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士全书》系清朝周安士居士所著,中国净土宗十三祖印光大师称其为 善世奇书 ,将其列入苏州弘化社常备流通书籍,并且是印光大师倡印的D一部书,发行后广受各路名人追崇,流通达数百万册。 全书共分四部,即《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万善先资》《欲海回狂》《西归直指》。 厚重的60万字,汇集了儒释道三教典籍精华和诸多历史故事,深刻诠释了中国儒释道三家文化。融知识性、趣味性、哲理性为一体,雅俗共赏,启迪智慧,有益于劝人为善、济世救人、净化心灵、消除烦恼、大彻大悟。
《资治通鉴纲目》是大儒朱熹携弟子赵师渊在《资治通鉴》的基础上,参考其他权威史书,更正《资治通鉴》的谬误,补充其缺漏,删繁就简,将原二百九十四卷的内容,缩编成五十九卷的精华,讲述了自战国至五代(公元前403年至公元959年)的华夏历史。在体例上,开创全新史书纲目体,纲举目张, 纲 利于快速浏览, 目 可以对同一历史事件深挖其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在史实的基础上,编撰者更将史学大家欧阳修、胡安国、范仲淹、杨时等的点评对具体史实的点评随文附后,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历史的本质。此次简体横排本,又增加了原书中未收的清圣祖康熙诸多御批点评。明宪宗朱见深在《纲目》成化内府刊刻本序言中写道: 是书诚足以继先圣之《春秋》,为后人之轨范。 在我国古代社会里,几乎人人都要学习历史,阅读历史,而《通鉴纲目》
《苏东坡全集》是苏东坡诗、词、文及学术著作等所有作品的汇编,包括正编十一种:1.《苏轼诗集》;2.《苏轼词集》;3.《苏轼文集》;4.《苏氏易传》;5.《东坡书传》;6.《论语说》;7.《东坡志林》;8.《仇池笔记》;9.《东坡手泽》;10.《艾子杂说》;11.《苏沈良方》。附编七种:1.《历代地理指掌图》;2.《物类相感志》;3.《调谑编》;4.《格物初谈》;5.《杂纂二续》;6.《渔樵闲话录》; 7.《问答录》。本书是在四川大学著名学者曾枣庄、舒大刚主编,四川大学古籍所研究人员负责点校的《三苏全书》(语文出版社2001年)的基础上修订汇编而成,出版后将成为市面上收录苏东坡作品最为全面丰富的苏东坡全集。
《徐霞客游记》是一部以日记体为主的巨制,也是中国第一部较详细记录所经地理环境的游记。明代伟大的地理学家、探险家、旅行家和文学家徐霞客历经三十多年时间,对中国地质地貌、人文、植物等进行系统考察,撰写了这一 千古奇书 ,它既是一部地理百科全书,也是一部文学巨作,具有多方面科学价值。本书内容生动、准确、详实,给读者以身临其境之感。此外在对原文精良校对的基础上,又对历史背景、地理名称、人物生平等做了周详的注释,译文力求通俗易懂,让现代读者与几百年前的古人在山山水水中重逢。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是唐代最杰出的散文大家,被后世尊为 唐宋八大家 之首,有 文章巨公 百代文宗 之称。后人将他和柳宗元、欧阳修、苏轼合称 千古文章四大家 。苏轼则称他, 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勇夺三军之帅。 本书是韩诗诗文的总集,按体裁对其作品进行整理,包括古诗、律诗、杂著、书、序、碑志表状等,并且对诗文进行了准确、流畅的白话翻译。
顾廷龙先生是我国 的图书馆事业家、古籍版本目录学家、书法家,生前长期主持合众图书馆,并担任上海图书馆馆长,为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顾廷龙先生治学严谨,著述精深,一生致力于“收书、编书、印书”,在版本目录学、文字学、历史学等方面均有建树。《顾廷龙古籍题跋集》辑选顾廷龙先生关于古籍的序跋、题识类文章180余篇,全面反映顾廷龙先生在古籍整理、版本目录学等方面的学术成就,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的唯识学,体系博大精深,概念复杂繁多,历来被学人视为难解难入之学。印度护法等著、唐代玄奘糅译的《成唯识论》,为解释世亲《唯识三十论颂》的集注性质著作,是唯识经典的代表性著作,唯识学的集大成之作,也是中国哲学的名著。在中国思想 ,对其进行注解、阐释乃至与其他学问会通的学者,代不乏人。 林国良所著《成唯识论直解》,根据《成唯识论》原书内容、结构,辟为六章,对全书进行简要注释、逐字今译和深度评析,既为初学者提供了可靠的入门读本,也为学界开展相关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此书2000年曾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获得学界较高评价。此次出版,作者对书稿内容、文字乃至标点,都作了精细修订,使书稿质量进一步提升,并撰写《再版前言》,将作者十余年来关于唯识论研究的 成果作了全面梳理和深入阐发。
