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的《经典常谈》包括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辞赋、诗、文等十三篇,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与历史脉络,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启蒙经典。 全书对经典的梳理与讲解,不仅知识上简洁精辟,文字上更是通俗流畅,能让青少年读者对古文更为亲近、熟悉,从而启发青少年读者的兴趣。
历史大人生,人生小历史。南怀瑾讲中国智慧系列之《历史的明暗》,从社会制度、政治谋略、人生哲学、权力本质、王朝兴替、开基立业和帝王治术七个维度,讲透中国传统体制下的发展、管理和生存哲学,揭示历史大智慧! 要了解现在时代的趋势,必须先懂得我们古代的历史,明白我们的国家是怎样一步步走到现在的,观察历史上个人与组织的成功失败,这本《历史的明暗》便是从这个角度出发编成的。 南师认为,任何学问都有两面,历史也是如此。越是明亮的地方,也越有黑暗。看不见的、黑暗的里头往往都有东西。本书精选南师读史心得,展现国学大学眼中的历史正面与侧面。
欲望的客体无法直视,拉康的理论亦需“斜目而视”。在本书中,齐泽克一方面透过通俗作品解析拉康的理论,揭示“无意识的逻辑”,勾勒“欲望的原理”;另一方面借助拉康理论解读通俗作品,这既包括希区柯克、安东尼奥尼、大卫?林奇、赛乔尔?莱昂、弗里茨?朗、雷利?史考特、乔治?米勒等著名导演的电影,又包括阿加莎?克里斯蒂、斯蒂芬?金、帕特里西娅?海史密斯等通俗作家的小说,以及柯南?道尔塑造的福尔摩斯、雷蒙?钱德勒塑造的菲利普?马娄等人物形象。作者对通俗作品的解读,彰显了“通俗”作品的“非通俗”之维,展示了“通俗”作品的现代乃至后现代蕴味。
《容忍与自由》是一部杂文选集,收录了18篇胡适先生的经典杂文,主题契合当代人的诸多困惑,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活仍有启发。
本书分设十个专题: 独立人格,自由思想,公民意识,理性精神,质疑能力,悲悯情怀,回到常识,坚守良知,拒绝遗忘,审美人生 ,精选了近百篇经典杂文。它着眼的不仅是当代中学生必须具备的十种能力,而且这些能力呈现出不断递进的关系,是一个学生主体精神不断成长着的过程,而一旦学生具备了这样的能力,他就将以新的精神高度和文化眼界来打量这个世界。
本书精选了包括人物、历史、思想、典籍、世态等五个部分的三十多篇时文。万字时文,超越教科书三四千字的惯性阅读,让中学生在信息量更大、内涵更丰富的长文的涵泳中,开阔文化视野,培养思辨意识。
本书从浩如烟海的中华优秀诗歌精选了99首经典诗词,承续我国古代 诗言志 的传统,使学生理解诗人的情志,思考其中蕴含的生命情趣。这样的编写方式拉近了经典和学生个体生命的距离,极具创新力。
一册自然科学家爬梳历史文献,探讨中国气候变化及其规律的图书。作者从文献中发掘资料,借助现代科学理论进行分析比较,创造性地提出观点,是一篇篇充满知识、趣味盎然的科学小品。
《经典名著的人生智慧(修订本)》以九部经典名著为例,探讨九个人生问题。包括 流浪与生存:《鲁滨孙漂流记》 野心与尊严:《红与黑》 功名与道义:《三国演义》 成长与选择:《西游记》 苦难与罪恶:《悲惨世界》 堕落与拯救:《复活》 命运与担当:《俄狄浦斯王》 反叛与规训:《水浒传》 使命与命运:《哈姆莱特》 ,让学生在阅读经典中,明确自己的价值理念和人生追求。
《学术文章的论证魅力》辑录近现代国内外适合中学生阅读的学术文章二十多篇,作者为鲁迅、梁启超、冯友兰、葛兆光、孙绍振、宁稼雨等大家,按照 文学与艺术 历史与社会 哲学与思想 分为三部分。选入的学术文章不苛求文体和形式,只以求真为目的、以论证为主体。考虑到学术文章的阅读有一定难度,每篇篇首设置 阅读提示 ,对文章进行必要的有针对性的导读,重点分析学术文章的基本特点,揭示学术文章的思辨逻辑,展现学术论证的基本规律;文后设置 思考 ,重点聚焦论证的有效性。这样的选文导读方式,既引导学生的阅读,又利于指导学生的论述文写作,大大有助于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中国到底有多少神?不白吃带你先入门!神话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想象与寄托,上本书我们带大家认识了许多独属于我们中华民族的上古大神。但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流传着很多神明的故事,大到天界、人间、阴间、三山五岳、五湖四海,小到灶台、门、井、厕所。吃饭有食神,喝酒有酒神,赚钱有财神,工作有不同的行业神等,还有很多神明在等待着们发现和探索,跟着不白吃一起在神话的世界遨游吧?
