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详细介绍了《四库全书总目》的编纂经过,运行机制,从分纂官到乾隆帝的角色功能,以及《四库全书总目》版本的流传、研究状态、对乾嘉学风的影响、文化价值。本书内容丰富,史料翔实,阅读此书即可了解《四库全书总目》的 前世与今生 。
本书收录司马朝军为《续修四库全书》所收杂家类352种著作所撰写的提要,对每种书的著作者、内容旨要、主要观点、学术价值、版本源流等加以记叙,间有考订,充分吸收古今研究成果,穷搜博采,提要钩玄。本书作为一部提要工具书,是对杂家类文献的一次全面系统的清理,力争做到“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对于古籍研究、版本目录学研究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意义。
汉班固撰。今本为元大德中刘世常所藏,凡四十四门,然仅分四卷,视诸志所载又不同。据《后汉书》固本传,称天子会诸儒讲论五经,作《白虎通德论》,令固撰集其事。书中征引,六经传记而外涉及谶纬,乃东汉习尚使然。又有《王度记》《三正记》《别名记》《亲属记》,则《礼》之逸篇。方汉时崇尚经学,咸兢兢守其师承,古义旧闻,多存乎是,洵治经者所宜从事也。
《四库全书原版说文解字(升级版)》对人们研究汉字的起源、发展,特别是对形声字、会意字的认识和理解,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明文字之理,窥造字之因”,便是编者编撰本书目的之所在!希望读者在阅读过本书之后,能够对中国的文字有认知。
王阳明出生于一个官宦世家,其远祖为东晋的大书法家王羲之。据《年谱》记载,王阳明出生前,他的祖母梦见有人从云中送子来,梦醒时王阳明刚好出生,于是他的祖父便为他起名叫王云,乡中人亦称其降生处为瑞云楼。但是,王阳明到了5岁时还不会说话,这一下家里人可急坏了。有一天,一位高僧经过他的家乡时,正好看见王阳明,于是抚摸着他的头说“好个孩儿,可惜道破”,意思是说他的名字“云”道破了他出生的秘密。他的祖父一听,这才恍然大悟,于是便给他改名为守仁。名字一改完,王阳明便开口说话了。这个故事多少带有点神话色彩,但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幼年的王阳明并没有显示出过人的聪慧和才华。
《四库全书传记类:唐才子传》元辛文房撰。是书原本几十卷,总三百九十七人。下至、女道士之类,亦皆载人。其见於《新旧唐书》者仅百人,余皆从传记说部各书采葺。其体例因诗系人,故有唐名人,非卓有诗名者不录。是书明初尚有完帙,故《永乐大典》目录于传字韵内载其全书,今传字一韵适佚,世间遂无传本。然幸其各韵之内尚杂引其文,今随条摭拾,裒辑编次共得二百二十四人,又附传者四十四人,共二百七十八人,谨依次订正厘为八卷。较计有功唐诗纪事,叙述差有条理,文笔亦秀润可观。传後间缀以论掎摭诗家利病,亦足以津逮艺林于学诗者考订之助。
清王坦撰。自来言琴律者,其误有五。一在不明《管子》五音四开之法,而以管音律吕定弦音。一在不知以五声二变明弦音之度分,而以律吕分徽位。一在不知《管子》百有八为倍徵及《白虎通》离音尚徵之意,泥於大不逾宫之说,而以大弦为宫。一在不知三弦为宫,而以一弦十徽为仲吕。一在据正宫一调论律吕,谓隋废旋宫,止存黄钟一均,而不知五声旋宫转调之全。惟御制《律吕正义》一书,考定详明,发古人之所未发。坦作是书,本《正义》之旨,而反复推阐。其《五声数论琴说》,谓丝乐弦音,其体本实。
《四库全书》是清代乾隆年间官修的规模庞大的百科丛书,按经、史、子、集四部44类编排,并因唐玄宗在长安及洛阳分建四库贮藏四部典籍而得此名。它汇集了从先秦到清代前期历代的主要典籍,共收书3400多种、79万卷,是中华传统文化更丰富、更完备的集大成之作,被誉为“中国文化的万里长城”,为研究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完整的文献资料,是中华民族的珍贵文化遗产,也是全人类共同拥有的精神财富,所以又被称为“千古巨制,文化渊薮。”纪昀所著、鸿雁主编的《彩图全解四库全书精华》在保留四库的风格、韵味的基础上,在卷帙浩繁的四库书海中细心拾撷,精选篇目,按照经、史、子、集的四部编排法,进行了有重点、有选择地收入,力求既突出四库的博大、精深,突出它的历史厚重感和凝重感,又基本上不遗漏各家代表作。同时,书中对原文
