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故宫珍本丛刊》术数类阴阳五行属中之一种,原书藏故宫,宋陈抟撰、宋邵雍述,明崇宗刻本。刻书以易经和河图洛书为本,配合人生年月日时八字,以预测人或事的吉凶,自成一家。本书所述的方法极为繁杂,成卦成象之后,还须与易经三百八十四爻相配方能断其吉凶,故自宋之后,所通者少,所用者亦少,所存文献更少,该书当是现存叙述该法最为完整的一种,故特整理出版。
家书收录了曾国藩写给父母兄弟子女等的一千多封家书,内容十分丰富,也展现了 道学先生 曾国藩温晴的一面。家书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从修身养性、修身立德,到培养战胜绝境的胆略、众不同的气质,小有巧处人际关系,大到为官之道,应有尽有,而且见解深刻,扣人心弦。一部家书足以体现他的立身、立功、立言、治政、治家、治学的成功之道。 书札是曾国藩写给长官、朋友和署僚的私人信函。曾国藩写作的对象,有胡林翼、左宗棠、李鸿章等中兴名臣,也包括郭松焘、薛福成等开明西向者,涵盖军事、实务、时政,包络广泛,内容详实。书信按照写信的对象进行分类,对每个人的信按时间顺序进行排列,以便读者查阅。 日记收录了自道光十九年起的所有日记,全面展现了曾国藩在人伦、家庭、事业、修养等各方面的为人准则,处事标准。
如何引导孩子养成好的习惯? 如何让孩子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 如何培养孩子的定力? 棍棒底下真能出孝子? 把孩子保护得太好了真的对吗? 到底要不要尊重孩子的选择? 中国人重家、重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本质上是做人教育,重在培养孩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健全的人格。位列 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之一的曾国藩不仅一生重视家庭教育,更善于智慧地开展这一教育。钱穆对他的评价是 算得上是一个标准的教育家 ,《曾国藩家训》也被誉为 千古家训 之典范。 郦波集多载之思,通过 十字法 全面剖析曾国藩教子的智慧,从教育孩子到教育自己,从目标建立到内驱力赋能、从习惯养成到趣味生活,郦波带你从曾国藩的教育智慧里汲取精华,从内解决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教育难题,启迪父母纠正平时教育中的不当举措,让你的孩子走上成功之路。
本书1964年完稿,分传记、时代背景、家世、交游考、学术、治学方法举例、引书考、著述考、孙氏乔梓留心乡邦文献、对乡哲遗著案语专辑、玉海楼、杂俎、文征、纪念,共十四卷,150万字。这是《孙诒让学记》足本的首次出版,是较早研究孙氏的专著。原书稿为董朴垞用毛笔行书直写,董朴垞逝世后,其四弟董铁铮退休后,花费了数年工夫用楷书横写誊抄,1988年3月将书稿清抄本复印件赠送温州师范学院图书馆收藏,以供学术研究参考。温州大学研究馆员陈光熙先生组织专业研究人员录入、点校,成此简体中文版。 孙氏研究始于1909年,前后作品不少,此书篇幅巨,搜罗极为详备,多有外界所未见者。孙氏交游广泛,乡邑士流甚众,是书翔实可靠,为研究孙氏之书。
婚姻生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方面。在任何时代,婚姻形态的演变无不同社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忠实地反映社会发展的水平。婚姻是人类社会基本的组合方式,它的发展变化,涉及人类社会历史中的家庭、家族、家庭公社、原始氏族与原始人群各个方面。对它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清楚地认识人类社会历史,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所以,婚姻史的研究应该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任务之一。《中国婚姻史》在简要叙述人类婚姻发生与发展情况之后,各章着重点在于对我国的婚姻史的探讨。读者可以结合引言的内容来思考以后有关中国婚姻的部分。
