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由清初吴楚材、吴调侯叔侄编定,是自清代以来*为通行的古代散文选本之一。其选目独到,取材广泛,选编了上自先秦下至明朝的二百二十篇古文精品,分十二卷,以散文为主,兼收骈文经典,大体反映了古代散文发展的主要面貌;篇幅适中,多为脍炙人口的名篇,便于诵读。本书作为全注全译本,以权威底本核校,约请业内专家译注,每篇均有题解、注释、译文,每部被取材的古文献和每位古文原作者也均作题解,注释力求精当,译文流畅自然,希望有助于更深入地阅读欣赏这部经典。
这是黄仁宇名作《万历十五年》的新中文版本:经典版。经典版统一校订全书文字,增收黄仁宇《1619年的辽东战役》等数篇文章,精选黑白和彩色历史图片以及黄仁宇相片、手迹等40多幅,图文相得益彰,采用布面精装形式,为《万历十五年》截至目前内容完善、丰富的版本。随经典版特别附赠《经典的历程》,揭秘本书中文版传奇故事。 万历十五年,亦即公元1587年,在西欧历史上为西班牙舰队全部出动征英的前一年;而在中国,在这平平淡淡的一年中,发生了若干为历史学家所易于忽视的事件。这些事件,表面看来虽似末端小节,但实质上却是以前发生大事的症结,也是将在以后掀起波澜的机缘。在历史学家黄仁宇的眼中,其间的关系因果,恰为历史的重点,而我们的大历史之旅,也自此开始 本书英文本推出后,被美国多所大学采用为教科
《诗经》作为中国文学史上诗歌总集,收录了自商末(或说周初)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存目311篇,其中6篇有目无辞。共分风、雅、颂三部。我们以十三经注疏本《诗经》为底本,约请专家注释疑难词句及典故名物,并进行了全诗翻译。评析部分从文学、历史、哲学、民俗、语言、文化学等多个角度对诗篇文本进行解读。在校对文字、注释及作品辨伪、评析方面尽可能汲取先贤时彦的*研究成果。
《古文观止》是清代康熙年间吴楚材、吴调侯叔侄二人选编的一部古代散文集。 《古文观止》编定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共十二卷,以年代为经、作家为纬,按照从古到今的顺序排列,选录自春秋战国至明末三千多年间的名作222篇,基本上反映了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脉络与特点,体现了中国古代散文所取得的*成就。鲁迅先生在《集外集?选本》一文中说: 以《古文观止》和《文选》并称,初看好像是可笑的,但是,在文学上的影响,两者却一样不可轻视。凡选本,往往能比所选各家的全集更流行、更有作用,册数不多而包罗诸作,固然也是一种原因,但还在近则由选者之名位,远则凭古人之威灵,读者想从一个有名的选家窥见许多有名作家的作品。 吴楚材和吴调侯选文的初衷是 杂选古文,原为初学设也 (吴楚材《例言》),因此选编时,他们 集古人之文,
《西方那一块土:钱乘旦讲西方文化通论》原型为北京大学全校本科学生通选课,适合于非历史专业本科学生选修。《西方那一块土:钱乘旦讲西方文化通论》主要内容是用历史学、文化学、社会学的方法动态地介绍西方文明的特点、形态、其发展的过程、演变的经历、各时期的不同表征及相互之间的关联等。通过学习,学生可以对西方文明有相对宏观同时又比较深入和系统的了解,懂得西方社会是如何形成的,如何变成现在这样,它的价值基础是什么,各时代的特征如何,各时期的文化成就及它们如何反映时代精神,人们应当如何认识当代西方文明和西方社会,等等。本课程还适当介绍世界上其他相关文明的某些方面,以图通过对照而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西方文明的特征。
唐代笔记小说集,有前卷20卷,续集10卷。所记有仙佛鬼怪、人事以至动物、植物、酒食、寺庙等等,分类编录,一部分内容属志怪传奇类,另一些记载各地与异域珍异之物。是一部上承六朝,下启宋、明以及清初志怪小说的重要著作,对后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鲁迅曾予以高度评价,认为这部书与唐代的传奇小说 并驱争先 。 这是一部相当有趣好玩的书,全面反映了唐代多元文化背景下社会生活的大千风貌。 1.求异 《酉阳杂俎》中,有《礼异》《境异》《物异》等直接以 异 标目的内容,内容与众不同不言而喻:其他一些颇为奇诡、不太让人一下子就能理解的标目,如《天咫》《玉格》《壶史》等,却又具有令人陡然生疑、吸引阅读的作用。《酉阳杂俎》分类记载各种奇人异事方物,明李云鹄《〈酉阳杂俎〉序》评价道: 无所不有,无
冠居 群经 之首的《周易》,是我国古代现存*早的一部奇特的哲学专著。本书将《周易》全文译成易读的现代汉语,并加以详细的注释、解说,对《周易》的历史、读易的方法,每卦、每爻爻辞内在含义等向读者作了深入而又浅近明白的介绍。