袁宏道,字中郎,公安“三袁”中声名最为卓著。其人性情洒脱,钟情山水,同时又精明强干,为官清廉公正,颇有政声。他主张诗要从“自己胸臆流出”,要有性灵、趣味、新奇,提倡向民歌学习,其诗本色尖新,浅近俚俗,在明代诗歌专事模拟的风气下,令人耳目一新。《袁宏道集笺校》原为我社“中国古典文学丛书”之一种,初版于1981年,此次重版,分平、精装印出,内容版式也根据套书统一重新编排,较老版更为美观悦目。
《文选》是我国现存编选最早的诗文总集,共收录先秦至六朝有代表性的诗文七百多篇。唐代李善的《文选注》是和《文选》一书不可分割的集大成的著作,不仅有助于理解词义典故,并且为文字训诂和校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此书以清嘉庆胡克家复刻南宋淳熙尤袤刊本最为通行。现据以校点整理。此为全新升级版本,特为胡克家《文选考异》各校勘条目编号,于正文相应位置植入校码。书后附篇名、著者索引,极便读者使用。
《毛诗品物图考》由冈元凤纂辑,是十八世纪日本汉学家对中国古代 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植物、动物的图释著作。全书共七卷,分为草、木、鸟、兽、虫、鱼六个部类,图配文字考证,其中有211幅插图。该书于十九世纪传入中国后也受到欢迎,清末、民国乃至当代多次出版,广为流传。此本为现藏 博物院,绘者不详,约绘制于清光绪时期,书前有清光绪十二年(1886)戴兆春序。本书为山东大学王承略教授解读版,书中除原版的文字、插图外,新增对原文的解读和原诗(《诗经》原文)。此外,王承略教授还将原书中的同类名物进行归类,以方便读者理解。
本书主要是对中国国家图书馆藏5811、1213号写本进行释校。这两个写本都是唐代写本,都是首尾残缺,难以确定卷题。根据写本内容,可推测出与窥基《法华玄赞》相关。尤其是BD5811号与《法华玄赞》的撰写格式很相近,是对《法华玄赞》的抄写与再解释。两件写本都不见于传世典籍,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本次校释以原卷校正后的文字为准,并对原卷仍存的错讹衍脱等情况加以校勘。由于是首次释录,并无传世文献可作参考,校勘主要是对文中引用的传世佛教文献进行他校,或者理校。录文综述部分介绍了写卷内容的作者、结构等相关信息,并分析了两个写本的书法特征。
本书主要是对中国国家图书馆藏BD14710写本进行释录、校勘,首尾全,存1008行(不含空行),前有藏家题跋。本件敦煌遗书为卷轴装,现存国家图书馆,长1755.8厘米,唐代写本。薄皮纸所抄。尾全,有尾题,通卷章草。敦煌遗书中章草写本为数不多,本件卷帙巨大,且可以作为唐代章草的代表性作品,具有很大的学术价值。本书录文以原卷校正后的文字为准,并对原卷仍存的错讹衍脱等情况加以校勘,以《大正藏》所录《法华玄赞》为校本。综述部分则介绍了写卷内容的作者、结构等相关信息,并分析了BD14710写本的书法特征。
本书是对敦煌草书写卷《法华玄赞》卷五进行释录、校勘。《法华玄赞》由窥基撰写,从法相唯识学立场解释《法华经》。文中主要援引世亲所作《法华论》,此外还引用《瑜伽论》、《摄大乘论》、《辨中边论》、《大智度论》等唯识学论著,并广泛征引《大般若经》、《华严经》等经书。在注解时并征引《说文》、《切韵》、《玉篇》等唐前字书,对汉译佛典的世俗名物加以辨析和解说。本书释录以故宫博物院藏新137368为底本,参校以《大正藏》;录文以原卷校正后的文字为准,并对原卷仍存的错讹衍脱等情况加以校勘;综述部分介绍了写卷内容的作者、结构等相关信息,并分析了写本的书法特征。
白话诗人王梵志,至今仍是中国文学 的一个谜。野史说他生于林檎树中,多少带有些神话的色彩。而他的诗作,甚至同是 诗,也呈现出思想驳杂的倾向。 学者项楚先生在通观敦煌文献中以及各种笔记小说中现存的王梵志诗的基础上,考定王诗 非一人一时之作,在缜密详博的词义注释之后又在按语以及前言、附录中对各个王诗可能产生时代段的诗作进行了细致的厘定,分析出了一些王诗背后存在的可能的隐身作者,为进一步研究开辟了方向,奠定了基调。
《道德经》为春秋时老子所作,是道家开山立派的经典,更是中华文明的智慧源泉。《道德经》道出了天地万物变化的玄机,更指出了处世的方略。《道德经问道心得》作者酷爱生命哲学,尤其对《道德经》有着独到的心解,把《道德经》视为人类生命路线的导航,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柢。《道德经问道心得》收录了《道德经》的原著实录,作者通过对原文进行逐一解读、说文释义,每一章都有大量历史案例作为对原文思想的注解,做到了既有学术性,又有普及性,还逐章对相应的经典思想进行了活学活用。阅读《道德经问道心得》,能更深刻地认识《道德经》中所蕴涵的思想,《道德经问道心得》更是现代人修身处事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