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增强自身体能素质的首要物质基础。人类饮食文化发展的历史,是人类文明发展史的重要内容。在社会不断进步,文明不断提升,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考察筵席发展史,不仅有认识意义,而且具有实践价值。《中国宴席史略》内容有开国第壹宴、十年大庆国宴、国庆20周年招待会、近年来 四菜一汤 的国庆招待宴、中美建交国宴、宴请英国女王的国宴菜、宴请英国首相梅杰菜单、欢迎北京奥运会五大洲贵宾宴会、宴请奥巴马的国宴菜单等。
本书《论语》原文据五种善本汇校后勘定,以便充分体现现存《论语》早期文本的情况。其校记将这五种善本之文字差异全部呈现于读者面前。其注释除了采摭何晏集解及皇侃、邢昺、朱熹、刘宝楠等经典注家之说,又以经史诸子会考等方法进一步考释原文中的疑难之处,对《论语》作了兼具学术性与通俗性的解释,力求补正前人之疏误。其译文准确明白,便于读者方便而正确地理解其原文。每篇之前的提要以及每一章节的评析,有利于读者了解原文概况,深刻领会原文内涵,把握其要领,明了其不足,借鉴其中具有普遍意义与实用价值的人类智慧结晶。
徐式圭的《中国监察史略》介绍中国监察出现前的官吏状态,监察的由来、全盛、没落及复兴等。主要内容有未有监察以前的官吏状态,监察名称的沿革,监察成长的初期,魏晋监察的仅存,十六国监察拾零,监察的全盛时期,五代监察的没落,监察的复兴时代,都察院的监察时代,共和政治下的监察,谏义大夫,台谏的分和问题等。
《清代政区地理三探》是关于清代政区地理研究的论文合集。本书是新修《清史 地理志》、《清史地图集》项目组成员的阶段性成果汇总,亦是清史地理研究学术前沿的成果汇总。书中共收录已公开发表的论文四十篇,内容涉及清代历史地图编绘研究、清代古地图与地理志书研究、清代政区沿革研究、清代边疆地理研究四个方面。本书是关于清代政区地理研究的权威之作,其内容可与《清史地图集》相得益彰,其出版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
我国古代日记从唐代至清末,有其萌芽、兴起、衰落、发展,而进入繁兴、鼎盛的过程。本书就是以这样演变的过程,作为依据来进行诠次的。至于日记的起源和日记名称的由来,历来文史界众说纷纭,未趋一致,下面将作一简单介绍,并一抒笔者本人浅见,以就正于方家。
《了凡四训》,是在社会上广泛流行的 本劝善书。该书由四部分组成,分别是 立命之学 改过之法 积善之方 和 谦德之效 。《劝忍百箴》全书共收录 言之忍 色之忍 气之忍 将帅忍 宰相忍 等100条忍之道,涉及为官、治国、求学、处事、为人等各个方面,传达中国忍文化的深刻内涵。
编辑而具学者之器识,学者而兼编辑之精审,则或著书,或编书,盖皆有以垂世也。 本书作者擅从文献细微处发现问题,且能熟练运用各类史料推而求之,创获之见,往往而有。全书二十五篇,可分四组:其一为文本校订与史料辨证,或考版本之异同,或辨文本之羼乱,或求民间传说之演变,如考 祝陵 为 竹陵 之讹,而辨 祝英台 之非人名也;或从 李邦直言周瑜 条切入,而勘《东坡志林》成书之经过。其二围绕梁启超、陈梦家著作及西南联大日记等作者主持校订、出版之文献,或考撰著时间,或探学术递变,或示整理规范,皆如指诸其掌。其三为版本考述与序跋,以文献学为根基,梳理黄宗羲《留书》、张履祥未刻稿流传轨迹,揭橥高丽旧钞本吕留良文集之价值等。其四则撮录作者癸卯一年在学术活动中的发言,学术见解,亦多可观,文气辞采,尽显性情。尝闻
《系统科学辩证法》是对系统科学的学科内容从整体上进行哲学反思的作品,力求全部哲学结论都建立在系统科学的已有成果之上。全书由三大部分组成:导论、控制论、总论。导论则把系统科学的产生、发展放在整个现代科学技术从经典的机械论科学向新型科学的历史性转变的大背景下考察,阐明系统科学是科学技术向辩证思维复归的产物。
《幸鲁盛典》四十卷,清康熙间孔子第六十七代孙衍圣公孔毓圻编撰。其中 事迹 二十卷,记述康熙二十三年圣祖玄烨东巡幸鲁的来龙去脉; 艺文 二十卷,载录各级官员围绕康熙皇帝东巡幸鲁这一事件所作的应制诗文。不仅如此,《幸鲁盛典》在记述康熙皇帝东巡幸鲁的具体仪节时,以附录的形式对历代皇帝尊孔祭孔的史料文献进行了梳理归纳,使得该书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了专题文献汇编的性质,从而成为我国古代尊孔祭孔研究的不可或缺之书。 本次点校以原刻本为底本,参校其他各本,旨在为学界提供一方便閲读之本。有志古学者,读此一书,实可知秦汉以下尊孔祭孔之故事,明有清一代尊孔祭孔之导源,见康熙一朝尊孔祭孔之隆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