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铁论》是西汉桓宽根据汉昭帝时所召开的盐铁会议记录“推衍”整理而成的一部著作。《盐铁论》中记述了当时对汉武帝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的一场大辩论。《盐铁论》共分六十篇,标有题目,内容是前后相连的。桓宽的思想和“贤良文学”相同,所以书中不免有对桑弘羊的批评之词。书中语言很精练,对各方的记述也很生动,为现代人再现了当时的情况。
《逸周书》十卷,初集于春秋末晋平公卒后之周景王世,材料或系孔子删《书》之余。西汉景、武之时,有人为之作解。今本有注之篇,即其痕迹。晋五经博士孔晁注。 晋太康二年,汲郡人不准发盗魏襄王冢,得竹书数十车,中有《周书》残本,秘书监荀勖校定。东晋著作郎李充校书,将传世孔晁注本与汲冢本归并为一,厘为十卷,系于 汲冢书 下,不言孔注。《隋书 经籍志》著录《周书》十卷,注曰 汲冢书 ,即从李充而来。今传本十卷,存五十九篇,其中四十二篇有孔晁注。 此书所载多确实可信,反映了周人道德、政治、经济、军事以及法律思想之材料颇多,足资开发。尤其是对研究孔子儒学思想的渊源,亦属有用。其他如天文历法、气候物产、民族方国、谥法谥义、察人观物、修养处世等材料,也很丰富,不仅是史家的宝藏,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良好教材
《静坐要诀》与《摄生三要》是明代传奇学者袁了凡的两部养生学专著。前者讲述静坐的方法,后者总结了聚精、养气、存神的要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医诊疗法-易筋经十二势导引法 代表性传承人严蔚冰先生对二书作了导读与整理,且根据自身的静坐经验,撰写了 静坐入门 置于书前。附录袁了凡论静坐书信与《六妙法门》《修习止观坐禅法要》(节选),使本书更加完备。 我社在2013年出版过《袁了凡静坐要诀》,2018年出版了该书的增订本,此次是在增订本的基础上又作了增补。
《天工开物》是目前世界上*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科技著作。它对中国古代的各项技术进行了系统地总结,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技术体系。《天工开物》在一些欧美国家广受重视,在法、英、德、意、俄等欧洲国家和美国大图书馆都藏有此书不同时期的中文本。全书共十八卷,123幅图片。其图文并茂,注重实际,重视实践。本次出版以崇祯十年南昌府本为底本,由我国著名的科学技术史院士潘吉星先生进行了校注和翻译。其在中外科技交流史研究上和《天工开物》及工艺传统研究上建树卓著。
《千字文》是南朝梁代周兴嗣应梁武帝萧衍之命于公元六世纪初期编撰的一本蒙学读物,用一千个不同的常用汉字来概括天文、地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等多方面的知识和道理,相当于一部中国文化的小百科全书,流传到今天已经有1500年了。《千字文译注》则是今人解读《千字文》的又一次有益的尝试。作者蔡国根先生对《千字文》情有独钟,缘分颇深,他积十五年心血完成此书,为的就是传承发扬这本千古奇书中蕴含的中国优秀文化传统。译注原文以西安碑林藏宋刻智永本为基础,以求真、求通为目的,将《千字文》分成14节,每节包含若干句不等,每句8个字,一共125句,即125个单元。每一节有 导言 ,每一句有 题解 、 注释 和 译文 。 导言 和 题解 的篇幅视具体情况而定,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注释简洁明了,译文通达流畅,可对照原著互文
《鬼谷子》成书于先秦时期,是一部权谋理论著作,大概是由鬼谷子讲授,经苏秦、张仪等人补充、修改、整理而成。该书内容丰富,政治、军事、外交乃至为人处世,均有涉及。 鬼谷 一词具有神秘的色彩,这里的 鬼 ,泛指一种奇绝的智慧,这使作品具有独特价值而又富于神奇色彩。历代学者对《鬼谷子》评价不一,有的加以褒扬,有的加以贬抑。与儒家所推崇的仁义之道不同,纵横家崇尚权谋策略,侧重言辩技巧。本书又被称为 智慧之禁果,旷世之奇书 。它讲求名利和公德,主张变通和顺势而为,反对屈从他人意志,在崇尚儒道的时代并未得到广泛认同,却被不少军事家和政治家所研究并推崇。 本次出版为全注全译,并且做了解析和专题研究,对原著进行全方位解读。
