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柳堂集》:所收十余篇论文涉及中古史、敦煌学、中外文化交流史诸方面。其中《论再生缘》是篇重要论著。《寒柳堂记梦未定稿》及其补文是其晚年的自传性遗文,对研究近代中国政治及作者本人生平均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金明馆丛稿初编》《金明馆丛稿二编》:分别收作者生前手定重要论文、序跋数十篇,涉及中古政治、经济、典制、文化、民族、宗教等诸多方面,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中国中古史的传世杰作,撰写于抗日战争的艰难岁月中。前书系统论述汉魏到隋唐文物制度的渊源与流变,提出著名的隋唐制度 三源流说 ,提纲挈领地说明中古历史衍化变迁的脉络。后书讨论统治阶级、党派分野、内政外交诸专题,对有唐一代政治史作了极为精辟的论述。 《元白诗笺证稿》:对唐
《韩昌黎文集校注(套装上下册)》本次重版尽量改正原书的个别排校及标点疏误。因整理者已故去,处理疑误时,重点参考了原书所依底本东雅堂本昌黎先生集和旧注颇多取资的朱熹韩文考异等相关文献,并吸收了湖南大学昊钦根先生及其他热心读者的勘误成果。《韩昌黎文集校注(套装上下册)》是根据近代古文名家桐城马其昶(一八五五-一九三〇)的遗稿编辑而成的。马氏用他自己的研究心得,并采集了明清两代主要是清代各家的评说,在文字训诂、名物制度、史实疏证各方面,都对旧注作了许多订正和补充;旧本字句讹夺的地方,也作了细心的校勘。
邓广铭先生的《稼轩词编年笺注》自20世纪50年代问世以来,迭经重版,蜚声海内外。增订本对全书的笺注与编年作了大幅度的修改、调整,补充了大量颇具价值的文字资料与研究心得,体现了近期新的学术成果。
本套书共七册,分别为:《曹操集校注》、《曹丕集校注》、《曹植集校注》、《徐幹集校注》、《王粲集校注》、《孔融陈琳合集校注》、《阮瑀应玚刘桢合集校注》 谈到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就是三曹、七子,《建安文学全书丛书》尽可能将建安时期作家作品搜集齐全,并加以校勘和注释,以“全”取胜,一套在手,研究资料不用他求。内容上,突出其可靠性,遴选有理有据,不妄下结论。注释力求通俗易懂,适合一般读者阅读,对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研究,特别是推动河北地方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具备出版价值。
《金圣叹全集》是陆林教授穷十余年之功辑校整理金圣叹作品的全集,校勘精,收录全,具有权威性,在学术界和读书界得到好评,全书计分诗词曲卷、白话小说卷、散文杂著卷三编六册,其中小题才子书是首次整理,书后附录年谱、资料等研究成果。
《陈寅恪文集(纪念版共10册)》共收书7种,附录1册:之一:《寒柳堂集》,之二:《金明馆丛稿初编》,之三:《金明馆丛稿二编》,之四:《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之五:《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之六:《元白诗笺证稿》,之七:《柳如是别传》。附录:《陈寅恪先生编年事辑》。
《管子》一书为战国中后期著名的子学著述,旧题为齐国著名政治家管仲所撰,经历代学者考订,该书实际是经后世众人之手而成。《管子》共八十六篇,包罗万象,宏博精神,是当时各种思潮作品的总汇,广泛记录了先秦时期的社会风貌。书中体现的政治思想以法家学说为主,哲学精神则以道家思想为核心,同时兼容儒家、阴阳家、兵家等流派的思想,是中国古代思想目前一部不朽的名著。《管子译注》是一部全注全译的《管子》读本,采用通行的明赵用贤本为底本进行标点,依据历代名家校释进行注释,并做全文翻译,力求切合原文之意。
《梦影红楼:旅顺博物馆藏孙温绘全本红楼梦》为清人孙温、孙允谟绘,共230幅,以绘画的形式表现了《红楼梦》的主要情节,并围绕原著的故事情节,将主要人物活动表现得细致入微,楚楚动人。图中绘有山水人物、花卉树木、楼台亭阁、珍禽走兽、舟车轿舆、鬼怪神仙及博古杂项等,几近包括全部画科内容。仅各种人物就多达3000余人,主要人物采用“写真”技法,注重面部肤色肌纹之渲染、形神兼备。其绘画技法高超娴熟,既继承中国画的优良传统,又吸收西洋画法,既有宫廷风格的华贵富丽和文人画的内涵气韵,又有民间绘画的色彩明艳生动,通雅通俗。该画册现藏旅顺博物馆,为国家一级文物。
《周礼》,原名《周官》,据说讲述的是周代的官制,分设天地春夏秋冬六官,每官下又设若干下属,掌管国家的治教礼政刑事六典。但一般认为此书是汉代学者将周代制度理想化而撰成。《周礼》问世后,注家蜂起,门派林立,莫衷一是。东汉郑玄会通各家之说,作《周礼注》,一举取代了各家之说。唐代贾公彦又为《周礼》及郑《注》作《周礼疏》,成为《周礼》的又一功臣。后代读《周礼》者离不开这两家。但因流传年代久远,版本繁多,讹误日增,又无标点,今人读之,困难重重。此次整理,以国家图书馆藏宋八行本《周礼疏》为底本,参校《唐石经》、《蜀石经》以及历代善本,并吸收了国内外各家的研究成果,并加以新式标点,极大地方便了读者,可以说,整理后的《周礼注疏》是目前为止的优选的本子。
北宋惠洪是中国佛教史和文学目前一个的奇才,其著述范围之广,在两宋禅林中可称第一,后世僧人也罕有其匹。其诗文集《石门文字禅》正是他整个撰述理念以及写作内容的集中代表,不仅体现了佛教内部禅教合一的倾向,而且也显示出僧人借鉴士大夫文学传统而交融儒释的自觉努力,同时还提供了一个挣扎于出家忘情与世俗多情之间的诗文僧的很好样板。《石门文字禅校注》集义理、考据、文法于一书,是周裕锴教授数十年研究惠洪及禅宗的集大成之作,包含着独特的治学理念,代表着中国当下集部文献及禅宗文献整理的新高度。校勘中较多地使用了本校法、他校法、理校法。注释中,广泛使用传统笺注古籍的惯用方法,如考证以确定相关史实、人物生平、作品时间、创作背景,注解字词、典故以明诗文句意。除此之外,基于《石门文字禅》出入儒释、习用“
从《五蕴论》到《百法明门论》,再由《唯识二十论》到《唯识三十论》,如是次第研习唯识学的原典,是许多学习者采取的路径。今即依此,编排本书:1.将世亲菩萨《大乘五蕴论》与安慧菩萨《大乘广五蕴论》合编,使论文一一对应,便于比较。2.《大乘百法明门论本地分略录名数解》,世亲菩萨造论,而窥基于《瑜伽师地论本地分》“六百六十法中,提纲挈领,取此百法名件数目”。3.《唯识二十论述记》,世亲菩萨造论,窥基述记;述记文前有△者,乃科判标识。4.世亲菩萨《唯识三十论》,而玄奘糅译印度十大论师释文而成的《成唯识论》未及收入。除以上四部论外,本书还收入:5.《六门教授习定论》,无著菩萨造颂,世亲菩萨释;吕澂先生非常重视本论,对无著的颂文有较详细的讲解,读者可翻看本丛书中的《吕澂唯识论著集》一书。6.陈那菩萨《观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