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复一生喜欢研读《庄子》,每有所得,则随手批注,以致丹铅满纸。其批注的内容相当丰富,有圈点,有训诂,更有评论。严复评点《庄子》批在晚清桐城派学者马通伯其昶撰、集虚草堂光绪丙午刊《庄子故》上,原为严复长子严璩所藏,后辗转收藏于福建博物院,几十年来 养在深闺人未识 ,许多读者以不能目睹大师手泽为憾。今福建人民出版社将严复手批原本影印出版,以飨广大读者。考虑到严复的绝大多数评语是针对《庄子》而发的,所以此次影印将书名定为《严复评点庄子》,并重新释文,附在书后,供读者参考。全书线装,一函四册。朱红套色印刷,楮墨精妙,装帧典雅。
李贺集通行者多为《昌谷集》《李长吉集》,而《歌诗编》传世稀罕。这部《歌诗编》为清初钱氏述古堂影宋抄本,以南宋时期临安府刻书名家陈起父子书肆刻本为影*本。共四卷,又有集外詩一卷,共收录《李凭箜篌引》《金铜仙人辞汉歌》等二百余首诗。较现存*早的传本 蒙古宪宗六年( 1256 )赵衍刊刻的《歌诗编》多《集外诗》一卷。 该抄本半叶十行十八字,无直格,白口,左右双边。书前有杜牧序一篇。书中钤有 钱曾之印 、 遵王 、 述古堂图书记 、 稽瑞楼 、 铁琴铜剑楼 等收藏印鉴,可知其迭经钱曾述古堂、陈揆稽瑞楼、瞿氏铁琴铜剑楼等名家收藏,今藏国家图书馆。
《南华真经》即《庄子》,是战国中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庄子及其后学所著,反映了庄子及早期道家的哲学、艺术、美学思想及人生观、政治观等等。全书三十三篇,分为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一般认为,内篇为庄子所作,大体可代表其思想核心,而外、杂篇则出于庄子后学,掺杂黄老等学说而成。该书想象奇谲,构思巧妙,寓言丰富,情致旷达,瑰丽浪漫,勾画了一个奇特的世界,代表了先秦散文的*成就,对后世文学语言影响极深。西晋时,郭象对《庄子》一书的篇目进行了改造和厘定,此后沿用,后世解庄皆以此为范例。 此本《分章标题南华真经注》十卷,(晋)郭象注、(唐)陆德明音义,为南宋末坊刻本。白口,左右双边,有耳题。每半叶十三行,行二十三字,小字双行二十八字。书中钤印多方,迭经多位名家收藏,后被民国藏书大家
古籍影印。本书为中国古代散曲总集,共96卷。卢前编刻。这部散曲集分为正、续两刻,共收录60种作品集,其中除两卷为中州乐府音韵类编校订,一卷为卢前所著《饮虹簃曲话》,其余皆为元、明、清三代的五六十位散曲家作品的辑录。这些散曲的整理和印行,使过去藏书家们视为珍本秘籍的散曲作品成为坊间易寻之物,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和文献价值。本书原刻于1936年,1980年广陵古籍刻印社以卢前所刻旧板重新刷印,本次即据广陵刷印本影印出版。
《红楼梦版本书影录》由20世纪70年代北京市文物局资料信息中心馆藏汇编而成。图书版本学家吴希贤先生整理归纳、并为每部书作了着录与铨释;宋惕冰先生整理成册并作序。共收录乾隆年间至民国年间《红楼梦》及续书版本65种,其中清代占53种,其他为不能明确朝代的抄本或刊本。题材与名目包括了原著名目、重评本、点校本、绣像本、传奇、人物考、续梦、复梦等约三十种。具有十分要的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 这套书稿在选材上不拘一格,以多多保留珍贵数据为主要目的,版本之珍稀也是前所未有,有些版本甚至为首次出版呈现在大众面前,如《新抄红楼梦扬州目录全卷》《南音红楼梦一卷》《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存十六回》等。书籍内容包括:封面、序言、目录、绣像、首页、后记等等,甚至概括红楼人物图鉴以及人物考全文。
