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坐要诀》与《摄生三要》是明代传奇学者袁了凡的两部养生学专著。前者讲述静坐的方法,后者总结了聚精、养气、存神的要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医诊疗法-易筋经十二势导引法 代表性传承人严蔚冰先生对二书作了导读与整理,且根据自身的静坐经验,撰写了 静坐入门 置于书前。附录袁了凡论静坐书信与《六妙法门》《修习止观坐禅法要》(节选),使本书更加完备。 我社在2013年出版过《袁了凡静坐要诀》,2018年出版了该书的增订本,此次是在增订本的基础上又作了增补。
《汉魏六朝赋选》选目在《文选》所选赋的基础上又有所增益去取,择定二十篇,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一)为精简起见,每一类型的赋,尽可能不重复入选。例如《恨赋》与《别赋》,《雪赋》与《月赋》都只收一篇。惟《西征赋》及《哀江南赋》,因有其独特的规模格局,虽较冗长,也予入选。至于同一作家,只选其作品略具有代表性的,以期尽量照顾全面。 (二)从文体来看,即使命名不同,属于赋体性质的仍应归入赋类,《七发》是其一例。至《酒箴》虽不宜径名为赋,而形式上亦与赋无异,故也收入。 (三)古人注书,有释事释意两种,李善注《文选》,是偏重释事的。在今天看来,由于赋中所用的词汇往往与现代汉语距离过远,不能不要求详尽的解释,但若专注重词藻的溯源,而忽略词意的阐发,对读者的帮助仍然不大,因此
《列仙全传》从编纂之初就是一部面向市场和民众的通俗读物。它在《列仙传》《续列仙传》《广列仙传》基础上收录了神仙581人,起自上古,迄于明弘治末年,是我国古代神仙传记中现存内容丰富的一种。它的文笔简洁,细节生动,博采群书,对传说中的成仙者的生平事迹进行记载。《列仙全传》还有193幅插图,共绘制222位神仙,其线条劲健,气韵生动,结构关系准确,人物姿态活跃,属徽派版刻代表作,收入书中,有较高的欣赏价值。本书整理,以《中国古代版画丛刊》影印国图藏明初刻本为底本,校以现存多种明末清初翻刻本及和刻本,依本丛书体例,显著讹误径行改正,不另出校记。其中日本宽政间刻本新增淡海竺常一序,今亦据此补入。需要指出的是,中华上编版影印本对原书作了较大改动,将原来传记与画像穿插之顺序打乱,改为传记集中在每卷卷前,图像集中在
《古诗源》,清沈德潜选评。全十四卷,选录先秦、汉、魏、晋、南北朝、隋的诗歌700馀首,是唐以前诗歌的上佳选本。依朝代先后为序,每个朝代从帝王起始。选诗既有抒发个人情感,也有感叹时事、描写战争和边塞的,还有咏物、咏景、咏史以及倡和、赠别、怀人、悼亡等;诗体包括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和杂言(即长短句)等;此外,还广收古谚古语、民歌童谣等。全面地反映唐以前诗歌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沈德潜还对不少诗歌作了精到点评,字词还予以注音和释义。 此次整理,以清雍正三年原刊本《古诗源》为底本,并校以清嘉庆间胡克家刊本《文选》、四部丛刊本《玉台新咏》、文学古籍刊行社影印宋本《乐府诗集》等。
本书由五部分构成:《古诗十九首》、旧题苏李诗及其他古诗选、汉乐府选、南朝乐府和北朝乐府选。每个专题前有导言,每首后附详注和讲评。便于作者从点线面把握这些诗歌的内涵。本次增订版,(一)修订了导言。(二)增加了版本与校勘。(二)增加了《文选》中《古诗十九首》和苏李诗部分的李善注和五臣注。进一步发掘《古诗十九首》和乐府诗的内涵,揭示它的思想艺术特点,对后世的影响,诗学史上的地位,特别是从母题和意象方面作一些新的阐释。作者参考了朱自清、马茂元的《古诗十九首》注解,余冠英的《汉魏六朝诗选》、《乐府诗选》、程千帆、沈祖棻的《古诗今选》、王运熙和王国安的《汉魏六朝乐府诗评注》,以及辛志贤、韩兆琦、聂石樵、邓魁英、许逸民、黄克、柴剑虹等先生的研究成果。作者还把他的《梦雨诗话》,采撷入书
