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晋书》记载,才子干宝,经历过两件怪事: 干宝父亲宠爱一名婢女,他母亲异常嫉妒。父亲去世后,母亲把婢女推到墓中殉葬。十多年后,干宝母亲去世,按照风俗将与父亲合葬,开墓后竟发现婢女伏在棺材上面目如生,大家惊讶万分,赶紧把婢女抬回家。婢女躺了几天才醒来,说起与干宝父亲在墓中同食同寝、恩爱如初,对家中发生的事情了如指掌,对墓中生活也不觉得险恶。干宝听了直冒冷汗,不久就打发婢女改嫁。婢女改嫁后还生了孩子。 干宝的哥哥曾经因病气绝,数天身体不冷,醒来后就像做了一场大梦,不知道自己死过,却说自己见到了天地间的鬼神事 干宝由此对现实世界生出了种种疑惑,开始思考这个世界到底向我们隐瞒了什么。此后,他历时三十年之久,倾心搜集和记录各种神仙鬼怪的灵异故事,终于编撰出了流传千年的《搜神记》。 翻开
《容斋随笔》共五集七十四卷,与沈括的《梦溪笔谈》、王应麟的《困学纪闻》被公认为宋代三大*有学术价值的笔记。作者洪迈一生涉猎书籍很多,凡有所得,便随笔记下。其书写作"搜悉异闻,考核经史,捃拾典故,值言之*者必札之,遇事之奇者必摘之,虽诗词、文翰、历谶、卜医,钩纂不遗,从而评之"(李瀚序)。此书内容繁富,撰述自由,议论精当,所考所记多能放映作者之学术所长,精诣独到之处皆自出心得。对于读者了解和研究我国历史、文学、艺术等,均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本次整理,以《四部丛刊》的《续编》本为底本,校以清同治洪氏刊本。
《二晏词笺注》对二晏词的全部作品作了全面整理,除运用多种校本校勘外,对词中涉及的人物、年代、事件、名物、典章、故实等作了笺释考辨,还特意对词意作了讲疏,便于读者准确理解。书后收录前人对二晏词的评论,并撰有二晏简谱,对大晏、小晏的生平和创作提出了自己独特的看法。 晏殊、晏几道父子为北宋词坛名家,他们创作的《珠玉词》和《小山词》深情婉美,是宋词婉约派之开创者和代表作家,对后世影响深远。历代对二晏词多有收辑,从明代毛晋、吴讷直至近代朱强邨、林大椿均有辑刻,唐圭璋先生《全宋词》亦收录二晏词,但校勘仍未尽完善。近代以来,二晏词或有选注本,对全集作笺释则极为少见。
《履园丛话》,清钱泳撰,孟斐校点。《履园丛话》共二十四卷,基本上一门为一卷,计有旧闻、阅古、考索、水学、景贤、耆旧、臆论、谭诗、碑贴、收藏、书画、艺能、科第、祥异、鬼神、精怪、报应、古迹、陵墓、园林、笑柄、梦幻、杂记等,基本上一卷为一门内容。内容广而杂,书中所记多为作者亲身经历,即使得诸传闻,也必指出来源,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履园丛话》只有道光十八年述德堂一种刊本,这次整理,除标点分段以外,对一些版刻错字也做了改正。谬误之处径改,不出校记。
《维摩诘经》又称《维摩诘所说经》《维摩诘经》《净名经》《不可思议解脱经》,现存的译本有三部,即三国吴支谦译本、后秦鸠摩罗什译本及初唐玄奘译本,其中鸠摩罗什译本最为通行,全经共三卷十四品三万多字。这部经典既批判小乘佛教的片面性和偏颇之失,又批评大乘佛教中一些浅陋和简单化的思想和行为,巧妙宣说了大乘佛教的般若空观,主张空有不二,将世间出世间的对立圆融会通起来。这部经典由于人物形象丰满,故事情节曲折生动,思想义理深刻丰富,因而深受历代文人士大夫的喜爱,对中国佛教乃至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重大、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王阳明(1472~1529),名守仁,字伯安,号阳明,谥文成,余姚(今属浙江)人。历史上公认的 真三不朽者 ,既是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也是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王阳明一生所写的家书家训内容丰富,蕴含着深刻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本书共收录王阳明家书家训47封(篇),内容包括读书明理、日常践行、人生立志、榜样力量、自我批评等。每封(篇)家书家训的原文配有页下注、古文今话、阳明智慧、故事链接。古文今话是每封(篇)家书家训的白话大意,阳明智慧是对每封(篇)家书家训做的点评,故事链接是为家书家训配编的故事。书末附录介绍了他的十大弟子,可供读者参考。
