勤政爱民等高行尚义,无不服务于凸显高尚的人格境界。山谷文中还有众多题写器物的作品,尤其是关乎文人生活的笔、墨、纸、砚及酒、金、药、果等类事物的小品,都体现出文人的雅趣。
杨万里是南宋杰出的理学家、文学家,其诗独具个性,号为 诚斋体 ,历来受人重视。也正因其诗名太盛,以致掩盖了他的文名。事实上,其散文亦颇值得关注,数量众多,各体兼备,集中地体现了唐宋古文的优秀传统。其中一些序跋、尺牍、书札等散文小品,展示了宋人高雅精致的生活情趣,文辞雅洁,精巧灵动。 南宋词人姜夔曾这样说杨万里: 翰墨场中老斫轮,真能一笔扫千军。年年花月无闲日,处处山川怕见君。 优美的山水是杨万里小品文的重要内容。他宦游天涯,到处寻芳览胜,游山玩水。日常处理公事之余, 吏散庭空,即携一便面,步后园,登古城,采撷杞菊,攀翻花竹 ,何等惬意。 闲暇时光,他似乎把日子也过成了诗。通过小品文,作者描绘了一幅幅精致的富含诗意的古代文人日常生活图景。《水月亭记》中少年书生清纯洒脱, 每清夜读书倦甚
曹方向编著的《甲骨文读本(精)/古文字读本》涉及的材料,是商代晚期王室 留下的龟甲和胛骨。按照甲骨文字内容,分为“世系类”“军事政治类”“天文类”“环境与自然经济”“动物类”等部分,不仅对甲骨文字形有解释说明,对我国上古历史政治军事各方面的内容也有所涉及。
欧阳修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是宋代文学史上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 唐宋八大家 之一。一生创作散文500余篇,其散文简洁流畅,文气纡徐委婉,创造了一种平易自然的新风格。本书精选其散文小品83篇,体式涵盖了杂记、信札、题跋、铭诔、辞赋、碑志等,勾画出欧阳修平生主要遭际和创作的心路历程。 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文学成就以散文*。他一生创作散文五百余篇,各体兼备,有政论文、史论文、记事文、抒情文和笔记文等。他的散文大都写得平易自然、流畅婉转,叙事既得委婉之妙,又简括有法;议论纡徐有致,却富有内在的逻辑力量。《朋党论》《新五代史 伶官传序》《与高司谏书》《醉翁亭记》《丰乐亭记》《泷冈阡表》等,都是历代传诵的佳作。欧阳修还开了宋代笔记文创作的先声,有笔记小品集《归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是我国南宋时期杰出的爱国诗人,也是著名的词人、史学家和散文作家。他以其绝妙的创作艺术、崇高的思想境界、洒落的人格魅力,被梁启超先生盛誉为 亘古男儿一放翁 。 本书精选陆游小品文七十余篇,这些文章的创作时间横跨半个世纪。全书按照创作时间分为三卷,每卷取陆游一句诗作为标题:卷一 早岁那知世事艰 ,卷二 此行何处不艰难 ,卷三 莫笑狂生老更狂 。另外,《放翁自赞》(四则)作于人生不同时期,是他在不同年龄阶段对自己的评价,一定程度上也是陆游的一个小传,我们将其作为全书首篇。 他的小品文写得精整雄快,颇具特色,如《跋李庄简公家书》,仅数十字,便勾勒出李光的 英伟刚毅之气 ,如在眼前,十分动人。 陆游的《入蜀记》与范成大的《吴船录》相仿,按日纪行,随行随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运城西南)人,世称柳河东。唐代著名思想家和文学家。柳宗元与韩愈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袖,并称 韩柳 ,同列 唐宋八大家 。 其山水游记,雅淡而味深长,语言简洁明快,善用短语,骈散相兼,有强烈的节奏感和音韵美。他善从小处着笔,发现山水之奇美。常借山水写心境,抒发失意的情怀,表达对现实的感慨。他的山水游记既像是一幅迷人的风景画,又像是一首真挚深沉的抒情诗,清新自然,充满诗情画意,将山水游记小品推向了一个高峰,这是前无古人的伟大杰作。 其事理性情,多为寓言讽刺小品,巧用嘲谑、讽刺、反语、夸张等手法,文思机智,言语幽默、想象丰富,以幽默风趣的形式表达了对社会弊端和不正之风的讽刺与抨击。 他写有一些人物传记、论事、祭文等,他是*个用大量笔墨为平民立传的文学
韩愈写出了大量光照千古的文学作品,无论是鸿篇巨制还是短幅小品,都能气势充沛、闳中肆外、纵横捭阖。同时,韩愈还培养或团结了一大批文人志士,声势浩荡地把散文推向了新的阶段。自韩愈开始,散文才被公认为一种文学形式。到了宋代,韩愈的声价更是日丽中天,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奉之为 百世师 天下法 ,赞誉他 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 。在散文史上,韩愈是一座巍峨的丰碑。 他不但善于制作雄丽典雅的大块文章,也时时吟咏隽永新奇的小品文字,如《杂说 》《获麟解》等寓言小品,蕴含怀才不遇的感慨或穷愁落寞的叹息, 委曲深致;又如《女挐圹铭》《祭房君文》等哀祭小品,寥寥淡淡, 摹写真情,字有尽而泪无穷;至于赠序小品,佳作更多,如 《送董邵南序》《送高闲上人序》《送王秀才含序》《送区册序》等,构思精巧,
《左传微》由吴闿生著