如何引导孩子养成好的习惯? 如何让孩子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 如何培养孩子的定力? 棍棒底下真能出孝子? 把孩子保护得太好了真的对吗? 到底要不要尊重孩子的选择? 中国人重家、重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本质上是做人教育,重在培养孩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健全的人格。位列 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之一的曾国藩不仅一生重视家庭教育,更善于智慧地开展这一教育。钱穆对他的评价是 算得上是一个标准的教育家 ,《曾国藩家训》也被誉为 千古家训 之典范。 郦波集多载之思,通过 十字法 全面剖析曾国藩教子的智慧,从教育孩子到教育自己,从目标建立到内驱力赋能、从习惯养成到趣味生活,郦波带你从曾国藩的教育智慧里汲取精华,从内解决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教育难题,启迪父母纠正平时教育中的不当举措,让你的孩子走上成功之路。
曾国藩是清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理学家和文学家。其去世后,当时著名学者曹耀湘主持编纂了《曾文正公家训》,由传忠书局刊行。此书分为上下两卷,精选曾国藩教育子女的家书117封,上卷55封,下卷62封。除一封写给叔父、两封写给夫人、一封写给侄子之外,其余皆写给儿子曾纪泽、曾纪鸿,内容涉及持家、治学、修身、为人、处世、养生等多方面,士大夫之家皆以之为教育子弟的教材,在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此次整理,以清光绪五年传忠书局初刻本为底本,以台湾学生书局《湘乡曾氏文献》为校本,以光绪十六年鸿宝南局校印本、海南出版社《曾国藩往来家书全编》为参校本。
《智囊》是明代著名文学家、戏曲家冯梦龙的代表作。全书分为上智、明智、察智、胆智、术智、捷智、语智、兵智、闺智、杂智十部共计二十八个小类,辑录了从先秦到明代一千多则智慧故事。全书既有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大谋略,也有士卒、仆奴、僧道、农夫、画工等小人物日常生活中的聪明才智。书中涉及的典籍几乎涵盖了明代以前的全部正史和大量的笔记、野史。因此,可以说,冯梦龙的这部《智囊》不但具有现实的实用价值,而且还兼具重要的资料价值和校勘价值。 由于时代的不同,书中辑录的一些故事对于今天的我们已经没有参考价值,而且观点落后,封建思想比较浓厚。对于这些故事,我们一概舍弃,保留并翻译了一些实用性比较强和具有前瞻性的故事,汇成了这部白话精华本《智囊》。对于收录到本书中的每一个故事,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
天地人丛书 选取了宋明及清初诸位大儒简明而有代表性的著作凡8部,一一择取精善底本排印,并冠以名家导读,旨在为广大读者提供一套简明扼要而又徵实可靠的理学入门经典读本。 南宋朱熹发展了二程关于理气关系的学说,集理学之大成。他的著作在明清两代被奉为儒学正宗,他的博学和精密分析的学风也对后世学者影响巨大。《近思录》十四卷,是朱熹在另一位理学大师吕祖谦的协助下,采摭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四先生语录类编而成。此书借四人的语言,构建了朱熹简明精巧的哲学体系,被后世视为 圣学之阶梯 性理诸书之祖 。华东师范大学严佐之教授为本书撰写了导读。