《韩非子》是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法家韩非的*作总集,是在其逝世后,后人辑集而成。其文善于用浅显的寓言故事和丰富的历史知识来说明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地体现其思想认识。而这些寓言因其丰富的内涵、生动的故事,成为脍炙人口的成语典故。至今仍为人们广泛运用。 清末王先慎撰《韩非子集解》二十卷首一卷,综合各家校勘成果,还广采博引先秦至宋的文献资料,用以求证考辨明清各家各本的得失。 王先慎集解《韩非子》,以宋乾道元年(1165)黄三八郎刊本(简称乾道本)为主,参校了明正统《道藏》本(简称《藏》本。
本书从诗词的格律谈起,介绍诗词格律中的用韵、平仄、对仗等要素。因作者有长期从事英汉语言对比研究的背景,所以能够通过对比英语语言特点,找到汉语语言特性,揭示诗词格律的产生原理,从而更好地分析与介绍其中规律。再通过轻松的语言、生动的事例,介绍诗词的鉴赏与修辞,最后谈创作心得以及诗词写作练习的几种方式。其中包括传统游戏如 诗钟 斗草 等皆有,要言不烦且颇有趣味。读、写、练、玩结合,让当代人能够更快速了解掌握诗词的写作方法,对诗词写作这一古代知识阶层普遍掌握的语言文字技能有更深刻的认识。
黄庭坚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并于绘画、书法均有很高的造诣。他作诗倡导融会古今,生新出奇,是宋代江西诗派的开创者和主要作家。本书选注黄庭坚诗162首、词12首、文30篇,较全面地反映了作家的创作经历和思想艺术特色,注释详实,于黄庭坚诗受儒、佛、道三家影响所形成的独特风格,有较深入的探讨。
欧阳修是北宋开一代风气的大文学家,诗、词兼擅,尤以倡导古文运动而成为文坛领袖。这本选集选录诗185首、词44首、文46篇,分体编年,详加注释。入选作品顾及作者的生平思想和文学成就等方面,较全面地反映了欧阳修所处的时代和他的创作概况。附《欧阳修简谱》。
鲍照(公元414-466年)字明远,南朝著名文学家,其创作在我国诗歌发展史具有重要地位,被誉为 上挽曹、刘之逸步、下开李、杜之先鞭 (胡应麟《诗薮》)。骈文亦成就卓著。 清人钱振伦取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之《鲍参军集》,参酌《文选》李善注、《玉台新咏》吴兆宜注加以笺释,写定为六卷。黄节借阅后钱振伦注本后,参王伊校宋本及涵芬楼影毛扆校本增注诗歌部分,并作集说。钱仲联先生在钱振伦、黄节注的基础上吸收了《文选》六臣注影宋本、《乐府诗集》影宋本、《艺文类聚》等,并增注集说,成此一书。
王阳明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极富原创力的思想家,从明代中后期一直到当代,他的思想始终启发着后人,成为中国文化发展的源头活水。在当代的学术研究中,学者所依赖的阳明传记材料主要是明穆宗隆庆六年刊行的《王文成公全书》中附录的《阳明先生年谱》,该谱标注 钱德洪编述 罗洪先考订 ,具有很大的权威性。但该年谱并不是钱德洪以及罗洪先删订本的初刻本。本次整理的天真书院本以及毛汝麒本,即钱德洪、罗洪先删订本之初刻,而《全书》本即在此二本的基础上综合删订而成。
朱彝尊诗早年宗杜,他步武七子,追踪唐音,后来在学唐之余也博采宋人之长,标举黄庭坚。与王士禛齐名,称 南朱北王 。赵执信谓 王之才高,而学足以副之;朱之学博,而才足以运之 。朱功力不亚于王,惟为词名所掩,加上其他因素,以致未能如王之理论上自成一家,创作上富有成果,领袖诗坛垂数十年之久,成为一代正宗。朱彝尊是浙西词派的领袖和代表,是清代词人中有影响、有地位的重要人物。当时词人崇尚《花间集》,所谓 托体不尊,难言大雅 ,朱彝尊主张南宋慢词所开拓的意境,空灵的笔调,缜密的结构,凝炼的语言,矫正明词之病,开创了浙西一派。这本新版《朱彝尊选集》初版于1991年,系上海古籍出版社中级选本丛书《中国古典文学名家选集》之一种。该丛书初创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现已出版十九种。本书作者叶元章、钟夏先生长于
