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昌黎文集校注(套装上下册)》本次重版尽量改正原书的个别排校及标点疏误。因整理者已故去,处理疑误时,重点参考了原书所依底本东雅堂本昌黎先生集和旧注颇多取资的朱熹韩文考异等相关文献,并吸收了湖南大学昊钦根先生及其他热心读者的勘误成果。《韩昌黎文集校注(套装上下册)》是根据近代古文名家桐城马其昶(一八五五-一九三〇)的遗稿编辑而成的。马氏用他自己的研究心得,并采集了明清两代主要是清代各家的评说,在文字训诂、名物制度、史实疏证各方面,都对旧注作了许多订正和补充;旧本字句讹夺的地方,也作了细心的校勘。
邓广铭先生的《稼轩词编年笺注》自20世纪50年代问世以来,迭经重版,蜚声海内外。增订本对全书的笺注与编年作了大幅度的修改、调整,补充了大量颇具价值的文字资料与研究心得,体现了近期新的学术成果。
《陈寅恪文集(纪念版共10册)》共收书7种,附录1册:之一:《寒柳堂集》,之二:《金明馆丛稿初编》,之三:《金明馆丛稿二编》,之四:《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之五:《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之六:《元白诗笺证稿》,之七:《柳如是别传》。附录:《陈寅恪先生编年事辑》。
本书为晋杜预对《春秋左传》所作的集解,大凡人名、地名、典章、制度、词章、义理,大都精当准确,更是后世学者研究的津梁,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经久不衰。李梦 生教授以《四部丛刊》影印宋刻本为底本,参校1936年世界书局据武英殿本影印之《春秋三传》,进行了精审的整理。
朱彝尊的《经义考》在经学和目录学研究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学术地位和研究价值。本书为南京大学副教授张宗友研究《经义考》的著作,梳理了《经义考》的版本、源流,具体分析了 《经义考》的条目体系、分类体系、提要体系和按语,详细研究了《经义考》与《文献通考》《经义考补正》《四库全书总目》等其他著作的关系,并将定量研究与文献考论相结合, 旁征博引,分析精当,探讨并总结了《经义考》的成就、不足及其影响,在文史研究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参考价值。
白军鹏著的这本《敦煌汉简校释》是自《敦煌汉简》及《中国简牍集成·甘肃卷》出版后在“敦煌汉简”释文整理方面的又一次集成之作。在简文搜集方面,对前面两书之后所发现的已公布之“敦煌汉简”尽量搜集收录,也包括几年前刚刚公布的斯坦因二探(也可能包括三探)所发现的削衣,对其中可以再整理的部分进行了联缀与重新校订。因此,从资料的全面性上来看,本书是超过之前所有著作的。 在简文校订方面,本书参考了沙畹、罗振玉、王国维、劳干、大庭修、鲁惟一、裘锡圭、李均明、胡平生、张德芳等学者的成果,结合图版及辞例对每一条简文做重新的校订,新释及改释近两百处。书后附有“敦煌汉简”出土情况等对照表,对前人的疏漏处进行了校补, 加方便学者们利用这些材料。
《管子》一书为战国中后期著名的子学著述,旧题为齐国著名政治家管仲所撰,经历代学者考订,该书实际是经后世众人之手而成。《管子》共八十六篇,包罗万象,宏博精神,是当时各种思潮作品的总汇,广泛记录了先秦时期的社会风貌。书中体现的政治思想以法家学说为主,哲学精神则以道家思想为核心,同时兼容儒家、阴阳家、兵家等流派的思想,是中国古代思想目前一部不朽的名著。《管子译注》是一部全注全译的《管子》读本,采用通行的明赵用贤本为底本进行标点,依据历代名家校释进行注释,并做全文翻译,力求切合原文之意。
明末夏完淳是中国历 的神童,他抗清殉国,年仅17岁,遗有大量爱国诗文,读之令人回肠荡气。《夏完淳集笺校(上下修订本)(精)》系研究搜罗他的事迹和遗佚所成,为夏完淳著作 全的本子。此次再版,根据学界 研究动态,修订了原书中部分错误,补充新的史料,使之 趋完善。
本书是北宋名臣范仲淹作品全集,包括《范文正公文集》二十卷、《别集》四卷、《政府奏议》二卷、《尺牍》三卷,以宋本和康熙岁寒堂刊本为底本,通校各本。另有根据宋代其他文献资料辑录的补编和续补三卷。书后附录范仲淹相关传记和年谱资料,便于读者利用。
《近思录》是南宋朱熹、吕祖谦精选北宋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语录而成的一部理学入门书,被视为学习《四书》的阶梯,在儒学史上具有独特的经典地位。成书之后七八百年间,传刻、注释、续编、仿编等各种形式的
《瀛奎律髓》是一部比较全面地体现宋代“江西诗派”诗学观点,并在历史上曾经产生过一定影响的大型唐宋律诗选集。 “江西诗派”由两宋之交的吕本中提出,追尊黄庭坚为创始人,所论多言法度,强调规模古人,以故为新,在北宋末以及南宋影响广泛深远,至南宋末则趋向衰微。方回为重振“江西”旗鼓,编纂是书。提出了“一祖(杜甫)三宗(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之说,以“格高”为宗旨,以“细润”济粗犷生硬。按类系诗,便于学习揣摩。 本书以明成化三年刻本为底本,参校元至元本、清康熙吴之振刻本。汇录了冯舒、冯班、陆贻典、何焯、纪昀、许印芳等十余家评语,对方回编选之失多有指摘,亦可从中窥见唐宋诗之争的余波。
郝懿行撰的《尔雅义疏》是注释、研究《尔雅》的训诂学著作,郝懿行参考汉魏五家注,晋郭璞注,唐陆德明音义,宋邢昺疏、郑樵注等前人注疏,广泛徵引古籍,以声音贯穿训诂,探求词源,并注重目验考辨名物,数易其稿
本书是北宋名臣范仲淹作品全集,包括《范文正公文集》二十卷、《别集》四卷、《政府奏议》二卷、《尺牍》三卷,以宋本和康熙岁寒堂刊本为底本,通校各本。另有根据宋代其他文献资料辑录的补编和续补三卷。书后附录范仲淹相关传记和年谱资料,便于读者利用。
《经行记》是杜环在唐与大食帝国爆发的怛逻斯之战中被俘并留居大食十余年,后来根据自己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写成的,ZUI早记录教及其有关国家社会历史情况的中文典籍。书中记述了当时大食帝国统治下的西亚、中亚诸国的山川地理、气候物产、政治经济和风土人情。《经行记笺注》是近代学者张一纯先生引经据典,对《经行记》所记相关内容的考释。其内容丰富详实,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学术意义。
《神农本草经》,又称《本草经》或《本经》,托名“神农”所作,实成书于汉代,是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是已知最早的中药学著作。全书分三卷,记载了365种药物的疗效,以三品分类法,分上、中、下三品,成为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