《公羊传》为《春秋》三传之一,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止于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凡242年,与《春秋》起讫时间相同。其释史十分简略,而着重阐释《春秋》所谓的 微言大义 ,用问答的方式解经。《公羊传》,相传作者旧题为公羊高,战国时齐国人,为传《春秋》的三大家之一。公羊学在西汉盛于一时,景帝时,公羊寿与弟子胡毋子都,共同用当时通行的汉字,把这种口口传授下来的解释写成了文字,这便是我们现在能见到的《公羊传》的母本。本次出版作者兼顾义理阐发与普及串讲两个层面,对全文进行详尽注释与精准翻译,是《春秋公羊传》优良的普及读本。
《汉魏六朝赋选》选目在《文选》所选赋的基础上又有所增益去取,择定二十篇,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一)为精简起见,每一类型的赋,尽可能不重复入选。例如《恨赋》与《别赋》,《雪赋》与《月赋》都只收一篇。惟《西征赋》及《哀江南赋》,因有其独特的规模格局,虽较冗长,也予入选。至于同一作家,只选其作品略具有代表性的,以期尽量照顾全面。 (二)从文体来看,即使命名不同,属于赋体性质的仍应归入赋类,《七发》是其一例。至《酒箴》虽不宜径名为赋,而形式上亦与赋无异,故也收入。 (三)古人注书,有释事释意两种,李善注《文选》,是偏重释事的。在今天看来,由于赋中所用的词汇往往与现代汉语距离过远,不能不要求详尽的解释,但若专注重词藻的溯源,而忽略词意的阐发,对读者的帮助仍然不大,因此
《列仙全传》从编纂之初就是一部面向市场和民众的通俗读物。它在《列仙传》《续列仙传》《广列仙传》基础上收录了神仙581人,起自上古,迄于明弘治末年,是我国古代神仙传记中现存内容丰富的一种。它的文笔简洁,细节生动,博采群书,对传说中的成仙者的生平事迹进行记载。《列仙全传》还有193幅插图,共绘制222位神仙,其线条劲健,气韵生动,结构关系准确,人物姿态活跃,属徽派版刻代表作,收入书中,有较高的欣赏价值。本书整理,以《中国古代版画丛刊》影印国图藏明初刻本为底本,校以现存多种明末清初翻刻本及和刻本,依本丛书体例,显著讹误径行改正,不另出校记。其中日本宽政间刻本新增淡海竺常一序,今亦据此补入。需要指出的是,中华上编版影印本对原书作了较大改动,将原来传记与画像穿插之顺序打乱,改为传记集中在每卷卷前,图像集中在
这是一本百科全书性质的启蒙经典。原名《幼学须知》,又有过《成语考》《故事寻源》等异名,一般认为是明末西昌人程登吉(字允升)原编。 读了《增广》会说话,读了《幼学》走天下。 这是旧时人们对二书的评语。古时常人能懂得不少成语典故,日常中还能得心应手地使用,往往是得力于《幼学琼林》一书。本书打破了诗词语言的限制,只求偶句成对,不强求整齐押韵;同时按内容分类编排,便于记诵,一经记诵,便终生受用。想学习如何待人处世,进退有度,《幼学琼林》是不错的选择。
《古诗源》,清沈德潜选评。全十四卷,选录先秦、汉、魏、晋、南北朝、隋的诗歌700馀首,是唐以前诗歌的上佳选本。依朝代先后为序,每个朝代从帝王起始。选诗既有抒发个人情感,也有感叹时事、描写战争和边塞的,还有咏物、咏景、咏史以及倡和、赠别、怀人、悼亡等;诗体包括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和杂言(即长短句)等;此外,还广收古谚古语、民歌童谣等。全面地反映唐以前诗歌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沈德潜还对不少诗歌作了精到点评,字词还予以注音和释义。 此次整理,以清雍正三年原刊本《古诗源》为底本,并校以清嘉庆间胡克家刊本《文选》、四部丛刊本《玉台新咏》、文学古籍刊行社影印宋本《乐府诗集》等。
本书由五部分构成:《古诗十九首》、旧题苏李诗及其他古诗选、汉乐府选、南朝乐府和北朝乐府选。每个专题前有导言,每首后附详注和讲评。便于作者从点线面把握这些诗歌的内涵。本次增订版,(一)修订了导言。(二)增加了版本与校勘。(二)增加了《文选》中《古诗十九首》和苏李诗部分的李善注和五臣注。进一步发掘《古诗十九首》和乐府诗的内涵,揭示它的思想艺术特点,对后世的影响,诗学史上的地位,特别是从母题和意象方面作一些新的阐释。作者参考了朱自清、马茂元的《古诗十九首》注解,余冠英的《汉魏六朝诗选》、《乐府诗选》、程千帆、沈祖棻的《古诗今选》、王运熙和王国安的《汉魏六朝乐府诗评注》,以及辛志贤、韩兆琦、聂石樵、邓魁英、许逸民、黄克、柴剑虹等先生的研究成果。作者还把他的《梦雨诗话》,采撷入书