庾信是南北朝文学之集大成者,在中国文学史上起了承先启后的作用。庾信的作品,把北朝文学的刚健清新与南朝文学的华美绮艳冶为一炉,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本书选收了他的诗歌一百首,赋、文各十篇,皆华实相扶,情文兼至,适足为他那时代的一个投影。唐代杜甫一再评价道: 清新庾开府。 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 庾信平生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清代刘熙载《艺概》曰: 庾子山《燕歌行》开唐初七古,《乌夜啼》开唐七律。其他体为唐五绝、五律、五排所本者,尤不可胜举。
《戴震集》分上、下两编。上编收录了经韵楼刊本《戴东原集》,下编则收录了《孟子字义疏证》《原善》《绪言》《孟子私淑录》,另附录了戴震所撰若干序跋以及段玉裁所撰《戴东原先生年谱》《戴东原集序》、卢文弨撰《戴氏遗书序》、彭绍升撰《与戴东原书》。
本次整理以南宋蜀刻《新刊增广百家详补注唐柳先生文集》所收诗为底本,校以南宋郑定刊本、增广注释音辩本、韩醇诂训本(文渊阁、文津阁二种)、朝鲜活字本等。 按照柳宗元一生行迹分卷,每卷具体年份可考的在前,不可考的置于其后。 每题下多有解题说明本事或系年情况,再加以注释,引录古注,注明出处,去除重复,又参以新注。历代诸家集评论诗则附于一题之末,总论柳宗元则置全书之末。
张孝祥,(1132年-1169年),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历阳乌江人。南宋词人、政治家。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因上书为岳飞辨冤而下狱,后历任秘书省正字、秘书郎、中书舍人等职。其文风平易流畅,说理清晰,时或夹叙夹议,笔端常带感情。诗词皆学苏轼,意境开阔,想象丰富。 本次整理以《四部丛刊》影印慈溪李氏藏宋刊本为底本,收诗词文共四十卷,附录一卷,并附补遗若干,词集部分校以宋乾道本《于湖居士长短句》等。
《救荒本草》,明太祖朱元璋的第五子朱橚编著,是我国古代以救荒为目的区域性经济植物志,用我国特有的植物命名法、形态术语、描述体例和精美木刻图,记录了我国中原地区的可食用植物资源。此书以 救荒 为目的,故每条均详细记录野菜的实用部位、加工方法和食用价值,因其实用指导意义,明清的农学家和地方官员均极为重视,多次翻刻。《救荒本草》代表了明代初期中国古代植物学研究的水平,对我国明代以后中国古代植物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在世界植物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评价是 应用植物学的不朽丰碑和杰作 。《救荒本草》共两卷四册,卷下又细分为草部、木部、米谷、果部和菜部等,共收载植物414条,其中 本草原有 植物138条, 新增 植物276条。本次整理以明嘉靖四年山西都御史毕昭和按察使蔡
《文中子中说》是隋末名儒王通的言行录,由其子福郊、福畴仿《论语》体例整理而成。正文十卷,分别为《王道篇》《天地篇》《事君篇》《周公篇》《问易篇》《礼乐篇》《述史篇》《魏相篇》《立命篇》和《关朗篇》,后有附录六篇。王通政治思想的核心是 王道 ,渴望尧舜在世,实现天下一统,社会安定。文学思想上,主张 文以明道 ,文学创作应以说明事理,服务于国家社会为要务。哲学思想上,关注人同世界的关系,认为天、地、人三才同等重要,不能替代。文中子这些思想对宋明理学的开启产生重要影响。 本书以《续古逸丛书》本为底本,对勘《四部丛刊初编》本、《汉魏丛书》本和浙江书局本,同时参校各家注释而成。
《阅微草堂笔记》是明清短篇志怪小说的杰出代表作,其为大学士纪昀晚年所作,在记述狐鬼神话之中,折射出世情百态。文笔仿晋宋笔记的质朴简淡之风,雍容淡雅,隽思妙语,趣味盎然。当时脱稿一种,竞相传抄,辗转刻印,一时享有与《红楼梦》、《聊斋志异》并行海内的盛誉。上海古籍出版社此次收入《笔记小说大观》,用清道光十五年刊本为底本,参校他本,改正错讹,以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