作为一名大学老师,本书作者以本科课程讲义的形式将亚文化的发展史呈现给读者,内容覆盖面广,内在逻辑清晰,通俗易懂,生动有趣。从二次元动漫的成长讲到三次元偶像的成长,同时还探讨了亚文化在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书中谈及了很多与宅文化相关的热门话题,在带领读者回顾热血青春的同时,也探索了亚文化发展背后的深意。
金克木先生一代大家,其读书与治学自有独到幽微之处。惜其著作出版广而且杂,况未经人整理,故今日学子,得片羽易 ,而欲窥其全面则难。本书编者爬梳剔抉,参互考寻,从金克木生前约30部已出版著作中精选出有关读书治学方法的文章 50余篇,分 书读完了 读什么书; 福尔摩斯与读书得间 怎么读书;读书、读人、读物 读通书三辑,其文说理叙事,皆清秀流利,无晦涩难懂之处,普通读者循序渐进,或可一窥大家通人治学读书之堂奥。2017全新增订版,将金克木的读书心得完整呈现。
《百年前的中国》(The Chinese empire illustrated)是 19世纪大英皇家建筑师Thomas Allom笔下真实的中国风情画卷。这本书1843年在英国一问世,立即成为英国乃至欧洲著名的绘画本中国历史教科书,是西方主流社会了解中国的主要读物。当时欧洲人关于中国的知识,大部分都是从这部书中获得的,中国的圆明园、长城、景山、午门、运河、虎丘塔、雷峰塔、报恩寺、琉璃塔、金山寺、龙舟、灯笼、宴请、婚礼,乃至祭拜、掷骰子 都是经由这本书而流布欧洲的。
《中国文化精神》以古今中外为参照,在历史的长河中对中国文化的品格、得失与论争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通俗又极专业的讲述,并阐明了中西方文化的异同。它深入浅出、言简意赅、简明系统地对中国文化精神突破性的概括,蕴含着历史的智慧与哲理的启迪,行文一气呵成,叙述引人入胜。本书是学习中华文化传统、理解中华精神品格*权威的*普及读物,它对中国人继承优良传统、创造未来新文化有巨大的现实作用。是值得每个中国人拥有的国民常识书。
精选五位中国古代著名诗人 王维、李商隐、李煜、李清照与辛弃疾,以 十首 为数量,用 生平 为线索,择 名句 做串联,将诗词解读和诗人生平相结合,解析作品中的文学内涵和情感底蕴,体悟古诗词的意象与文字之美,在字里行间回望中国人的传统情感表达和诗人文路。
《生活月刊》历时四年多,寻访老中青几代 敦煌人 ,集结成这本《敦煌:众人受到召唤》。它将向读者展示,在那黄沙漫天、寂寥阔远的土地上,发生的悲欢离合。那些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的信念,那些缘起玄妙的召唤,那些彼此相伴的守候,都将借此书拂去尘土,显现于世人。
本书的核心任务和主要目标,总结起来就是为了解释如下问题:在我们所处的社会与文化语境中,女性、女性与劳动是如何被描绘与诉说的? 作者选取了《冰雪奇缘》《狼的孩子雨和雪》《千与千寻》《魔女宅急便》《风之谷》《逃避可耻但有用》《新世纪福音战士EVA》《星际穿越》《消失的爱人》《辉夜姬物语》等多部红极一时的文艺作品,通过这些作品中泛滥于大众文化之间的战斗少女形象,以一种跳跃式思维,将看似毫无关联的一个个问题点进行创造性的联结和抽丝剥茧的分析。这些问题点包含但不限于:胜者组与败者组的形象对立,桑德伯格所代表的企业女权主义,爱之共同体,承认与再分配,多元文化主义,依存劳动有偿化,母亲缺位的理想模式,新自由主义,技术与自然的解构,被隐藏的劳动,主妇的没落 而这些小问题点的个个击破,最终指向一个
《中国文化思想研究》是国际著名汉学家汪德迈先生的重要新作, 跨文化研究 丛书中的代表性成果。本书包括四个部分:一,用中国文化特色认清中国文化道理;二,依靠汉字文言靠关系划分古代历史分期;三,用整体观点考察中国思想的特殊性;四,对中国文化的基本特点 礼治 的特别考察。作者认为,汉字是中国文化的基础,对汉字的书写和应用,是中国文化思想产生和发挥影响的背景。由于汉字的生成(造字系统)主要靠会意字和形声字,中国的文化思想也就具有同源相生、自成一体的特点,与西方文化思想是根本不相干,也不相同的。所以,要用中国的材料来研究中国的思想,不要用西方的思想来研究中国的材料。很多西方学者,包括近现代很多中国学者,都在用西方的思想来研究中国的材料,这是错误的。本书概要地选取了甲骨文占卜、易经象数、中
