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故宫珍本丛刊》术数类阴阳五行属中之一种,原书藏故宫,宋陈抟撰、宋邵雍述,明崇宗刻本。刻书以易经和河图洛书为本,配合人生年月日时八字,以预测人或事的吉凶,自成一家。本书所述的方法极为繁杂,成卦成象之后,还须与易经三百八十四爻相配方能断其吉凶,故自宋之后,所通者少,所用者亦少,所存文献更少,该书当是现存叙述该法最为完整的一种,故特整理出版。
尤袤是南宋著名政治家、理学家、史学家、文学家,与杨万里、范成大、陆游并称 中兴四大诗人 。尤袤集宋刻原本焚毁,元刊孤本罕传,清代辑本寥落。本书在《全宋诗》、《全宋文》收录尤袤诗文的基础上大幅度辑佚增补,基本收全现存所见全部作品,是目前所见汇辑尤袤作品最全的整理本,所录作品以其原始出处为据,以善本为底本,采用编年、系地体例,兼及诗歌分体、分韵,文章分类。前言对尤袤在政治、哲学、史学、文学等方面的成就地位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与评价;后附录诗文所涉及人事的有关资料,唱和赠答、同题分咏之他人作品等主要相关文献资料,基本汇集有关尤袤的全部资料,为尤袤研究的深入,提供极大方便。
婚姻生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方面。在任何时代,婚姻形态的演变无不同社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忠实地反映社会发展的水平。婚姻是人类社会基本的组合方式,它的发展变化,涉及人类社会历史中的家庭、家族、家庭公社、原始氏族与原始人群各个方面。对它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清楚地认识人类社会历史,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所以,婚姻史的研究应该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任务之一。《中国婚姻史》在简要叙述人类婚姻发生与发展情况之后,各章着重点在于对我国的婚姻史的探讨。读者可以结合引言的内容来思考以后有关中国婚姻的部分。
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增强自身体能素质的首要物质基础。人类饮食文化发展的历史,是人类文明发展史的重要内容。在社会不断进步,文明不断提升,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考察筵席发展史,不仅有认识意义,而且具有实践价值。《中国宴席史略》内容有开国第壹宴、十年大庆国宴、国庆20周年招待会、近年来 四菜一汤 的国庆招待宴、中美建交国宴、宴请英国女王的国宴菜、宴请英国首相梅杰菜单、欢迎北京奥运会五大洲贵宾宴会、宴请奥巴马的国宴菜单等。
我国古代日记从唐代至清末,有其萌芽、兴起、衰落、发展,而进入繁兴、鼎盛的过程。本书就是以这样演变的过程,作为依据来进行诠次的。至于日记的起源和日记名称的由来,历来文史界众说纷纭,未趋一致,下面将作一简单介绍,并一抒笔者本人浅见,以就正于方家。
《中国小说史略》是中国文学研究现代进程中具有开启先河之功的重要著作,是一部分体文学通史。其文学史梳理方式对后代文学研究和写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书中对俗文学各种文体的关注更是 五四 运动兴起之后的重要研究方向,充分体现了现代学术发展的视角和特色所在。它初版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出版以后,以它丰富翔实的资料、严谨精辟的论断,深受学术界的推崇,迄今近九十年,凡研究中国小说史的学人,仍把它作为一本主要的参考书。
《菜根谭》,是以处世思想为主的格言式小品文集,采用语录体,揉合了儒家的中庯思想和佛家的出世思想的人生处世哲学。文辞优美,对仗工整,含义深远,耐人寻味,是一部有益于人们陶冶情操、磨炼意志、奋发向上的通俗读物。书前有乾隆五十九年遂初堂主人识。 《幽梦影》,随笔体格言小品文集。书锺 品 字,涉氏涉猎广泛,行文酣畅明快、人生见解独特,是明清小品文中最值得后代文人学士称道的作品。现选用世楷堂刻本为底本,书前有余怀等序,书后有杨复吉等跋。 《围炉夜话》,成书于清咸丰年间。是-本短小精辟、富于哲理的劝世之作。以 安身立业 为总话题,分别从道德修身、读书、安贫乐道、教子、忠孝、勤俭等方面,提示了 立德立功、立言 。本书皆以 立业 为本的含义,它与《菜根谭》《小窗幽纪》一起被后世并称为 处世三大奇书 。书前
★ 广泛传阅、家喻户晓的经典★作者方铭为中国屈原学会会长西汉刘向所编的《楚辞》,收录屈原、宋玉等“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的作品,是继《诗经》之后,对后世文学产生深远影响的诗歌总集。本书结合自己的研究,吸收数十年来的研究成果,对《楚辞》做了全面的注释,文字简明晓畅,书前有前言,对屈原及楚辞做了高屋建瓴的讲解,每篇前有题解,为读者做了深入浅出的导读。此次收入“人文传统经典”,吸收新近研究成果,做了细致的修订。