《春在堂随笔》,共十卷,大体按年代排序。内容或为以经学、小学、诗文、石刻之考释和评定,或为师友间之酬和文字,或为游历览胜之实录实感,或为朝野之轶闻掌故,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九九销夏录》着重于对《易经》《诗经》《四书》的考校,也兼涉一些诸如琴棋书画、文房四宝、汉瓦京砖、文人轶事等杂事。
尚书核诂这部书,是二十世纪尚书研究重要的成果之一。王国维先生特焉撰序,以之与历史上的孔传、蔡传相比,认为其书“博采诸家,文约义尽,亦时出己见,不愧作者。其于近三百年之说,亦如汉魏诸家之有孔传,宋人之有蔡传。其优于蔡传,亦犹蔡传之优于孔传。”这无疑是非常高的学术评价。杨筠如先生,湖南常德人,一九二五年考入清华国学研究院,为研究院第一届学生,王国维是当时的导师。他听王国维讲授尚书,于是选取核诂为研究题目。在那屈同学中,以经学为题目的只有他和杜钢百(原名百炼),杜氏治经学史,致力经注的惟杨筠如先生一人。
本稿为邓云乡《草木虫鱼》的图文精选本,重新排版。书稿加工过程中,以读者立场对书稿做精细编选并配图,根据图片情况双色或全彩印制,提升读者阅读体验。本书看似专注生物,实际上其重点不只在于生物学、动物学,而是借草木虫鱼讲述中国传统文化,富有浓烈的中国文化情趣。作者博学多识,娴于旧京掌故,加上文字简洁明快,自出版以来颇受读者好评,一直是增进草木虫鱼知识的佳作。
《民国首版学术经典丛书·第2辑:经学教科书》分两册,册总论中国经学的产生、发展及其流变过程,其内容为:课至第二课为经学总述、“经”字之定义,第三课至第八课论孔子以前之《六经》、孔子定《六经》、孔子弟子之传经及尊崇《六经》之原因,第九课至十五课论两汉经学及传授,第十六课至二十四课论魏晋南北朝隋唐经学及传授,第二十五课至二十九课论宋、元、明经学及传授,第三十课至三十六课论清代经学及传授。第二册为《易》学专论,其内容为:课至第七课论《易》之名称、作用、阅读方法、卦名释义等,第八课至二十一课释彖辞、爻辞、象、传、筮法、互体、卦变及比例,第二十二课至三十三课论《易》与文字、数学、科学、史学、政治学、伦理学、哲学、礼典之间的关系,第三十四课至三十六课释《易》之文词与音韵。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曲解集注》的主旨是希望通过对关于该学科历史发展、理论与方法及研究领域的重要代表性英文文献资料的点评,帮助读者建立一个对学科认知的基础。《司空图二十四诗品曲解集注》中的每一篇论文均以讲解、重点分析和点评的方式,对作者与其文章背景、文章结构、内容纲要与重点进行覆盖,并尽可能将其与学科在中国本土化的意义相接轨。
边塞诗是诗人创作的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边塞诗起源于先秦时代,《诗经》中已有完整的边塞诗篇。汉魏六朝,边塞诗初步发展,唐朝进入黄金时代。据统计,唐以前的边塞诗,现存不到二百首,而《全唐诗》中所收的边塞诗就达两千余首,是唐诗中思想性深刻、想象力丰富、艺术性强的一部分。其中有“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军人魂魄;更有舍生取义——“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即使老去,也常会“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男儿气概。书中精选历代边塞诗一百余首,精加注释,详细解读。
《先秦诗文史》所论范围从广义来说,也是这片人类文明初开、万事万物尚还活泼可喜、车未同轨书未同文的非大一统天地,与两部《诗经》著述一样,都是“《诗》意”地展示了这一时期的人文气象——扬之水论罢《诗经》又来写《先秦诗文史》,并非偶然,乃是一脉相承的,它们都属于先秦社会、文学的研究课题,共同组成她有意识地构筑的一个带个人化色彩的精神世界;她近年选择这个研究课题、构筑这个精神世界,是一种情结,更是一番心意:体现着对文明源头的眷恋、爱惜,并由此关注到我们曾经有过而终于消逝了的美好。
《张岱全集:四书遇》为张岱全集之一,为明末清初散文名家张岱的一部语录体读经著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张岱全集:四书遇》首先列举四书原文,然后逐一评议,其评议文字多种性理阐发,强调自由平等的精神,明显看出李贽童心说的影响,也符合张岱崇尚个性的思想。
中国自一八四〇年鸦片战争以来,传统的农业文明在西方的坚船利炮攻击之下有效被颠覆。
潘德舆(一七八五——一八三九),字彦辅,号四农,别号艮亭居士、念石道人等,江苏山阳(今淮安市楚州区》车桥乡人。出身于没落的书香门第,十二岁即能诗。十五岁应童子试,成诸生。自十六岁始,历经十三次应考,方于道光八年(一八二八),亦即四十四岁那年中江南解元。继之六度参加会试,终未考取进士。道光十五年(一八三五》三月,大挑一等,以知县用分发安徽。四载未得实授,道光十九年(一八三九)七月廿七日郁郁病卒于里第。汤腾谓之「叟之用心若日月,惜哉不上白玉堂二二,客观地总结了其可悲的生活历程。王柏心云。「山阳一老殊绝伦,道高自比渭舆莘。可怜槁馘死牖下,明月但照空山坟。更道出后学对四农的无限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