\\\\\\\\\\\\\\\"历史有两面,一面明,一面暗,交织着博弈、人性与兴亡。 本书既讲古代大家族的秩序与传承,也讲其背地里的倾轧与不堪;既讲帝王将相的较量与智谋,也讲他们的辛酸与败坏;既讲历史的进取与荣光,也讲它的曲折与崩塌,从其间窥见中国传统体制下的发展、管理与生存哲学。 历史的记载也有明暗两面。 正史有时候记的是历史的另一面。比如刘邦和项羽的传记都是写他们好的一面,只稍带一点瑕疵,真正不好的一面藏在暗处,写在跟他们有关系的其他人传记里。所以历史要想研究透彻不容易。南师治史,不光研究历史本身,还基于遍览经史子集的文化底蕴,以“经史合参”的方式,从中国文化的整体视野来看待历史,并透过历史的表象去洞察思想、行为与言语的本质,给大众提供一个认识中国历史的全新视角。 读了历史才知道过去现
读100年的小说,看100年的中国。 巴尔扎克说: 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 这一次,我们用小说打开中国! 百年来,1902 1916,总被忽略的 晚清时期 ;1917 1941,总被说起的 五四时期 ;1942 1976,总被留白的 革命时期 ;1977孕育新声,总被争论的 80年代至今 许子东的 20世纪小说课 ,以编年体为顺序,以文本阅读为中心, 士农工商仕 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重新梳理20世纪中国小说的关键线索,聚焦近代、现代、当代文学史上近百部(篇)中短长篇小说。从1902年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 神预言 开始,一直到2006年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为止,奇遇中国100年。 特别收入 生态篇 ,高度还原 作家的一天 1926年郁达夫的 恋爱 日记,1936年鲁迅晚年的 误诊 疑云,1952年巴金 同志 在朝鲜战场,1984年 寻根 韩少功在杭州会议,1994年 拜访 王安忆的上海作家生活 百
这是一本关于全球各地魔法信仰与实践的百科全书,帮助您快速了解魔法的源流分支、关键人物、关键神灵、宗教组织等知识,也搜罗了从莎士比亚的《麦克白》到《魔戒》《哈利·波特》等流行作品中涉及的魔法话题。全书设置了丰富多彩、简明易懂的专栏版块,配有大量考古文物及艺术作品的精美图片,并通过图表详细解析魔法和神秘学的各种象征符号。从人们耳熟能详的手相术、占星术、塔罗牌、魔药和护身符,到神秘深奥的魔典、玫瑰十字会、赫尔墨斯主义和卡巴拉传统,再到北极冰原上因纽特人安抚海中老妪的仪式或非洲雨林中钉满钉子的尼孔蒂人偶,千变万化而魅力无穷的新奇魔法知识将会为您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与章太炎、梁启超、王国维诸国学大师不同的是:鲁迅专门领域的著作不够多,而是兴之所至,创造了大量介于文学创作和思想随笔之间的长长短短的文字。本书着重从鲁迅演讲和篇秩繁富的杂文中遴选那些凸显其关于中国文化观的文字;分为中国文学( 语文杂谈 )、古典小说( 小说史谈 )、传统文化( 文史漫谈 )三个部分。
《异端人物》 一本集辛辣评论与深刻见解于一身的人物评介集。作者伊格尔顿,一位剧作家、文学理论家、莎士比亚作品的杰出分析家,以及后现代主义的 祸害 ,以好辩和智慧著称。在这本书中,他不仅评介了西方一流的作家和思想家,如王尔德、叶芝、维特根斯坦、以赛亚 伯林等,更以其标志性的幽默笔触,勾勒出一幅幅理论和政治的生动图景。 伊格尔顿的评论技巧令人瞩目,他不满足于表面的评估,而是深入挖掘每位作家的思想和作品主题,以尖锐的文风和敏捷的才思,为我们提供了解读西方重要作家和作品的独到视角。在这本书中,他与斯坦利 费什、斯皮瓦克、齐泽克、萨义德乃至大卫 贝克汉姆等等 异端人物 逐一过招,展开了一场场精彩的文学探秘。
本书作者认真研究和吸取了国内外文化史学家有价值的理论成果,从当前现实文化语境出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脉络给予了梳理。借鉴了当代法国“新历史”学派倡导的“三新”(新认识、新角度、新方法)思路,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为指导,将中国文化史的实际与新时代人民大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相结合,对中国传统文化做出了新的理性阐述。作者在披沙拣金、博采众长的基础上努力追求理论的创新,并以自己的独立思考提出了一些卓尔不群的观点。作者认为“文化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它以观念的形态出现并渗透于人类生活中。文化史研究要考察社会各个方面的因素,深入辨析文化本体的独特征象,从而得出实质性的规律并引导人的素质全面提升”。作者依据这样全新的思路,在研究方法上能自觉地将宏观整体观照与微观细部辨析结合起来,体现出了史