《汉律辑存》为清末律学大家薛允升遗作,于1900年前后亡佚。全书由两部分构成:一、以《汉书》《后汉书》《史记》为主,大体以本纪、列传之先后为序,进行辑佚。二、除采择《说文》所见律令外,主要取材于《公羊传》《礼记》《周礼》《左传》等经书,以经传记载先后为序,汉唐注疏外,又多采惠士奇《礼说》、惠栋《九经古义》、孔广森《经学卮言》《礼学卮言》等。 整理者经过系统调查及研究得知,傅斯年图书馆所藏为底本,关西大学内藤文库本及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均据傅图本钞录而来。现以傅图本为工作本,参校文库本和北大本,酌情参照堀毅整理本,展开合校,呈现出一份相对完整的《汉律辑存》整理本,以便学界利用。同时,将清人所辑汉律令文献,作为附录收入,以展现清人汉代律学辑佚之成就。
《古文观止》选录自先秦到明朝末年的古文共二百二十二篇,是一本流传甚广、影响甚大且传世不衰的文章选本,原为为当时的学童和其他读书人编纂的一本古文启蒙读物,旨在使读者初步了解古文的内容、文体、风格,增长历史、文学知识,认识古代社会以及提高古文阅读的能力。 阴法鲁主编的《古文观止译注(修订本上下)/博雅文渊阁》由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北京大学古典文献学专业的师生共同执笔,对每篇古文都进行了题解、注释和白话文翻译的工作。底本采用中华书局的排印本,同时参照清乾隆年间映雪堂刻本加以比勘。题解交代选文背景、中心内容,并对选文作简单评价;注释言简意赅;译文文笔优美,便于今天的读者学习、欣赏。
《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大唐西域记》十二卷,共十余万字,书前冠以唐秘书著作佐郎敬播、尚书左仆射于志宁所撰两序。正文记载玄奘亲身经历和传闻得知的一百三十八个 和地区、城邦(亲践者一百一十国,传闻者二十八国),包括今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中亚地区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阿富汗、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孟加拉、斯里兰卡等地的情况。书中各国的排列,基本上以行程先后为序:卷一所述从阿耆尼国到迦毕试国,即从中国新疆经中亚地区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抵达阿富汗,是玄奘到达印度前三十四国及相关地区的记录;卷二之首为印度总述,并记载了从滥波国到健驮罗国三国,即从阿富汗进入北印度;卷三至卷十一所述从乌仗那国至伐刺拿国,包括北、中、东、南、西五印度七十九
作者夙有改良风俗之志,认为要理解并改良当时的风俗,不可不先述古俗。书中将黄帝以前至明朝的历史,分为浑朴、驳杂、浮靡、由浮靡而趋敦朴四个时代,希望通过分析总结古俗, 正风俗以正人心,或亦保存国粹者之所许也 。《中国风俗史》初版于1911年,是中国社会史部专著,具有开拓之功,至今仍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春秋穀梁传》,《春秋》三传之一,儒家“十三经”之一。起于鲁隐公元年,终于鲁哀公十四年。体裁与《公羊传》相似。其作者相传是子夏的弟子战国时鲁人穀梁赤,起初也为口头传授,至西汉时才成书。晋人范宁撰《春秋穀梁传集解》,唐朝杨士勋作《春秋穀梁传疏》。《春秋穀梁传》在西汉宣帝时曾经盛极一时,是研究先秦到西汉时期儒家思想的重要资料。
《脉经》为晋,王叔和撰,是我国现存*早的一部脉学专着。 全书十卷。前九卷分为九十七篇,第十卷不分篇,为手检图二十一部。本书论脉,其内容涉及面相当广泛。举凡脉形脉法部位,三关病候治宜,三部九候脉证,脏腑脉候主病,百病生死脉诀,四时损至脉证,平病怪脉辨疑,脉辨姙娠男女,扁鹊华佗*诊,《内》、《难》、《伤寒》精论等。 本书首列脉形状指下秘诀一篇,若网在纲,将各种脉象归纳为二十四种,确立了脉象的基本标准,从而肯定了《难经》独取寸口的诊脉方法。本书论脉。指出了男女妇孺之异,突出脉之阴阳虚实,凭脉参证以诊治疾病,故本书既不失为脉学经典,又启後世脉学以发展。 另外,沈炎南主编的《脉经校注》是在广求版本,精选底本与校本的基础上,经校勘、注释整理而成的王氏《脉经》,名曰《脉经校注》。《脉经
《春秋公羊传》《春秋》三传之一,儒家“十三经”之一。起止时间为公元前722年至前481年。《公羊传》的作者旧题是战国时齐人公羊高,他受学于孔子弟子子夏,后来成为传《春秋》的三大家之一。公羊学大盛于西汉,历代注疏研究均不乏其人,名家有董仲舒、何休,清代常州学派与康有为等。全书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解经。释史简略,而着重阐释《春秋》的“微言大义”,是研究先秦到西汉时期儒家思想的重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