本书系全真龙门派第二十一代张至顺道长在修道和学医以济贫苦的过程中,记录摘抄所汇的古今验方偏方集成,多有效验。现感于时世多病,公诸于众,愿助世人疗疾养身,减少病苦。 此次再版,在原版的基础上增加了师父过去常用的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中的方剂,供有需要的人和有志于从医及有一定中医基础者研究学习。
这不是一部史书,也不是某一个文学家和诗人的总集,而只是一部由许多颇短的小故事编纂而成的奇书。 每一篇几乎都有几句或一句隽语,表面简单淳朴,内容却深奥异常,令人回味无穷。 季羡林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403 444)组织门人编纂的一部笔记体小说,它可称为一部中古文化的百科全书,也是中国古代文言小说中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品。 作为 国学经典 名家讲座 系列之一,本书由南开大学英才教授、国内研究《世说新语》的专家 宁稼雨 译注并解读,希望它远超小说的价值,能被现代更多的读者发现并挖掘。
做人太实在,就读《江湖丛谈》! 曲艺大师马连登曾因义子李金斗 做人太实在 而赠他此书。 此书曾一度被北京gong安用作侦破各类偷盗和诈骗案件的宝典。 这是一本醒世奇书,堪称反诈app的 祖师爷 。它向我们揭晓了一个真实的江湖世界,揭秘了江湖中种种套路和骗术,其中有的让人不可思议;有的我们闻所未闻;有的骗人钱财;有的凶险万分 使人读来不禁拍案叫绝,同时又脊背发凉。江湖已改,套路未改;世道已变,人心不变。如今社会上的许多骗术都是在过去的基础上演化而来,我们都可以从书中找到原型。此外,书中还揭露了诸多鲜为人知的行当内幕,以及奥妙无穷的人情世故,使人读来增长人生经验,避免吃亏上当!
所谓 礼记 ,就是关于 礼经 的 记 ,即对 经 的诠释讲解,是礼学家对礼经的解释以及他们所采择的各种意见的辑录。《大戴礼记》《小戴礼记》就是这类的书。《大戴礼记》,相传是由西汉时期的礼学家戴德编纂;《小戴礼记》,相传是由西汉礼学家戴德之从兄子戴圣编纂。《小戴礼记》,也称为《礼记》,凡四十九篇。本书是对《小戴礼记》四十九篇全文注译。内容分为四个部分:首先出题解,扼要概括通篇内容旨意。其次出正文,正文的分节参考了北大标点本《十三经注疏 礼记正义》及各家译注本的分节,文字也参考各种版本进行了勘校,有调整者在注释中加以说明。再次出注释,注释兼及章句训诂与名物制度介绍,在引述各家说法时,为求简明,常见的郑玄注、孔颖达疏,简称 郑注 孔疏 ,其他注家或相关著作则引作者与书名,如朱彬《礼记训纂》、孙希旦
茶是一种木本植物,诞生在中国西南古老的亚热带与热带原始森林,被距今约五千年左右的中华先民发现,从此与人类休戚与共的历史,演进为中华文化重要象征符号 蕴藏中华民族人类文明基因和密码的精神饮料。 浙江农林大学教授、茶文化学科带头人,茶学与茶文化学院名誉院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理事,浙江省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王旭烽老师最新茶学普及读本。 从茶叶的发现、发展、历史传承,以及茶文化中的人文教化、艺术衍生等角度,带你了解这一片神奇的树叶,大自然恩赐于全人类的文明瑰宝 茶。
《齐民要术》为北魏贾思勰所著,是我国现存*早*完整的古代农学名著。书中记载了公元六世纪以前我国劳动人民从实践中积累下来的农业科学技术知识。原书共分十卷九十二篇,分别记载了我国古代关于谷物、蔬菜、果树、林木、特种作物的栽培方法及畜牧、酿造以至于烹调等多方面的技术经验,概括地反映出我国古代农业科学等方面的光辉成就。本书在石声汉先生《齐民要术今释》的基础上,为各篇增加题解,增补注释,并将译文补充完整。这是一个便于读者阅读和收藏的版本。
在本书中,许倬云先生以 从世界看中国,再从中国看世界 的大历史观,用清晰的逻辑、简练的语言为读者呈现了三方面内容:第一方面是古代中国受地理环境影响所形成的 天下国家 体制,从 全球化 的视角分析了中国传统内向型经济形态及其与世界经济的联系。第二方面是从轴心时代中西文化的比较,延展到现代民族国家的诞生,以及近代以来中国被深度卷人世界贸易体系以后两种文明的互动。第三方面是现代世界全球化贸易的兴衰和以此为基础的全新世界格局,在 全球化 走入低谷的今天,中国应该坚持的道路和未来世界的方向。 许先生认为,两千多年来中国文化、经济在与世界的互动中形成了独特的气质。他还指出,中国传统 以人为本 的思想、 世界大同 的理念,应该成为构建未来世界发展的重要理论资源。