《花间集》是五代时后蜀人赵崇祚编的词集,共收晚唐五代自温庭筠至李珣十八家作品五百首,按人分编,每卷五十首,是完整收录早期词家作品的选集。赵崇祚精选细审,使得唐末五代文人所撰曲子词诸多名作由此流传后世。集中而典型地反映了我国早期词史上文人词创作的取材、风格、审美情趣。 《花间集》今存宋刻本两部,此本为宋刻递修公文纸印本,书中有杨保彝题记。每半叶十行,行十七或十八字,白口,左右双边。版刻字体古拙,应在北宋末年至南宋初年期间刊刻,具体年代尚待考证。此本为存世孤本,书中有大量藏家钤印,今收藏于国家图书馆。
本书选取了金代瓷枕中极具代表性的多种题材作品,器物造型多样,雕刻精美,工艺精湛,赋予瓷枕新的生命力。图录共分为鉴赏篇与论文篇两大部分。鉴赏篇以展示器物图片为主,辅以文字说明,生动形象。论述篇的作者各自选取了一个角度,分别从造型、质地、所绘纹饰以及瓷枕所包含的民族文化等几个方面入手,对金代瓷枕进行了细致的研究。这些文章立意准确,角度新颖,内容丰富,让读者在欣赏金代瓷枕艺术的同时,深入理解瓷枕背后的含义。本书是目前市场中为数不多的全面反映金代瓷枕文化的书籍。
天下*楷书 《九成宫醴泉铭》是欧阳询七十六岁时的经意之作,历来为学书者所推崇。此本为杨绍和旧藏北宋拓本,现藏于国家图书馆。 九成宫 原名 仁寿宫 ,建于隋文帝时。此碑由魏征撰文,欧阳询正书。碑文记载唐太宗在九成宫避暑时发现水质甘美之涌泉并命名 醴泉 之事。碑在陕西省麟游县,贞观六年( 632 年)四月十六日刻石,碑文二十四行,行四十九字,额阳文篆书六字。原碑残损严重,传世多为宋拓本。 此本为北宋拓本之精品, 重译 之 重 字未损。割裱本,一册,十三开,墨芯高三十三厘米,宽十六 五厘米。杨绍和旧藏,江恂题签,有江恂、梁巘题跋。钤 梁闻山收藏印 杨绍和审定 东郡杨绍和观 宜子孙 于九 蔗畦 梁巘私印 干研主人 闻山父 等印章。 此碑书法结构严谨,法度森严,圆润中见秀劲,平稳处见险峻,充分体现了欧体书法
《中兴颂》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的楷书代表作,被后世认为 鲁公法书* ,体现了颜楷成熟时期的典型风格。 《中兴颂》碑文为元结上元二年( 761 年)所撰,颜真卿于大历六年三月正书。唐大历六年( 771 年)六月刻于湖南省祁阳县浯溪东山摩崖。 《中兴颂》摩崖高宽皆在四百五十厘米左右,左行,直书,凡二十一行,满行二十字,共二百六十余字。该碑书法一向受人推重,欧阳修在《集古录》中赞其 书字尤奇伟而文辞古雅 ,杨守敬则以为《中兴颂》 雄伟奇特,自足笼罩一代 。 此本为吴湖帆旧藏明拓割裱本,一册,凡八十五开。墨芯高三十厘米,宽十五 二厘米。首题下 有序 二字未损。吴湖帆、蒋祖诒等递藏,有吴氏题签,有蒋祖诒、吴湖帆、姚世钰等人题跋。钤 四欧堂印 湖帆鉴赏 吴湖帆 丑簃长年 丑簃长乐 等印章。
古籍影印。本书为清末著名学术丛书。南菁书院在江苏江阴城内,清光绪十年江苏学政黄体芳创立,以经史词章教授学生,主讲者有黄以周、缪荃孙等人。此套丛书辑录清代以来诸多著名学者的文章,如黄宗羲、姚鼐、俞樾等,并收录了南菁书院学生撰写的优秀论文。编书目的是为了使 海内人士,咸知崇厉实学,以空腹高谈为耻 。是清末国学重阵南菁书院的代表性作品,代表了当时国学的较高水平。有清光绪十四年南菁书院刻本,据此本影印。
这部《孟浩然诗集》为唐代孟浩然撰,宋代刘辰翁、明代李梦阳评,明万历年间凌濛初刻朱墨套印本。八行十九字,白口,左右双边。正文一律用仿宋印刷体,规格工整。宋人刘辰翁、明人李梦阳的评注,皆为朱色,用手写体,版面疏朗、悦目。 孟浩然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造诣,善写山水田园题材,上承陶渊明、谢灵运,开盛唐田园山水诗派之先声。孟诗天然冲澹,意境清旷,生活气息浓郁。这部《孟浩然诗集》分上下卷,按五言古诗、五言律诗、七言古诗、七言律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的分类收录二百余首诗。