“楚辞”又称“楚词”,是战国时代的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作品运用楚地(今两湖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汉代时,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此书是继《诗经》之后,对我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
诗馀体变自唐,而盛行于五代。自宋以后,体制益繁,选录益众。而溯源星宿,当以此集为最古。唐末名家词曲,俱赖以仅存。其中《渔父词》、《杨柳枝》、《浪淘沙》诸调,唐人仍载入诗集,盖诗与词之转变在此数调故也。于作者不题名而题官,盖即《文选》书字之遗意。惟一人之词,时割数首入前后卷,以就每卷五十首之数,则体例为古所未有耳。陈振孙谓所录自温庭筠而下十八人,凡五百首,今逸其二。坊妄有增加,殊失其旧。此为明毛晋重刊宋本,犹为精审。 前有蜀翰林学士中书舍人欧阳炯序,作于孟昶之广政三年,乃晋高祖之天福五年也。后有陆游二跋。其一称斯时天下岌岌,士大夫乃流宕如此,或者出于无聊。不知惟士大夫流宕如此,天下所以岌岌,游未反思其本耳。其二称唐季、五代,诗愈卑而倚声者辄简古可爱,能此不能彼,未易以理推也。不
《家藏四库系列:纳兰词(插图本)(新版)》以清康熙刻本《通志堂集》为底本,搜纳兰词作品,并根据专家译注对文中艰深难懂的字词和典故进行注释,配有古今文学名家的经典评析,并配以古版插画以画释词,展现那或伤感或雄浑的词句。
汉班固撰。今本为元大德中刘世常所藏,凡四十四门,然仅分四卷,视诸志所载又不同。据《后汉书》固本传,称天子会诸儒讲论五经,作《白虎通德论》,令固撰集其事。书中征引,六经传记而外涉及谶纬,乃东汉习尚使然。又有《王度记》《三正记》《别名记》《亲属记》,则《礼》之逸篇。方汉时崇尚经学,咸兢兢守其师承,古义旧闻,多存乎是,洵治经者所宜从事也。
包括宋米芾撰《砚史》一卷,宋唐积撰《歙州砚谱》一卷,不著撰人名氏《歙砚说》一卷附《辨歙石记》一卷,不著撰人名氏《端溪砚谱》,不著撰人名氏《砚谱》一卷,宋高似孙撰《砚笺》四卷。据文津阁四库全书本影印。
收米芾撰《画史》一卷,《书史》一卷,《宝章待访录》一卷,《海岳名言》一卷。记录了米芾所见名画、名帖真迹,品评优劣,鉴别真伪,考订谬误,是了解米芾绘画理论、书学思想的重要著作。据文津阁四库全书影印。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在展现中国古代兵法和东方智慧思想文化的同时,浓彩重墨描绘出一幅两千年前中国战国时期政治、军事与各阶层不同的人物情感相交融的历史画卷,在中国被奉为兵家经典。《家藏四库系列:孙子兵法·三十六计(插图本)(新版)》将《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作了全面解读,配上插图和解说,还原经典的传统记忆,并做释例分析,再现战例的铁马。选字注音,标注生僻字、异读字的正确读法。
《四库存目子平汇刊:渊海子平大全1》主要讲述了,子平渊海之理,始自唐大夫李公虚中,以人生年月日时,生克旺相,休囚制化,决人生之祸福,其验神矣。后经吕大夫才义裁定之,并无述作之者。至于有宋徐公升,复以人生日主,分作六事,议论精微,作《渊海》之书,集诸儒之义,传布至今,悉皆宗之。后之诸君,又集《渊源》,理义篇章雷同,迄今数百年矣。板籍有亥豕鲁鱼之谬,学者少知其义。吾今以二书并之,增之口诀,正其讹伪,正本清源,厘为六卷,堪称全本,梓行于世,俾后学习之,不失古人之遗范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