《民国风度》 底子上都有一个 士 字守着 以独立的判断和诗一般低徊的笔触,唤醒一段正在消逝的历史,让已经模糊的身影清晰可感。 曾经有那样一个时代,曾经有那样一批人物。他们那相样地想着,那样地活着。他们离我们今天并不遥远,但他们守护、在意、体现的精神、传统、风骨,已与我们相去甚远。读着他们,我们感觉到恍若隔世;抚摸历史,我们常常浩汉不已。民国时期的那批学人,有着与今天的学人迥然不同的风度、气质、胸襟、学识和情趣。他们的个性或迂或狷或痴或狂,但内里全不失风骨、风趣或风雅,底子上都有一个 士 字守着。总而言之,是一批不失 硬朗 ,而又 好玩 、 有趣 的人。 《民国风度 2》 为先生立传,意在同行 33位大师,从民国走来,与共和国风雨同行,但依旧守护着一以贯之的
我们要了解传统文化,首先必须了解儒家的学术思想。要讲儒家的思想,首先便要研究孔孟的学术。要讲孔子的思想学术,必须先要了解《论语》。《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言语行事的重要儒家经典,相关章句注疏累代不绝。南怀瑾先生曾于1962年至1975年间三次讲述《论语》。第三次讲记结集出版时,南先生定名为 别裁 ,意谓其讲述是个人所见,别裁于正宗儒者经学之外。南先生认为历来对《论语》的讲解,错误之处,屡见不鲜,主要问题在于所讲的义理不对,内容的讲法不合科学。他讲述《论语》, 别裁于正宗儒者经学之外 ,重在 入乎其内、出乎其外地体验 。
《大河两岸》这个名字,既指兰州,亦可指整个甘肃。 金城 兰州,通常因 甘肃省省会 的名头被大家熟知,在此名头之外,五泉山、白塔山,牛肉面,读者杂志社,这些可能就是大多数人的 兰州印象 了。很多人对兰州(甘肃)都抱持着粗犷、豪迈、黄土朝天的朴素印象,而在作者和很多当地人看来,家乡的风情中,既夹杂着朴实与豪放的风沙,又饱含情怀与诗意的人、事、物。只有真正了解了这些人、事、物,才能真正看懂兰州,玩透甘肃。 通过此书,希望让读者可以看到 兰州记忆,不仅仅是一碗牛肉面;兰州印象,不仅仅是一本《读者文摘》;而兰州名片,更不止于中山桥和 黄河母亲 。
《唐诗百话》是施蛰存先生晚年创作的一部集唐诗研究和欣赏于一体的著作,旨在 用漫话的方式,自由活泼地与读者漫谈唐诗 ,文风典雅、语言晓畅,于赏鉴中夹谈典故的意义,每首诗所反映的时代、风俗,诗体的源流及关于诗史、音律和有关的文学基础知识。 全书由 初唐诗话 13讲, 盛唐诗话 29讲, 中唐诗话 35讲, 晚唐诗话 17讲组成,另有 唐女诗人 六言诗 联句诗 唐人诗论鸟瞰 唐诗绝句杂说 历代唐诗选本叙录 6讲专论,合为 百话 。施蛰存先生选诗有自己独到眼光,每讲一诗务要选取一定角度,讲出新意或讲出相关诗史、诗体等的综合知识。讲解既全面又从个体艺术感知出发,言之有物,简而不繁,为读者了解唐诗、鉴赏唐诗提供了入门之径。
重磅推荐: 《生活十讲》 这是一本关于生活的书 每个人都应有自己的定位和独特的生命价值;要气节,也要性情,要理性,也要幻想;新旧伦理既冲突又融合,更需个人自省和文化规范;信仰是一个自我反省的过程,由此我们可知自己有多贪心、多赖皮、多恐惧;物质和精神的快乐都不可或缺;完满的心灵生活需要神话;人生的过程比结局更为重要;爱是一生的功课;拿掉蒙蔽,就能看到情与欲的真实;学会用心,学会等待,学会放缓脚步;由此我们可以重拾生活的信仰。
本书以图解的方式对古本《本草纲目》进行了全新的编写,语 言更加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符合现代人的阅读习惯。全书分十六卷,共收入近 600种动物、植物、矿物各类药物,近2000条实用附方, 500多幅珍贵金陵古图,200多幅栩栩如生的手绘彩图。采用颜色和字母双重索引,查找方便快捷。
《汉书》这部史学巨著,分为纪12篇,主要记载西汉帝王的事迹;表8篇,主要记载汉代的人物事迹等;志10篇,专述典章制度、天文、地理以及各种社会现象;传70篇,主要记载各类人物的生平以及少数民族的历史等。班固作《汉书》沿袭《史记》的体例,所不同的是《史记》有世家,《汉书》没有;《史记》记载典章制度的部分叫作 书 ,《汉书》改称 志 。《史记》贯通古今,不以朝代为限,所以叫通史。《汉书》纪传所记的都是西汉一代的史实,所以叫断代史。断代为史始于班固,以后列朝的所谓 正史 都沿袭《汉书》的体裁,正如刘知几所说 自尔讫今,无改斯道 了。可见,其史学地位之重要。此外,《汉书》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也很突出。它写社会各阶层人物都以 实录 精神,平实中见生动,堪称后世传记文学的典范,例如《霍光传》、《苏武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