《孔子庙堂碑》是魏初著名碑刻之一, 魏隶可珍者四碑,此为之冠。 《孔子庙堂碑》又名 鲁孔子庙碑 、 修孔子庙碑 、 封孔子庙碑 ,因文中记载了封孔羡之事,故又称 封孔羡碑 ,或简称 孔羡碑 。 三国魏黄初元年(220)刻立,今存山东省曲阜市孔庙。碑高一百八十八厘米,宽八十四厘米。碑文隶书,凡二十二行,行四十字;额篆书题 鲁孔子庙之碑 ,二行,行三字。尾刻北宋嘉祐七年张稚圭题记,曰: 魏陈思王曹植词,梁鹄书。 此本为秦文锦旧藏明拓本, 體 字稍损,一册,墨本十六开,其中额一 五开,碑文十四 五开;题跋半开。墨心高二十六 五厘米,宽十六厘米。帖中钤印累累,有朱士林题签,后附民国六年朱士林题跋,民国七年吴昌硕观款。 此碑结体严整而不板滞,书风淳古而高远,气势凌厉而磅礴,与汉末以方笔取胜的《鲜于璜碑》《张迁碑》
《胡适文存》是新文化运动的领军人物胡适重要的著作,在近代史上产生过广泛的影响。1927年散文家陈源推选新文学的十部杰作,《胡适文存》名列榜首。此书集中体现了胡适先生的哲学思想、学术主张、文学理论、白话文思考,以及新文化运动的探索,可以说涵盖了其一生的成就。
古籍影印。本书为清末民国间著名学术丛书。共收书三十三种,一百五十二卷。所收均为清代学者的著作,多数是研究经史的。如庄存与《卦气解》一卷、钱坫《车制考》一卷、柳兴恩《穀梁大义述》等。另收孙星衍、洪颐煊书、碑目录数种。有光绪间德化李氏木犀轩刻本,据此本影印。
《乐善堂法帖》是元代书画大家赵孟頫书法精华之作的辑汇。此帖为元延祐五年( 1318 年)十一月顾信摹勒,茅绍之、吴世昌镌刻。此帖遴选赵书皆为佳品,摹刻俱精。 此贴原石在明正德、嘉靖年间出土时已残缺,未见元拓本存世。此本为明代张寰旧藏明拓本,一函两册,册页装,墨芯高二十九 八厘米,宽十六至十八厘米不等。上卷首开为赵孟頫为顾信绘《兰竹图》,下卷帖前有赵孟頫绘《老子像》。辑刻了赵孟頫书《兰亭序》《归去来辞》《乐志论》《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等帖,后附宋刻《名贤法帖》之姜白石、卢柳南书九帖。 明拓《乐善堂帖》虽为残帙,但无论是在版本、艺术还是史料价值上,皆可称为传世丛帖中的善拓珍本。此本现藏国家图书馆。
《纂图互注荀子》为唐代杨倞为《荀子》一书作注而成。唐元和十三年( 818 年),杨倞据十二卷本《孙卿新书》作注,将其析为二十卷,并调整了个别篇章的次第、改为现书名。 图解典籍,是古人常用的注释体例,常见于言及礼仪礼制的典籍。而《荀子》一书正以喜言 礼 著称。此本中有《荀子欹器之图》一叶,包括 虚则欹 、 中则正 、 满则覆 三图;《天子大路图》半叶,《龙旗九斿图》半叶,故称 纂图 。 此本为南宋刻元明递修本。每半叶十一行,行二十一字;小字双行,行二十五字不等。黑口,左右双边。有耳。书上有袁克文跋。书中钤有 佞宋 、 后百宋一廛 、 寒云鉴赏之鉨 等。由此可知,此本曾经袁克文收藏。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袁克文旧藏散出时归入潘氏者, 1952 年潘氏后人捐归北京图书馆。今藏国家图书馆。
《稼轩长短句》,为南宋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的作品集,内容涉及政治、民俗、田园风光等,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 此本李濂评批的《稼轩长短句》,为明嘉靖十五年( 1536 )王诏刻本,共十二卷,四册,半叶九行二十字,白口,四周单边,前有李濂作《批点稼轩长短句序》。李濂,明代学者,以古文名于世。去职归乡后,出于对辛弃疾词的喜爱,开始评点《稼轩长短句》,涉及到辛弃疾词的思想内容、语言风格、表现手法、用字押韵等。此评点本为后人研究辛弃疾词提供了一定的史料研究价值。
古籍影印。此书以《史记》三家注为基础,通过眉批、篇后评语等方式,对上起汉代下至明代有关司马迁与《史记》的评论资料广泛地搜罗汇总外,还对《史记》原文的校勘、词意的解释、资料的来源,以及对《史记》文章写作方面的评论都广为收集。从而很有助于读者触类旁通,开心益智,对研究工作与撰写文章很有裨益。是一部汇集万历四年以前《史记》研究成果的集大成之作。由茅坤作序。本次据明凌氏万历四年刻本影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