《邵氏闻见录》,宋邵伯温撰,王根林校点。全书二十卷,旨在阐述其父邵雍及其密友的为人处世和政治见解,尤其是反对王安石变法的内容,成为本书的重点,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以涵芬楼夏敬观校本为底本,校以《津逮秘书》、《学津讨原》和现存宋、元、明钞本及有关史志。 《邵氏闻见后录》,宋邵博撰,王根林校点。全书三十卷,为续其父《邵氏闻见录》而作。除记朝典政事外,兼及经史子集,保存了不少已失传的史料文献。以涵芬楼本为底本,校以《津逮秘书》、《学津讨原》等本。
《近三百年名家词选(龙榆生词学四种)(精)》,自问世以来,受到学界和读者的热烈欢迎。该书收录明末至晚清67位文人的518首作品,涵括了晚明以来的主要词学流派和重要词人、词作,藉此书可以窥见 三百年来词坛盛衰之故,与世运为倚伏 之情形。
北宋词人秦观,字少游,一字太虚,学者称淮海先生,受知于苏轼,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并称苏门四学士。词作温柔清丽,长于婉约。现存词七十余首,宋明清版本多达十余种。《淮海居士长短句笺注》继承前人叶恭绰、唐圭璋、龙榆生的研究成果,考订众本,分长短句、补遗、存疑三部分载录词作,详为校记、笺注,又附汇评,务全务备,书后附录并有淮海词版本源流考,秦观年谱及各种版本序跋,很有研究参考价值。
在北宋文坛上,黄庭坚的词作别具一格,他喜用典故、俗语、僻字作词,词风直拗,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秦观是北宋后期著名婉约派词人,其词大多描写男女情爱和抒发仕途失意的哀怨,文字工巧精细,音律谐美,情韵兼胜,历来词誉甚高,然而缘情婉转,语多凄黯。张炎《词源》评其词: 体制淡雅,气骨不衰,清丽中不断意脉,咀嚼无滓,久而知味。 本书备搜黄庭坚词、秦观词全部作品及后人的精彩评论,由黄庭坚研究专家马兴荣先生、徐培均先生校点。 苏门四学士 中,合称 秦七黄九 的黄庭坚与秦观深受苏轼影响而又有所开拓。黄庭坚词融流宕豪迈与精微韶秀于一体,时以俚言俗语入词,别具一格;秦观为 婉约派 代表人物,词风蕴藉含蓄,清丽中不断意脉,爱情主题较多,亦有不少交织身世之感的羁旅、怀古佳作。本书将黄庭坚词集及秦观词
本书收《竹叶亭杂记》、《今世说》两种。 《竹叶亭杂记》,清姚元之撰,曹光甫校点。《竹叶亭杂记》八卷320则,大多为朝章国事、前贤遗事、风俗民情及花果虫鱼等,内容博而杂,但对史实和典章制度的记载也足资参考。 《今世说》,清王晫撰,陈大康校点。《今世说》为王晫仿效《世说新语》之体例,以同时期文人名士之故事为题材而作。王晫创作此书的重要动机是为了让同时代的名贤文士、廊庙缙绅、山泽隐逸,当然也包括作者自己,借此而传。对于今天的读者而言,它仍然有其价值,由此可以知道清初掌故与文风。丁澎药园所撰《今世说序》曰:"几与世说并时矣。"嘉许其可与《世说新语》并驾齐驱。
《唐代政治史述论稿》是先生研究中国中古史的杰作,对有唐一代政治史作了*精辟的论述,博大处浩浩乎无涯际,综观全史,上溯西晋、南北朝与隋世,下讫唐以后之变化。而此浩无涯际的宏观之学,全从先生精深独到的细微处见精神,以小而见大也。
陆游是12世纪有名的诗人、词人、文人、书法家和史学家。其诗从学曾幾,承江西诗派一脉而又自成特色。其词在南宋前期与辛弃疾并称,述国家兴废,寄个人感慨,婉约别致。陆游还多次参加国史、实录和圣政的撰述,其以《老学庵笔记》为代表的笔记杂录笔调新鲜活泼,以《入蜀记》为代表的游记散文自然而不做作,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本选集包括诗选、词选、文选。其诗选自中华书局《四部备要》本《剑南诗稿》,以年代编次;词和文则用涵芬楼影印明华氏活字本《渭南文集》,因其若干作品无法考定年代,则一仍《渭南文集》编次。此外《老学庵笔记》用崇文书局本,部分诗赋选自汲古阁本《放翁逸稿》。在准确简明的注释之后,各篇又附朱东润先生精练的笺评,书后附《陆游简历》,供读者参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