《诗经》是中国*早的诗歌总集。本只称《诗》,儒家列为经典之一,故称《诗经》。编成于春秋时代,共三百零五篇。分为 风 雅 颂 三大类: 风 有十五国风, 雅 有《大雅》《小雅》, 颂 有《周颂》《鲁颂》《商颂》。大抵是周初至春秋中叶的作品,产生于今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及湖北等地。据《史记》等记载,系孔子删定,近人多疑其说。诗篇形式以四言为主,运用赋、比、兴的手法。其优秀篇章,描写生动,语言朴素优美,声调自然和谐,富有艺术感染力。其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诗经》对中国二千多年来的文学发展有深广的影响,而且是很珍贵的古代史料。
如何引导孩子养成好的习惯? 如何让孩子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 如何培养孩子的定力? 棍棒底下真能出孝子? 把孩子保护得太好了真的对吗? 到底要不要尊重孩子的选择? 中国人重家、重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本质上是做人教育,重在培养孩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健全的人格。位列 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之一的曾国藩不仅一生重视家庭教育,更善于智慧地开展这一教育。钱穆对他的评价是 算得上是一个标准的教育家 ,《曾国藩家训》也被誉为 千古家训 之典范。 郦波集多载之思,通过 十字法 全面剖析曾国藩教子的智慧,从教育孩子到教育自己,从目标建立到内驱力赋能、从习惯养成到趣味生活,郦波带你从曾国藩的教育智慧里汲取精华,从内解决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教育难题,启迪父母纠正平时教育中的不当举措,让你的孩子走上成功之路。
曾国藩是清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理学家和文学家。其去世后,当时著名学者曹耀湘主持编纂了《曾文正公家训》,由传忠书局刊行。此书分为上下两卷,精选曾国藩教育子女的家书117封,上卷55封,下卷62封。除一封写给叔父、两封写给夫人、一封写给侄子之外,其余皆写给儿子曾纪泽、曾纪鸿,内容涉及持家、治学、修身、为人、处世、养生等多方面,士大夫之家皆以之为教育子弟的教材,在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此次整理,以清光绪五年传忠书局初刻本为底本,以台湾学生书局《湘乡曾氏文献》为校本,以光绪十六年鸿宝南局校印本、海南出版社《曾国藩往来家书全编》为参校本。
《尚书》最早只叫《书》,西汉始被称为《尚书》,是儒家传统中的核心典籍之一,为历代学者所重。它记载了自上古尧舜时期直至西周初年的古史资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在内容上,《尚书》典、诰、誓、命等四种体式记载了虞、夏、商、周君王的文告和君臣的谈话记录,反映了上古华夏文化的各个侧面,是学习和研究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文献。但因其成书年代久远,文字古奥,后世常称为难读,现代的传统文化爱好者更是望而生畏。 周秉钧先生是现代训诂学大家,在《尚书》学研究领域享有盛名,这本译注本《尚书》为周先生普及力作,几十年来影响广泛。全书于今古文各篇皆有收录,每篇均由导读、原文、译文、注释四部分组成。导读用以解释题目、说明大意;原文则依据通行《十三经注疏》本,精审精校;译文以直译为主,辅以意译,晓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